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培优卷)第1~5单元期中核心素养达标卷-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培优卷)第1~5单元期中核心素养达标卷-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5单元期中核心素养达标卷(苏教版)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选择题
1.学校篮球队有10名队员,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58厘米。刘晓军的身高是160厘米,他加入篮球队后,现在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 )。
A.和原来一样 B.比原来矮 C.比原来高
2.270÷18的结果与算式( )的结果不相等。
A.270÷3÷6 B.270÷6÷3 C.270÷15÷3
3.学校乒乓球队8名队员的平均体重是43千克,体重是39千克的赵强加入后,现在乒乓球队队员的平均体重与原来相比,结果是( )。
A.比原来轻 B.比原来重 C.与原来同样重
4.萍萍3天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25页,前两天看的都比25页多,那么第三天看的( )。
A.比25页多 B.比25页少 C.正好是25页 D.无法确定
5.“9600÷480”,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则商( ).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不变
6.国庆节,学校按2盆红花、3盆黄花、1盆蓝花的顺序,在中央大道将100盆花摆成一排,其中有多少盆黄花?( )
A.48 B.50 C.52
7.李梦瑶中午喝了10汤匙鸡汤,大约有( )。
A.1毫升 B.10毫升 C.100毫升 D.1升
8.三年级一班有4个小组。每组12人,一共做了144朵纸花。平均每人做多少朵纸花?不正确的算式是( )
A.144÷4÷12 B.144÷(12×4) C.144÷(12÷4)
二、填空题
9.一个长方形花圃的面积是828平方米。已知花圃的长是36米,那么花圃的宽是( )米。要在花圃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 )米。
10.爸爸在超市买了一桶净含量为6( )的玉米油,如果每天吃掉100 ( ),这桶油可以吃( )天.
11.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4~5(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 )。
12.大丰荷兰花海公园国庆节为了迎接游客的到来,摆放着一排花盆,按照黄、红、蓝、蓝、黄、红、蓝、蓝……的顺序排列,第26盆是( )色,前26盆中有( )盆蓝色。
13.除法算式□04÷36,如果商是一位数,□里最大是( ),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是( ),如果商是14,□里是( )。
14.小芳家距离超市45.5米,她去时走了67步,回来时走了73步,平均每步( )米。
15.小明写了一串数:1、2、3、4、5、6、7、8、9、10、11、12…他写的第52个数是( ),这时他已写了( )个负数。
16.聪聪用小正方体积木搭了一个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的立体,最少需要( )块正方体积木。
17.小明计算一道除法算式,在被除数和除数后面同时去掉1个“0”后,算得的商和余数都是6,这道除法算式的商是( ),余数是( )。
18.264÷28的商是( )位数,试商可以把28看作( )来试商,这时商会偏( )。
三、判断题
19.700÷60与70÷6的商相等,余数也相等。( )
20.一个电饭锅的容量大约是5毫升。( )
21.170名学生乘坐40座的客车去参观,至少要4辆车。( )
22.今天王师傅无偿献了200升血。( )
23.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 )
24.已知23÷5=4……3,则2300÷500=4……3。( )
25.四(1)班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则这个班的学生小亮的体重一定是41千克。( )
四、计算题
26.240÷20= 320÷40= 720÷30= 960÷20=
240÷30= 320÷80= 720÷40= 960÷60=
27.用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
248÷63= *620÷77= 980÷60=
28.计算。
75×12+280÷35 (564-18×24)÷12 48×(32-17)÷30 714÷(30+180÷15)
29.看图列式不计算。
求苹果树有多少棵?
五、作图题
30.从不同方向看下面的物体,分别是什么样子?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六、解答题
31.在学校举行的“3分钟投篮比赛”中,明明和亮亮每人都投进了15个,芳芳投进了18个,三个同学平均每人投进多少个?
32.有两杯果汁,第一杯果汁比第二杯多200毫升。如果从第一杯倒50毫升到第二杯中,第一杯果汁比第二杯多多少毫升?
33.周末爸爸带小明骑行去九顶山动物园。如果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骑行,1小时后在离中点1000米处休息了半小时。那么小明家到九项山动物园有多少千米?他们去动物园共用了多长时间?
34.一辆卡车从甲地出发到乙地送货,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12小时可以到达乙地,回来时每小时行60千米,用多长时间能返回?
35.王大伯的阳山果园里原有56行桃树,每行的棵数相等。今年打算再栽这样的15行,需要购进桃树苗675棵。王大伯的阳山果园里原来有桃树多少棵?
36.小明感冒发烧了,妈妈买回一瓶小儿感冒宁合剂。用法用量如下,这瓶感冒宁合剂一定够11岁的小明服用2天吗?
【规  格】 每瓶装150毫升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3次4~6岁 每次10~15毫升 7~12岁 每次15~30毫升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C
【分析】原来10名队员的身高和是158×10=1580厘米,加入1人后,变为11人,身高和变为1580+160=1740厘米,求11人的平均数,再用11人的升高和除以11,此题不能整除,保留两位小数,能与158厘米比较大小即可。
【解析】(158×10+160)÷(10+1)
=(1580+160)÷11
=1740÷11
≈158.18(厘米)
158.18>158
所以现在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比原来高。
故答案为:C
2.C
【分析】把18写成两数相乘形式,根据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后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商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270÷18
=270÷(3×6)
=270÷3÷6
=90÷6
=15
270÷18
=270÷(6×3)
=270÷6÷3
=45÷3
=15
所以270÷18的结果与算式270÷15÷3的结果不相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灵活运用除法的性质解决问题,注意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
3.A
【分析】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原8名队员平均体重是43千克,现在增加的队员体重是39千克,增加1名队员后的平均体重在39和43之间,所以现在乒乓球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比原来轻。
【解析】依据分析可知:现在乒乓球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比原来轻。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4.B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看出本题是个平均数的问题,由于平均每天看25页,3天可看完。因为前两天看的都比25页多,都大于平均数25,根据平均数的意义,那么第三天看的一定比平均数25少。
【解析】由分析可得:
A.比25页多。错误;
B.比25页少。正确;
C.正好是25页。错误;
D.无法确定。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概念,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A
【解析】根据公式: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由题意知,除数缩小10倍,那么商扩大10倍.
6.B
【分析】根据题干得出这组花的排列规律是:2盆红花、3盆黄花、1盆蓝花的顺序摆成一排,所以是6盆花是一组循环周期,由此计算出100盆花有几个周期,再用黄花的盆数乘周期数,即可解答。
【解析】100÷(2+3+1)
=100÷6
=16(组)……4(盆);
余数4盆里黄花有2盆;
黄花的盆数:
16×3+2
=48+2
=50(盆)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题干得出花盆的排列周期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C
【分析】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1汤匙的容积较少,用“毫升”作单位。
【解析】1汤匙鸡汤大约10毫升,10×10=100(毫升),所以10汤匙鸡汤大约有100毫升。
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量单位,要结合实际、数据大小和计量单位来灵活选择。
8.C
【分析】根据题意,用三年级一班的组数×每组的人数,求出三年级一班的总人数,再用三年级一班做纸花的总数÷三年级一班的总人数,即可求出平均每人做多少朵纸花;也可以用三年级一班做纸花的总数÷三年级一班的组数÷每组的人数,据此列式解答。
【解析】由分析可得:求平均每人做多少朵纸花?不正确的算式是:
144÷(12÷4)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找出数量关系即可。
9.23 118
【分析】长方形的宽=面积÷长,据此求出花圃的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篱笆长度。
【解析】828÷36=23(米)
(36+23)×2
=59×2
=118(米)
花圃的宽是23米,篱笆长118米。
【点评】本题考查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10.升 毫升 60
【分析】计量一桶玉米油的体积,用升作单位;计量每天吃油的量,用毫升作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6升=6000毫升
6000÷100=60(天)
答:爸爸在超市买了一桶净含量为6升的玉米油,如果每天吃掉100毫升,这桶油可以吃60天。
故答案为:升;毫升;60。
【点评】此类问题要联系实际,不能和实际相违背。
11.升 毫升
12.红 12
【分析】根据题意可将黄、红、蓝、蓝看成一组,有4盆,因此用总盆数除以4,得到的商就是组数,余数表示剩下的盆数,依此计算并根据计算出的结果确定出第26盆的颜色即可。
每一组有2盆蓝色,依此根据计算出的组数和余数确定出前面26盆有蓝色的盆数即可。
【解析】26÷4=6(组)……2(盆)
6×2=12(盆)
第26盆是红色,前26盆中有12盆蓝色。
13.3 4 5
【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否则商是一位数;用14乘36即可解答。
【解析】除法算式□04÷36,如果商是一位数,则□0<36,□里最大是3,如果商是两位数,则□0≥36,□里最小是4;14×36=504,所以如果商是14,□里是5。
【点评】熟练掌握整数除法的试商和各部分间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0.65
【分析】来回共走了(45.5×2)米,走了(67+73)步,相除即可。
【解析】(45.5×2)÷(67+73)
=91÷140
=0.65(米)
平均每步0.65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数的相关公式。
15.52 13
【分析】数字是按照自然数的顺序依次写出,只是每3个正数,出现1个负数,即每4个数是一个周期:3正1负;要求第52个数是什么,以及这时他已经写了几个正数,几个负数,只要用52除以4,看有几个周期和余数是几,如果有余数,那就是正数,如果没有余数,那就刚好是负数;因为每个周期只有1个负数,用周期个数乘1,即可求出这时他已写了几个负数。
【解析】52÷4=13(个)
没有余数,所以第52个数是﹣52;
负数个数:13×1=13(个)
他写的第52个数是﹣52,这时他已写了13个负数。
【点评】找到这组数排列的周期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6.4
【分析】由前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知,左边一列小正方体只有1层即1个,右边一列小正方体有2层即2个;由右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知,左边一列小正方体只有2层,与从前面看到的右边一列是同一列,右边一列小正方体只有1层即1个;据此想象该立体图形并数出最少小正方体的数量。
【解析】通过想象还原立方体是。
聪聪用小正方体积木搭了一个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的立体,最少需要4块正方体积木。
17.6 60
【分析】结合商的变化规律可知,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一个“0”,也就是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商不变,可以得出这道除法算式的商;再结合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余数和除数以及商的关系可知,余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一致,除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所以余数也相应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实际的余数应该乘10才是正确的。
【解析】小明计算一道除法算式,在被除数和除数后面同时去掉1个“0”后,算得的商和余数都是6,这道除法算式的商是6,余数是60。
18.一 30 小
【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除数则商的最高位在十位,商是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则商的最高位在个位,商是一位数,试商时根据四舍五入方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看的整十数比除数大则商偏小,看的整十数比除数小则商偏大。
【解析】264÷28的商是一位数,试商可以把28看作30来试商,这时商会偏小。
【点评】明确商是几位数判断方法和试商的方法是解决本题关键。
19.×
【分析】由题意可得,先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700÷60=11……40
70÷6=11……4
故此说法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了除法的应用,关键是先算出各算式的结果即可。
20.×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容积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电饭锅的容量用升作单位比较合适,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一个电饭锅的容量大约是5升,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21.×
【分析】用学生总人数除以每辆客车可乘坐人数,求得的商即为需要客车数量。若有余数,因为剩余学生也需要一辆客车,则用商加上1,即为需要客车数量。
【解析】170÷40=4(辆)……10(名)
4+1=5(辆)
则至少需要5辆车。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关键是明确剩余10名学生也需要1辆客车。
22.×
23.√
【分析】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从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解析】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
故答案为:√。
【点评】熟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2)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
(3)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24.×
【分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解析】已知23÷5=4……3,则2300÷500=4……300,所以判断错误。
【点评】熟练掌握掌握商和余数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不能反映每个数据情况,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因为四(1)班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
并不是每个同学的体重都是41千克,有的同学的体重比41千克高,也有的同学的体重比41千克低,
所以,小亮的体重不一定是41千克;原题的说法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做题时应认真分析,不要被数据所迷惑。
26.12;8;24;48
8;4;18;16
27.3……59;8……4;16……20
【分析】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即可进行验算。
【解析】248÷63=3……59 *620÷77=8…….4 980÷60=16……20
验算
28.908;11
24;17
【分析】75×12+280÷35先计算乘法和除法,再计算加法;(564-18×24)÷12先计算括号里的乘法,再计算括号里的减法,最后计算括号外的除法;48×(32-17)÷30先计算括号里的减法,在按顺序从左到右计算乘法,最后计算除法;714÷(30+180÷15)先计算括号里除法,再计算括号里的加法,最后计算括号外的除法。
【解析】75×12+280÷35
=900+8
=908
(564-18×24)÷12
=(564-432)÷12
=132÷12
=11
48×(32-17)÷30
=48×15÷30
=720÷30
=24
714÷(30+180÷15)
=714÷(30+12)
=714÷42
=17
29.(105-15)÷2
【分析】苹果和梨树共有105棵,梨树比苹果树多15棵,求苹果树有多少棵?这是一道和差问题题目,根据(和-差)÷2=小数计算即可解答。
【解析】(105-15)÷2
=90÷2
=45(棵)
答:苹果树有45棵。
30.见详解
【分析】观察图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两行,下面一行是4个正方形,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左对齐。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两行,下面一行是2个正方形,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右对齐。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两行,上面一行是4个正方形,下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左对齐。
【解析】
【点评】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1.16个
【分析】平均个数=总个数÷人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15+15+18)÷3
=48÷3
=16(个)
答:三个同学平均每人投进16个。
【点评】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2.100毫升
【分析】根据题目要求,从第一杯果汁倒50毫升到第二杯果汁,即此时第一杯果汁减少了50毫升,同时第二杯果汁增加了50毫升;此时第一杯果汁比第二杯果汁多的总量既要减去倒给第二杯的果汁量,又要减去第二杯果汁增加的果汁量;据此解答。
【解析】200-50×2
=200-100
=100(毫升)
答:第一杯果汁比第二杯多100毫升。
33.26千米;160分钟
【分析】根据1时=60分将时间换算为分钟,用骑行速度乘时间求出1小时骑行的距离,再加上1000米后乘2即可求出小明家到九项山动物园的距离,最后根据1000米=1千米将单位换算为千米即可;用1000除以200求出离中点1000米要用的时间,加上之前骑行的时间1小时和休息的时间半小时,可求出到中点用了多长时间,最后再加上过中点后要骑行的时间也就是1小时和5分钟,即可解答。
【解析】1时=60分,200×60=12000(米)
1000米=1千米,12000米=12千米
(12+1)×2
=13×2
=26(千米)
1000÷200=5(分钟)
1小时是60分钟,半小时是30分钟。
5+60+30
=65+30
=95(分钟)
95+60+5
=155+5
=160(分钟)
答:小明家到九项山动物园有26千米,他们去动物园共用了160分钟。
34.解:45×12÷60
=540÷60
=9(时)
答:用9时能返回.
【解析】首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去时的速度乘用的时间,求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然后用它除以回来时每小时行的路程,求出用多长时间能返回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5.2520棵
【分析】购进的桃树苗棵树除以可以栽的行数,可以算出每行有(675÷15)棵桃树。每行桃树棵数乘果园里原有桃树行数,即可算出王大伯的阳山果园里原来有多少棵桃树。
【解析】675÷15×56
=45×56
=2520(棵)
答:王大伯的阳山果园里原来有桃树2520棵。
36.不一定够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明每次最少用15毫升,做多用30毫升,因此用每次的用量乘3计算出一天的用量,再用一天的用量乘2即可计算出2天一共的用量,依此计算出2天的最多用量与最少用量,再与150毫升比较即可。
【解析】15×3=45(毫升)
45×2=90(毫升),90毫升<150毫升,此时够。
30×3=90(毫升)
90×2=180(毫升);180毫升>150毫升,此时不够。
答:这瓶感冒宁合剂不一定够11岁的小明服用2天。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毫升的认识,分别计算出2天的最多用量与最少用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