资源简介 第九章第一节电荷知识点一电荷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丝绸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毛皮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客观存在性 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体可带正电荷,也可带负电荷,当物体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时对外不显电性。相互作用性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累加性 同种电荷放在一起,电荷量互相加强;异种电荷放在一起,电荷量互相减弱。2电荷的基本性质3电荷量(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Q或q表示。(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例题:古希腊贵族妇女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丝绸衣服,戴琥珀做的首饰(项链、手镯)。人们发现,不管将琥珀首饰擦得多干净,它很快就会吸上一层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树脂具有粘性,容易吸附灰尘B.经丝绸摩擦后的琥珀带电,能吸引灰尘C.室外的灰尘比较多,在琥珀上积聚的速度比较快D.琥珀本身能创造电荷,能吸引灰尘解:琥珀首饰经丝绸摩擦后,通过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便带有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带电的琥珀会将轻小的灰尘吸附在它上面,导致琥珀比较容易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知识点二起电方式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其内部结构如图9-1-3所示。1摩擦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2)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带正电。(3)本质:电子的转移2接触起电(1)一个带电的导体接触到另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那么不带电的导体也会带上电,这种现象就是接触起电。(2)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电荷的分布规律带电情况 电荷分配特点一个带电荷量为Q,一个不带电。 均分,皆一个带电荷量为Q ,一个带电荷量为Q 。 均分,皆一个带电荷量为-Q ,一个带电荷量为Q 。 先中和后均分,皆3感应起电(1)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作静电感应。(2)感应起电的方法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其本质是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发生转移。起电过程如下:如图9-1-6所示,感应起电可采取以下操作步骤(图中支架均由绝缘材料制成):①图甲:使带电体C(假设带正电)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A、B;②图乙: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A、B;③图丙:移走C,则A带负电,B带正电.4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产生途径 通常用两个不同的绝缘体摩擦。 导体与带电体接触。 带电体靠近导体。现象 两个绝缘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电性的电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近异远同”。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而发生电子得失。 同种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斥)而靠近(远离)。实质 电荷的转移说明 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转移的只能是电子,即带正电的物体一定失去了电子,带负电的物体一定得到了电子。 无论是带电体与电中性物体接触还是两个带电体接触,转移的一定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感应起电成功的关键是先用绝缘工具将导体分成两部分,再移去带电体。例题:当飞机靠近带电的云层时,飞机靠近云的一侧会带上与之相反的电荷( )A.这属于感应起电 B.这属于接触起电C.这属于摩擦起电 D.以上都不是解:飞机靠近云的一侧会带上与之相反的电荷,是由于静电感应产生。即为感应起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知识点三验电器检测电荷的原理和方法1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验电器构造如图9-1-10所示,当金属球、金属杆及金属箔带电后,根据同种电荷相互绝缘外壳排斥,两片金属箔将在斥力作用下张开。2验电器的常见用途及使用方法(1)常见用途①检验物体是否带电;②粗略检验带电荷量的多少;③检验电荷的电性(借助一定的手段)。(2)常见的两种使用方法带电体接触验电器 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现象 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带电体时带上电荷,与金属球相连的两片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 验电器的金属球感应出与带电体异种的电荷,金属箔上感应出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两片金属箔在斥力的作用下张开。原理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说明 带电体所带电荷量越多,两片金属箔所带电荷量越多,斥力越大,张开的角度也越大。例题:如图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手握绝缘棒,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则( )A.A、B上的箔片都会张开B.A、B上的箔片带的是同种电荷C.导体A端的电势高于B端D.C不动,向右移开B,A、B上的箔片都闭合解:ABC.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则由于静电感应,导体中的负电子向左移动,从而使A端多余负电荷,感应出负电,在B端多余正电荷,感应出正电,所以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均张开,但A、B上的箔片带的是异种电荷,达到静电平衡后,导体A、B为一等势体,则导体A端的电势等于B端的电势,故A正确,BC错误;D.C不动,向右移开B,则导体A仍带负电荷,导体B仍带正电荷,A、B上的箔片都张开,故D错误。故选:A。知识点四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表述表述①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表述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2要点理解(1)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任何带电现象都不能违背电荷守恒定律。(2)无论哪一种起电过程都既没有创生电荷,也没有消灭电荷,其本质都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说起电过程是物体所带电荷的重新分配过程。(3)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如果某一区域中的电荷增加或减少了,那么必定在另一区域有等量的电荷减少或增加了;如果在一个物理过程中产生或消失了某种符号的电荷,那么必定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同时产生或消失。(4)追寻守恒量是物理学研究物质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使人们揭示出隐藏在物理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电荷守恒是物理学中守恒思想的又一具体体现。例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和电子都是元电荷B.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C.感应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创生或消灭D.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最早测出了元电荷的数值解:A.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不是指电子和质子,故A错误;B.自然界中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故B正确;C.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电荷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凭空消失,故C错误;D.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故D错误;故选:B。知识点五元电荷1元电荷的概念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用e表示。通常取e=1.60×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也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2对元电荷的理解(1)元电荷不是实际粒子,仅表示最小电荷量单元,没有正、负。(2)质子和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一个元电荷,但它们不是元电荷。质子和正电子是实际存在的粒子。(3)物体的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具有电荷量子化的特点。3比荷带电体的电荷量和质量之比,叫作比荷,比荷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测定比荷是研究带电粒子和物质结构的重要方法。电子的比荷为1 . 76×10 C/kg。例题:关于元电荷、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B.元电荷是指电子,电量等于电子的电量,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是指点电荷C.单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带电体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D.利用静电感应可使任何物体带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比荷也相等解: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故A正确;B、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电子,当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可看作点电荷,物体是否可以看作点电荷与体积无关,故B错误;C、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总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故C错误;D、静电感应不能使绝缘体带电,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相等,但它们的质量不相等,比荷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A。1.(2024春 上城区校级期中)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关于物体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B.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点电荷和元电荷C.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内不存在电荷D.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的带电实质是创造电荷,或电荷消失【答案】A【解答】解:A.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故A正确;B.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错误;C.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内总电荷量代数和为0,不是不存在电荷,故C错误;D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的带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故D错误;故选:A。2.(2024春 滦南县校级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B.感应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D.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所以电荷不守恒【答案】A【解答】解:AB、无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接触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过程,故A正确,B错误;C、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得到电子,物体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所以玻璃棒和毛皮摩擦会带正电,但不是和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故C错误;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电荷不会消失,故D错误。故选:A。3.(2024秋 甘州区校级期中)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带电的物体一定没有电荷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C.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D.一根带电的导体棒放在潮湿的房间,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导体棒不带电了,这过程中电荷不守恒【答案】C【解答】解:A、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对外显示不带电。故A错误。B、带电物体可能有多余的正电荷,也可能有多余的负电荷。故B错误。C、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的过程。故C正确。D、一根带电的导体棒放在潮湿的房间,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导体棒不带电了,是因为电荷被中和了,电荷仍然守恒。故D错误。故选:C。4.(2024秋 涪城区校级期中)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A.头发散失了水分后变得坚硬B.由于摩擦起电,头发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太阳照射和摩擦产生的热使头发膨胀D.梳子的机械分离作用使各根头发彼此分开【答案】B【解答】解:A、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与梳子之间引摩擦而带电,由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越梳头发越蓬松,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2024秋 兴义市校级期中)西晋的《博物志 杂说上》记载:“今人梳头著髻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这是关于摩擦起电产生火花并发出声音的记载。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不带电的绝缘体摩擦后,带等量异种电荷B.摩擦起电,使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摩擦能产生电子和质子D.摩擦起电表明,电荷的总量并不守恒【答案】A【解答】解:AD、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知电荷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总量保持不变,所以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它们必定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A正确,D错误;B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不是产生电荷,故BC错误。故选:A。6.(2024秋 奉贤区校级期中)现有a、b、c、d四个带电球,已知d带正电,a和c相互排斥,c和d相互吸引,而b和d相互排斥,则( )A.a、c带负电,b带正电 B.a带负电,b、c带正电C.b带负电,a、c带正电 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答案】A【解答】解:已知:d带正电,c、d相互吸引,可得:c带负电;已知:a、c排斥,可得:a带负电;已知:b和d相互排斥,可得:b带正电。综上所述,a、c带负电,b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2024秋 虎林市校级期中)四个塑料小球,A和B互相排斥,B和C互相吸引,C和D互相排斥.如果D带正电,则B球的带电情况是( )A.带正电 B.带负电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答案】B【解答】解:由于D带正电,C和D互相排斥,故C带正电,而B和C互相吸引,则B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和B互相排斥,则说明B一定带负电,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8.(2024秋 虹口区校级期中)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A.B、C球均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D.B、C球都不带电【答案】C【解答】解:AB相互吸引、又A带正电,说明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而BC相互吸引,因此当B不带电时,则C一定带电,若B带负电,则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但C和A间是相互吸引,因此C不可能带正电,所以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9.(2024秋 井冈山市校级期中)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靠近一个塑料小球时( )A.如果玻璃棒排斥小球,小球必带负电B.如果玻璃棒排斥小球,小球必带正电C.如果玻璃棒吸引小球,小球必带负电D.如果玻璃棒吸引小球,小球必带正电【答案】B【解答】解: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如果去靠近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时,如果玻璃棒排斥小球,小球必带正电。故A错误,B正确;C、产生了相互吸引的现象,那么小球有两种可能:①根据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质小球的性质,小球可以不带电;②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性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所以小球带负电;由此判断选项中C、D都错误。故选:B。10.(2024秋 巴楚县校级期中)ABCD四个球都带电,A球排斥B球,C球能吸引A球,D球又排斥C球。已知D球带正电,B球带 电。(正或负)【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已知D球带正电,A球排斥B球,C球能吸引A球,D球又排斥C球,则A、B、C、D四个都是带电小球,D球又排斥C球,则C带正电荷。C球能吸引A球,则A带负电荷。A球排斥B球,则B带负电荷。故答案为:负。11.(2024秋 夏河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Q是一个绝缘金属导体,把一个带正电的绝缘金属球P移近Q,由于静电感应,A端出现的感应电荷量大小为qA,B端为qB,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导体Q上qA>qB B.导体Q上qA=qBC.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 D.A端电势低于B端电势【答案】B【解答】解:把一个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枕形导体放在带正电的导体A附近,达到静电平衡后,在近端产生等量的异种电荷,远端产生等量的同种电荷,所以导体Q上有:qA=qB。枕形导体是个等势体,带正电的导体产生的是发散的电场,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如右图所示,由于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以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那么电场中的所有电势都是正值。所以ACD都错,B正确。故选:B。12.(2024秋 北京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并不都遵循电荷守恒定律B.只要体积小的带电体就能看作点电荷C.引入“点电荷”的概念,科学方法上属于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D.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不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答案】C【解答】解:A.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从物体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不能产生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都遵循电荷守恒定律,故A错误;B.带电体能否视为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与自身大小形状无关,故B错误;C.引入“点电荷”的概念,科学方法上属于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故C正确;D.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D错误。故选C。13.(2024春 静安区校级期中)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正电,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 )A.得到质子 B.失去质子 C.得到电子 D.失去电子【答案】D【解答】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了电子从而带正电,丝绸获得电子带负电,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2024秋 巴楚县期中)关于传导起电,即一个带电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B.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C.缺少条件,不能判定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B【解答】解: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电荷会转移到不带电物体上,所以一定带同种电荷,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5.(2024春 儋州期中)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B,所带电荷量分别为+3q和﹣q,将两球接触再分开,则B球所带电荷量为( )A.﹣q B.q C.2q D.4q【答案】B【解答】解:根据接触带电的原则,异种电荷相互接触,先中和再平分。所以将两球接触后分开,那么每个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2024秋 黄龙县校级期中)有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且电性相同,相隔一定距离。现让第三个与A、B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先后与A、B球接触后移开,则接触后A、B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 。【答案】2:3【解答】解:设C接触前,AB带电量均为Q,与C接触后,电量分别为QA,QB,C与A接触后C电量为QC。由于三个小球完全相同,因此接触后电量均分。C与A接触后,QA 此时QC=QAc再与B接触后,QB。:2:3故答案为:2:3。17.(2024秋 娄底期中)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叫正电荷,另一种叫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自然界中存在正负两种电荷,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答案为:排斥;吸引;18.(2024秋 台山市校级期中)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大小为Q和5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之间库仑引力为F,现将两小球充分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2r,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 B. C. D.【答案】B【解答】解:由题意“它们之间库仑引力为F”说明两个相同金属小球带异种电荷,当两个金属小球相距r时,根据库仑定律得:,现将两小球充分接触后,带电荷量均为2Q,根据库仑定律得:,由以上两式可解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2024秋 兰州期中)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7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 B.16F C. D.【答案】C【解答】解:接触前两个带电小球的库仑力为F,接触之后两球电荷中和后在均分,故电荷量均为3Q,此时的库仑力为F'36k,解得F',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024秋 通化县校级期中)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荷量为( )A.﹣Q B.Q C.2Q D.4Q【答案】C【解答】解:两带电体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将电量中和,故接触后两带电体带电总和为:5Q﹣Q=4Q,当两带电体分开后,将总电量平分,所以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2Q,则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2024秋 龙岩期中)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2r,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F B.F C.F D.12F【答案】A【解答】解:相距为r时,根据库仑定律得:F;接触后,各自带电量变为,则此时F′两式联立得F′F,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2024秋 德江县校级期中)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个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A.﹣Q B.Q C.2Q D.4Q【答案】C【解答】解:两带电体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将电量中和,故接触后两带电体带电总和为:5Q﹣Q=4Q,当两带电体分开后,将总电量平分,所以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2Q,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3.(2025春 灌云县期中)关于电荷,小明有以下认识。看法正确的( )A.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C.质子和电子都是元电荷D.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答案】D【解答】解:A、元电荷是最小的电量单位,电荷量很小的电荷不是元电荷,故A错误;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必须是元电荷的整数倍,不可以是任意值,故B错误;C、质子和正电子的带电量的绝对值等于元电荷的电量,但不是元电荷,故C错误;D、物体所的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故D正确;故选:D。24.(2024春 鄞州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带负电的质子、不带电的中子以及带正电的电子组成的B.一个高能光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不满足电荷守恒定律C.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吉布斯测得D.绝缘体中几乎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答案】D【解答】解:A.原子是由带正电的质子、不带电的中子以及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故A错误;B.一个高能光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满足电荷守恒定律,故B错误;C.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故C错误;D.绝缘体中几乎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故D正确。故选:D。25.(2024秋 太原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B.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用e表示C.电子的质量与电子的电荷量之比,叫作电子的比荷D.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可以变化【答案】B【解答】解: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A错误;B、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故B正确;C、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质量之比叫电子的比荷,故C错误;D、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B。26.(2024春 诸暨市校级期中)关于点电荷、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和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B.一个物体带负电,这是它失去电子的缘故C.电荷不能够创造,但可以消灭D.只有很小的球形带电体才叫做点电荷【答案】A【解答】解:A、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电子和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数值等于元电荷,故A正确;B、一个物体带负电,电子带负电,所以这是它得到电子的缘故,故B错误;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够创造,也不能消灭,故C错误;D、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但不一定是体积很小,带电体自身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时就可以看成是点电荷,故D错误;故选:A。27.(2024秋 天心区校级期中)某电荷带电量为6.4×10﹣15C则该电荷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多少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已知每个元电荷的电量e=1.6×10﹣19C,n4×104.故答案为:4×10428.(2024春 阜宁县期中)关于元电荷、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B.元电荷是指电子,电量等于电子的电量,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是指点电荷C.单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带电体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D.利用静电感应可使任何物体带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比荷也相等【答案】A【解答】解: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故A正确;B、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电子,当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可看作点电荷,物体是否可以看作点电荷与体积无关,故B错误;C、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总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故C错误;D、静电感应不能使绝缘体带电,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相等,但它们的质量不相等,比荷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A。29.(2024春 盐城期中)球形导体A带3q的负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球形导体B带q的正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导体B的带电荷量为( )A.﹣q B.q C.2q D.4q【答案】A【解答】解:依题意有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两导体则带为2q的负电荷,后再分开,两导体各带 q的电荷,则有导体B的带电荷量为 q,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0.(2024秋 沙依巴克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几种起电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了另一个部分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两个物体可能带上异种电荷【答案】D【解答】解:A、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静电感应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故A正确。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物体原理呈现电中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故B正确。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C正确。D、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接触带电一定带同种电荷,故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31.(2024秋 埇桥区校级期中)下面有关静电现象的解释,说法错误的是( )A.接触起电的实质是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B.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C.摩擦起电时,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D.摩擦起电是在摩擦的过程中分别创造了正电荷与负电荷【答案】D【解答】解:A、接触起电的实质是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故A正确。B、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并未创生电荷。故B正确。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所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C正确。D、不管哪种带电方式,电荷并未创生,也未消失,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32.(2024秋 濠江区校级期中)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将( )A.增加 B.减少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答案】C【解答】解:物体接触带电时,电子发生转移,导致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电荷不平衡,从而带电,而并非质子数目的变化,质子数目在接触过程中是不变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33.(2015秋 庆阳期中)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 和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故答案为:接触起电、感应起电;34.(2025春 台江区校级期中)前阶段天冷干燥,八中的一些同学在脱外衣时再去摸金属把手,经常会被电一下,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而创造了电荷,使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上了电B.脱掉外衣后,手靠近金属门把手时,会使门把手靠近手的一端与手带异种电荷C.脱掉外衣后,外衣所带的电荷量可能为5.6×10﹣19CD.脱掉外衣时,电荷由于摩擦发生了转移,使外衣所带电荷量比身体多【答案】B【解答】解:AD.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脱掉外衣时,电荷由于摩擦发生了转移,使外衣和身体各自带等量、异号的电荷,故AD错误;B.当手靠近门把手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门把手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手,使门把手靠近手的一端带异种电荷,故B正确;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5.6×10﹣19C不是1.6×10﹣19C的整数倍,故C错误。故选:B。35.(2024春 铜山区期中)下列对电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了电荷可以创生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正电荷从丝绸转移到了玻璃棒C.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会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上同种电荷D.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相互摩擦后,可以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答案】D【解答】解:A.电荷不可以创生,摩擦起电只是将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故A错误;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负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上,故B错误;C.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会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上异种电荷,故C错误;D.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相互摩擦后,可以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D正确。故选:D。36.(2024秋 福清市期中)我国东汉时期,王充《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描述了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关于物体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内不存在电荷B.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C.单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带电体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D.利用摩擦起电可使物体带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比荷也相等【答案】B【解答】解:A.提到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内不存在电荷,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物体内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因此整体呈现电中性,而并非不存在电荷,故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无论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还是在物体内部进行转移,电荷的总量都是保持不变的,故B正确。C.电荷守恒定律确实表明电荷的总量在转移过程中保持不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例如,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一个物体可能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可能会获得电子而带负电,故C错误。D.质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电荷量相等,但它们的比荷(即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是不相等的,因为质子的质量远大于电子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B。37.(2024春 贾汪区校级期中)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能使物体产生正电荷和负电荷B.由于金属硬度大,所以不能用摩擦起电的方式使金属带电C.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得到正电荷的物体带正电,得到负电荷的物体带负电D.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一定是同时带上种类不同的电荷,且电荷量大小相等【答案】D【解答】解:A、摩擦可以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能产生电荷,故A错误;B、摩擦起电与物体的硬度无关,所以由于金属硬度大,不能用摩擦起电的方式使金属带电的说法是不对的,故B错误;C、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故C错误;D、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失去电子和得到电子的数量相等,因此两物体电性相反、电量相等,故D正确。故选:D。38.(2024春 沛县校级期中)A、B两物体均不带电,相互摩擦后A带正电荷,电荷量大小为Q,则B的带电情况是( )A.带正电荷,电荷量大于QB.带正电荷,电荷量等于QC.带负电荷,电荷量大于QD.带负电荷,电荷量等于Q【答案】D【解答】解:A、B两物体均不带电,相互摩擦后A带正电荷,电荷量大小为Q,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B带负电荷,电荷量等于Q,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9.(2025春 苏州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悬挂金属验电箔,现使一带正电的金属小球靠近M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M端的验电箔张开,N端带负电B.只有N端的验电箔张开,N端带正电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M端带负电,N端带正电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两端的验电箔都带正电【答案】C【解答】解:依题有使一带正电的金属小球靠近M端,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金属导体的M端要感应出负电荷,在导体的N端会出现正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M端带负电,N端带正电。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0.(2025春 高邮市期中)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小球a,则( )A.玻璃棒带负电B.丝绸中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D.验电器的金属箔因带正电张开【答案】D【解答】解:AB.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而不是丝绸中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故AB错误;CD.验电器的金属箔因带正电张开,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1.(2025春 淄博期中)如图,橡胶板置于绝缘水平桌面上,某同学戴着绝缘手套先用毛皮摩擦橡胶板,然后手握绝缘手柄将撒有细纸屑的铝板(初始不带电)靠近橡胶板但始终未接触橡胶板,可以看到部分细纸屑从铝板上飞溅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板靠近橡胶板的过程中,铝板下表面带负电B.铝板靠近橡胶板的过程中,部分细纸屑相互排斥从而飞溅出来C.铝板和细纸屑构成的系统在该过程中带正电D.若在铝板靠近橡胶板时用另一只手触摸一下铝板后撤离,铝板将带负电【答案】B【解答】解:A.用毛皮摩擦橡胶板后,橡胶板带负电,铝板靠近橡胶板的过程中发生静电感应,离橡胶板较近的下表面带正电,故A错误;B.铝板靠近橡胶板的过程中,离橡胶板较远的上表面带负电,细纸屑相互排斥从而飞溅出来,故B正确;C.铝板和细纸屑构成的系统在该过程中虽然感应起电,但电荷量的代数和仍然为0,故C错误;D.若在铝板靠近橡胶板时另一只手触摸一下铝板,此时铝板上表面带的负电荷转移到人体,撤离该手后铝板整体带正电,故D错误。故选:B。42.(2025春 盐城期中)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A.此时AB都带正电B.此时A带的电荷量大于B带的电荷量C.把A、B分开,再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D.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答案】C【解答】解:A.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时,由于静电感应,A带上负电,B带上正电,故A错误;B.由于原来导体A和B不带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A带的电荷量等于B带的电荷量,故B错误;C.先把A和B分开,A带负电,B带正电,移去C后两导体电荷不会中和,故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故C正确;D.移去C后,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重新中和,导体A和B不带电,故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故D错误。故选:C。(多选)43.(2024秋 北京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手握绝缘手柄,把带正电的导体C置于A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A电势低,B电势高B.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C.先用手摸一下B后再移开C,A、B均带负电D.A、B分开后,若A带上了﹣1.0×10﹣8C的电荷,则B一定带上了+1.0×10﹣8C的电荷【答案】CD【解答】解:A.把带正电的导体C置于A附近,当达到静电平衡后,导体A与B是等势体,二者电势相等,故A错误;B.带正电的带电体C置于A附近,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A带负电,B带正电;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A带负电,B带正电,A、B下部的金属箔都不会闭合,故B错误;C.由B知,带正电的带电体C置于A附近,A带负电,B带正电,若此时用手摸B,则导体A、B与人组成新的导体,靠近C的A端带负电,B端不带电,摸一下B后再移开C,A、B均带负电,故C正确;D.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A、B分开后,若A带上了﹣1.0×10﹣8C的电荷,则B一定带上了+1.0×10﹣8C的电荷,故D正确。故选:CD。44.(2024春 如皋市期中)当飞机靠近带电的云层时,飞机靠近云的一侧会带上与之相反的电荷( )A.这属于感应起电 B.这属于接触起电C.这属于摩擦起电 D.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答】解:飞机靠近云的一侧会带上与之相反的电荷,是由于静电感应产生。即为感应起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5.(2024春 奉贤区校级期中)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丝绸带负电,玻璃棒带正电,这种起电方式为( )A.感应起电 B.接触起电 C.摩擦起电 D.静电感应【答案】C【解答】解: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棒得到电子带负电,电子从玻璃棒移动到丝绸,这种起电方式是摩擦起电,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多选)46.(2024秋 黄龙县校级期中)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 )A.正电荷 B.负电荷 C.接触起电 D.感应起电【答案】AC【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球带上正电荷,是接触带电,实质是金属球的部分自由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多选)47.(2012秋 兖州市期中)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 )A.正电荷 B.负电荷 C.感应起电 D.摩擦起电【答案】AC【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发生静电感应,金属箔片会张开,负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的金属球上,正电荷会被排斥到远端的金属箔上,此时金属球上带的是负电,金属箔片上带的是正电。即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是正电荷,起电方式感应起电。故选:AC。48.(2024秋 会宁县校级期中)雷电是云层与大地之间或云层与云层之间的放电现象,放电的两者所带的是 (填“同”或“异”)种电荷,云层所带的电荷是因 (填“感应起电”或“摩擦起电”或“接触起电”)而获得的.【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云层因为摩擦而带异种电荷,当云层所带电荷越积越多时,就会在云层之间发生放电现象.故答案为:异、摩擦起电49.(2024春 城区校级期中)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上有一座金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这座金殿最为奇特的是,每逢电闪雷鸣的时候,火球会在金殿周围滚动,但霹雳却击不毁金殿;雨过天晴后,大殿光彩夺目,像被洗过一样,这就是“雷火炼殿”。武当山金殿产生电荷的方式为 (填“感应起电”、“摩擦起电”或“接触起电”)。【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当阴雨天的时候,云层中带有大量的电荷,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大地的电荷会聚集在金殿的顶端,使顶端带上与云层中相反的电荷,当聚集的电荷足够的多的时候,就会产生放电现象,这就是“雷火炼殿”,所以武当山金殿产生电荷的方式为感应起电。故答案为:感应起电。50.(2024秋 兰州期中)下列关于三种起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两个电中性物体相互摩擦后可以同时带等量同种电荷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电荷是可以被创生的,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的电荷出现【答案】C【解答】解:AB.两物体摩擦所带电荷的电性由不同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的大小决定,两个电中性物体相互摩擦后带等量异种电荷。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由于玻璃棒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而显正电性,丝绸得到电子,而显负电性,电荷的量值相等。并不是与其他物体摩擦时,玻璃棒也失去电子,故AB错误;C.带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其中得到电子而显负电性,失去电子的物体显正电性,故C正确。D.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三种起电方式中,都没有创造电荷,只是电荷分布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故选:C。51.(2024秋 天津期中)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绝缘棒甲左端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乙的金属球,乙的金箔片张开,则( )A.金属球带负电B.金属球带正电C.金属球和金箔片均带正电D.金属球和金箔片均带负电【答案】A【解答】解:用带正电的绝缘棒甲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乙,由于静电感应验电器(导体)两端出现等量正负感应电荷,近端的电荷的电性与甲相反,带负电,所以金属球带负电,远端的金属箔片电荷与甲的电性相同,带正电荷,即金属球带负电,金箔片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2.(2024春 江阴市期中)如图三幅图反映了三种起电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把正电荷传给了毛皮,使橡胶棒带上了负电B.乙图无论小球D带正电还是负电,与A接触时都把电荷传给C、C′,使箔片张开C.丙图中先把靠近的带电小球C移开,再分开A、B,则A、B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D.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答案】D【解答】解:A.橡胶棒与毛皮摩擦过程中,由于橡胶棒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是因为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使橡胶棒带上了负电,故A错误;B.小球D带正电时,电子从A与箔片转移到小球D,使箔片带正电,小球D带负电时,电子从小球D转移到箔片带负电,两种情况均使箔片带同种电荷相斥,使箔片张开,故B错误;C.小球C感应A、B,发生静电感应现象,A、B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移开小球C后,静电感应消失,分开后A、B均不带电,故C错误;D.三种起电方式的本质都是电子的转移。不带电的物体因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电子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53.(2024秋 吕梁期中)如图,将摩擦起电的塑料丝靠近带电的PVC管,塑料丝“躲开”状似章鱼,所以称为“静电章鱼”。由此现象可以判断( )A.塑料丝和PVC管都带正电B.塑料丝和PVC管都带负电C.塑料丝和PVC管带同种电荷D.塑料丝和PVC管带异种电荷【答案】C【解答】解:根据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此可知塑料丝“躲开”是塑料丝和PVC管带同种电荷;由于不知道塑料丝与哪一种物体摩擦,所以不能判断出塑料丝带正电还是带负电,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54.(2024春 儋州期中)摩擦起电的微观原理是( )A.质子的转移 B.中子的转移C.电子的转移 D.多种带电粒子的转移【答案】C【解答】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55.(2024春 滨湖区期中)橡胶棒用毛皮摩擦后,放到验电器上端金属球附近,则( )A.验电器带负电B.验电器带正电C.用手摸一下金属球后验电器带负电D.用手摸一下金属球后验电器带正电【答案】D【解答】解:AB、根据题意可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放到验电器上端金属球附近,发生静电感应,根据“近异远同”原理,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将带上正电,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带负电,验电器整体所带净电荷为零,故AB错误;CD、根据题意可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放到验电器上端金属球附近,发生静电感应,用手摸一下金属球的瞬间,电子从金属球经人体上转移到大地上,拿开橡胶棒后,小球和金箔都带正电,故C错误,D正确。故选:D。56.(2024秋 石狮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靠近验电器B,则( )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D.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答案】D【解答】解:把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靠近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由于感应会带上负电荷和金属箔由于感应会带上正电荷,而整个验电器不带电。所以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故选:D。57.(2024秋 利通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B,B的金属箔张开,则( )A.金属球和金箔片均带正电B.金属球带负电,金箔片带正电C.金属球带正电,金箔片带负电D.金属球、金箔片均不正电【答案】B【解答】解: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B,由于静电感应验电器(导体)两端出现等量正负感应电荷,近端的电荷的电性与A相反,带负电,所以金属球带负电,远端的金属箔片电荷与A的电性相同,带正电荷,即金属球带负电,金箔片带正电,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8.(2024秋 祁东县校级期中)用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的两箔片张开。此时两箔片的带电情况是( )A.均带正电 B.均带负电C.均不带电 D.带等量异种电荷【答案】B【解答】解:用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中会有大量的负电荷从带电物体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箔片上,所以两箔片此时均带负电,这属于接触起电,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多选)59.(2024春 长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荷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时,验电器金属箔张角减小,则金属球A( )A.可能不带电 B.可能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 D.一定带负电【答案】AB【解答】解: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要使张角减小,则应使B处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处,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A球可能带负电;若A球不带电时,则由于感应,A球左侧也会带上负电,故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故A球可以带负电,也可以不带电;故选:AB。60.(2014春 船营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当带正电的绝缘空腔导体A的内部通过导线与验电器的小球B连接时,则验电器带电电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当A的内部通过导线与验电器的小球B相连时,导体A和验电器已连为一个整体,整个导体为等势体,同性电荷相斥,电荷重新分布,连接后导体与验电器就是一个大的导体,验电器部分不再是内部,而是大导体外部,必有净电荷从A移向B,所以验电器带正电.故答案为:带正电.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10/9 19:11:51;用户:微信用户;邮箱:orFmNt1vhautmWwWi-Hbnw1NVJ_A@weixin.m;学号:63992695第九章第一节电荷知识点一电荷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丝绸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毛皮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客观存在性 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体可带正电荷,也可带负电荷,当物体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时对外不显电性。相互作用性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累加性 同种电荷放在一起,电荷量互相加强;异种电荷放在一起,电荷量互相减弱。2电荷的基本性质3电荷量(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Q或q表示。(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例题:古希腊贵族妇女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丝绸衣服,戴琥珀做的首饰(项链、手镯)。人们发现,不管将琥珀首饰擦得多干净,它很快就会吸上一层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树脂具有粘性,容易吸附灰尘B.经丝绸摩擦后的琥珀带电,能吸引灰尘C.室外的灰尘比较多,在琥珀上积聚的速度比较快D.琥珀本身能创造电荷,能吸引灰尘解:琥珀首饰经丝绸摩擦后,通过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便带有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带电的琥珀会将轻小的灰尘吸附在它上面,导致琥珀比较容易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知识点二起电方式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其内部结构如图9-1-3所示。1摩擦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2)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带正电。(3)本质:电子的转移2接触起电(1)一个带电的导体接触到另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那么不带电的导体也会带上电,这种现象就是接触起电。(2)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电荷的分布规律带电情况 电荷分配特点一个带电荷量为Q,一个不带电。 均分,皆一个带电荷量为Q ,一个带电荷量为Q 。 均分,皆一个带电荷量为-Q ,一个带电荷量为Q 。 先中和后均分,皆3感应起电(1)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作静电感应。(2)感应起电的方法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其本质是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发生转移。起电过程如下:如图9-1-6所示,感应起电可采取以下操作步骤(图中支架均由绝缘材料制成):①图甲:使带电体C(假设带正电)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A、B;②图乙: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A、B;③图丙:移走C,则A带负电,B带正电.4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产生途径 通常用两个不同的绝缘体摩擦。 导体与带电体接触。 带电体靠近导体。现象 两个绝缘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电性的电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近异远同”。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而发生电子得失。 同种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斥)而靠近(远离)。实质 电荷的转移说明 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转移的只能是电子,即带正电的物体一定失去了电子,带负电的物体一定得到了电子。 无论是带电体与电中性物体接触还是两个带电体接触,转移的一定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感应起电成功的关键是先用绝缘工具将导体分成两部分,再移去带电体。例题:当飞机靠近带电的云层时,飞机靠近云的一侧会带上与之相反的电荷( )A.这属于感应起电 B.这属于接触起电C.这属于摩擦起电 D.以上都不是解:飞机靠近云的一侧会带上与之相反的电荷,是由于静电感应产生。即为感应起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知识点三验电器检测电荷的原理和方法1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验电器构造如图9-1-10所示,当金属球、金属杆及金属箔带电后,根据同种电荷相互绝缘外壳排斥,两片金属箔将在斥力作用下张开。2验电器的常见用途及使用方法(1)常见用途①检验物体是否带电;②粗略检验带电荷量的多少;③检验电荷的电性(借助一定的手段)。(2)常见的两种使用方法带电体接触验电器 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现象 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带电体时带上电荷,与金属球相连的两片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 验电器的金属球感应出与带电体异种的电荷,金属箔上感应出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两片金属箔在斥力的作用下张开。原理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说明 带电体所带电荷量越多,两片金属箔所带电荷量越多,斥力越大,张开的角度也越大。例题:如图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手握绝缘棒,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则( )A.A、B上的箔片都会张开B.A、B上的箔片带的是同种电荷C.导体A端的电势高于B端D.C不动,向右移开B,A、B上的箔片都闭合解:ABC.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则由于静电感应,导体中的负电子向左移动,从而使A端多余负电荷,感应出负电,在B端多余正电荷,感应出正电,所以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均张开,但A、B上的箔片带的是异种电荷,达到静电平衡后,导体A、B为一等势体,则导体A端的电势等于B端的电势,故A正确,BC错误;D.C不动,向右移开B,则导体A仍带负电荷,导体B仍带正电荷,A、B上的箔片都张开,故D错误。故选:A。知识点四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表述表述①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表述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2要点理解(1)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任何带电现象都不能违背电荷守恒定律。(2)无论哪一种起电过程都既没有创生电荷,也没有消灭电荷,其本质都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说起电过程是物体所带电荷的重新分配过程。(3)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如果某一区域中的电荷增加或减少了,那么必定在另一区域有等量的电荷减少或增加了;如果在一个物理过程中产生或消失了某种符号的电荷,那么必定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同时产生或消失。(4)追寻守恒量是物理学研究物质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使人们揭示出隐藏在物理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电荷守恒是物理学中守恒思想的又一具体体现。例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和电子都是元电荷B.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C.感应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创生或消灭D.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最早测出了元电荷的数值解:A.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不是指电子和质子,故A错误;B.自然界中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故B正确;C.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电荷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凭空消失,故C错误;D.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故D错误;故选:B。知识点五元电荷1元电荷的概念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用e表示。通常取e=1.60×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也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2对元电荷的理解(1)元电荷不是实际粒子,仅表示最小电荷量单元,没有正、负。(2)质子和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一个元电荷,但它们不是元电荷。质子和正电子是实际存在的粒子。(3)物体的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具有电荷量子化的特点。3比荷带电体的电荷量和质量之比,叫作比荷,比荷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测定比荷是研究带电粒子和物质结构的重要方法。电子的比荷为1 . 76×10 C/kg。例题:关于元电荷、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B.元电荷是指电子,电量等于电子的电量,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是指点电荷C.单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带电体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D.利用静电感应可使任何物体带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比荷也相等解: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故A正确;B、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电子,当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可看作点电荷,物体是否可以看作点电荷与体积无关,故B错误;C、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总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故C错误;D、静电感应不能使绝缘体带电,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量相等,但它们的质量不相等,比荷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A。1.(2024春 上城区校级期中)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关于物体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B.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点电荷和元电荷C.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内不存在电荷D.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的带电实质是创造电荷,或电荷消失2.(2024春 滦南县校级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B.感应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D.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所以电荷不守恒3.(2024秋 甘州区校级期中)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带电的物体一定没有电荷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C.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D.一根带电的导体棒放在潮湿的房间,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导体棒不带电了,这过程中电荷不守恒4.(2024秋 涪城区校级期中)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A.头发散失了水分后变得坚硬B.由于摩擦起电,头发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太阳照射和摩擦产生的热使头发膨胀D.梳子的机械分离作用使各根头发彼此分开5.(2024秋 兴义市校级期中)西晋的《博物志 杂说上》记载:“今人梳头著髻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这是关于摩擦起电产生火花并发出声音的记载。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不带电的绝缘体摩擦后,带等量异种电荷B.摩擦起电,使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摩擦能产生电子和质子D.摩擦起电表明,电荷的总量并不守恒6.(2024秋 奉贤区校级期中)现有a、b、c、d四个带电球,已知d带正电,a和c相互排斥,c和d相互吸引,而b和d相互排斥,则( )A.a、c带负电,b带正电 B.a带负电,b、c带正电C.b带负电,a、c带正电 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7.(2024秋 虎林市校级期中)四个塑料小球,A和B互相排斥,B和C互相吸引,C和D互相排斥.如果D带正电,则B球的带电情况是( )A.带正电 B.带负电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8.(2024秋 虹口区校级期中)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A.B、C球均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D.B、C球都不带电9.(2024秋 井冈山市校级期中)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靠近一个塑料小球时( )A.如果玻璃棒排斥小球,小球必带负电B.如果玻璃棒排斥小球,小球必带正电C.如果玻璃棒吸引小球,小球必带负电D.如果玻璃棒吸引小球,小球必带正电10.(2024秋 巴楚县校级期中)ABCD四个球都带电,A球排斥B球,C球能吸引A球,D球又排斥C球。已知D球带正电,B球带 电。(正或负)11.(2024秋 夏河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Q是一个绝缘金属导体,把一个带正电的绝缘金属球P移近Q,由于静电感应,A端出现的感应电荷量大小为qA,B端为qB,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导体Q上qA>qB B.导体Q上qA=qBC.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 D.A端电势低于B端电势12.(2024秋 北京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并不都遵循电荷守恒定律B.只要体积小的带电体就能看作点电荷C.引入“点电荷”的概念,科学方法上属于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D.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不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13.(2024春 静安区校级期中)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正电,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 )A.得到质子 B.失去质子 C.得到电子 D.失去电子14.(2024秋 巴楚县期中)关于传导起电,即一个带电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B.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C.缺少条件,不能判定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5.(2024春 儋州期中)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B,所带电荷量分别为+3q和﹣q,将两球接触再分开,则B球所带电荷量为( )A.﹣q B.q C.2q D.4q16.(2024秋 黄龙县校级期中)有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且电性相同,相隔一定距离。现让第三个与A、B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先后与A、B球接触后移开,则接触后A、B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 。17.(2024秋 娄底期中)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叫正电荷,另一种叫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18.(2024秋 台山市校级期中)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大小为Q和5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之间库仑引力为F,现将两小球充分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2r,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 B. C. D.19.(2024秋 兰州期中)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7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 B.16F C. D.20.(2024秋 通化县校级期中)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荷量为( )A.﹣Q B.Q C.2Q D.4Q21.(2024秋 龙岩期中)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2r,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F B.F C.F D.12F22.(2024秋 德江县校级期中)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个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A.﹣Q B.Q C.2Q D.4Q23.(2025春 灌云县期中)关于电荷,小明有以下认识。看法正确的( )A.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C.质子和电子都是元电荷D.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24.(2024春 鄞州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带负电的质子、不带电的中子以及带正电的电子组成的B.一个高能光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不满足电荷守恒定律C.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吉布斯测得D.绝缘体中几乎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荷25.(2024秋 太原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B.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用e表示C.电子的质量与电子的电荷量之比,叫作电子的比荷D.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可以变化26.(2024春 诸暨市校级期中)关于点电荷、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和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B.一个物体带负电,这是它失去电子的缘故C.电荷不能够创造,但可以消灭D.只有很小的球形带电体才叫做点电荷27.(2024秋 天心区校级期中)某电荷带电量为6.4×10﹣15C则该电荷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多少倍 .28.(2024春 阜宁县期中)关于元电荷、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B.元电荷是指电子,电量等于电子的电量,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是指点电荷C.单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带电体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D.利用静电感应可使任何物体带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比荷也相等29.(2024春 盐城期中)球形导体A带3q的负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球形导体B带q的正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导体B的带电荷量为( )A.﹣q B.q C.2q D.4q30.(2024秋 沙依巴克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几种起电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了另一个部分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两个物体可能带上异种电荷31.(2024秋 埇桥区校级期中)下面有关静电现象的解释,说法错误的是( )A.接触起电的实质是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B.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C.摩擦起电时,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D.摩擦起电是在摩擦的过程中分别创造了正电荷与负电荷32.(2024秋 濠江区校级期中)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将( )A.增加 B.减少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33.(2015秋 庆阳期中)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 和 。34.(2025春 台江区校级期中)前阶段天冷干燥,八中的一些同学在脱外衣时再去摸金属把手,经常会被电一下,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而创造了电荷,使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上了电B.脱掉外衣后,手靠近金属门把手时,会使门把手靠近手的一端与手带异种电荷C.脱掉外衣后,外衣所带的电荷量可能为5.6×10﹣19CD.脱掉外衣时,电荷由于摩擦发生了转移,使外衣所带电荷量比身体多35.(2024春 铜山区期中)下列对电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了电荷可以创生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正电荷从丝绸转移到了玻璃棒C.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会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上同种电荷D.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相互摩擦后,可以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36.(2024秋 福清市期中)我国东汉时期,王充《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描述了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关于物体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物体内不存在电荷B.电荷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C.单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电荷守恒定律指带电体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D.利用摩擦起电可使物体带电,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比荷也相等37.(2024春 贾汪区校级期中)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能使物体产生正电荷和负电荷B.由于金属硬度大,所以不能用摩擦起电的方式使金属带电C.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得到正电荷的物体带正电,得到负电荷的物体带负电D.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一定是同时带上种类不同的电荷,且电荷量大小相等38.(2024春 沛县校级期中)A、B两物体均不带电,相互摩擦后A带正电荷,电荷量大小为Q,则B的带电情况是( )A.带正电荷,电荷量大于QB.带正电荷,电荷量等于QC.带负电荷,电荷量大于QD.带负电荷,电荷量等于Q39.(2025春 苏州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悬挂金属验电箔,现使一带正电的金属小球靠近M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M端的验电箔张开,N端带负电B.只有N端的验电箔张开,N端带正电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M端带负电,N端带正电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两端的验电箔都带正电40.(2025春 高邮市期中)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小球a,则( )A.玻璃棒带负电B.丝绸中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D.验电器的金属箔因带正电张开41.(2025春 淄博期中)如图,橡胶板置于绝缘水平桌面上,某同学戴着绝缘手套先用毛皮摩擦橡胶板,然后手握绝缘手柄将撒有细纸屑的铝板(初始不带电)靠近橡胶板但始终未接触橡胶板,可以看到部分细纸屑从铝板上飞溅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板靠近橡胶板的过程中,铝板下表面带负电B.铝板靠近橡胶板的过程中,部分细纸屑相互排斥从而飞溅出来C.铝板和细纸屑构成的系统在该过程中带正电D.若在铝板靠近橡胶板时用另一只手触摸一下铝板后撤离,铝板将带负电42.(2025春 盐城期中)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A.此时AB都带正电B.此时A带的电荷量大于B带的电荷量C.把A、B分开,再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D.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多选)43.(2024秋 北京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手握绝缘手柄,把带正电的导体C置于A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A电势低,B电势高B.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C.先用手摸一下B后再移开C,A、B均带负电D.A、B分开后,若A带上了﹣1.0×10﹣8C的电荷,则B一定带上了+1.0×10﹣8C的电荷44.(2024春 如皋市期中)当飞机靠近带电的云层时,飞机靠近云的一侧会带上与之相反的电荷( )A.这属于感应起电 B.这属于接触起电C.这属于摩擦起电 D.以上都不是45.(2024春 奉贤区校级期中)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丝绸带负电,玻璃棒带正电,这种起电方式为( )A.感应起电 B.接触起电 C.摩擦起电 D.静电感应(多选)46.(2024秋 黄龙县校级期中)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 )A.正电荷 B.负电荷 C.接触起电 D.感应起电(多选)47.(2012秋 兖州市期中)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 )A.正电荷 B.负电荷 C.感应起电 D.摩擦起电48.(2024秋 会宁县校级期中)雷电是云层与大地之间或云层与云层之间的放电现象,放电的两者所带的是 (填“同”或“异”)种电荷,云层所带的电荷是因 (填“感应起电”或“摩擦起电”或“接触起电”)而获得的.49.(2024春 城区校级期中)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上有一座金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这座金殿最为奇特的是,每逢电闪雷鸣的时候,火球会在金殿周围滚动,但霹雳却击不毁金殿;雨过天晴后,大殿光彩夺目,像被洗过一样,这就是“雷火炼殿”。武当山金殿产生电荷的方式为 (填“感应起电”、“摩擦起电”或“接触起电”)。50.(2024秋 兰州期中)下列关于三种起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两个电中性物体相互摩擦后可以同时带等量同种电荷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电荷是可以被创生的,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的电荷出现51.(2024秋 天津期中)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绝缘棒甲左端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乙的金属球,乙的金箔片张开,则( )A.金属球带负电B.金属球带正电C.金属球和金箔片均带正电D.金属球和金箔片均带负电52.(2024春 江阴市期中)如图三幅图反映了三种起电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把正电荷传给了毛皮,使橡胶棒带上了负电B.乙图无论小球D带正电还是负电,与A接触时都把电荷传给C、C′,使箔片张开C.丙图中先把靠近的带电小球C移开,再分开A、B,则A、B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D.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53.(2024秋 吕梁期中)如图,将摩擦起电的塑料丝靠近带电的PVC管,塑料丝“躲开”状似章鱼,所以称为“静电章鱼”。由此现象可以判断( )A.塑料丝和PVC管都带正电B.塑料丝和PVC管都带负电C.塑料丝和PVC管带同种电荷D.塑料丝和PVC管带异种电荷54.(2024春 儋州期中)摩擦起电的微观原理是( )A.质子的转移 B.中子的转移C.电子的转移 D.多种带电粒子的转移55.(2024春 滨湖区期中)橡胶棒用毛皮摩擦后,放到验电器上端金属球附近,则( )A.验电器带负电B.验电器带正电C.用手摸一下金属球后验电器带负电D.用手摸一下金属球后验电器带正电56.(2024秋 石狮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靠近验电器B,则( )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D.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57.(2024秋 利通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B,B的金属箔张开,则( )A.金属球和金箔片均带正电B.金属球带负电,金箔片带正电C.金属球带正电,金箔片带负电D.金属球、金箔片均不正电58.(2024秋 祁东县校级期中)用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的两箔片张开。此时两箔片的带电情况是( )A.均带正电 B.均带负电C.均不带电 D.带等量异种电荷(多选)59.(2024春 长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荷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时,验电器金属箔张角减小,则金属球A( )A.可能不带电 B.可能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 D.一定带负电60.(2014春 船营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当带正电的绝缘空腔导体A的内部通过导线与验电器的小球B连接时,则验电器带电电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10/9 19:11:51;用户:微信用户;邮箱:orFmNt1vhautmWwWi-Hbnw1NVJ_A@weixin.m;学号:6399269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1 电 荷 (word)2025-2026学年高二上物理必修三人教版2019 期中复习学案专题知识点+习题(原卷版).docx 专题01 电 荷 (word)2025-2026学年高二上物理必修三人教版2019 期中复习学案专题知识点+习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