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实验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word)2025-2026学年高二上物理必修三人教版2019 期中复习学案专题知识点+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2 实验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word)2025-2026学年高二上物理必修三人教版2019 期中复习学案专题知识点+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十一章第三节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知识点一游标卡尺
1构造(如图11-3-1所示)
2测量精度
游标卡尺(分度) 游标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 游标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与1mm的差值 精度(可准确到)
10 0.9mm 0.1mm 0.1mm
20 0.95mm 0.05mm 0.05mm
50 0.98mm 0.02mm 0.02mm
3读数方法
(1)先读主尺上刻度——读游标尺零刻度线之前的整毫米数,如图11-3-2中应读23mm。
(2)再读游标尺上刻度——读游标尺零刻度线之后与主尺刻度线重合的那条刻度线的条数,再乘以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如图11-3-2中应读7×0.1mm。
(3)将主尺读数与游标尺读数相加即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3mm+7×0.1mm=23.7mm=2.37cm。
(4)注意事项
①如遇游标尺上没有一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情况,则选择最靠近的一条刻度线读数,有效数字的末位与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对应,不需再读至下一位;
②被测物上被测距离的连线必须平行于主尺;
③读数时,在外测量爪夹住被测物后应适当旋紧紧固螺钉,以免游标尺在主尺上移动。
例题:下列情况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尺是(  )
A.零刻线磨损的尺
B.量程比被测物体长度小的尺
C.刻度不均匀的尺
D.分度值不是1mm的尺
解:A.零刻度磨损的尺,可以从某一整刻线开始量起,可以使用,故A错误;
B.比物体短的刻度尺,可以一段一段的测,可以使用,故B错误;
C.刻度不均匀的尺是无法测出准确长度的,不能使用,故C正确;
D.分度值不是1mm的尺,即最小刻度不是毫米,说明准确程度不是毫米,但可以使用,故D错误;
故选:C。
知识点二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1构造
2原理
如图11-3-5所示,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旋钮D旋转一周,测微螺杆F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0.5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旋转一小格,测微螺杆F前进或后退0.01mm。
3读数方法
(1)先读固定刻度上的刻度——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已露出,若露出,如图11-3-6所示,则读为6.5mm,若未露出,则读为6.0mm。
(2)再读可动刻度上的刻度——注意可动刻度上的刻度与固定刻度的中间线是否对齐,然后乘以精确度。若不对齐,则需估读一位非零数字,如图11-3-6所示,读为22.5,读数为22.5×0.01mm=0.225mm;若对齐,则需估读为零,即若刻度为22的线与中间线对齐,读为22.0,读数为22.0×0.01mm=0.220mm。
(3)最后将固定刻度读数与可动刻度读数相加即可。如图11-3-6所示读数为6.5mm+22.5×0.01mm=6.725mm。

例题:①如图甲所示的游标卡尺,图中读数为 ;
②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物件的直径,结果如图乙,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
解::①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1mm,其读数为17mm+7×0.1mm=17.7mm;
②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其读数为4.5mm+10.0×0.01mm=4.600mm。
故答案为:①17.7;②4.600。
知识点三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1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1)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2)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金属丝、导线
实验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可得
实验步骤:(1)测长度l: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拉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即有效长度),重复
-A-
测量三次,求出平均值1
(2)测横截面积S: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各测一次,取直径的平均值d,求得横截面积。
(3)测电阻R:根据电路图,用导线把器材连接好,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求出电阻的平均值R
(4)整理好实验器材
数据处理:(1)求电阻:①公式法—用算出各组I、U值对应的R值,再取平均值。②图像法——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R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L、d的值及求得的电阻R和横截面积S,代入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2注意事项
数据测量:
(1)直径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
(2)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即电压表两个并入点间的部分,测金属丝长度时应将其拉直
(3)测量直径和长度时要分别测量三次再取平均值
实验操作:
(1)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
(2)电路中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3实验误差
偶然误差:测量金属丝的直径、长度、通过金属丝的电流以及金属丝两端的电压时出现读数误差
系统误差:
(1)由于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电压表的分流造成电阻测量值偏小(若误用内接法,则电流表分压影响更大,测量值与真实值误差也更大)
(2)通电电流太大,或通电时间太长,致使金属丝发热,温度升高,电阻率也随之升高
知识点四滑动变阻器
1结构原理
滑动变阻器结构如图11-3-10所示。A、B是绕在绝缘筒上的电阻丝的两个接线柱,C、D是金属杆的两个接线柱。电阻丝上能够与滑片P接触的地方的绝缘漆已被刮去,使滑片P能把金属杆与电阻丝连接起来。若把A和C或A和D接入电路,滑片P由B向A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将由大变小,因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变小。
2两种接法
(1)两种接法的特点比较
限流式接法 分压式接法
电路图
变阻器连线特点 连接变阻器的导线分别接金属杆一端和电阻丝一端的接线柱。(图中变阻器Pb部分被短路,不起作用) 连接变阻器的导线分别接金属杆一端和电阻丝的两端接线柱。(图中变阻器Pa、Pb部分都起作用,Pa部分与待测电阻并联后与Pb部分串联)
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情况 不能从零开始增大到E。 可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E。
特点 ①电路连接简单。②耗电少。 ③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小。 ①电路连接复杂。 ②耗电多。 ③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大。
(2)两种接法的选择
①实验中若要求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可连续变化或电压变化的范围较大,则需选用分压式接法。
②若滑动变阻器作为限流器不能控制电流以满足实验要求,即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时,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仍超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的量程,或超过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则需选用分压式接法。
③通过比较用电器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的关系来确定滑动变阻器作为分压器还是限流器。当R>R0时采用分压式接法。
例题:某电阻丝R的额定电压为3V,电阻约12Ω,现要进一步精确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1Ω)
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0.3Ω)
C:电压表V1(量程3.0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V2(量程5.0V,内阻约5k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Ω)
G:电源E(电动势4V,内阻可忽略)
H:电键、导线若干.
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应选择的器材为(只需添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
解:电阻额定电流约为:I=U/R=0.25A=250mA,电流表应选A;电阻额定电压为3V,电压表应选C;电阻丝的电阻值仅仅约12Ω,与500Ω的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相差比较大,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越小调节时电表变化越明显,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E.
故答案为:A;C;E
知识点五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
1电流表内、外接法的比较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路图
误差原因 电流表分压 电压表分流
电阻测量值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2两种测量电路的选择
(1)直接比较法
①当时,选用电流表内接法。
②当时,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定量比较法
①当较小,有,即时,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②当较大,有,即时,选用电流表内接法。
③当时,两种接法均可。
(3)试探法
按图11-3-12接好电路,将电压表的一根接线柱P先后与a、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而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对电路影响大,则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而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对电路影响大,则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1.(2024秋 洪山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气温变化引起刻度尺热胀冷缩,而造成的误差是偶然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C.称体重时没脱鞋而带来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D.正确地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不同的人测量结果不同,这是系统误差
2.(2024秋 三明期中)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98cm与0.980cm物理意义是一样的
B.测出一个物体长为126.80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是毫米
C.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D.0.068cm有三位有效数字
3.(2024秋 三台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误差及有效数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误差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误差是无法消除的
B.误差都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
C.在有效数字中,3.2、3.20的含义是相同的
D.1.030有三位有效数字
4.(2024秋 红旗区校级期中)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082cm有三位有效数字
B.测出一个物体长度为123.9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
C.0.92cm与0.920cm含义是一样的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5.(2024秋 邹平县期中)已知一长木板的长度为7m,如图所示建立坐标系,长木板底边上的O点为坐标原点,沿底边向右的方向规定为坐标轴的正方向.设图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和x2,则(  )
A.x1=1m,x2=6m B.x1=3m,x2=2m
C.x1=﹣3m,x2=2m D.x1=﹣3m,x2=﹣2m
6.(2024秋 七里河区校级期中)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出一个物体长为123.6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是1cm
B.0.92cm与0.920cm含义是一样的
C.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D.0.082cm有三位有效数字
7.(2024秋 西乡塘区校级期中)在某次测量中,记录结果是5.4km,若以米作单位记录这一测量结果可写成(  )
A.5.400m B.5.4×103m
C.5.40×103m D.5.400×103m
8.(2024秋 天山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你的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彩色画笔。你的同伴牵动一条宽约1c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沿着直线向前移动。每隔1s你用画笔在纸带上点一个点。你还可以练习在1s内均匀地点上两个点。这样,就做成了一台简单的“打点计时器”。由实验可知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越     ,纸带的速度与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 (填“有”或“没有”)影响。
9.(2024秋 徐汇区校级期中)分度值为0.02mm游标卡尺测量长度,若如图上虚线对齐,则该长度为(  )
A.37.00mm B.3.70cm C.25.22mm D.2.524cm
10.(2024秋 尚志市校级期中)如图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
A.0.900cm B.1.090cm C.10.45mm D.1.0450cm
11.(2024秋 京口区校级期中)图示游标卡尺测量的精确度为(  )
A.0.01mm B.0.1mm C.0.02mm D.0.55mm
12.(2024秋 忻府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时,符合规则而又科学的读数应为(  )
A.7.5mm B.7.50mm C.8.5mm D.8.50mm
13.(2024秋 苏州期中)如图所示,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的读数应为(  )
A.8.50mm B.10.50mm C.8.10mm D.10.10mm
14.(2025春 赣州期中)“开拓”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正在利用智能手机和一个磁性小球进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学习小组的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磁性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磁性小球的直径d=     mm。
(2)将摆线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固定在磁性小球上,将智能手机磁传感器置于磁性小球平衡位置正下方,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小角度摆动(摆角小于5° ),打开智能手机的磁传感器,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手机软件记录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单摆的周期T=     (用t1和t2表示)。
(3)假设实验过程中,由于摆线上端未固定牢,摆动过程中出现松动,则根据单摆周期公式直接求得的g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2025春 深圳校级期中)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在摆球自然悬垂的状态下,用米尺测出摆线长为l,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如图乙所示,摆球直径为  mm。
(2)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T2﹣L图像如图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
A.g
B.
C.
D.
(3)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量摆长时没有加小球的半径,其他操作无误,那么他得到的实验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16.(2025春 太原期中)某实验小组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按照图甲组装实验器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为L0,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     cm;
(2)实验时力传感器的示数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  (用题中字母D、L0、t0表示);
(3)若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A.以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来代入计算g值
B.测摆线长度时,摆线松弛
C.单摆放手时,初速度不为零
17.(2024秋 河西区期中)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都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图是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某样品的长度和直径时的读数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游标卡尺所测样品的长度为5.10cm
B.游标卡尺所测样品的长度为5.010cm
C.螺旋测微器所测样品的直径为4.70mm
D.螺旋测微器所测样品的直径为9.200mm
18.(2024秋 五华区校级期中)如图甲,螺旋测微器由于使用磨损暂时无法调零(测量前使测微螺杆与测砧接触,可动刻度左边缘无法与零刻度线对正)。某同学测量金属丝直径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应该为(  )
A.0.22mm B.0.24mm C.0.26mm D.0.260mm
19.(2024春 如皋市期中)如图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材料的直径,此示数为(  )
A.0.4200mm B.1.420mm C.0.92mm D.0.920mm
20.(2024春 静安区校级期中)测量电阻丝的直径,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
A.螺旋测微器 B.刻度尺
C.卷尺 D.多用电表
21.(2024秋 青浦区校级期中)关于螺旋测微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螺旋测微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B.螺旋测微器比毫米刻度尺的精确度高1000倍,所以也叫千分尺
C.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850mm
D.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350mm
22.(2024秋 唐县校级期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金属丝的直径为(  )
A.1.040mm B.1.400mm C.0.940mm D.0.900mm
23.(2024秋 南关区校级期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     mm,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为
    cm.
24.(2024秋 饶河县校级期中)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的读数是     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的读数是   mm.
25.(2024秋 台州期中)小明在实验室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两次测量时选择开关指向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结果指针所指位置完全相同,如图丙所示,则他两次测量的读数分别为(  )
A.1100V 22Ω B.1100V 19Ω
C.22.0V 190Ω D.22.0V 19Ω
26.(2024秋 海沧区校级期中)如图是电表的刻度盘。若当时使用的甲表盘的0﹣3V量程,那么电表读数为     ;若使用的是乙表盘的0﹣0.6A量程,那么电表读数为  

27.(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期中)正确读出图中电表的读数:接0~3V量程时,读数为   V;接0~15V量程时,读数为   V。
28.(2024秋 和平区校级期中)如图,游标卡尺读数为     cm;电压表的读数为     V;电流表的读数为     A。
29.(2024秋 电白区期中)电压表的量程一般有两种:0~3V、0~15V,如图所示。当接0~15V量程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V。
30.(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期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mm;电流表的读数为   A(电流表量程为0.6A)。
31.(2024春 新邵县校级期中)(1)螺旋测微器读数     。
(2)电压表接0~15V量程时读数为   V.电流表接0~3A量程时读数     A。
32.(2024秋 顺德区校级期中)如图为“探究金属丝的电阻与长度关系”实验的实物电路图,根据操作要求,在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哪个位置(  )
A.图中的位置即可
B.图中变阻器的最左端
C.图中变阻器的最右端
D.任何位置均符合操作要求
33.(2024秋 东城区校级期中)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5Ω;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为15kΩ;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为1Ω;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获得尽可能多的数据,应选下列实物图中的(  )
A.
B.
C.
D.
34.(2024秋 雨花台区校级期中)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按图所示的电路图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x。将滑动变阻器R1、R2分别接入实验电路,R2=4R1,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以R表示滑动变阻器可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以Rp表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以U表示Rx两端的电压值,图中实线表示接入R1时的情况,虚线表示接入R2时的情况。在图中U随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35.(2024秋 长宁区校级期中)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直径多次,求其平均值
B.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多次,求其平均值
C.连接电流表时,使电流从“+”或“﹣”接线柱流入均可
D.通过金属丝的电流越大越好
36.(2025春 开福区校级期中)某兴趣小组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阻值约10Ω的金属丝
螺旋测微器
毫米刻度尺
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约为1Ω)
电流表A1(量程为0~0.6A,内阻约为0.1Ω)
电流表A2(量程为0~3A,内阻约为0.02Ω)
电压表V(量程为0~3V,内阻约为3k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Ω,额定电流1A)
开关
导线若干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某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mm。
(2)该兴趣小组用伏安法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值。为使电表调节范围尽量大,并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电流表应选     (填“A1”或“A2”)。图乙已完成部分实物连线,完成剩余连线还需要连接     和     (用接线柱处相应的字母表示)。闭合开关,测出多组电压U和电流I的数据。根据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测得该金属丝的长度为L,该合金丝的电阻率     (用d、L、k表示)。
37.(2025春 芙蓉区校级期中)在做“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的实验中,需要测量金属丝的电阻。
(1)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时,用到如图所示电路。甲处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乙处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以上两空选填“A”或“B”)
A.电压表
B.电流表
(2)某次测量时,电压表读数为2.00V,电流表读数为0.40A,则电阻的测量值为R=
    Ω。测量值比真实值     。
38.(2024秋 鼓楼区校级期中)(1)实验小组决定使用伏安法测量圆柱体的电阻,已知其电阻约为100Ω,实验所用直流电源的电动势约为4V、内阻可忽略,电流表A的量程为0~30mA、内阻约为30Ω,电压表V的量程为0~3V、内阻约为10kΩ,滑动变阻器R1阻值的变化范围为0~1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0A,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中实验电路应采用图中的     。(R代表圆柱体的电阻)
(2)若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的示数为U;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分别用D、L表示,则用D、L、I、U表示的电阻率的关系式为     。
39.(2024秋 绿园区校级期中)某同学设计了测量一元硬币电阻率的实验。
(1)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硬币的直径,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则硬币的厚度d=     mm,直径D=
    cm;
(2)将硬币的正反两面连入电路,并与一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串联,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若测得流经硬币的电流为I,硬币和R0两端的总电压为U,则硬币材料的电阻率ρ=   (结果用d、D、I、U、R0表示)。
40.(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期中)为测某电阻R的阻值,分别接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电路,在甲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12V、0.15A,乙电路中两电表示数分别为10V和0.20A,为了减少测量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用甲电路,其真实值小于80Ω
B.应选用乙电路,其真实值大于50Ω
C.应选用甲电路,其真实值大于80Ω
D.应选用乙电路,其真实值小于50Ω
41.(2024秋 朝阳区校级期中)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x为待测电阻。电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能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小于Rx两端的电压
B.电压表的示数大于Rx两端的电压
C.电流表的示数大于通过Rx的电流
D.电阻丝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42.(2024秋 江阴市校级期中)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600Ω的电阻Rx,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两节、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0~15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0~3A)、滑动变阻器(10Ω,2A)和电阻箱R0(0~9999Ω,5A)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下列四个设计方案中,能测出Rx阻值的最合理的方案是(  )
A. B.
C. D.
43.(2024秋 石家庄期中)电学实验中测量电阻Rx的阻值时,电流表有两种接法,如图甲、乙所示;滑动变阻器R0控制电路,调节待测电阻Rx的电压、电流时也有两种接法,如图丙、丁所示。关于电路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x RA
B.乙图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x RV
C.丙图中滑动变阻器R0属于分压接法,丁图中滑动变阻器R0属于限流接法
D.若R0 Rx,且要求Rx的电压有较大的调节范围,则选用丁图较好
44.(2024秋 丰台区校级期中)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可以有两种方法把电压表和电流表连入电路,接法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甲) 图时,测量的结果没有误差
B.采用(甲)图时,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效果
C.采用(乙) 图时,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效果
D.为了减小误差,测量大电阻时宜采用(甲)图
45.(2024秋 香坊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伏安法测电阻,若电流表内阻1Ω,电压表内阻5000Ω,Rx约为10Ω,则图中哪个测量结果较为准确?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
A.甲电路,偏大 B.甲电路,偏小
C.乙电路,偏大 D.乙电路,偏小
46.(2024秋 北碚区校级期中)某次实验需将一个内阻为500Ω,量程为1V的小量程电压表扩大量程后测量电压。已知待测电压最大值是3.8V,则下列设计正确且合理的是(  )
A. B.
C. D.
47.(2024秋 顺义区校级期中)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测量电路中电表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或乙所示,把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的比值作为电阻的测量值,考虑到实际电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两种连接方式都存在系统误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采用甲图,误差是由电压表分流引起的
B.若采用甲图,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C.若采用乙图,误差是由电流表分压引起的
D.若采用乙图,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48.(2024秋 美兰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若考虑两表内阻的影响,用两表示数算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测<Rk
B.该接法适用于测量小电阻
C.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流表分压
D.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压表分流
49.(2024秋 北京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为测灯泡电阻R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乙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内接法
B.甲图中R测>R真,乙图中R测<R真
C.甲图中误差由电压表分流引起
D.乙图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
50.(2024秋 河西区期中)某同学采用如下器材测量阻值约为20Ω的金属丝电阻:电流表A(量程0~200mA,内阻约2.0),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10kΩ),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1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下列电路设计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51.(2024秋 苏州期中)如图所示,若考虑两表内阻的影响,用两表示数算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测<R真
B.该接法适用于测量小电阻
C.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流表分压
D.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压表分流
52.(2024春 安化县期末)已知表头的内阻Rg为200Ω,满偏电流Ig为2mA,现将表头改装为量程为0﹣3V和0﹣10V的双量程电压表如图甲及量程为0﹣0.1A和0﹣1A的双量程电流表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V,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3V
B.R1=1300Ω,R2=5000Ω
C.图乙中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A;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0.1A
D.R3=4.0Ω,R4=4.08Ω
53.(2024秋 双流区校级期中)图甲和图乙分别是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同一电阻Rx的电路图,已知两电路的路端电压U=10V恒定不变,两图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不是理想电表,图甲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电压表的示数为10V
B.图乙中电压表的示数可能为10V
C.图乙中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为0.38A
D.理论上Rx的阻值略大于25Ω
54.(2024秋 三元区校级期中)有一未知电阻Rx,为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先后用图甲、乙两种电路进行测试,利用甲测得数据为“2.7V,5.0mA”,利用乙测得数据为“2.8V,4.0mA”,那么,该电阻测得值较准确的数值及它比真实值偏大或偏小的情况是(  )
A.560Ω,偏大 B.560Ω,偏小 C.700Ω,偏小 D.700Ω,偏大
55.(2024秋 威远县校级期中)伏安法测定一个阻值约12欧的电阻,实验室提供直流电压表内阻约为3kΩ,直流电流表内阻约为1Ω,实验中应采用电流表(  )
A.外接法,测量值偏大 B.内接法,测量值偏大
C.外接法,测量值偏小 D.内接法,测量值偏小
(多选)56.(2024秋 黄龙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ab为输入端,AB为输出端,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置于变阻器的中央,则(  )
A.空载时输出电压UAB
B.当AB间接上负载R时,输出电压UAB
C.AB间的负载R越大,UAB越接近
D.AB间的负载R越小,UAB越接近
57.(2024秋 兴庆区校级期中)某电阻额定电压为3V(阻值大约为10Ω).为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1Ω)
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0.3Ω)
C.电压表V1(量程3.0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V2(量程5.0V,内阻约5k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Ω)
G.电源E(电动势4V,内阻可忽略)
H.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应选择的器材为(只需填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
(2)应采用的电路图为下列图中的    .
58.(2024秋 河口县校级期中)要测定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L的直流电阻RL,实验室提供以下器材:
A.待测线圈L:阻值约为2Ω,额定电流为2A
B.电流表A1量程为0.6A,内阻为r1=0.2Ω
C.电流表A2量程为3.0A,内阻r2约为0.2Ω
D.变阻器R1值为0﹣10Ω
E.变阻器R2值为0﹣1kΩ
F.定值电阻R3=10Ω
G.定值电阻R4=100Ω
H.电源E:电动势E约为9V,内阻很小
I.单刀单掷开关两个S1和S2,导线若干.要求实验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测得多组A1表、A2表的读数Il、I2,然后利用Il﹣I2图象求出线圈的电阻RL.
(1)实验中定值电阻应该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请填器材序号)
(2)请在方框内补全实验电路原理图2(器材用适当的符号表示).
(3)实验结束时应先断开开关     .
(4)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I2﹣I1图象,如图1所示,则线圈的直流电阻值为RL=    .
59.(2024春 玉田县期中)某待测电阻的额定电压为3v(阻值大约为10,为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1Ω )
B:电流表A2(量程0.6mA,内阻约0.3Ω )
C:电压表V1(量程3.0V,内阻约3KΩ )
D:电压表V2(量程5.0V,内阻约5KΩ )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50Ω )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Ω )
G:电源E(电动势4V,内阻可忽视)
H:电键、导线若干
①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应选择的器材为 (只需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
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
②下列给出的测量电路中,最合理的电路是 .  
60.(2024秋 深圳校级期中)某待测电阻的额定电压为3V(阻值大约为10Ω),为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1Ω)
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3kΩ)
C.电压表V1(量程3.0V,内阻约5kΩ)
D.电压表V2(量程5.0V,内阻约5k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50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Ω)
G.电源E(电动势4V,内阻可忽略)
H.电键、导线若干
①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应选择的器材为(只需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
②下列给出的测量电路中,最合理的电路是    .第十一章第三节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知识点一游标卡尺
1构造(如图11-3-1所示)
2测量精度
游标卡尺(分度) 游标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 游标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与1mm的差值 精度(可准确到)
10 0.9mm 0.1mm 0.1mm
20 0.95mm 0.05mm 0.05mm
50 0.98mm 0.02mm 0.02mm
3读数方法
(1)先读主尺上刻度——读游标尺零刻度线之前的整毫米数,如图11-3-2中应读23mm。
(2)再读游标尺上刻度——读游标尺零刻度线之后与主尺刻度线重合的那条刻度线的条数,再乘以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如图11-3-2中应读7×0.1mm。
(3)将主尺读数与游标尺读数相加即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3mm+7×0.1mm=23.7mm=2.37cm。
(4)注意事项
①如遇游标尺上没有一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情况,则选择最靠近的一条刻度线读数,有效数字的末位与游标卡尺的精确度对应,不需再读至下一位;
②被测物上被测距离的连线必须平行于主尺;
③读数时,在外测量爪夹住被测物后应适当旋紧紧固螺钉,以免游标尺在主尺上移动。
例题:下列情况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尺是(  )
A.零刻线磨损的尺
B.量程比被测物体长度小的尺
C.刻度不均匀的尺
D.分度值不是1mm的尺
解:A.零刻度磨损的尺,可以从某一整刻线开始量起,可以使用,故A错误;
B.比物体短的刻度尺,可以一段一段的测,可以使用,故B错误;
C.刻度不均匀的尺是无法测出准确长度的,不能使用,故C正确;
D.分度值不是1mm的尺,即最小刻度不是毫米,说明准确程度不是毫米,但可以使用,故D错误;
故选:C。
知识点二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1构造
2原理
如图11-3-5所示,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旋钮D旋转一周,测微螺杆F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0.5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旋转一小格,测微螺杆F前进或后退0.01mm。
3读数方法
(1)先读固定刻度上的刻度——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已露出,若露出,如图11-3-6所示,则读为6.5mm,若未露出,则读为6.0mm。
(2)再读可动刻度上的刻度——注意可动刻度上的刻度与固定刻度的中间线是否对齐,然后乘以精确度。若不对齐,则需估读一位非零数字,如图11-3-6所示,读为22.5,读数为22.5×0.01mm=0.225mm;若对齐,则需估读为零,即若刻度为22的线与中间线对齐,读为22.0,读数为22.0×0.01mm=0.220mm。
(3)最后将固定刻度读数与可动刻度读数相加即可。如图11-3-6所示读数为6.5mm+22.5×0.01mm=6.725mm。

例题:①如图甲所示的游标卡尺,图中读数为 ;
②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物件的直径,结果如图乙,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
解::①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1mm,其读数为17mm+7×0.1mm=17.7mm;
②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其读数为4.5mm+10.0×0.01mm=4.600mm。
故答案为:①17.7;②4.600。
知识点三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1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1)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2)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金属丝、导线
实验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可得
实验步骤:(1)测长度l: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拉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即有效长度),重复
-A-
测量三次,求出平均值1
(2)测横截面积S: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各测一次,取直径的平均值d,求得横截面积。
(3)测电阻R:根据电路图,用导线把器材连接好,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求出电阻的平均值R
(4)整理好实验器材
数据处理:(1)求电阻:①公式法—用算出各组I、U值对应的R值,再取平均值。②图像法——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R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L、d的值及求得的电阻R和横截面积S,代入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2注意事项
数据测量:
(1)直径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
(2)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即电压表两个并入点间的部分,测金属丝长度时应将其拉直
(3)测量直径和长度时要分别测量三次再取平均值
实验操作:
(1)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
(2)电路中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3实验误差
偶然误差:测量金属丝的直径、长度、通过金属丝的电流以及金属丝两端的电压时出现读数误差
系统误差:
(1)由于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电压表的分流造成电阻测量值偏小(若误用内接法,则电流表分压影响更大,测量值与真实值误差也更大)
(2)通电电流太大,或通电时间太长,致使金属丝发热,温度升高,电阻率也随之升高
知识点四滑动变阻器
1结构原理
滑动变阻器结构如图11-3-10所示。A、B是绕在绝缘筒上的电阻丝的两个接线柱,C、D是金属杆的两个接线柱。电阻丝上能够与滑片P接触的地方的绝缘漆已被刮去,使滑片P能把金属杆与电阻丝连接起来。若把A和C或A和D接入电路,滑片P由B向A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将由大变小,因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变小。
2两种接法
(1)两种接法的特点比较
限流式接法 分压式接法
电路图
变阻器连线特点 连接变阻器的导线分别接金属杆一端和电阻丝一端的接线柱。(图中变阻器Pb部分被短路,不起作用) 连接变阻器的导线分别接金属杆一端和电阻丝的两端接线柱。(图中变阻器Pa、Pb部分都起作用,Pa部分与待测电阻并联后与Pb部分串联)
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情况 不能从零开始增大到E。 可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E。
特点 ①电路连接简单。②耗电少。 ③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小。 ①电路连接复杂。 ②耗电多。 ③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大。
(2)两种接法的选择
①实验中若要求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可连续变化或电压变化的范围较大,则需选用分压式接法。
②若滑动变阻器作为限流器不能控制电流以满足实验要求,即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时,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仍超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的量程,或超过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则需选用分压式接法。
③通过比较用电器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的关系来确定滑动变阻器作为分压器还是限流器。当R>R0时采用分压式接法。
例题:某电阻丝R的额定电压为3V,电阻约12Ω,现要进一步精确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1Ω)
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0.3Ω)
C:电压表V1(量程3.0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V2(量程5.0V,内阻约5k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Ω)
G:电源E(电动势4V,内阻可忽略)
H:电键、导线若干.
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应选择的器材为(只需添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
解:电阻额定电流约为:I=U/R=0.25A=250mA,电流表应选A;电阻额定电压为3V,电压表应选C;电阻丝的电阻值仅仅约12Ω,与500Ω的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相差比较大,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越小调节时电表变化越明显,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E.
故答案为:A;C;E
知识点五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
1电流表内、外接法的比较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路图
误差原因 电流表分压 电压表分流
电阻测量值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2两种测量电路的选择
(1)直接比较法
①当时,选用电流表内接法。
②当时,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定量比较法
①当较小,有,即时,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②当较大,有,即时,选用电流表内接法。
③当时,两种接法均可。
(3)试探法
按图11-3-12接好电路,将电压表的一根接线柱P先后与a、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而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对电路影响大,则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而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对电路影响大,则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1.(2024秋 洪山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气温变化引起刻度尺热胀冷缩,而造成的误差是偶然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C.称体重时没脱鞋而带来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D.正确地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不同的人测量结果不同,这是系统误差
【答案】C
【解答】解:A、因气温变化引起刻度尺热胀冷缩,而造成的误差是系统误差,故A错误。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故B错误。
C、称体重时没脱鞋而带来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故C正确。
D、正确地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不同的人测量结果不同,这是偶然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2.(2024秋 三明期中)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98cm与0.980cm物理意义是一样的
B.测出一个物体长为126.80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是毫米
C.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D.0.068cm有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B
【解答】解:A、一个物体长为0.98 cm,最后的一位:0.08cm是估读的,所以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毫米;而0.980cm的最后一位0是估读的,0.08cm是精确的读数。故A错误;
B、测出一个物体长为126.80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是毫米。故B正确;
C、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但却不能减小系统误差,故C 错误;
D、有效数字是从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开始的,0.068是两位有效数字。故D错误。
故选:B。
3.(2024秋 三台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误差及有效数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误差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误差是无法消除的
B.误差都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
C.在有效数字中,3.2、3.20的含义是相同的
D.1.030有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A
【解答】解:A、误差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误差是无法消除的,故A正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偶然误差,但不能减小系统误差,故B错误;
C、在有效数字中,3.2、3.20的含义是不相同的,故C错误;
D、1.030有四位有效数字,故D错误。
故选:A。
4.(2024秋 红旗区校级期中)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082cm有三位有效数字
B.测出一个物体长度为123.9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
C.0.92cm与0.920cm含义是一样的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答案】B
【解答】解:A、有效数字是从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开始的,0.082是两位有效数字。故A错误;
B、一个物体长为123.9 cm,最后的一位:0.9cm是估读的,所以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故B正确;
C、0.92是两位有效数字,而0.920是三位有效数字,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故C错误;
D、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但却不能减小系统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5.(2024秋 邹平县期中)已知一长木板的长度为7m,如图所示建立坐标系,长木板底边上的O点为坐标原点,沿底边向右的方向规定为坐标轴的正方向.设图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和x2,则(  )
A.x1=1m,x2=6m B.x1=3m,x2=2m
C.x1=﹣3m,x2=2m D.x1=﹣3m,x2=﹣2m
【答案】C
【解答】解:由题,长木板的长度为7m,对应坐标系中的7个小格,所以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1m。向右的方向规定为坐标轴的正方向。
a在O点左侧,到O点的距离为3个小格,即3m,所以a点的坐标为﹣3m;b在0点的右侧,到O点的距离为2个小格,即2m,所以b点的坐标为2m。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6.(2024秋 七里河区校级期中)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出一个物体长为123.6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是1cm
B.0.92cm与0.920cm含义是一样的
C.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
D.0.082cm有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A
【解答】解:A、一个物体长为123.6 cm,最后的一位:0.6cm是估读的,所以采用的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是1厘米。故A正确;
B、0.92是两位有效数字,而0.920是三位有效数字,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故B错误;
C、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不能减小系统误差,故C错误;
D、有效数字是从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开始的,0.082是两位有效数字。故D错误。
故选:A。
7.(2024秋 西乡塘区校级期中)在某次测量中,记录结果是5.4km,若以米作单位记录这一测量结果可写成(  )
A.5.400m B.5.4×103m
C.5.40×103m D.5.400×103m
【答案】B
【解答】解:数据5.4km的有效数字是2位,最小分度是0.1km。
A、A选项的5.400m比5.4km小。故A错误;
B、5.4×103m的有效数字是2位,最小分度是0.1km。故B正确;
C、5.40×103m的有效数字是3位,最小分度是0.01km。故C错误;
D、5.400×103m的有效数字是4位,最小分度是0.001km=1米。故D错误。
故选:B。
8.(2024秋 天山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你的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彩色画笔。你的同伴牵动一条宽约1c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沿着直线向前移动。每隔1s你用画笔在纸带上点一个点。你还可以练习在1s内均匀地点上两个点。这样,就做成了一台简单的“打点计时器”。由实验可知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越     ,纸带的速度与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 (填“有”或“没有”)影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每隔1s你用画笔在纸带上点一个点。
打点时间间隔相同,所以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越远。
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是不变的,所以纸带的速度与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远、没有。
9.(2024秋 徐汇区校级期中)分度值为0.02mm游标卡尺测量长度,若如图上虚线对齐,则该长度为(  )
A.37.00mm B.3.70cm C.25.22mm D.2.524cm
【答案】D
【解答】解:主尺读数为25mm,该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02mm,游标尺读数为12×0.02mm=0.24mm
则游标卡尺的读数25mm+0.24mm=25.24mm=2.524cm,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2024秋 尚志市校级期中)如图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
A.0.900cm B.1.090cm C.10.45mm D.1.0450cm
【答案】B
【解答】解:游标卡尺的读数为:10mm+18×0.05mm=10.90mm=1.090cm,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2024秋 京口区校级期中)图示游标卡尺测量的精确度为(  )
A.0.01mm B.0.1mm C.0.02mm D.0.55mm
【答案】B
【解答】解: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游标读数即可,
而游标尺则为10格,即10格相当于主尺9mm,那么1格即为0.9mm,因此游标卡尺测量的精确度为0.1mm,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2024秋 忻府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时,符合规则而又科学的读数应为(  )
A.7.5mm B.7.50mm C.8.5mm D.8.50mm
【答案】D
【解答】解:主尺读数为8mm,游标读数为0.05×10=0.50mm,所以最终读数为8.50mm。
故选:D。
13.(2024秋 苏州期中)如图所示,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的读数应为(  )
A.8.50mm B.10.50mm C.8.10mm D.10.10mm
【答案】B
【解答】解: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05mm,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cm=10mm,游标尺上第10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10×0.05mm=0.50mm,
所以最终读数为:10mm+0.50mm=10.50mm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2025春 赣州期中)“开拓”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正在利用智能手机和一个磁性小球进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学习小组的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磁性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磁性小球的直径d=     mm。
(2)将摆线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固定在磁性小球上,将智能手机磁传感器置于磁性小球平衡位置正下方,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小角度摆动(摆角小于5° ),打开智能手机的磁传感器,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手机软件记录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单摆的周期T=     (用t1和t2表示)。
(3)假设实验过程中,由于摆线上端未固定牢,摆动过程中出现松动,则根据单摆周期公式直接求得的g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10.75;(2);(3)偏大。
【解答】解:(1)根据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05mm,游标尺的第15个刻度与上边对齐,可知读数为10mm+0.05×15mm=10.75mm
(2)磁性小球经过最低点时测得的磁感应强度B最大,根据图丙可知T
(3)根据周期公式T
若摆线上端未固定牢,摆动过程中出现松动,则周期的测量值偏大。
根据g,周期的测量值偏大,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
故答案为:(1)10.75;(2);(3)偏大。
15.(2025春 深圳校级期中)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在摆球自然悬垂的状态下,用米尺测出摆线长为l,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如图乙所示,摆球直径为  mm。
(2)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T2﹣L图像如图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
A.g
B.
C.
D.
(3)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量摆长时没有加小球的半径,其他操作无误,那么他得到的实验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答案】(1)20.6;(2)C;(3)A。
【解答】解:(1)摆球直径为d=20mm+6×0.1mm=20.6mm
(2)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得,,所以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设小球的半径为r,则摆长l=L+r,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可得,,故A正确,BC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20.6;(2)C;(3)A。
16.(2025春 太原期中)某实验小组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按照图甲组装实验器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为L0,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     cm;
(2)实验时力传感器的示数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  (用题中字母D、L0、t0表示);
(3)若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A.以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来代入计算g值
B.测摆线长度时,摆线松弛
C.单摆放手时,初速度不为零
【答案】(1)1.26;(2);(3)AB。
【解答】解:(1)由图乙所示游标卡尺可知,其精度是0.1mm,该摆球的直径
D=12mm+6×0.1mm=12.6mm

D=1.26cm
(2)由图丙可知,周期为
T=4t0单摆的摆长
L=L0由单摆周期公式
T=2π解得
g
(3)由单摆周期公式
T=2π
可知
gA、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摆长L偏小,g的测量值偏小,故A正确;
B、测摆线长度时摆线松弛,会导致测量的摆线长度L比实际摆长小,g的测量值偏小,故B正确;
C、单摆放手时初速度不为零,只要摆角满足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对单摆的周期T没有影响,则g值不变,故C错误。
故选:AB。
故答案为:(1)1.26;(2);(3)AB。
17.(2024秋 河西区期中)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都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图是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某样品的长度和直径时的读数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游标卡尺所测样品的长度为5.10cm
B.游标卡尺所测样品的长度为5.010cm
C.螺旋测微器所测样品的直径为4.70mm
D.螺旋测微器所测样品的直径为9.200mm
【答案】B
【解答】解:AB、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05mm,
主尺的读数为50mm,
游标尺读数为2×0.05mm=0.10mm
所以最终读数为:50mm+0.10mm=50.10mm=5.010cm
故A错误,B正确;
CD、螺旋测微器的最小分度值为0.01mm,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4.5mm,
可动刻度为20.0×0.01mm=0.200mm,
所以最终读数为4.5mm+0.200mm=4.700mm.
故CD错误。
故选:B。
18.(2024秋 五华区校级期中)如图甲,螺旋测微器由于使用磨损暂时无法调零(测量前使测微螺杆与测砧接触,可动刻度左边缘无法与零刻度线对正)。某同学测量金属丝直径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应该为(  )
A.0.22mm B.0.24mm C.0.26mm D.0.260mm
【答案】D
【解答】解: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是0.01mm,图甲的起始读数为﹣2.0×0.01mm=﹣0.020mm,测量时的读数为24.0×0.01mm=0.240mm,则金属丝的直径为d=0.240mm﹣(﹣0.020)mm=0.260mm,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9.(2024春 如皋市期中)如图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材料的直径,此示数为(  )
A.0.4200mm B.1.420mm C.0.92mm D.0.920mm
【答案】D
【解答】解: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值为0.01mm,由图可知示数为
0.5mm+42.0×0.01mm=0.920mm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2024春 静安区校级期中)测量电阻丝的直径,选用的测量工具是(  )
A.螺旋测微器 B.刻度尺
C.卷尺 D.多用电表
【答案】A
【解答】解:ABC、由于电阻丝的直径特别小,如果选用刻度尺或卷尺测量精度不够,测量误差较大,螺旋测微器的精度比刻度尺和卷尺都更高,则测量电阻丝的直径,选用的测量工具应该是螺旋测微器,故A正确,BC错误;
D、多用电表是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电学测量仪器,不能用来测量长度,故D错误。
故选:A。
21.(2024秋 青浦区校级期中)关于螺旋测微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螺旋测微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B.螺旋测微器比毫米刻度尺的精确度高1000倍,所以也叫千分尺
C.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850mm
D.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350mm
【答案】D
【解答】解:A.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不需要估读,可动刻度最小分度为0.01mm,需要估读到下一位,故A错误;
B.毫米刻度尺精确到1mm,螺旋测微器精确到0.01mm,比毫米刻度尺精确度高100倍,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到千分位,所以叫千分尺,故B错误;
CD.图中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0mm,可动刻度读数为35.0×0.01mm=0.350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350mm,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22.(2024秋 唐县校级期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金属丝的直径为(  )
A.1.040mm B.1.400mm C.0.940mm D.0.900mm
【答案】D
【解答】解: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固定刻度读数:0.5mm;可动刻度读数0.01mm×40.0=0.400mm;
故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5mm+0.400mm=0.900mm;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2024秋 南关区校级期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     mm,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为
    cm.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8mm,可动刻度为47.0×0.01mm=0.470mm,所以最终读数为8mm+0.470mm=8.470mm.
2、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20mm,游标尺上第12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12×0.05mm=0.60mm,所以最终读数为:20mm+0.60mm=20.60mm=2.060cm.
故答案为:8.470,2.060
24.(2024秋 饶河县校级期中)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的读数是     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的读数是   mm.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10mm+0.50×10mm=10.50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7.5mm+0.01×0.0mm=7.500mm。
故答案为:10.50;7.500。
25.(2024秋 台州期中)小明在实验室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两次测量时选择开关指向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结果指针所指位置完全相同,如图丙所示,则他两次测量的读数分别为(  )
A.1100V 22Ω B.1100V 19Ω
C.22.0V 190Ω D.22.0V 19Ω
【答案】C
【解答】解:图甲选择开关位于直流电压50V挡位,最小刻度为1V,所以需要估读到下一位,所以示数为22.0V,图乙选择开关位于电阻“×10”挡位,图丙示数=刻度数×挡位=19×10Ω=190Ω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6.(2024秋 海沧区校级期中)如图是电表的刻度盘。若当时使用的甲表盘的0﹣3V量程,那么电表读数为     ;若使用的是乙表盘的0﹣0.6A量程,那么电表读数为  

【答案】1.42V,0.32A。
【解答】解:电压表使用0~3V量程,每一个小格代表0.1V,示数为1.42V;
电流表使用0~0.6A量程,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示数为0.32A。
故答案为:1.42V,0.32A。
27.(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期中)正确读出图中电表的读数:接0~3V量程时,读数为   V;接0~15V量程时,读数为   V。
【答案】2.84;14.2。
【解答】解:电压表0~3V量程的分度值为0.1V,读数为2.84V;
电压表0~15V量程的分度值为0.5V,读数为14.2V。
故答案为:2.84;14.2。
28.(2024秋 和平区校级期中)如图,游标卡尺读数为     cm;电压表的读数为     V;电流表的读数为     A。
【答案】2.060,2,60,0.52。
【解答】解:游标卡尺的读数为20mm+12×0.05mm=20.60mm=2.060cm
电压表的最小刻度为0.1V,电压表的读数为2.60V;电流表的最小刻度是0.02A,电流表的读数为0.52A。
故答案为:2.060,2,60,0.52。
29.(2024秋 电白区期中)电压表的量程一般有两种:0~3V、0~15V,如图所示。当接0~15V量程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V。
【答案】9.5
【解答】解:如图当选择0~15V量程时,分度值为0.5V,读数为9.5V。
故答案为:9.5。
30.(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期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mm;电流表的读数为   A(电流表量程为0.6A)。
【答案】2.150,0.50
【解答】解: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分度值是0.01mm,其读数是2mm+15.0×0.01mm=2.150mm
电流表量程是0.6A,其分度值为0.02A,其读数为0.50A
故答案为:2.150,0.50
31.(2024春 新邵县校级期中)(1)螺旋测微器读数     。
(2)电压表接0~15V量程时读数为   V.电流表接0~3A量程时读数     A。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6.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20.3mm=0.203mm,所以最终读数为:6.703mm。
(2)电压表使用的0~15V量程,每一个小格代表0.5V,故电压值为10.8V;电流表量程为3A,每一小格代表0.1A,因此读数为0.80A。
故答案为:(1)6.703mm;(2)10.8;0.80
32.(2024秋 顺德区校级期中)如图为“探究金属丝的电阻与长度关系”实验的实物电路图,根据操作要求,在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哪个位置(  )
A.图中的位置即可
B.图中变阻器的最左端
C.图中变阻器的最右端
D.任何位置均符合操作要求
【答案】C
【解答】解:为保护实验器材的安全,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大阻值处,根据题干实物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最右端,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3.(2024秋 东城区校级期中)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5Ω;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为15kΩ;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为1Ω;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获得尽可能多的数据,应选下列实物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因未知电阻
故所求电阻为小电阻,所以应将电流表外接,另外实验要求获得尽可能多的实验数据,所以应将滑动变阻器连接成分压式。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4.(2024秋 雨花台区校级期中)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按图所示的电路图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x。将滑动变阻器R1、R2分别接入实验电路,R2=4R1,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以R表示滑动变阻器可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以Rp表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以U表示Rx两端的电压值,图中实线表示接入R1时的情况,虚线表示接入R2时的情况。在图中U随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Rx两端电压值为Rx,说明在R和Rx不变时,U与不为一次函数关系,图线为曲线,四个选项均满足,当R分别取R1和R2时,根据公式可知,在相同的前提下,R越大,U越小,所以虚线在实线下方,且根据公式可知,对两个图线来讲,斜率刚开始变化得快。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5.(2024秋 长宁区校级期中)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直径多次,求其平均值
B.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多次,求其平均值
C.连接电流表时,使电流从“+”或“﹣”接线柱流入均可
D.通过金属丝的电流越大越好
【答案】B
【解答】解:A.由于金属丝过细,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应该用累积法或用游标卡尺测量,故A错误;
B.将金属丝连入电路后,长度要发生变化,所以要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多次,求其平均值,故B正确;
C.电流表要串联使用,且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故C错误;
D.金属丝通电后会发热,引起电阻率的变化,电流越大,热效应越明显,电阻率发生的变化越明显,故D错误。
故选:B。
36.(2025春 开福区校级期中)某兴趣小组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阻值约10Ω的金属丝
螺旋测微器
毫米刻度尺
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约为1Ω)
电流表A1(量程为0~0.6A,内阻约为0.1Ω)
电流表A2(量程为0~3A,内阻约为0.02Ω)
电压表V(量程为0~3V,内阻约为3k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Ω,额定电流1A)
开关
导线若干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某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mm。
(2)该兴趣小组用伏安法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值。为使电表调节范围尽量大,并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电流表应选     (填“A1”或“A2”)。图乙已完成部分实物连线,完成剩余连线还需要连接     和     (用接线柱处相应的字母表示)。闭合开关,测出多组电压U和电流I的数据。根据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测得该金属丝的长度为L,该合金丝的电阻率     (用d、L、k表示)。
【答案】(1)0.530;(2)A1;cm;jh;
【解答】解:(1)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读数为0.5mm+3.0×0.01mm=0.530mm
(2)电源电动势为3V,电流约为A
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电流表应选A1,待测电阻较小,电流表采用外接的方式,为使电表调节范围尽量大,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还需要连接cm和jh;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
解得
故答案为:(1)0.530;(2)A1;cm;jh;
37.(2025春 芙蓉区校级期中)在做“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的实验中,需要测量金属丝的电阻。
(1)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时,用到如图所示电路。甲处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乙处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以上两空选填“A”或“B”)
A.电压表
B.电流表
(2)某次测量时,电压表读数为2.00V,电流表读数为0.40A,则电阻的测量值为R=
    Ω。测量值比真实值     。
【答案】(1)A;B;(2)5;小。
【解答】解:(1)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并联测电压,电流表与待测电阻串联测电流,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甲处用到的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即A;
乙处用到的测量仪器是电流表,即B。
(2)由欧姆定律得RΩ=5Ω;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电流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则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故答案为:(1)A;B;(2)5;小。
38.(2024秋 鼓楼区校级期中)(1)实验小组决定使用伏安法测量圆柱体的电阻,已知其电阻约为100Ω,实验所用直流电源的电动势约为4V、内阻可忽略,电流表A的量程为0~30mA、内阻约为30Ω,电压表V的量程为0~3V、内阻约为10kΩ,滑动变阻器R1阻值的变化范围为0~1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0A,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中实验电路应采用图中的     。(R代表圆柱体的电阻)
(2)若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的示数为U;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分别用D、L表示,则用D、L、I、U表示的电阻率的关系式为     。
【答案】(1)A;(2)
【解答】解:(1)由于
可知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待测电阻阻值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了方便调节,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因此实验中实验电路应采用图中的A。
(2)由电阻定律可得
又,
联立解得电阻率为。
故答案为:(1)A;(2)
39.(2024秋 绿园区校级期中)某同学设计了测量一元硬币电阻率的实验。
(1)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硬币的直径,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则硬币的厚度d=     mm,直径D=
    cm;
(2)将硬币的正反两面连入电路,并与一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串联,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若测得流经硬币的电流为I,硬币和R0两端的总电压为U,则硬币材料的电阻率ρ=   (结果用d、D、I、U、R0表示)。
【答案】(1)1.840,2.500;(2)。
【解答】解:(1)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d=1.5mm+34.0×0.01mm=1.840mm
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05mm,读数为
D=2.5cm+0×0.05mm=2.500cm
(2)由电阻定律与欧姆定律得
解得
故答案为:(1)1.840,2.500;(2)。
40.(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期中)为测某电阻R的阻值,分别接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电路,在甲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12V、0.15A,乙电路中两电表示数分别为10V和0.20A,为了减少测量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用甲电路,其真实值小于80Ω
B.应选用乙电路,其真实值大于50Ω
C.应选用甲电路,其真实值大于80Ω
D.应选用乙电路,其真实值小于50Ω
【答案】A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图中,电流表是准确的,乙图中电压测量是准确的,两图中电流表示数变化量大小为
ΔI=0.2A﹣0.15A=0.05A
电压表示数变化量大小为
ΔU=12V﹣10V=2V
由于
所以两种接法中电流表示数变化较大,说明电压表的分流效果较大,故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即甲图误差较小,测得数据
因测量值是电流表与Rx串联的阻值,所以待测电阻真实值应比80Ω略小一些。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1.(2024秋 朝阳区校级期中)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x为待测电阻。电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能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小于Rx两端的电压
B.电压表的示数大于Rx两端的电压
C.电流表的示数大于通过Rx的电流
D.电阻丝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答案】C
【解答】解:AB.电压表与电阻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阻Rx两端的电压,故AB错误;
CD.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流表的示数I=IV+IR>Ix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x的测量值
电阻Rx的真实值
因此,电阻Rx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2.(2024秋 江阴市校级期中)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600Ω的电阻Rx,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两节、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0~15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0~3A)、滑动变阻器(10Ω,2A)和电阻箱R0(0~9999Ω,5A)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下列四个设计方案中,能测出Rx阻值的最合理的方案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A.电路图可知,被测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未知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通过电路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小,待测电阻的阻值较大,采用该图方法时电流表的读数很小,测量误差较大,故A错误;
B.电路图可知,电阻箱与被测电阻并联,可以先闭合开关S和S1,读出电流表示数约为:IA=0.005A=5mA,测量误差较大,故B错误;
C.由电路图可知,电压表可以测量被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只能测量一次,偶然误差太大,故C错误;
D.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阻箱被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可知电阻箱两端电压,已知电阻箱的阻值和两端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最后利用即可求出被测电阻,改变电阻箱的位置可以进行多次测量,故D正确。
故选:D。
43.(2024秋 石家庄期中)电学实验中测量电阻Rx的阻值时,电流表有两种接法,如图甲、乙所示;滑动变阻器R0控制电路,调节待测电阻Rx的电压、电流时也有两种接法,如图丙、丁所示。关于电路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x RA
B.乙图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x RV
C.丙图中滑动变阻器R0属于分压接法,丁图中滑动变阻器R0属于限流接法
D.若R0 Rx,且要求Rx的电压有较大的调节范围,则选用丁图较好
【答案】D
【解答】解:A.甲图是电流表内接法,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x RA,故A错误;
B.乙图是电流表外接法,误差由电压表分流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x RV,故B错误;
CD.丙图中滑动变阻器R0 属于限流式接法,丁图中滑动变阻器R0属于分压接法,若R0<Rx,且要求 Rx 的电压有较大的调节范围,应采用分压接法,即选用丁图较好,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4.(2024秋 丰台区校级期中)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可以有两种方法把电压表和电流表连入电路,接法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甲) 图时,测量的结果没有误差
B.采用(甲)图时,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效果
C.采用(乙) 图时,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效果
D.为了减小误差,测量大电阻时宜采用(甲)图
【答案】D
【解答】解:AB.甲图采用的是电流表的内接法,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故AB错误;
C.乙图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故C错误;
D.可以根据口诀“小外偏小,大内偏大”判断,测量大电阻时采用甲图,故D正确。
故选:D。
45.(2024秋 香坊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伏安法测电阻,若电流表内阻1Ω,电压表内阻5000Ω,Rx约为10Ω,则图中哪个测量结果较为准确?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
A.甲电路,偏大 B.甲电路,偏小
C.乙电路,偏大 D.乙电路,偏小
【答案】B
【解答】解:500;10,,故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选甲电路;
由于电压表分流使电流表示数偏大流表,则由欧姆定律可知,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故选:B。
46.(2024秋 北碚区校级期中)某次实验需将一个内阻为500Ω,量程为1V的小量程电压表扩大量程后测量电压。已知待测电压最大值是3.8V,则下列设计正确且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ABD、依题意可知,待测电压最大值是U=3.8V,则需将小量程电压表量程扩大到3.8V以上,需要串联一个电阻R,则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有
解得:R=1400Ω=1.4kΩ
即需要串联的电阻阻值最小值为1400Ω,故AB错误,D正确;
C、若串联一个R1=4.5kΩ的电阻,则有
解得:U1=10V,量程太大,测量电压的误差较大,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故选:D。
47.(2024秋 顺义区校级期中)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测量电路中电表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或乙所示,把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的比值作为电阻的测量值,考虑到实际电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两种连接方式都存在系统误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采用甲图,误差是由电压表分流引起的
B.若采用甲图,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C.若采用乙图,误差是由电流表分压引起的
D.若采用乙图,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答案】D
【解答】解:AB.根据题意可知,甲图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待测电阻和电流表串联后两端的电压,误差是由电流表分压引起的,电压的测量值偏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故AB错误;
CD.根据题意可知,乙图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电压表和待测电阻的电流和,误差是由电压表分流引起的,电流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8.(2024秋 美兰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若考虑两表内阻的影响,用两表示数算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测<Rk
B.该接法适用于测量小电阻
C.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流表分压
D.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压表分流
【答案】C
【解答】解:ACD、电流表也有一定的内阻,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使电压表测量的电阻R两端的电压偏大,所以电阻的测量值大于其真实值,即R测>Rk,故AD错误,C正确;
B、此接法是电流表内接法,当待测电阻R的阻值较大时,由于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所以该接法适用于测量大电阻,故B错误。
故选:C。
49.(2024秋 北京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为测灯泡电阻R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乙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内接法
B.甲图中R测>R真,乙图中R测<R真
C.甲图中误差由电压表分流引起
D.乙图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
【答案】B
【解答】解:A.甲图是电流表外接法,乙图是电流表内接法,故A正确;
B.甲图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导致电流测量偏大,故R测<R真,乙图中,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导致电压测量偏大,故R测>R真,故B错误;
C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图中误差由电压表分流引起,乙图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故C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B。
50.(2024秋 河西区期中)某同学采用如下器材测量阻值约为20Ω的金属丝电阻:电流表A(量程0~200mA,内阻约2.0),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10kΩ),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1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下列电路设计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因为,Rx=20Ω
所以
故电路应该选用外接法,由于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至大于待测电阻阻值,所以滑动变阻器要用限流式接法,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1.(2024秋 苏州期中)如图所示,若考虑两表内阻的影响,用两表示数算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测<R真
B.该接法适用于测量小电阻
C.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流表分压
D.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压表分流
【答案】C
【解答】解:图中的电表接法是电流表内接法,该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电流表的分压,所以测量得到的电阻值是待测电阻和电流表内阻的总电阻,所以R测>R真,该接法适用于测量较大的电阻,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2.(2024春 安化县期末)已知表头的内阻Rg为200Ω,满偏电流Ig为2mA,现将表头改装为量程为0﹣3V和0﹣10V的双量程电压表如图甲及量程为0﹣0.1A和0﹣1A的双量程电流表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V,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3V
B.R1=1300Ω,R2=5000Ω
C.图乙中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A;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0.1A
D.R3=4.0Ω,R4=4.08Ω
【答案】C
【解答】解:A、图甲中使用A、C两个端点时,电阻分压较多,量程较大,故量程为0﹣10V,则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3V,故A错误;
B、使用A、B两个端点时,根据串联关系有IgRg+IgR1=3V
解得R1=1300Ω
使用A、C两个端点时,根据串联关系有IgRg+Ig(R1+R2)=10V
得R2=3500Ω,故B错误;
C、图乙中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A;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0.1A,故C正确;
D、根据
解得R3=0.4Ω,R4=3.6Ω,故D错误。
故选:C。
53.(2024秋 双流区校级期中)图甲和图乙分别是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同一电阻Rx的电路图,已知两电路的路端电压U=10V恒定不变,两图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不是理想电表,图甲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电压表的示数为10V
B.图乙中电压表的示数可能为10V
C.图乙中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为0.38A
D.理论上Rx的阻值略大于25Ω
【答案】A
【解答】解:A、题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所以示数为10V,故A正确;
B、图乙中,电压表与Rx并联后与电流表串联,由于电流表的分压,电压表与Rx并联部分电压小于U,即题图乙中电压表的示数小于10V,故B错误;
C、题图乙中,由于电压表与Rx并联的电阻小于Rx,电路的总电阻小于电流表与待测电阻Rx串联的总电阻,则题图乙干路中的电流大于题图甲中电流表的示数,即大于0.4A,故C错误;
D、题图甲电路中待测电阻Rx,和电流表串联,由于电流表的分压,则电阻Rx两端电压小于10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理论上Rx的阻值略小于25Ω,故D错误.
故选:A。
54.(2024秋 三元区校级期中)有一未知电阻Rx,为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先后用图甲、乙两种电路进行测试,利用甲测得数据为“2.7V,5.0mA”,利用乙测得数据为“2.8V,4.0mA”,那么,该电阻测得值较准确的数值及它比真实值偏大或偏小的情况是(  )
A.560Ω,偏大 B.560Ω,偏小 C.700Ω,偏小 D.700Ω,偏大
【答案】D
【解答】解:两次测量电压表示数变化率大小,
电流表示数变化率大小则,
可见电流表示数变化显著,说明电压表分流作用显著,采用电流表内接法误差较小,
故乙图所示电路测该电阻的阻值误差较小。
测量值Rx700Ω,
真实值R真=Rx﹣RA,故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故选:D。
55.(2024秋 威远县校级期中)伏安法测定一个阻值约12欧的电阻,实验室提供直流电压表内阻约为3kΩ,直流电流表内阻约为1Ω,实验中应采用电流表(  )
A.外接法,测量值偏大 B.内接法,测量值偏大
C.外接法,测量值偏小 D.内接法,测量值偏小
【答案】C
【解答】解:R=12Ω
属于小电阻,采用电流表外接;
由于电压表分流,测得电流表偏大,根据欧姆定律则测量值偏小;
故选:C。
(多选)56.(2024秋 黄龙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ab为输入端,AB为输出端,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置于变阻器的中央,则(  )
A.空载时输出电压UAB
B.当AB间接上负载R时,输出电压UAB
C.AB间的负载R越大,UAB越接近
D.AB间的负载R越小,UAB越接近
【答案】ABC
【解答】解:A、空载时,变阻器上下两部分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出输出电压UAB,故A正确。
B、当AB间接上负载R时,负载R与变阻器下部分电阻并联,电阻减小,AB间的电压减小,输出电压UAB.故B正确。
C、DAB间的负载R越大,下部分并联的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越接近.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57.(2024秋 兴庆区校级期中)某电阻额定电压为3V(阻值大约为10Ω).为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1Ω)
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0.3Ω)
C.电压表V1(量程3.0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V2(量程5.0V,内阻约5k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Ω)
G.电源E(电动势4V,内阻可忽略)
H.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应选择的器材为(只需填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
(2)应采用的电路图为下列图中的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根据欧姆定律,流过电阻的最大电流I0.3A故电流表选A;
电阻额定电压为3V则电压表选C即可;
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选择滑动变阻器,为了方便调节,滑动变阻器选小阻值的E.
(2)即被测电阻为小电阻,选取电流表外接,题目要求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选择滑动变阻分压式或限流式.故电路图选B或C.
故答案为:(1)A,C,E;(2)如图;(3)B或C.
58.(2024秋 河口县校级期中)要测定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L的直流电阻RL,实验室提供以下器材:
A.待测线圈L:阻值约为2Ω,额定电流为2A
B.电流表A1量程为0.6A,内阻为r1=0.2Ω
C.电流表A2量程为3.0A,内阻r2约为0.2Ω
D.变阻器R1值为0﹣10Ω
E.变阻器R2值为0﹣1kΩ
F.定值电阻R3=10Ω
G.定值电阻R4=100Ω
H.电源E:电动势E约为9V,内阻很小
I.单刀单掷开关两个S1和S2,导线若干.要求实验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测得多组A1表、A2表的读数Il、I2,然后利用Il﹣I2图象求出线圈的电阻RL.
(1)实验中定值电阻应该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请填器材序号)
(2)请在方框内补全实验电路原理图2(器材用适当的符号表示).
(3)实验结束时应先断开开关     .
(4)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I2﹣I1图象,如图1所示,则线圈的直流电阻值为RL=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测量线圈的电阻一般采用伏安法,为了防止测量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断电产生的大自感电流烧坏电表,可与电表串联一个开关.由于待测线圈L的阻值约为2Ω,额定电流为2A,最大电压为4V,而电源电动势为9V,所以定值电阻选F(R3);滑动变阻器选D(R1)即可.
(2)由于本实验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测得数据,所以必须采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电流表A2的量程大,所以电流表A2外接电路进行测量,电路如图所示.
(3)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测量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断电产生的大自感电流烧坏电表,应先断开开关S2
(4)由电路图知自感线圈两端的电压与下边支路电压相等,所以I1(R3+r1)=(I2﹣I1)RL
得:RL(R3+r1)
从I1﹣﹣I2图象上选取一组数据,如(0.3,1.8)代入公式得:RL(10Ω+0.2Ω)=2.04Ω.
故答案为:(1)F;D(2)如图所示;(3)S2;(4)2.04Ω.
59.(2024春 玉田县期中)某待测电阻的额定电压为3v(阻值大约为10,为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1Ω )
B:电流表A2(量程0.6mA,内阻约0.3Ω )
C:电压表V1(量程3.0V,内阻约3KΩ )
D:电压表V2(量程5.0V,内阻约5KΩ )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50Ω )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Ω )
G:电源E(电动势4V,内阻可忽视)
H:电键、导线若干
①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应选择的器材为 (只需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
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
②下列给出的测量电路中,最合理的电路是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电阻额定电压为3V则电压表选C即可;根据欧姆定律,流过电阻的最大电流I,故电流表选A;
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选择滑动变阻;分压式接法,为了方便调节,滑动变阻器选小阻值的E.
(2)因被测电阻为小电阻,选取电流表外接,因所测电阻较小,选择滑动变阻器限流式即可.故电路图选D.
故答案为:(1)A,C,E;(2)D.
60.(2024秋 深圳校级期中)某待测电阻的额定电压为3V(阻值大约为10Ω),为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1Ω)
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3kΩ)
C.电压表V1(量程3.0V,内阻约5kΩ)
D.电压表V2(量程5.0V,内阻约5k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50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Ω)
G.电源E(电动势4V,内阻可忽略)
H.电键、导线若干
①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准确度,应选择的器材为(只需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
②下列给出的测量电路中,最合理的电路是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电流表看内阻首先排除B,待测电阻最大允许电流,所以可以用电流表A1来测量.
为使得电流表指针指在表盘中间部分,电压最大值为Umax=0.2×10=2V,最小值为Umax=0.1×10=1V,所以我们应选电压表V1.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跟待测电阻相差不大的会便于操作,所以选择R1.
(2)由于,采用电流外接法,因滑动变阻器总阻值大于待测电阻,故可以采用限流接法;故应选择D电路
故答案为:①A;C;E;②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