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小题,共 10分。
1.辽宁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民俗文化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医巫闾山剪纸 B. 锦州满族刺绣 C. 老龙口粮食酿酒 D. 大连核雕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铝元素: B. 钙离子: 2+
C. 2个氮分子:2 D. 碳酸钠的化学式: 3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加热液体
C. 倾倒液体 D. 连接仪器
4.下列相关事实或现象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将氧气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 水银温度计可以指示体温——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间隔变大
C. 向汤中加入少量的食盐( )调味——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有毒, 2无毒——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5.科学家在深海海底发现大量光伏发电必需的元素——碲。如图是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
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碲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碲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7.6
C. 碲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D. 碲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2个质子
第 1 页,共 10 页
6.菠萝酯( 11 12 3)学名环已基丙酸烯内酯,广泛用于饮料、糖果等食品工业,下列关于菠萝酯化学式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 菠萝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 菠萝酯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1:12:3
C. 菠萝酯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3
D. 菠萝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判
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B. 原子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4
8.水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对水的净化、水的组成进行探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1中 、 、 三处分别放置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
B. 河水经图1装置处理后变为纯水
C. 图2中乙对应的是电源的负极
D. 图2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乙中气体,木条复燃
9.安全问题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图书馆着火适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C.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 用水喷淋灭火主要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0.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均合理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 B.证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氧气的助燃性
A. B. C. D.
第 2 页,共 10 页
二、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7分。
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淀粉是粮食
最重要的成分,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无细胞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人
工合成淀粉[( 6 10 5) ],标志着人工合成淀粉领域的重大颠覆性和原创性突破。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也成功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学层面上,这项突破性进展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如图所示。
人工光合成阶段: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直接电解水制取氢气,再用 2与 2合
成甲醇( 3 )完成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与存储。
生物暗合成阶段:在甲醇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将甲醇聚合成 3 6 3(简称 3),再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
3 6 3聚合成 6 11 9(简称 6),再进一步合成 化合物,即淀粉[( 6 10 5) ],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
不断作出新贡献。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可再生能源。
(2)人工光合成阶段,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2 + 3 2
3 + ,则 为______。
(3)将 3 聚合成 3 6 3的过程中,使用了甲醇聚合酶,其目的是______。
(4)组成 6 11 9的元素中有一种是淀粉不具备的,这种元素是______。该元素不可能来自于 3 6 3,判
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5)太阳能发电直接制取的氢气叫作绿氢;通过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物料燃烧所产生的氢气叫作灰
氢。与使用灰氢相比,使用绿氢的优点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文中涉及到的 3、 6与 2、 2一样都属于单质
B.文中 3的“3”表示3个碳原子
第 3 页,共 10 页
C.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术的实现能够缓解粮食危机
D.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术的实现能够缓解温室效应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3分。
1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严谨的实验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身边的化学物质。
【基础实验】气体的性质与制备
(1)仪器 的名称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序号),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______,需要进行的一
点改进是______。反应原理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3)为了便于判断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则收集该实验所需氧气的装置最好选择______(填序号),该
方法利用氧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实验创新】
某同学与老师一起用废旧玻璃瓶与硬质玻璃管等用品设计如图装置,完成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4)打开弹簧夹 1,关闭 2,用注射器向盛有二氧化锰的 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5)检验 中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6)向 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将 中红热的木炭移入 中,塞紧胶塞,打开 2,观察到的现象: 中木炭燃烧
发出______,放热, 中导管口产生气泡,______。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第 4 页,共 10 页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0分。
13.“取火有方,驭火有术”,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以“揭开燃烧的奥秘”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认识燃烧
(1)以下属于木炭、红磷、石蜡三者燃烧共同特点的有______(填序号)。
A.发光
B.放热
C.化合反应
D.有气体生成
项目二:探究燃烧条件
上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三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温度80℃,
磷燃烧的产物是五氧化二磷,有毒,易溶于水。
(2)甲实验中,铜片上的红磷未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乙实验可以得出有关燃烧发生的条件是______。
(3)丙实验中大烧杯的作用是_____;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外层大烧杯内的水位高低变化情况是_____。
(4)以下对三组实验进行的分析或总结中,合理的有______(填序号)。
A.甲实验中小烧杯里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乙实验中用空气替代氧气通入,也可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C.若磷足量,丙实验可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丙实验中水槽内的水起到液封和吸收五氧化二磷的作用
项目三:调控燃烧
第 5 页,共 10 页
(5)酒精、天然气、汽油、柴油等燃料中都含有碳。酒精和天然气燃烧不易产生黑烟,汽油、柴油燃烧容
易产生黑烟,这是因为汽油、柴油的含碳量较高,在空气中发生不完全燃烧造成的。汽车化油器能将汽油
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如图),使汽油充分燃烧,其能促进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项目四:燃料展望
几种常见燃料的部分数据对比表
数据 标准煤 天然气 氢气
热值( / ) 2.9 × 104 3.6 × 104 14.3 × 104
2排放量( / ) 2.66~2.72 1.76 0
(6)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燃料,请结合表中数据,分析与煤和天然气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势是
______。(写一点即可)
(7)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4.某兴趣小组针对氧气的制备展开探究性实验活动。
任务一: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二氧化锰常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兴趣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许多水果的果肉也
可以作催化剂,于是以水果果肉为催化剂开展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
【查阅资料】
过氧化氢分解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生物酶,其催化效果受温度影响。
【定性研究】
(1)设计实验如图甲所示,可通过观察______来定性比较不同果肉的催化效果。
【定量研究】
为了定量比较不同果肉的催化效果,同时探究其他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兴趣小组同学又用图乙
所示装置进行了对照实验。
第 6 页,共 10 页
【进行实验】室温下,向烧瓶中加入10 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再与3 水果果肉混合,记录液柱从0
移动至5的时间。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实验序号 液柱从0移动至5的时间/
浓度% 体积/ 种类 质量/
① 3 10 苹果果肉 3 286
② 5 10 苹果果肉 3 227
③ 10 10 苹果果肉 3 176
④ 10 10 香蕉果肉 3 14
⑤ 10 10 水蜜桃果肉 3 31
【解释与结论】
(2)装入试剂前,用双手捂住烧瓶底部,观察到液柱向右缓缓移动,松手后,液柱又返回原点,说明装置
气密性______(填“好”或“不好”)。
(3)证明不同水果果肉的催化效果不同,最好选择的实验是______(填实验序号)。
(4)由①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
(5)①中,若将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改为1%,则液柱从0移动至5的时间______(“>”“<”或“=”)286 。
【继续实验】
(6)补做实验,探究催化剂质量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是否有影响。
实验方案:室温下,向烧瓶中加入10 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
任务二:探究某品牌家用呼吸自救器的工作原理
一种面罩式呼吸自救器中的制氧药剂主要含氯酸钠( 3)、二氧化锰和铝粉。其制氧原理:2 3
2 + 3 2 ↑。
(7)呼吸自救器中的二氧化锰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定期添加。根据元素守恒,试计算
213 3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 。
(8)制氧药剂中,利用铝粉燃烧为 3分解提供所需热量。控制制氧药剂中物质的质量比 ( 3):
( 2) = 22:1,进行实验,得到 2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制氧药剂)/ ( 3 + 2)/ (铝粉)/ ( 2)/
1 100 99 1 20.6
2 100 98 2 28.4
3 100 97 3 38.6
4 100 96 4 37.3
第 7 页,共 10 页
①上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对得到氧气质量的影响。
②由上述实验可知,在该实验中 ( 3 + 2); (铝粉) =______为最佳配比。
③实验4中得到 2质量小于实验3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第 8 页,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属于;
2 ;
提高反应速率或效率;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质量守恒定律);
不产生二氧化碳(或环保或无污染或可再生等);

12.锥形瓶;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2 4 2 4 + 2 + 2 ↑;
分解反应;
;密度比空气大;
2 2 2 2 2 + 2 ↑;
带火星木条放 装置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 2
13. ;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燃烧需要氧气;
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水位先下降,后上升;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第 9 页,共 10 页
产热量高、无污染;
2 2 + 2 2 2
14.产生气泡速率。
好。
③④⑤。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加入5 苹果果肉,记录液柱从0移动至5的时间。
不需要;96。
①制氧药剂中铝粉的质量分数(或比例)(答案不唯一);
②97:3;
③ 3少,分解产生的氧气少; 粉多,燃烧消耗的氧气多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