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海洋的探索(课件 19张ppt 含教案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2海洋的探索(课件 19张ppt 含教案和视频)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海洋的探索》第二课时教案
一、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1.核心概念
地球与宇宙:海洋提供巨量可溶性资源,粗盐提纯是综合利用典型技术。
技术与工程:溶解-过滤-蒸发-转移四步法体现分离、纯化、结晶工程思想;晶体修饰展示材料美学。
2.跨学科概念
系统与模型(把“粗盐→精盐→晶体”视为分离纯化系统)
稳定与变化(饱和度变化→晶体成核与生长)
二、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科学观念 说出粗盐提纯四步及玻璃棒三种作用;知道产率公式及高低原因;列举晶体获得两种方式。
科学思维 能用“饱和度-温度”模型解释冷却结晶;能用比例法计算产率并分析误差来源。
探究实践 独立完成粗盐提纯,产率≥70%,晶体完整;完成“冷却热饱和溶液”大晶体修饰。
态度责任 认识深海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意义;愿意在社区科普“节约盐资源与环保结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步法操作要点及玻璃棒作用;产率计算与误差分析;冷却结晶与晶体修饰。
难点:蒸发与冷却两种结晶机制的微观差异;晶体生长“慢→大”的动力学控制。
四、教学准备
教师:粗盐样品(含泥沙)、蒸馏水、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电子天平、热水壶、冰水浴、细线、小晶体籽晶、深海探测视频
学生:任务单、红蓝笔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提问:“晒制的海盐纯净吗?怎样得到可食用的盐?” 学生答“提纯”
2 四步流程 操作讲解: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转移;强调“一贴二低三靠”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0克粗盐。用量筒量取30毫升水,将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一匙一匙地把粗盐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直到粗盐不能溶解为止。
②制作过滤器,进行过滤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倒液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③漏斗下端紧靠接收的容器内壁。
③把滤液倒入蒸发,点燃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当出现大量食盐晶体后,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剩余水分。
④冷却后用玻璃棒把蒸发血中的食盐晶体转移到烧杯中。
设计意图:整体框架
3 玻璃棒作用 3 min 实物演示:①搅拌促溶②引流防溅③转移晶体 学生空做动作 设计意图:技能细节
思考:各步骤中玻璃棒都起什么作用?
思考:(2)本实验最后得到的食盐是否为纯净物?为什么?
仍然含有一些可溶于水的物质,如MgCl2、CaCl2等
(3)你能提取更为纯净的精盐吗?
除去可溶性杂质,加试剂除杂:加入BaCl 除去SO ;加入NaOH除去Mg 、Fe 等;加入Na CO 除去Ca 、Ba 等。
4 粗盐提纯 学生操作 任务:每组50 g粗盐→提纯→称量精盐→算产率 记录产率
误差分析:1、盐未全部溶解 2、滤纸破损 3、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4、盐潮湿(水分未蒸干) 5、蒸发时盐飞溅 6、转移时有盐留在蒸发皿上
设计意图:数据实证
5 产率分析 产率=精盐质量/粗盐质量×100%;讨论高低原因 举卡片:①过滤损失②蒸发飞溅③转移残留 误差建模
6 冷却结晶 演示:热饱和硫酸铜→冰水浴→悬挂籽晶→24h大晶体 观察修饰→记录生长速度
制备小晶体。(1)准备一杯200mL、温度为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用脱脂棉代替滤纸趁热过滤,得到澄清的饱和溶液。(2)在烧杯上盖上一张白纸,用棉花把烧杯围起来,静置在一个安静无风的室内空间,第二天可观察到烧杯中析出一些小晶体。
2.制备大晶体。选择几颗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用线把小晶体串起来,悬挂在玻璃棒上,玻璃棒搁置在另一杯新制的200mL温度在70℃左右的澄清硫酸铜饱和溶液上,小晶体确保悬空浸没在溶液中。重复静置结晶,最后长成大晶体。
3.修饰大晶体。晾干晶体后,去除多余的附着物.并用砂纸、刀片对某些大晶体表面的不规则部分做适当的清理。
7 深海拓展 新闻:中国深海开发、可燃冰视频→资源战略意义 写1条“深海资源”口号
设计意图:责任升华
六、板书设计
4.3.2粗盐提纯与冷却热饱和溶液
四步法: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转移
玻璃棒三种作用:①搅拌促溶②引流防溅③转移晶体
产率 = 精盐质量 / 粗盐质量 × 100%
高低原因:过滤损失、蒸发飞溅、转移残留
晶体获得方式:①蒸发(快→小)②冷却(慢→大)
深海资源:蛟龙号→盐样→稀有元素→国家战略
七、作业设计
A 基础巩固
作业本对应作业。
家庭实验:用饱和盐水+棉线制作“盐晶项链”并拍照。
B 拓展提升
设计“环保结晶艺术品”方案。
八、教学反思
学生平均产率72%,最高84%——下次增加“转移刮板”减少残留。
冷却结晶24h后平均晶体长度3.4 cm(共29张PPT)
4.3 海洋的探索
【第四单元 水与人类】
八年级上册
粗盐的提纯
目标
掌握粗盐提纯的基本方法。
器材
烧杯,天平,玻璃棒,漏斗,滤纸,滴管,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粗盐。
过程
1.溶解。
粗盐的提纯
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
转移、计算产率
① 粗盐的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10克粗盐。
用量筒量取30毫升水,将水倒入烧杯里。
用药匙一匙一匙地把粗盐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直到粗盐不能溶解为止。
粗盐悬浊液
② 粗盐的过滤:
制作过滤器,进行过滤 一贴、二低、三靠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②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
①倒液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③漏斗下端紧靠接收的容器内壁
③ 滤液蒸发结晶:
把滤液倒入蒸发,点燃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当出现大量食盐晶体后,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剩余水分。
④ 转移:
冷却后用玻璃棒把蒸发血中的食盐晶体转移到烧杯中。
各步骤中玻璃棒都起什么作用?
1.溶解
2.过滤
3.蒸发结晶
4.转移
—— 搅拌,加速溶解
—— 引流
—— 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防止液体飞溅
—— 转移
2.本实验最后得到的食盐是否为纯净物?为什么?
3.你能提取更为纯净的精盐吗?
仍然含有一些可溶于水的物质,如MgCl2、CaCl2等
加试剂除杂:
加入BaCl 除去SO ;
加入NaOH除去Mg 、Fe 等;
加入Na CO 除去Ca 、Ba 等;
除去可溶性杂质
计算产率
1、盐未全部溶解
2、滤纸破损
3、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4、盐潮湿(水分未蒸干)
5、蒸发时盐飞溅
6、转移时有盐留在蒸发皿上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除了蒸发溶剂结晶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析出晶体
1.配制一杯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用滴管吸取后滴在凹穴玻璃片上,如图所示。
2.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玻璃片上的溶液中出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冷却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冷却时,因溶解度下降,溶质过量,多余的溶质会从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从而形成硫酸铜晶体。
制备硫酸铜大晶体
1.制备小晶体。
(1)准备一杯200mL、温度为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用脱脂棉代替滤纸趁热过滤,得到澄清的饱和溶液。
(2)在烧杯上盖上一张白纸,用棉花把烧杯围起来,静置在一个安静无风的室内空间,第二天可观察到烧杯中析出一些小晶体。
2.制备大晶体。
选择几颗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用线把小晶体串起来,悬挂在玻璃棒上,玻璃棒搁置在另一杯新制的200mL温度在70℃左右的澄清硫酸铜饱和溶液上,小晶体确保悬空浸没在溶液中。重复静置结晶,最后长成大晶体。
3.修饰大晶体。
晾干晶体后,去除多余的附着物.并用砂纸、刀片对某些大晶体表面的不规则部分做适当的清理。
注意:人体吸收硫
酸铜后易造成重金属中毒,要防止误食。
练习与应用
2.请用合理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①水和酒精:②食盐和泥沙
课后拓展
在干净的玻璃杯中加入约20mL开水,然后加入白糖,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白糖不再溶解为止。将一根细线的一端浸入白糖溶液中,另一端留在玻璃杯外,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静置。过4~5天或更长时间,拿掉硬纸片,观察溶液表面、玻璃杯壁和细线上白糖晶体的生成。
自制白糖晶体
海洋是世界上食品、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地。图所示的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人类通过渔业捕捞、水产养殖、海上油井、海底采矿、海浪发电、海水淡化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海洋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海洋作业船
舟楫
早期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渔盐
海洋空间开发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带来的效益
可燃冰
可燃冰,又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或“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固态物质,外形类似冰或固体酒精,点火即可燃烧,其微观上为笼型结构。可燃冰储量丰富、分布广阔,且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极小,因此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或陆域冻土中。
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
中国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城、青兹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2020年,蓝鲸二号海上钻井平台在南海海城试采点火成功,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孤海域。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创造了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可燃冰开采世界纪录。
1、沉淀法:使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沉淀到水底
明矾——凝聚剂
活性炭——吸附作用
自来水净化过程
取水 沉淀 过滤 吸附 消毒 配水
可以喝了吗?
过滤
煮沸
想一想
绝对安全?为什么?
不安全,水中可能还有可溶有毒杂质。
杀死微生物
2.蒸馏法
水蒸气
不纯净的水
蒸馏水
原理: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