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 8.3.1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课件(22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 8.3.1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课件(22张)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监制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时代在变化、经济在发展……
化工原料
产品
环境问题
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
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1.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监测环境质量:对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和测定,为控制和消除污染提供可靠的数据。
(2)治理“三废”
废气(化学燃料燃烧及工厂废气)
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
废渣(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等)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
2. 化学与“三废”污染治理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
(1)大气污染物与次生污染物:
废气
主要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
人类可以从煤的燃烧中获得能量,那么如何解决煤烟气中的SO2?
物质类别 元素价态
结合实际,选取SO2吸收剂还应考虑哪些条件?
廉价易得 效果显著
教科书第119页的“思考与讨论”
Ⅰ.钙基固硫
Ⅱ.活性炭联合脱硫脱硝技术
整个“固硫”过程涉及的反应有
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有
a:2SO2+O2+2H2O=2H2SO4
b:4NH3+6NO=5N2+6H2O
8NH3+6NO2=7N2+12H2O
c:2NH3+H2SO4=(NH4)2SO4
或NH3+H2SO4=NH4HSO4
(2)化学与“污水”处理:
① 污水处理常用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废水
主要指居民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水及径流雨水的总称。
② 污水的“三级”处理:
(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废渣
主要指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或投弃的固体废弃物。
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利用这两个重要目的。
评价反馈
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空洞
光化学烟雾
赤潮水华
白色污染
将防治措施对号入座
退耕还林
电动汽车的推广
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多走路少开车
安装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植树造林
开发利用新能源
含N、P废水处理后灌溉农田
使用无磷洗涤剂
少使用一次餐盒
燃煤脱硫
不使用含氟利昂的冰箱、灭火剂
使用帆布购物袋
限塑令
温室效应
退耕还林
植树造林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开发利用新能源
酸雨
燃煤脱硫
臭氧空洞
不使用含氟利昂
的冰箱、灭火剂
光化学烟雾
电动汽车的推广
安装汽车尾气
催化转化器
多走路少开车
白色污染
限塑令
使用帆布购物袋
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少使用一次餐盒
赤潮水华
含N、P废水
处理后灌溉农田
使用无磷洗涤剂
评价反馈
2.核心:利用化学原理 从上 或 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1.目的: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预防污染而非治理污染,实现“零污染”;杜绝污染物的排放,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实现 “零排放”。
100%
源头
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 就是原子的 为 。
利用率
减少
消除
二、绿色化学
加成
加聚
绿色化学示意图
原子经济性反应
高选择反应
反应过程
无毒、无害原料
可再生资源
反应物
反应产物
环境友好产品
(安全、可降解和再利用)
应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
应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安全的生产工艺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遵循的3R原则:
、 和 。
减量化
再利用
再循环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
侯氏联合制碱法——氨碱法的工艺流程如下:
饱和食盐水
铵盐水
通NH3
合成氨工业
NH3
CO2
通CO2
过滤
洗涤
沉淀NaHCO3
滤液
NaCl、NH4Cl
CO2
Na2CO3产品
(循环使用)
煅烧
NH4Cl产品
(循环使用)
饱和食盐水
(可做化肥)
①加NaCl细粒
通NH3
②低温
废气
1.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A
C
评价反馈
2.“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做氯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④实验室采用图4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1.能列举常见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物及其危害,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以酸雨防治和污水处理为例,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体会化学原理的应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说明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并能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问题,形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吗?
作 业:
练习与应用
P121—12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