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实验初中部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实验初中部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初中部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
1.宋末元初文人赵孟頫有一首描绘当时的烟火,歌颂烟火匠师的诗,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人间巧艺夺天工 B. 炼药燃灯清昼同 C. 柳絮飞残铺地白 D. 桃花落尽满阶红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符合的是( )
A. 氧气支持燃烧,在宇宙航行中要用到氧气
B. 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供给呼吸
C.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作电光源
3.下列图标或实验仪器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液体加热 B. 洗手
C. 锥形瓶 D. 分液漏斗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加热试剂
C. 吸取液体试剂 D. 滴管用后不洗,放回原瓶
5.下列化学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的编制阿伏加德罗 B. 青蒿素的发现与提取屠呦呦
C.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拉瓦锡 D. 石油催化领域专家闵恩泽
6.年月,我国发现储量巨大的钍矿。钍是一种潜力非常大的未来能源。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钍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钍原子核外有个电子
C. 可以表示钍元素、个钍原子 D. 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下列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 )
A. 铜 B. 氯 C. 铁 D. 猛
8.年月,我国实现了可控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突破。已知核聚变用到的“氚”属于氢元素的一种原子。下列示意图能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空气、水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更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请完成各小题:
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
B. 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 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 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各地空气组成相同
10.下列物质不是空气成分的是( )
A. 作保护气的氮气 B. 气球填充的氦气
C. 医疗急救用的氧气 D. 火箭新型推进剂氢气
11.工业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上步骤涉及有化学变化 B. 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高
C. 上述变化中,气体分子结构没变 D. 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纯净物
12.市面上很多高钙奶,补铁剂,加碘食盐等等,其中的钙、铁、碘指的是( )
A. 元素 B. 物质 C. 原子 D. 离子
13.分子和原子根本区别是( )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分子在运动原子不会运动
C.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 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
14.能用于鉴别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最简便方法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 B. 加入澄清石灰水
C. 用燃烧的木条鉴别 D. 闻气味
15.如图是装有浓氨水和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的装置注: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溶于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后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红,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 若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则比更快变红
C. 若用浸泡过冰水的毛巾捂住装有浓氨水部分装置,棉花不会变红
D. 此装置为密闭装置,不会污染空气,较为环保
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因此物理变化也伴随着化学变化
B. 物质燃烧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氧化反应都是剧烈的
C.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不含有氧气
D.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则离子得失电子后可能形成原子
17.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带正电,不带电 B. 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 的微粒符号是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B. 热胀冷缩是因为粒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
C. 双氧水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内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19.如图操作不能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是( )
A. 推注射器,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生成
B. 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生成
C. 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注水,观察液面变化
D. 推注射器,看长颈漏斗下端是否形成一段水柱
20.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B.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 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 D. 生石灰水熟石灰
21.小明笔记本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22.下列各项目中,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
一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 冰箱制冷剂氟里昂排入大气中
、形成酸雨 、产生温室效应 、破坏臭氧层 、使人中毒
A. B. C. D.
23.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容器中涌出的柱状泡沫被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B. 反应产生的泡沫可用于灭火
C. 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D.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24.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发现试管炸裂,不可能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是( )
A. 没有给试管预热 B. 试管口未加一团棉花
C. 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D. 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25.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 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熄灭酒精灯.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B. C. D.
26.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操作,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解释原因
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试管炸裂
伸入试管的导管不宜过长 防止导管过长,不利于氧气导出
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收集气体 排尽装置内空气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到桌面上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A. B. C. D.
27.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带电的微粒:质子、电子、中子
B. 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
C. 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量筒
D. 纯净物:洁净的空气、水银、冰水混合物
28.某小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Ⅰ中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且外焰温度最高
B. 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蜡烛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C. 实验Ⅲ观察到短玻璃管一端被点燃,说明焰心处产生了可燃烧的气体
D. 实验Ⅳ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是具有可燃性的固体小颗粒
29.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收集后加强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未变 B.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 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 该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氧化汞分子
30.下列各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两种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31.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 )
水 二氧化碳 过氧化氢空气 液氧。
A. B. C. D.
32.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实验乙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生成物相同,但是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不同
C. 从四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
D. 四个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
33.下列图像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用等量等浓度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D.一定质量红热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A. B. C. D.
3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磷燃烧时产生白色烟雾
B. 实验过程中气球始终变瘪
C. 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 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水
35.利用传感器采集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过程中和浓度的变化,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 图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二氧化碳
B. 蜡烛燃烧初期,的浓度下降后又升高可能是燃烧放热引起的变化
C. 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并产生一定浓度的
D. 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和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
二、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6.阅读科普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空间站第四次“天宫课堂”,航天员在梦天实验舱点燃了一根蜡烛。在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呈近似的球形,而在地面竖直状态下蜡烛火焰呈锥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是因为在地面有重力的作用,燃烧后的热气上升,冷气下降,形成了浮力对流。因此,蜡烛的火焰呈锥形,而在空间站里,微重力环境几乎消除了这种浮力对流。燃烧后的气体向各个方向运动的趋势相同,因此,不管蜡烛的方向朝向哪一个方向,它的火焰都呈近似的球形。此外,在空间站里燃烧对流十分微弱,氧气的补充不如地面及时,因此,蜡烛的燃烧也不如地面充分,火焰的温度也会更低一些。大家看到的蓝色火焰,就是燃烧温度低的表现。
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仍分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
根据题中信息,蜡烛在哪里燃烧更旺:______填“地面”或“空间站”;
蜡烛在地面和空间站燃烧产生的火焰形状为何不同:______;
若要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试着写出酒精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写一种反应类型。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3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从图中选择相关的仪器,将其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里。
可以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
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物品作为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______。
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
图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______。若在称量氯化钠的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左偏转,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A.移动游码
B.增加砝码
C.移走适量试剂
D.继续添加试剂
图中所示应选用______量程的量筒填、或;若读数时仰视,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用如图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填“甲”或“乙”或“丙”。
38.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用高锰酸钾要制备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氧气收集完全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气体。
请写出铁丝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实验完后发现瓶底炸裂,可能的原因______。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收集氢气,可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装置,该装置类似如图所示,需要吸入氧气时,制氧机接______填“”或“”导管口。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39.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进行如下研究。
二氧化锰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图中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实验小组继续进行了“催化剂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的系列探究,该小组分别取不同的催化剂,再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了如下表所示实验:
序号 催化剂 温度 实验现象
甲 二氧化锰粉末 常温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气流平稳
乙 红砖粉末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气流平稳
丙 红砖小颗粒 常温 缓慢,有少量气泡逸出
丁 块状红砖 常温 十分缓慢,几乎看不到气泡
二氧化锰粉末与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具有相同的催化效果,你认为此结论是否科学?______选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能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其形态有关的实验组合是______填实验序号。
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使用图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加入上述两种催化剂,启动氧气传感器,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如图和图。
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原因是______。
分析图、图,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______。反应结束,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相同的值,说明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11.C 、D 、C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外焰;
地面;
在地面上垂直点燃蜡烛,空气受热膨胀,密度降低,在重力的作用下,热气体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浮力对流,所以火焰呈锥形,而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空气浮力对流几乎消失,无论将蜡烛朝向哪个方法点燃,气流向每个方向运动的趋势相同,则火焰形状更类似球形;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观察到烧杯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氧化反应
37.;;
;;;偏大;

38.;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集气瓶中未预留少量水;
或;

39.催化作用;

否;温度不同,变量不唯一;
丙、丁;
空气中含有氧气;
二氧化锰或;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氧气的量
第8页,共1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