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电功率 知识梳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知识梳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十八章 电功率
【考点1 电能及其测量】
1.电功与电能的计算
(1)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电压,电路中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2)计算公式:W=UIt=UQ=Pt(适用于所有电路);
(3)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I2R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I2Rt;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W1:W2=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常用公式W=W1+W2+…Wn。
2.电能表
(1)参数的理解
220V:表示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表示该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是10A,额定最大电流是20A;
50Hz:表示电能表在50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600revs/kW h: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600圈。
当使用智能电能表时,参数标有1600imp/kW h,它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脉冲灯闪烁1600次。
(2)电能的求法
①测量较大电能时用刻度盘读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单位是度(千瓦时);
②测量较小电能时用转盘转数读数:通过记录某段时间内电能表转盘转数,结合电能表转盘每转表示的电能计算出该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 串并联电路电功特点
(1)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所做的总功等于各用电器电功之和;
(2)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即W1 /W2=R1 /R2;
(3)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即W1 /W2=R2 /R1。
说明:各支路通电时间都相同。
【考点2 电功率】
1.电功率的概念
(1)定义:电流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用字母P表示,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1)电功率是反映电能消耗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1秒钟内消耗电能的多少,因此,用所消耗的电能除以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就得到定义式P=;
(2)公式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有两种可用:①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②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 h 度),时间用小时(h)。
3.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1)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消耗的电功率越大;
(2)在电流相同的情况,电功率的大小与电压的大小有关,且与电压成正比;
(3)在电压相同的情况,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且与电流成正比。
4.电功率的计算
(1)定义式:P=UI.即电功率等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乘积,该公式是电功率的普适公式,适用于所有的用电器。
P表示电功率,单位是W;U表示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单位是V;I表示通过这段电路的电流,单位是A。
(2)导出式:P=I2R,P=。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能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如电炉子、电饭煲就属于纯电阻电路。
5.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1)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2)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叫实际功率。
【考点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
1.实验原理P=UI
根据P=UI可知,只要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就可以间接测量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了。为了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要用串联滑动变阻器的办法,来控制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3.实验电路:若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要测出小灯泡的功率,至少需要两节干电池(3V)作电源,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设计如图甲乙所示。
4.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右)端;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等于2.5V时,停止滑动,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灯泡的亮度,记录在表格中;
(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使电压表的示数低于2.SV、等于2.5V的1.2倍(注意不能超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太多,否则会损坏小灯泡),记录每一次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灯泡的亮度,记录在表格中;
(4)将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分别代入P=UI,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并填入表格中。
5.实验分析
(1)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由它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2)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随着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而改变,电压越大,功率越大;
(3)灯泡的实际功率可以等于额定功率,也可以不等于额定功率。
【考点4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
(2)公式:Q=I2Rt,公式中的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A),电阻R的单位要用欧姆(Ω),通过的时间t的单位要用秒(s)这样,热量Q的单位就是焦耳(J);
(3)变形公式:Q= t,Q=UI。
2.焦耳定律的计算及其应用
(1)公式:Q=I2Rt。Q表示电热,单位是焦耳J;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
(2)推导式:Q= t和Q=UIt;(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电热与电能的关系:纯电阻电路时Q=W;非纯电阻电路时Q<W。
3.电功与电热的综合计算
(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定义式:Q=I2RT。
有关焦耳定律的注意事项: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Q=W),这时以下公式均成立Q=UIt Q= t Q=Pt;对于非纯电阻电路,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还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求Q时只能用Q=I2Rt。
(4)串并联电路电功特点:
①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产生的总热量等于部分电热之和;
②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热量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③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热量与其电阻成反比,即(各支路通电时间都相同)。
【考点5 探究影响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因素】
1.实验器材:密闭容器两个,U形管两个、导线若干、不同阻值电阻丝若干、电源。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设计: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电阻。如图甲,把两个不同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
(2)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
实验设计:保持电阻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电流。如图乙,将两个相同的电阻先联,再与另一个电阻串联。
(3)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保持电阻和电流不变,改变通电时间。
4.实验结论:
(1)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在电阻和通过电阻的电流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