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特征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侧面、底面都是平面,有多个侧面,两个底面,并且底面互相平行。圆柱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平面,只有一个侧面、两个底面,并且底面互相平行。锥棱锥(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侧面、底面都是平面,有多个侧面,只有一个底面。圆锥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平面,只有一个侧面和一个底面。球球只有一个面,并且是这个面曲面。3、展开与折叠: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一四一型6种;一三二型3种;三三型1种;二二二型1种)4、视图: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实物时,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有时也叫做侧视图。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的两种分类;2、数轴:(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2)0的相反数是0.(3)a的相反数是(4)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4、绝对值:(1)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数 a 的绝对值记为 | a |.(3)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5、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2)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大;(4)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9、有理数的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3)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有因数为零时,积就为零.(4)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10、有理数的除法:(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数等于0. 0不能做除数. (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11、有理数的乘方:(1)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1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2)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3)对只含乘除,或只含加减的运算,应从左往右运算。13、科学记数法:一般的,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单项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是6次单项式。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4、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5、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第四章 基本图形1、直线的概念:一根拉得很紧的线,就给我们以直线的形象,直线是直的,并且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2、射线的概念: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3、线段的概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4、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一条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一条线段可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注意:(1)表示点、直线、射线、线段时,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点、直线、射线、线段。(2)直线和射线无长度,线段有长度。(3)直线无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4)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5、直线的性质:(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它可以简单地说成: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6、线段的性质:(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7、如果直线上有个点,那么就有条线段;条射线;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对角线有条;边形的对角线有条。8、角的相关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当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时,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的2倍叫做周角;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大于直角且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9、角的表示:角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或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具体的有一下四种表示方法: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10、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把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1°=60’=60”11、角的性质:(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3)角可以参与运算。1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是未知数x的系数,b是常数项。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总体:所有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3、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5、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6、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7、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8、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9、频率分布的意义: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平均数和方差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样本中数据在各个小范围所占的比例的大小,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布。10、研究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及有关概念(1)研究样本的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是:①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决定分点④列频率分布表⑤画频率分布直方图(2)频率分布的有关概念①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③频率: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样本容量n)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