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六 遗传与进化练习(含答案) 2026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安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六 遗传与进化练习(含答案) 2026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安徽)

资源简介

主题六 遗传与进化
课时1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阶 基础训练
1.(2025江西)进入青春期,男生开始喉结突出,长出胡须。能分泌激素促进这些生理特征出现的器官是( )
A. 附睾 B. 睾丸 C. 精囊腺 D. 输精管
2. 药品说明书需注明是否为“孕妇禁用”,因为药品中的化学物质会通过一定的结构由母体进入胎儿体内,该结构是( )
A. 卵巢 B. 胎盘和脐带 C. 子宫 D. 输卵管
3. 我国的动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下列几种珍稀动物中,生殖方式为胎生的是( )
A. 中华鲟 B. 金丝猴
C. 扬子鳄 D. 朱鹮
4.中国小鲵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成鲵多栖于植被中,每年的月是其交配期。下列关于中国小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殖方式为卵生、体内受精
B. 成鲵可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
C. 推测其生活的植被附近较干旱
D. 中国小鲵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5.(2025日照改编)我国是家蚕的起源地,早在三千年以前,我国人民开始饲养家蚕,下列有关家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蚕蛾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B. 蚕蛹的外骨骼能防止水分蒸发
C. 家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D. 家蚕的生殖方式属于胎生
6.(2025无锡)与青蛙后代的成活率相比,雏鸟发育成成鸟的成活率更高。下列说法不属于主要原因的是( )
A. 鸟类是体内受精 B. 鸟类是卵生
C. 鸟类的卵有卵壳膜的保护 D. 亲鸟有孵卵、育雏的行为
7.新考法 概念梳理 概念图可以将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如图是人的生殖过程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7题图
A. 图中器官是睾丸,器官是卵巢
B. 细胞是生命发育的起点
C. 该胎儿的性别为女性
D. 胎儿发育成熟后经母体阴道产出
8. 学校组织师生前往鸟类繁殖基地进行参观,同学们用新鲜的鸟卵对照其结构示意图(如图)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 ①可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 B. ②能防止鸟卵中水分散失
C. ③将来能够发育成雏鸟 D. ④气孔为胚胎提供氧气
9.(2025濮阳)试管婴儿是一项辅助生殖技术,其部分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9题图
A. 取卵针进入①卵巢中取卵
B. 胚胎移入母体的②子宫中
C. 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D. 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22条常染色体
10.(2025达州)下列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第10题图
A. 图1葫芦藓和图2蘑菇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B. 图3中可表示无性生殖、变态发育
C. 图4中的④是将来孵化成雏鸟的重要结构
D. 嫁接时,应使图5中①和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二阶 综合提升
11.(2025苏州)新考法 类比思维 如图所示的人造子宫是用特殊材质制成的大塑料袋——生物袋,其中充满了电解质溶液,另外在生物袋外部还配置了氧合器和营养袋与早产小羊的脐带连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11题图
A. 正常情况下母羊的子宫内能形成受精卵
B. 含电解质溶液的生物袋模拟了母羊子宫
C. 氧合器和营养袋为小羊提供氧气和营养
D. 小羊发育过程中还需要控制适宜的温度
12. 新考法 建模思维 如图是某生物的生殖发育过程简图,其中①~④表示生殖发育过程,A、B表示发育时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图
(1) 由图可知,该生物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过程。
(2) 若该生物为蝗虫,则其①过程在______________(填“体内”或“体外”)进行。
(3) 若该生物为青蛙,其生殖和发育均离不开_______环境,图中能够生活在陆地上的是_______(填字母)期。
(4) 若该生物为植物,则该图可表示______________植物类群的生殖过程。
(5) 若该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经过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形成胚胎。
(6) 下列有关该图所示的生物生殖方式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 能够明显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B. 有利于在生存斗争中快速占领环境
C. 有利于后代保持遗传特性的一致性
D. 有利于生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主题六 遗传与进化
课时2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阶 基础训练
1.(2025福建)下列与遗传性耳聋同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白化病 B. 夜盲症 C. 侏儒症 D. 艾滋病
2.(2025宜宾)近年来,我国蓝莓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品种的不断改良和栽培技术的持续升级,“科技赋能”让曾经的高价水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蓝莓品种能够改良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 )
A. 生活环境 B. 遗传物质 C. 生活习性 D. 生物性状
3.(2025洛阳)鹤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的组成决定的,雄鹤的性染色体组成为,雌鹤的为。据此分析,雄鹤精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
A. B. C. D.
4.(2025长沙)科研工作者将荧光蛋白基因注入蜘蛛卵细胞,进而培育出吐红色荧光丝的蜘蛛。该过程运用的技术是( )
A. 嫁接技术 B. 杂交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D. 组织培养技术
5.(2025云南)如图为某人的性染色体扫描电镜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 图中染色体为女性的性染色体 B. ①为染色体,②为染色体
C. ①染色体来源于母亲 D. ②染色体能遗传给女儿
6.(2025无锡)下面这张图是染色体和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第6题图
A. 分子呈螺旋状
B.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C. 染色体主要由和蛋白质组成
D. 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分子
7.(2025河北) 宋代《荔枝谱》记载“荔枝以甘为味,虽百千树莫有同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甘味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 B. 环境会影响荔枝的甘味
C.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D. 荔枝的变异都可以遗传
8.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均为苯丙酮尿症基因的携带者,则他们生一个不患病儿子的概率为( )
A. B. C. D.
9.(2025商丘改编)小鼠作为最常见的实验动物为生命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某研究团队成功绘制了小鼠基因组的完整图谱,并将此突破性成果在《》杂志发表。回答下列问题:
第9题图 第9题图丙
(1) 小鼠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结构如图甲所示,其中代表小鼠体细胞中结构的是_________(填标号)。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生殖。
(2) 另有科研团队把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到小鼠基因组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小鼠像水母一样发光,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小鼠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图乙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雌”或“雄”)性小鼠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4) 图丙中的亲代小鼠再产生一只灰毛雌性小鼠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为形成基因高度纯合的小鼠品系,实验过程中一般采用近亲繁殖的方式。但为了实现优生优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以防止后代出现____________的机会增加。
二阶 综合提升
10.蚕病会给养蚕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血液型脓病对蚕的危害最大,对此科研人员用引进的抗血液型脓病(抗病型)蚕种与现有感病型蚕种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10题图
(1) 蚕体内决定其是否容易患病的物质是基因,基因是_______的片段,抗病型蚕种通过_____将抗血液型脓病的基因传递给子代。
(2) 分析杂交结果,显性性状为_________,若该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则实验一中亲代感病型蚕种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
(3) 科研人员对实验二中子代抗病型蚕种进行基因检测,仅挑选基因组成为_______的抗病型蚕种进行养殖,则后代中不再出现感病型蚕种。
(4) 新考法 建模思维 除基因检测外,还可利用杂交的方式来判断某只抗病型蚕种的基因组成:将其与感病型蚕种进行杂交,若后代全部都是抗病型,则这只抗病型蚕种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若后代既有感病型,又有抗病型,则这只抗病型蚕种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
主题六 遗传与进化
课时3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一阶 基础训练
1.(2025云南模拟)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科学家们还在进行不懈的探索。据科学推测,原始生命起源于( )
A. 原始大气 B. 原始陆地 C. 原始海洋 D. 其他星球
2. 《贺新郎·读史》中写到“人猿相揖别”,本意指人类从“猿”进化而来,但已与“猿”有了很大的不同。这里“猿”指的是( )
A. 长臂猿 B. 黑猩猩 C. 类人猿 D. 古猿
3.(2025资阳)下图是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图中最可能找到两栖动物化石的地层是( )
第3题图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细胞色素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可以反映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下列生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第4题图
A. 金枪鱼 B. 响尾蛇 C. 袋鼠 D. 小麦
5.下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甲处没有的气体是( )
第5题图
A. 氧气 B. 水蒸气 C. 氢气 D. 甲烷
6.(2025湖南)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特别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无翅和残翅的昆虫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
B. 无翅和残翅的昆虫不容易被吹到大海而淹死
C. 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生存,繁殖后代的机会更多
D. 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特别多,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2025广东改编)科学家发现了种子蕨化石,推断种子蕨是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之间的过渡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进化的直接证据 B. 蕨类植物比种子植物结构复杂
C. 蕨类植物比种子植物早出现 D. 以上植物有共同的祖先
8.(2025南阳)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 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9.(2025广西)下表记录了从不同地层挖掘的生物化石中部分动物出现的地质年代。据表推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动物化石种类 距今年限
鸟类和哺乳类 2亿2 500万年~7 000万年
爬行类 3亿 6 000万年~2亿 8 600万年
两栖类 4亿800万年~3亿6 000万年
低等鱼类 4亿7 000万年
A. 动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B. 两栖类出现的时间比鸟类和哺乳类的早
C. 一般来说低等鱼类的结构比爬行类的复杂
D. 动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
二阶 综合提升
10.2025年3月,我国科研团队在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流域一个洞穴内发现一种新物种——川洞山鳅。川洞山鳅眼球已退化,消失埋于皮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第10题图
A. 川洞山鳅和两栖动物可能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B. 地下穴居的黑暗环境对川洞山鳅的进化起选择作用
C. 眼球退化是川洞山鳅适应穴居生活的有利变异
D. 川洞山鳅因穴居不需要用眼而导致眼球退化
11.(2025安阳改编)一种新上市的杀虫剂在使用初期,对某种害虫杀灭效果显著,但随着这种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增加,该种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数量也逐渐增多。如图为使用两种杀虫剂(、Ⅱ)时,蟑螂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11题图
(1) 由图中可以看到,随着使用杀虫剂Ⅱ年限的延长,杀虫剂效果逐渐__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
(2) 未使用杀虫剂Ⅰ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
(3) 段、段蟑螂数量下降,说明选择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且杀虫剂对蟑螂的选择是_________(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
(4) 、点不为0是因为蟑螂在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__________(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变异现象。群体中抗药性和不抗药性的个体通过激烈的_______,少数抗药性强的____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个体得以生存。
(5) 段、段上升是因为具有抗药性的蟑螂能____环境而不断繁殖。上述现象符合达尔文的____学说。
三阶 大单元整合
1.(2025新乡)牡丹除可以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通过扦插、嫁接等多种方式繁殖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1) 牡丹具有共显性遗传特性。共显性是指控制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在杂合状态下能同时表现出来的遗传现象。我们将控制牡丹花红色的基因用表示,控制白色的基因用表示,其遗传规律如下表。
花的颜色 基因组成
红色
粉色
白色
① 若我们将红色牡丹和白色牡丹进行杂交,将其产生的种子种植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应该会开出_____(填“红色”“白色”或“粉色”)的花。
② 若我们将红色牡丹和粉色牡丹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开粉色花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这些颜色是否表现出来,除要受到基因的控制之外,还要受到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 在洛阳牡丹花展中,我们看到一株牡丹上开出多种不同颜色的花,这种牡丹被称为“什样锦牡丹”,它一般是将不同品种的枝条嫁接到同一株牡丹上形成的。
① 在嫁接过程中,不同品种的枝条是______(填“接穗”或“砧木”),要使嫁接植株顺利成活,需要将接穗与砧木的______________紧密结合。
② “什样锦牡丹”不能用种子来进行繁殖,试说明原因:___。
2.(2025重庆改编)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其黑白色毛发相间的经典图案广为人知,随着陕西秦岭棕白色大熊猫“七仔”(如图 1)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对大熊猫毛色遗传的好奇心。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题图
(1) 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相似,据图2判断“七仔”的性别为_________,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为________条。
(2)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七仔”棕白色毛发的棕色是由1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说明“七仔”的棕毛属于____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变异。
(3) 在遗传学中把黑白色大熊猫毛发中的“黑色”与棕白色大熊猫毛发中的“棕色”称为一对_____________,基因符号用B、表示。“七仔”父母的体色都是黑白色,则其父母细胞中决定毛发黑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
(4) 大熊猫具有大而平的臼齿,能够咀嚼竹子,还有一根由腕骨发育而来的能够灵活抓握竹子的伪拇指(如图3),这些适应特征都是长期_____________的结果。
第2题图3
主题六 遗传与进化
课时1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阶 基础训练
1. B 2. B 3. B 4. D 5. D 6. B 7. C 8. A 9. C 10. B
二阶 综合提升
11. A
12. (1)有性生殖 受精 (2)体内 (3)水 B (4)种子 (5)分裂、分化 (6)D
课时2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阶 基础训练
1. A 2. B 3. A 4. C 5. C 6. D 7. D 8. D
9. (1)② 有性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雌 (4)12.5%(或) 隐性遗传病
二阶 综合提升
10. (1)有遗传效应 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 (2)抗病型 rr (3)RR (4)RR Rr
课时3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一阶 基础训练
1. C 2. D 3. A 4. C 5. A 6. D 7. B 8. C 9. C
二阶 综合提升
10. D
11. (1)减弱 (2)变异 (3)定向的 (4)不定向的 生存竞争 有利 (5)适应 (6)自然选择
三阶 大单元整合
1. (1)①粉色 ②50%(或) ③环境 (2)①接穗 形成层(或分生组织) ②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够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实现一株牡丹上开出多种颜色不同的花;而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一颗种子种出的牡丹通常只能表现出一种颜色,所以“什样锦牡丹”不能通过种子繁殖(2分,答出“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即可得分)
2. (1)雄性 42 (2)可遗传 (3)相对性状 Bb、Bb (4)自然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