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1.1.1 物质的分类 课件(28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1.1.1 物质的分类 课件(28张)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单击此处
添加文档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
汇报人:WPS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认识,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迁移至物质分类。能对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
2.以含碳单质为例,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以酸和氧化物为例,理解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对物质分类。
3.通过对氢氧化铁胶体性质的讨论,能从微观上辨析分散系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在什么地方用到分类的方法呢?
图书馆
超市
查字典
药房
分类是提高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创原家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在什么地方用到分类的方法呢?
机器是怎样将快递件进行分类的?
如果以其他方式分类是科学的吗?
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深入研究。所以我们要求的是,分类一定要科学,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研究,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分类的科学性?
按目的地分类
大小?
发件地?
科学分类的前提是建立科学准确的分类标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  
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
碘酒、碘(I2)、氧气、石墨、食盐水。  
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1.根据物质存在的状态
气态:
液态:
固态:
2.根据物质的溶解性
可溶物:
微溶物:
难溶物:
3.根据物质的导电性
导体:
半导体:
绝缘体:
空气、氧气
乙醇、水、碘酒、食盐水
硫酸铵、铜、碘、石墨
乙醇、食盐(水)、碘酒、硫酸铵

空气、氧气、铜、石墨
铜、石墨、食盐水
空气、乙醇、碘、氧气、碘酒、
硫酸铵
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碘酒、碘(I2)、氧气、石墨、食盐水。
物 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单质


非金属
氧化物
混合物
纯净物
金 属

按照物质的组成不同进行分类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
……





同素异形体
氧化物



物 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Na
Cl2
FeCl3溶液
H2SO4
CaCO3
CaO
NaOH
葡萄糖
钠(Na)、氯气(Cl2)、
氯化铁(FeCl3 )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氧化钙(CaO)、
氢氧化钠(NaOH)、葡萄糖(C6H12O6)。
对物质分分类: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 盐
钾 盐
硫酸盐
碳酸盐
按阳离子分
按阳离子分
按阴离子分
按阴离子分

交叉分类:
按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按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1)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Mn2O7是酸性氧化物
CO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
正确
Mn2O7是酸性氧化物
氧化物分类:
对于酸碱盐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分类依据?
1,按是否含有氧元素:
含氧酸:
H2SO4 HNO3 H2CO3 H3PO4
无氧酸:
HCl H2S HBr HF
2,按电离时生成氢离子的个数
一元酸:
HNO3 HCl HF
二元酸:
H2SO4 H2CO3 H2S
多元酸:
H3PO4
(1) 酸: 定义
分类
3,按酸性的强弱分
强酸:
HCl、H2SO4、HNO3
弱酸:
H2S、HF、H2CO3、H2SO3等
某酸
氢某酸
电离时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1,按溶解性分:
可溶性碱:
难溶性碱:
2,按电离时生成OH-的个数
一元碱:
二元碱:
3,按碱性的强弱分
强碱:
NaOH、KOH、Ca(OH)2等
弱碱:
Fe(OH)3、Cu(OH)2等
NaOH、KOH、Ca(OH)2、Ba(OH)2
Cu(OH)2、Fe(OH)3
NaOH、KOH
Cu(OH)2
(2) 碱:
a定义:
b分类:
电离时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1,按溶解性分:
可溶性盐:
难溶性盐:
参照溶解度表
3,按组成分为:
正 盐
酸式盐
碱式盐
NaCl FeS MgCl2
NaNO3 CuSO4 CaCO3
某酸某
NaHCO3 Ca(HCO3)2
某酸氢某
NaH2PO4
某酸几氢某
Cu2(OH)2CO3
碱式某酸某
某化某
a定义:酸和碱反应得到的是盐
b分类:
2,按阴阳离子分:
NaCl: 钠盐 氯盐
CuSO4 铜盐 硫酸盐
MgCl2 镁盐 氯盐
钾钠硝酸铵盐溶,碳酸钙钡镁不溶,氯化物除氯化银,硫酸盐中钡不溶,氢氧化物多不溶,镁铝锰锌和铁铜。
(2) 盐:
课堂练习:
1.现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 ②氧化铜 ③二氧化硅 ④铁 ⑤氧气 ⑥氢氧化钙 ⑦硫酸  
 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
(1)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__   _,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2)按聚集状态分类,属于固态的是      ,属于液态的是      ,属于气态的是    。
④ ⑤
② ③



① ②③ ④ ⑥
⑦硫酸
⑤氧气
2.下列说法正确吗
①.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②. 冰水混合液属纯净物
③. CO2、CO、CH4都是有机物
④. CuSO4·5H2O属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
选项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酸 碱 盐
A CO2 Mn2O7 H2SO4 KOH NaHCO3
B CO Na2O HCl NaOH NaCl
C SO2 CuO CH3COOH Na2CO3 CaF2
D SO3 CaO HNO3 Ca(OH)2 CaCO3
【答案】D【解析】Mn2O7为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CO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B项错误;Na2CO3是盐,C项错误。
课堂练习
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课堂练习
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正确的是( )
A.X为含氧酸、Y为酸、Z为化合物
B.X为氧化物、Y为化合物、Z为纯净物
C.X为强碱、Y为碱、Z为化合物
D.X为非金属氧化物、Y为酸性氧化物、Z为氧化物
4.
【答案】D【解析】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按分子组成中是否含氧元素,酸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A项正确;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B项正确;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按解离程度不同,碱可分为强碱、弱碱等,C项正确;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等),酸性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D项错误。
课堂练习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是人们常用的消毒剂。下列关于“84”消毒液及其主要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是纯净物 B.NaClO属于氧化物
C.NaClO属于盐 D.NaClO属于碱
5.
【答案】C【解析】“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NaClO属于盐。
6.
按照物质的交叉分类方法判断,HNO3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挥发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②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⑨ D.①④⑤⑦⑧
课堂练习
【答案】B
【解析】HNO3属于酸、含氧酸、挥发性酸、 一元酸、化合物。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系中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或几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中容纳被分散的微粒在其中的物质。
分散质分散在分散剂里形成分散系
2、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 实例 分散质 分散剂 特征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土壤粒子

酒精分子
浑浊,静置沉淀
浑浊,静置分层
澄清 透明 均一 稳定
泥水
油水
酒精溶液
几种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
分散粒子直径小于1nm
浊液
分散粒子直径大于100nm
胶体
分散粒子直径介于1nm到100nm
(1)分散系的分类:
气溶胶 
液溶胶
固溶胶
分散剂为气体(如:烟、云、雾)
分散剂为固体(如:有色玻璃、宝石)
分散剂为液体(如:牛奶、豆浆)  
(2)胶体:
实验1 取100mL烧杯,加入4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腾的水中滴加FeCl3的饱和溶液至液体呈红褐色。
实验2 取100mL烧杯,加入40mL硫酸铜溶液
实验1-1:
操作 现象
用激光笔照射实验1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
用激光笔照射实验2得到的硫酸铜溶液
有光亮的通路
没有光亮的通路
【练一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
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
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胶体和溶液
×
×
分散质粒子直径
1nm=10-9m
×
D
1、分类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分类的前提是有准确的分类标准
2、用树状分类法,按物质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按物质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
3、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分散系的概念与分类
5、胶体的概念与分类
6、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7、丁达尔效应
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