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跨学科实践活动5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教学课件 (共19张PPT 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跨学科实践活动5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教学课件 (共19张PPT 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碳达峰与碳中和:气肥项目的奥秘与未来
溯气肥之源,定产气之法
跨学科实践活动5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低阶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
2、认识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是气候问题的根源,并说出通过人为干预(如CO 施肥)可以建立新的微平衡。
3、能基于实验现象,设计、优化并论证CO2的制备、收集、验满方案。
高阶目标:
4、树立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说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意义,培养科技报国的社会责任感,并能设计一份气肥解决方案建议书。
我们能否化“害”为“宝”,将CO 变为“气肥”,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
任务一:溯气肥之源——CO2从何而来?
问题:
温室里的CO2气肥从哪里来?
请同学们在学案上绘制CO2来源思维导图。
(自然源、人为源)
回收利用人为排放的CO 制作气肥,如何为“碳中和”做出贡献?
来源 核心优势 主要劣势 适用场景
自然源 动植物呼吸 成本低廉 产气量受温湿度影响大,无法精准控制;产气慢、峰值低; 小型温室,特别是生态农场、有机农场
微生物分解 成本低廉 产气量受温湿度影响大,无法精准控制;产气慢、峰值低; 小型温室,特别是生态农场、有机农场
海洋释放 成本低廉 产气量受温湿度影响大,无法精准控制;产气慢、峰值低; 一般不采用
火山活动 “免费”且量大 地理位置不匹配,成分复杂且剧毒分离纯化成本高浓度释放不可控,存在安全与环境风险 一般不采用
人为源 燃烧法 运行成本较低(廉价天然气地区更优);产气量大;可兼顾冬季供暖 燃烧耗氧,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需保证通风;燃料不纯易引入杂质;夏季增温增湿 大型连栋温室,尤其北方需冬季供暖地区
工业生产(化学反应) 方法简单,小型农户易操作 控制困难;盐酸强腐蚀,有安全隐患;成本不低,产生废水污染;纯度不高 逐渐淘汰,非常不推荐现代农业使用
空气分离法 来源无限,最环保,无额外排放;产品气纯净 技术成本极高,能耗巨大;设备昂贵,未商业化用于农业 前沿技术示范或特殊用途,无经济可行性
先行组织
新知建构
迁移运用
成果集成
作业设计
课前检测
中国的“双碳目标”
思考:回收利用人为排放的CO2制作气肥,如何为“碳达峰 碳中和”做出贡献?
任务二:定产气之法——如何制备与收集CO2?
CaCO3+2HCl= CaCl2+ H2O + CO2↑
(块状)
(粉末状)
Na2CO3+2HCI=2NaCl+H2O+CO2↑
CaCO3+H2S04=CaS04+H20+CO2 ↑
(块状) (微溶于水)
活动一:观察实验现象,选择实验室制取CO2反应原理
控制速率
随开随用
随关随停
方便添加液体
发生和收集装置装置
CO2的验满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CO2已收集满
活动二:实验探究(模拟仿真)。学生动手实验(利用虚拟实验软件),按照设计方案制备并收集CO 。
小组讨论并设计一套适用于小型温室或家庭阳台的、安全简易的CO 发生与收集装置。
《我们的气肥解决方案建议书》
内容包括:
CO2来源选择理由
制备装置设计图(含反应原理)
成本与效益分析
对“双碳”目标的贡献展望
提出未来可改进的方向等
完成作业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