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培优)第7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专项02 填空题-2025-2026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提升培优)第7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专项02 填空题-2025-2026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苏教版
第7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专项02 填空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把下列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30-18=12,12×15=180,180÷9=20: 。
2.用一个盆向木桶里倒水,倒入3盆水后,木桶连水重7千克;倒入12盆水后,木桶连水重25千克。一盆水重( )千克,木桶重( )千克。
3.东东在计算100+□÷4时,把运算顺序弄错了,结果得到40,□里应该填( ),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 )。
4.“算24点”是一种很好的益智游戏。用下面四张牌计算24,每张牌只能用一次,请写出计算的算式。
(1)5,8,4,3 。
(2)6,2,1,8 。
5.李阿姨在水果店打算购买20千克苹果,后来发现梨的价格只有苹果的一半,就拿出一半的钱买梨,她一共购买苹果和梨 千克。
6.慧慧进行体育达标测试,她前三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93分,第四次测试之后,平均成绩提高了1分,慧慧第四次测试的成绩是( )分。
7.从720里减去一个整十数,得到的差再除以这个整十数,商是11(没有余数)。这个整十数是( )。
8.童童练习跳绳,第一次跳了75下,第二次跳了86下,她要想使三次的平均成绩达到85下,第三次至少要跳( )下。
9.王伯伯在家里的笼子里养了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0个头,从下面数有34只脚,鸡有( )只,兔有( )只。
10.将下面的三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100÷25=4,4+400=404,600—404=196,列综合算式为( )。
11.甲、乙两个仓库共有粮食280吨,从甲仓库运24吨去乙仓库,两个仓库的粮食就一样多。原来甲仓库有粮食 吨,乙仓库有粮食 吨。
12.修一条长1200米的路,已经修了5天,剩下的如果每天修150米,4天可全部完成,那么前5天每天修 米。
13.学校买了2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330元。桌子的单价是椅子的3倍。每张桌子( )元。
14.小马虎在计算85-□×26÷5时,没有注意运算顺序,他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计算结果是364。正确的计算结果应该是( )。
15.兄弟玻璃厂和某货运公司签订运送300箱玻璃的合同,合同规定:每箱玻璃运费25元,每损坏1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货运公司运后结算时,共收到运费6500元。托运中损坏了( )箱。
16.妈妈买3千克红豆花了15元,买7千克需要( )元,45元能买( )千克。
17.有一块菜地,长40米,宽30米,要在菜地外面四周加铺1米宽的道路,这条道路的面积是( )平方米。
18.把35+55=90、90×5=450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 )。
19.一个自然数与自己相减、相加、相除所得的差、和、商加起来正好等于101,这个自然数是 。
20.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一共行驶了24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需要( )小时。
21.将175-57=118,8×118=944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22.计算12×[171÷(90-71)]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3.5盒巧克力共60元,60÷5表示( )。180元可以买几盒巧克力?可以列式为( ),也可以列式为( )。
24.5个数的平均数是128,前三个的平均数是114,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32,中间的那个数是( )。
25.长垣交警时刻提醒广大市民“一盔一带,安全出行”。一家头盔批发店十月份上半月售出530个,下半月售出772个,该批发店十月份平均每天售出( )个头盔。
26.按我国农历计算:2024年是龙年,则2055年是( )年。(注:十二生肖顺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7.计算720÷[12×(80-75)],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结果是( )。
28.把25+13=38,7×25=175,175-38=137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29.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四年级5个班级的学生编制“中国结”分发给各班级布置教室,并求出了平均数量。
班级 四(1) 四(2) 四(3) 四(4) 四(5) 平均数
个数 25 25 22 ■ 21 24
四(4)班编制了( )个中国结。
30.香飘飘蛋糕坊将做好的小面包装盒,每盒装8个,装了15盒后还剩6个。如果每盒装14个,能装满( )盒。
31.王大伯用一个篮子往空筐里倒苹果,如果倒进6篮苹果,连筐重51千克;如果倒进10篮苹果,连筐重83千克。每篮苹果重( )千克,筐重( )千克。
32.如图是贝贝设计的一个计算程序:当输入的数是24时,输出的结果是( );当输出的结果是24时,输入的数是( )。
33.要使40+20×21-10添上括号后结果最大,算式应为 ;添上括号后要使结果最小,算式应为 。
34.把、、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35.把“190-185=5、5×12=60、480÷60=8”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36.向阳小学①四年级有7个班,②每个班有6个小组,在一次献爱心活动中③全年级一共捐了840本书,平均每个小组捐了多少本书?
思路:根据信息( )和( )先算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小组。
列出的综合算式是: 。
37.晓星和妈妈一起去家具城挑选客厅的桌椅。她们看中了两款,这两款桌椅都包含一张桌子和若干把椅子,其中桌子的价钱一样,每把椅子的价钱也一样。第一款桌椅中有6把椅子,总价为620元;第二款桌椅中有9把椅子,总价为830元。那么,一张桌子的价钱是( )元,一把椅子的价钱是( )元。
38.“900本图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分到多少本?”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列式“900÷(6×3)”,先算出了 ;列式“900÷6÷3”,先算出了 。
39.下面是鲜花店卖出玫瑰花数量和所收的钱数:
数量/束 2 4 6 8 10
所收的钱/元 130 260 390 520 650
照这样计算,鲜花店卖出5束玫瑰花共收( )元;如果鲜花店这一天卖出玫瑰花的收入是715元,这一天卖出玫瑰花( )束。
40.王老师第一次买了2支笛子和3支口琴花了255元,他第二次买了同样的2支笛子和5支口琴花了345元,每支口琴 元。
41.小强在计算时,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得到的结果是52,那么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
42.小华由于马虎,把20×(□+2)错算成了20×□+2,得到的结果是242。请你算一算,这道算式正确结果是( )。
43.在计算[150-(48+36)]÷3时,应先算 法;在计算[48÷(75-69)+24]×15时,最后算 法。
44.一个大木箱需要4个人一起抬。6个人把这个大木箱抬到300米远的地方。平均每人抬 米。
45.妈妈去水果店买橙子,原价每千克12元,妈妈打算买3千克。结果商家进行降价促销,于是妈妈用这些钱多买了1千克,降价后的橙子每千克( )元。
46.20只猴子计划平均分一堆桃,后又来了10只猴子,重新平均分配后,每只猴子平均分得的桃子比原来少4个。这堆桃有( )个。
47.把“24×5=120,220+120=340,340÷17=20”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为 。
48.水果店新进一批橙子,每30个装一箱,正好装满60箱,如果每箱多装10个,那么这批橙子能装( )箱。
49.商店里有玉米125千克,面粉的质量是玉米的2倍,而大米的质量比面粉的3倍少20千克。面粉有( )千克,大米有( )千克。
50.丁丁在计算32÷8×(60+□)时,没有注意到小括号,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结果是290,这道算式的正确结果是( )。
51.亮亮编了一个混合运算的程序,若输出的结果为30,则输入的数是( )。
52.下面是明明设计的一个运算程序:
当输入的数是14时,输出的数是( ),当输出的结果是24时,一开始输入的数是( )。
53.用一个杯子向空水壶里倒水,如果倒进2杯水,连壶重48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壶重750克,每杯水重( )克,空水壶重( )克。
54.新学期,两摞规格相同的《新华字典》整齐地叠放在课桌上(如图),每本《新华字典》的厚度为( )厘米,课桌的高度为( )厘米。
55.小明和丽丽一起去买文具,小明买了2本笔记本和4支钢笔,一共用了26元;丽丽买了2本笔记本和6支钢笔,一共用了36元。一本笔记本( )元,一支钢笔( )元。
56.王老师去文具用品店买钢笔,带去的钱如果买15支钢笔,还剩165元:如果买27支同样的钢笔,还剩57元。王老师一共带了( )元。
57.一款养生水壶原来每个120元。降价后,原来买4个的钱可以多买2个,降价后每个多少元?列出综合算式是( )。(只列式不计算)
58.张老师在巴黎奥运会期间购买了一些纪念币,这些纪念币的大小相同。如图,将纪念币排成一排,一共长51厘米,张老师一共购买了( )枚这样的纪念币。
59.搭纸牌塔是一项集动手、动脑于一体的游戏(如图)。用7张扑克牌可以搭一个二层高的塔,用15张扑克牌可以搭一个三层高的塔。像这样,搭一个五层高的纸牌塔,需要( )张扑克牌。
60.桌上叠放了相同的书(如图),每本书厚( )厘米,桌子高( )厘米。
61.三名运动员在400米跑比赛中的平均成绩是57秒,第三名跑了62秒,第二名比第一名多跑了3秒,第一名跑步的成绩是( )秒。
62.小玉在计算□时,先算的加法,后算的乘法,得到的结果是90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
63.于波在计算 -40÷4时,如果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得到的结果是5,那么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
64.如果把算式16×500-200÷50的运算顺序改为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则原式变为( )。
65.□÷21=18……□,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余数最小是( ),这时被除数是( )。
66.一个篮球97元,一个足球102元,学校购买3个篮球和2个足球,估计要带( )元,实际应付( )元。
67.动物园里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2天吃72千克食物,一头大象每天吃的食物的量是一只熊猫的( )倍。
68.给算式60+60×60-60添上括号,要使所得结果最大,添上括号后的算式应该为( );要使所得结果最小,添上括号后的算式应该为( )。
69.含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 )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 )法,再算( )法。
70.“[ ]”是中括号,又称为( )。在混合运算中,如果已经使用了小括号后仍需改变( ),那么可以使用中括号。
71.“夫妻肺片”是四川的一道名菜,主要选料是牛肉、牛肚和牛心,它们每千克的售价分别为58元、36元和56元。取同样分量的选料混合制成“夫妻肺片”。每千克售价应为( )元。
72.水果店卖出了一筐苹果总数的一半少8个,筐里还剩下38个,原来筐里有( )个苹果。
73.一个算式里面,如果只有乘除法,要按照( )计算;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 )里面的。
74.在计算“130×6+125÷25”时,可以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也可以同时算( )法和( )法,再算( )法。
75.在算式12×[171÷(90-71)]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法,最后算( )法。
76.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隧道,分别从隧道的一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第一队每天开凿12米,第二队每天开凿15米,经过8天正好凿通。这条隧道长( )米。
77.按下表的数量购买橘子和香蕉,共要付92元,填出括号里的数。
数量/千克 单价/(元/千克)
橘子 8 6
香蕉 ( ) 4
78.计算240÷12×8-36时,要先算( )法,最后的结果是( )。若要使它的运算顺序改为乘→减→除,那么算式应改为( ),此时结果是( )。
79.王大伯家栽了30棵枇杷树,他任意采摘了其中5棵树上的枇杷,称出的质量分别是:51千克,48千克,45千克,52千克,49千克。王大伯家的枇杷树大约一共可以收获( )千克。
80.学校体育艺术节开幕式方阵表演,要求每行6人,排成了6行,最外面一层的同学穿黄衣服,其余的穿红衣服。穿黄衣服的有( )人,穿红衣服的有( )人。
81.一张桌子需要4人一起抬,现在有5个人要把这张桌子从100米远的地方抬回教室,平均每人抬 米。
82.在一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草坪中间修一条2米宽的小路,草坪的面积是( )平方米。在一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池塘周围修一条2米宽的小路,小路的面积是( )平方米。
83.有两箱苹果,甲箱重24千克,乙箱重16千克,从甲箱中拿( )千克苹果放到乙箱中,两箱的苹果一样重,这样两箱都是( )千克。
84.有两个书架,甲书架有120本书,乙书架有80本书,每次从甲书架拿出4本放入乙书架,拿( )次后两个书架的书本数相等。
85.学校第一次买了4个篮球和5个足球,共用去430元;第二次又买了4个篮球和7个足球,共用去530元。每个篮球 元。
86.小马虎在计算(800-□)÷15+25时,看到15+25就凑整先算了加法,然后算括号里的减法,最后求商,计算结果是15,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 )。
87.希望小学四年级有8个班,每班45人;五年级有7个班,每班42人。四、五年级一共有( )人,五年级比四年级少( )人。
88.小红准备将一些糖装进礼品盒中。如果每盒装8块,可以装13盒还剩4块。如果每盒装12块,能装( )盒。
89.小明和小芳用扑克牌玩“算24点”的游戏,四张牌分别为“3、5、6、8”,允许用“+、-、×、÷、()”,如:6÷(5-3)×8=24,还可以这样算:( )。
90.体育用品商店开展促销活动,足球的售价情况买2个96元,买3个135元。今日足球售价:买1个60元,如下,学校需买10个足球,最少要花( )元。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30-18)×15÷9=2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用30减去18,求出差,然后用求出的差乘15求出积,最后用求出的积除以9即可;所以需要先计算减法,则加上小括号,然后计算乘法,最后计算除法;据此列式即可。
【解析】把下列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30-18=12,12×15=180,180÷9=20:(30-18)×15÷9=20。
2.2 1
【分析】两次倒入木桶后,木桶质量不变,所以用两次称的木桶连水重的重量相减即为12-3=9(盆)水的重量,再用9盆水的重量除以9算出一盆水的重量,最后用7千克减去3盆水的重量即为木桶重量。
【解析】(25-7)÷(12-3)
=18÷9
=2(千克)
7-2×3
=7-6
=1(千克)
所以一盆水重2千克,木桶重1千克。
3.60 115
【分析】100+□÷4的计算顺序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根据题意可知,东东把运算顺序弄错了,是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结果是40,即(100+□)÷4=40,再反向逆推,求出算式中的未知数,然后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求出正确的结果。
【解析】(100+□)÷4=40
100+□=40×4=160
即100+□=160
□=160-100=60
100+60÷4
=100+15
=115
东东在计算100+□÷4时,把运算顺序弄错了,结果得到40,□里应该填(60),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115)。
4.(1)(5-4)×3×8=24(答案不唯一)
(2)(6-2-1)×8=24(答案不唯一)
【分析】“算24点”通常利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每张牌用一次,目标是得到24。先尝试将数字组合成常见的24的因数组合,比如3×8=24、4×6=24、12×2=24等,或通过加减调整。
【解析】(1)发现3和8是现成的3×8=24,剩下5和4,可通过5-4=1,而1不影响结果,所以算式为:(5-4)×3×8=1×3×8=24。(答案不唯一)
(2)尝试用加法和减法凑3:6-2-1=3,再乘8得24。所以算式为:(6-2-1)×8=3×8=24。(答案不唯一)
5.3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李阿姨拿出一半的钱去买梨,则另一半的钱仍买苹果;在苹果价钱不变的情况下,总价钱变为原来的一半(除以2),则购买的千克数也变为原来的一半(除以2),所以先求出买苹果的千克数为20÷2=10(千克);在梨和苹果总价钱相同的情况下,梨的价钱只有苹果的一半,则梨的千克数是苹果的2倍,即再求出买梨的千克数为10×2=20(千克);最后把苹果和梨的千克数相加即可。据此解答。
【解析】20÷2=10(千克)
10×2=20(千克)
10+20=30(千克)
所以,她一共购买苹果和梨30千克。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理清题中数量关系是解答关键。
6.97
【分析】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前三次的总分是(93×3)分,四次测试后的总分为(93+1)×4分,两者之差即为第四次测试的成绩。
【解析】(93+1)×4-93×3
=94×4-93×3
=376-279
=97(分)
慧慧进行体育达标测试,她前三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93分,第四次测试之后,平均成绩提高了1分,慧慧第四次测试的成绩是(97)分。
7.
60
【分析】被除数=商×除数,被减数=差+减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用□表示这个整十数,根据题意列出算式:(720-□)÷□=11
720-□=11×□
720=12×□
720÷12=60
所以这个整十数是60。
8.
94
【分析】根据题意,要使三次的平均成绩达到85下,用85乘3,求出三次跳绳的总下数。先用加法计算出前两次共跳了总下数,再用总下数减去前两次的下数,就是第三次需要跳的下数。列式计算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85×3-(75+86)
=255-161
=94(下)
童童练习跳绳,第一次跳了75下,第二次跳了86下,她要想使三次的平均成绩达到85下,第三次至少要跳94下。
9.3 7
【分析】假设全部是鸡,每只鸡有2只脚,用鸡和兔的总只数乘2,10×2=20(只),求出全部是鸡时脚的只数,用实际脚的只数减去全部是鸡时脚的只数,34-20=14(只)脚,求出实际比全部是鸡时多的脚的只数,每只兔比每只鸡多(4-2)只脚,用实际比全部是鸡时多的脚的只数除以每只兔比每只鸡多的脚的只数,求出兔的只数,用鸡和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即可求出鸡的只数。
【解析】(34-10×2)÷(4-2)
=(34-20)÷(4-2)
=14÷(4-2)
=14÷2
=7(只)
10-7=3(只)
王伯伯在家里的笼子里养了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0个头,从下面数有34只脚,鸡有3只,兔有7只。
10.600-(100÷25+400)=196
【分析】在四则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将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时,需要根据运算顺序合理添加括号,确保计算顺序与分步算式一致。要根据每个小题分步算式的运算顺序,逐步将其组合成一个综合算式。据此作答。
【解析】第一个算式是100÷25=4,第二个算式有4,可以将其组合变成100÷25+400,第三个算式中有404,但需要注意前面是减号需要添加括号,因此可以组合为600-(100÷25+400),最终的综合算式为600-(100÷25+400)=196。
11.164 116
【分析】根据题意,从甲仓库运24吨去乙仓库,两个仓库的粮食就一样多,那么先算出甲仓库运完后一样多有多少吨,即280÷2=140吨,因为甲仓库运出去了24吨后剩下140吨,那么原来有140+24=164吨,乙仓库是从甲运来后才是140吨,即原来有140-24=116吨,据此解答。
【解析】甲:
280÷2+24
=140+24
=164(吨)
乙:
280÷2-24
=140-24
=116(吨)
即甲、乙两个仓库共有粮食280吨,从甲仓库运24吨去乙仓库,两个仓库的粮食就一样多。原来甲仓库有粮食164吨,乙仓库有粮食116吨。
12.120
【分析】先算出前5天修的长度=1200米-剩余没修的长度(150×4),再除以5天,由此解答。
【解析】(1200-150×4)÷5
=(1200-600)÷5
=600÷5
=120(米)
前5天每天修120米。
13.90
【分析】把椅子的单价看作1份,那么桌子的单价是3份,再根据单价=总价÷数量,求出椅子的单价,再乘3,即可解答。
【解析】330÷(2×3+5)
=330÷(6+5)
=330÷11
=30(元)
30×3=90(元)
每张桌子90元。
14.7
【分析】根据题意,计算85-□×26÷5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计算结果是364,最后计算的是除法,则先用364×5,中间计算的是乘法,则再除以26,第一个计算的是减法,则最后用85减去前面的结果,即可求出□是多少,最后按照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减法的正确计算顺序,计算出结果即可。
【解析】85-364×5÷26
=85-1820÷26
=85-70
=15
85-15×26÷5
=85-390÷5
=85-78
=7
小马虎在计算85-□×26÷5时,没有注意运算顺序,他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计算结果是364。正确的计算结果应该是7。
15.8
【分析】根据已知托运玻璃300箱,每箱运费25元,用300×25列式求出应付运费总钱数,用应付运费总钱数减去6500元求出应付的钱数和实际付的钱数的差,根据每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的条件可知,应付的钱数和实际付的钱数的差里有几个(100+25)元,就是损坏几箱。
【解析】(300×25-6500)÷(100+25)
=(7500-6500)÷125
=1000÷125
=8(箱)
所以托运中损坏了8箱。
16.35 9
【分析】根据题意,总价÷数量=单价,用15元除以3千克就是每千克红豆多少元。再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用每千克红豆的价格×7=需要多少元。总价÷单价=数量,用45元÷每千克红豆的价格=能买几千克。
【解析】15÷3×7
=5×7
=35(元)
45÷(15÷3)
=45÷5
=9(千克)
所以,买7千克需要35元,45元能买9千克。
17.144
【分析】根据题意,要在菜地外面四周加铺1米宽的道路,则道路和菜地的长为40+1+1=42米,道路和菜地的宽为30+1+1=32米,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42×32,求出菜地和道路的面积,用40×30,求出菜地的面积,再用菜地和道路的面积减去菜地的面积,即可求出这条道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析】40+1+1=42(米)
30+1+1=32(米)
42×32-40×30
=1344-40×30
=1344-1200
=144(平方米)
有一块菜地,长40米,宽30米,要在菜地外面四周加铺1米宽的道路,这条道路的面积是144平方米。
18.(35+55)×5=450
【分析】把35+55=90替换掉算式90×5=450中的90,要先算加法,再算乘法,要在加法算式上加小括号,列综合算式:(35+55)×5=450。
【解析】把35+55=90、90×5=450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35+55)×5=450。
19.50
【分析】一个自然数与自己相减的差是0、相加的和是这个自然数的2倍、相除所得的商是1;那么101=0+自然数×2+1,据此用101减去1,再除以2即可求出这个自然数。
【解析】(101-1)÷2
=100÷2
=50
这个自然数是50。
20.6
【分析】根据前3小时一共行驶了240千米,用行驶的距离除以行驶的时间,据此计算出平均每小时行驶了多长距离;然后用总距离除以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距离,据此列式计算可求出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解析】480÷(240÷3)
=480÷80
=6(小时)
综上可知,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需要6小时。
21.8×(175-57)=944
【分析】把175-57=118替换8×118=944中的118,先算减后算乘要加括号,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可知:将175-57=118,8×118=944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8×(175-57)=944。
22.减 除 乘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中括号和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据此可解此题。
【解析】由分析可知,计算12×[171÷(90-71)]时,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23.一盒巧克力需要多少元 180÷(60÷5)=15(盒) 180÷60×5=15(盒)
【分析】由题意得,5盒巧克力共60元。单价=总价÷数量,所以60÷5表示一盒巧克力需要多少元。求180元可以买几盒巧克力,直接用180除以一盒巧克力的价钱即可解答;也可以用180先除以60算出180里面有几个60,也就对应着几个5盒,然后再乘上5即可算出180元可以买几盒巧克力。
【解析】180÷(60÷5)
=180÷12
=15(盒)
180÷60×5
=3×5
=15(盒)
5盒巧克力共60元,60÷5表示一盒巧克力需要多少元。180元可以买几盒巧克力?可以列式为180÷(60÷5)=15(盒),也可以列式为180÷60×5=15(盒)。
24.9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五个数按顺序排列,那么前三个数包括中间的数,后三个数也包括中间的数,所以只要先求出前三个数的总和114×3,后三个数的总和132×3,五个数的总和128×5,再用前三个数的总和加上后三个数的总和减去五个数的总和,即可求出中间的数。
【解析】根据分析:114×3+132×3-128×5
=342+396-640
=738-640
=98
所以中间的那个数是98。
25.42
【分析】根据题意,用十月份上半月售出头盔的个数加上下半月售出头盔的个数,求出十月份售出头盔的总个数,根据对年月日的认识,10月是大月,有31天,用十月份售出头盔的总个数除以31天,即可求出该批发店十月份平均每天售出多少个头盔。
【解析】(530+772)÷31
=1302÷31
=42(个)
长垣交警时刻提醒广大市民“一盔一带,安全出行”。一家头盔批发店十月份上半月售出530个,下半月售出772个,该批发店十月份平均每天售出42个头盔。
26.猪
【分析】由于生肖有12个,所以要求出2024年到2055年有多少个12年,用除法计算即可,从2024年开始,余数为多少,就从龙年往后数几个生肖,即2055年是什么年。
【解析】(2055-2024)÷12
=31÷12
=2(组)……7(年)
龙年后的第7年是猪年,所以2055年是猪年。
27.减 乘 除 12
【分析】根据混合计算的计算顺序,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计算,先计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计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最后计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据此计算出结果并解答。
【解析】720÷[12×(80-75)]
=720÷(12×5)
=720÷60
=12
计算720÷[12×(80-75)],应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结果是12。
28.7×25-(25+13)=137
【分析】分析每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先看25+13=38,7×25=175,最后是175-38=137。这里175是由7×25得到的,38是由25+13得到的。在175-38这个式子中,把175用7×25替换,把38用25+13替换。列出综合算式:得到7×25-(25+13),按照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这个综合算式能先算7×25和25+13,再算减法,符合原来三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解析】把25+13=38,7×25=175,175-38=137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7×25-(25+13)=137。
29.27
【分析】根据题意,用平均数乘班级的数量,求出编制“中国结”的总个数,把已知四个班级编制“中国结”的个数相加,求出已知四个班级编制“中国结”的总个数,再用编制“中国结”的总个数除以已知四个班级编制“中国结”的总个数,即可求出四(4)班编制了多少个中国结。
【解析】24×5-(25+25+22+21)
=24×5-93
=120-93
=27(个)
四(4)班编制了27个中国结。
30.9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如果每盒装8个,可以装15盒还剩6个,所以8乘15,再加6等于小面包的总个数,再除以14,即等于每盒装14个能装的盒数,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8×15+6)÷14
=(120+6)÷14
=126÷14
=9(盒)
所以如果每盒装14个,能装满9盒。
31.8 3
【分析】用两次连筐重的差除以倒进筐中的篮数之差,求出商即可得出每篮苹果的重量,再用连筐重量减每筐苹果的重量乘筐中苹果的篮数的积,求出差就是筐重,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得:
(83-51)÷(10-6)
=32÷4
=8(千克)
51-8×6
=51-48
=3(千克)
所以每篮苹果重8千克,筐重3千克。
32.60 8
【分析】根据题意,当输入的数是24时,大于12,算式是(24+26)×30÷25,算出这道算式的得数是多少即可;当输出的结果是24时,用倒推法解题,先算出24×25÷30的得数,得数大于26则用得数减去26得到输入的数,得数小于26则用得数减去12得到输入的数。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24>12
(24+26)×30÷25
=50×30÷25
=1500÷25
=60
24×25÷30
=600÷30
=20
20<26
20-12=8
如图是贝贝设计的一个计算程序:当输入的数是24时,输出的结果是60;当输出的结果是24时,输入的数是8。
33.(40+20)×21-10 40+20×(21-10)
【分析】要是结果最大,相乘的两个数尽量最大,由此可得出40+20加上括号,这样得出的结果最大;要使所得结果最小,相乘的结果尽量小,由此可得21-10加上括号,结果最小。
【解析】(40+20)×21-10
=60×21-10
=1260-10
=1250
40+20×(21-10)
=40+20×11
=40+220
=260
要使40+20×21-10添上括号后结果最大,算式应为(40+20)×21-10,添上括号后要使结果最小,算式应为40+20×(21-10)。
34.12×(76+80÷20)
【分析】根据题目可知,第二个算式的4,是第一个算式的商,第三个算式的60是第二个算式的和,所以是先算出80除以20的商,再用76加上80除以20的商,求出的和再与12相乘,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得:
12×(76+80÷20)
=12×(76+4)
=12×80
=960
所以80÷20=4、76+4=80、12×80=960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12×(76+80÷20)。
35.480÷[(190-185)×12]
【分析】仔细观察算式可知,第一个算式得到的结果在第二个算式中做第一个乘数,列出算式为(190-185)×12=60。前面得到的结果在第三个算式中做除数,列出综合算式为:480÷[(190-185)×12]=8。
【解析】由分析知:
把“190-185=5、5×12=60、480÷60=8”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480÷[(190-185)×12]=8。
36.① ② 840÷(7×6)=20
【分析】先求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小组,用四年级的班级数×每个班的小组数,也就是7×6,然后每个小组捐的本数=捐书的总数÷小组的总数,据此解题。
【解析】840÷(7×6)
=840÷42
=20(个)
向阳小学①四年级有7个班,②每个班有6个小组,在一次献爱心活动中③全年级一共捐了840本书,平均每个小组捐了多少本书?
思路:根据信息①和②先算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小组。
列出的综合算式是:840÷(7×6)=20。
37.200 70
【分析】用830减去620,求出(9-6)把椅子的总价,再根据单价=总价÷数量,求出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第一款桌椅中有6把椅子,总价为620元,用620减去6把椅子的总价,即可解答。
【解析】(830-620)÷(9-6)
=210÷8
=70(元)
620-70×6
=620-420
=200(元)
则一张桌子的价钱是200元,一把椅子的价钱是70元。
38.总共有多少个班级 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分析】根据题意,已知“900本图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分到多少本?”第一个列式为:900÷(6×3),先算小括号内的6×3,即6个年级×每个年级3个班,得到总班级数为18个班;然后用900÷18,求出每个班分到50本;
第二个列式为:900÷6÷3,先算900÷6,即将900本图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得到每个年级分到150本,再用150÷3,求出每个班分到50本;据此解答。
【解析】所以“900本图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分到多少本?”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列式“900÷(6×3)”,先算出了总共有多少个班级 ;列式“900÷6÷3”,先算出了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39.325 11
【分析】根据总价÷数量=单价,所以用2束玫瑰花的总价除以2,即可求出玫瑰花的单价,再用玫瑰花的单价乘5即可求出卖出5束玫瑰花共收多少元;
再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用卖出玫瑰花的总价715元除以玫瑰花的单价,即可求出这一天卖出玫瑰花多少束。
【解析】130÷2×5
=65×5
=325(元)
715÷65=11(束)
所以照这样计算,鲜花店卖出5束玫瑰花共收325元;如果鲜花店这一天卖出玫瑰花的收入是715元,这一天卖出玫瑰花11束。
40.45
【分析】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比较,可以发现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买了2支口琴,多用了90元,所以90元就是2支口琴的价钱;用多用的钱数除以多买的口琴数,即可求出每支口琴的价钱。
【解析】
(元)
所以每支口琴45元。
41.108
【分析】小强在计算时,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那么也就是先算的,再用这个减法的结果除以5计算出结果,最后用除法的结果加上48计算得到52;那么可以先用52减去48计算出除法的结果,再乘5计算出减法的结果,最后加上50计算出所表示的数;再将所表示的数代入算式,先计算除法,再从左往右计算减法,最后计算加法;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
52-48=4
4×5=20
20+50=70
则=70
那么
=70-50÷5+48
=70-10+48
=60+48
=108
所以正确的结果应该是108。
42.280
【分析】小华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发生了错误,先根据错误的运算顺序来找出□中的数,先求出第一步乘法的结果,用242减去2即可;然后,根据乘数=积÷乘数,求出□是多少;最后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正确的结果;
【解析】
所以□是12;
所以这道算式正确结果是280。
43.加 乘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再算括号外面的。
据此可知算式[150-(48+36)]÷3中有中括号和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再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即可。
算式[48÷(75-69)+24]×15中有中括号和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然后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加法,最后再算中括号外面的乘法即可。
【解析】[150-(48+36)]÷3
=[150-84]÷3
=66÷3
=22
[48÷(75-69)+24]×15
=[48÷6+24]×15
=[8+24]×15
=32×15
=480
所以,在计算[150-(48+36)]÷3时,应先算加法;在计算[48÷(75-69)+24]×15时,最后算乘法。
44.200
【分析】根据题意,4个人抬着一张桌子走300米,相当于4个人一共走了4×300=1200米,现在把这4个人走的1200米用6个人来分担,用除法计算出平均每人抬几米。
【解析】4×300÷6
=1200÷6
=200(米)
所以。6个人把这个大木箱抬到300米远的地方。平均每人抬200米。
45.9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橙子的原价是12元,妈妈准备买3千克,用每千克的价钱×购买的数量可以算得需要花的钱数,现在用一样多的钱可以比原本多买1千克,则用原来可以购买的数量+1即为现在可以购买的数量,再用需要付的钱数除以购买的数量,即为降价后橙子每千克的价格,据此解答。
【解析】12×3÷(3+1)
=36÷4
=9(元)
所以降价后的橙子每千克9元。
46.240
【分析】根据题意,后来的10只猴子分得的桃子总数,就是原来20只猴子每只少分4个桃子的总数,所以用原来每只猴子少分的4个乘原来的只数20只,就得到原来20只猴子一共少分的个数,也就是后来10只猴子一共分的总数;再用10只猴子一共分的总数除以10只,得到重新平均分配后每只猴子分得的个数;再用每只猴子平均分得的个数乘现在猴子的总数(20+10)只,即求到这堆桃的总个数。据此解答。
【解析】4×20÷10×(20+10)
=4×20÷10×30
=80÷10×30
=8×30
=240(个)
所以,这堆桃有240个。
47.(220+24×5)÷17=20
【分析】此题求的是商,被除数是340,除数是17,被除数340是加法算式220+120的得数,用算式220+120代换340,因为加法先算,要加上小括号。而120是24×5的积,用算式24×5代换120。
【解析】(220+24×5)÷17
=(220+120)÷17
=340÷17
=20
把“24×5=120,220+120=340,340÷17=20”这三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为(220+24×5)÷17=20。
48.45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每箱装的个数30个乘正好装满的箱数60箱,得到橙子一共的个数;每箱多装10个,则每箱装30+10=40(个),再用一共的个数除以现在每箱装的个数40个,即得到能装的箱数。据此解答。
【解析】30×60÷(30+10)
=1800÷40
=45(箱)
所以,这批橙子能装45箱。
49.250 730
【分析】根据题意,玉米125千克,面粉的质量是玉米的2倍,先用125×2求出面粉的质量,大米的质量比面粉的3倍少20千克,用面粉的质量乘3再减去少的20千克,即可求出大米的质量,据此填空即可。
【解析】面粉:125×2=250(千克)
大米:250×3-20=750-20=730(千克)
商店里有玉米125千克,面粉的质量是玉米的2倍,而大米的质量比面粉的3倍少20千克。面粉有250千克,大米有730千克。
50.440
【分析】没有注意到小括号,但是每个数是不会变的,丁丁是按照32÷8×60+□去算的,即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最后的结果是290,由于32÷8×60+□=240+□,也就是240+□=290,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则□=290-240=50,最后再把求出的50代入重新计算出结果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得:32÷8×60+□
=240+□=290
290-240=50
□=50
32÷8×(60+50)
=32÷8×110
=4×110
=440
丁丁在计算32÷8×(60+□)时,没有注意到小括号,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结果是290,这道算式的正确结果是440。
51.15
【分析】根据题意,输入任意一个数,先乘上32求出积,用积再减去60求出差,最后除以14得出结果,现在结果是30,那么用30先乘14,再加上60,最后除以32即可求出这个输入的数字。
【解析】(30×14+60)÷32
=(420+60)÷32
=480÷32
=15
若输出的结果为30,则输入的数是15。
52.48 8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14>12,所以计算的算式是(14+26)×30÷25,据此计算即可;
(2)给出的是结果,可以倒推回去,计算的算式是24×25÷30,结果是20;此时需要分两种情况判断,第一种是一个数加12得到20(满足),第二种是一个数加26得到20(不满足),据此计算即可。
【解析】(1)
所以当输入的数是14时,输出的数是48;
(2)
所以当输出的结果是24时,一开始输入的数是8。
53.90 300
【分析】750减去480等于2杯水的重量,除以2等于1杯水的重量,480克减去2杯水的重量即等于空水壶的重量。
【解析】(750-480)÷(5-2)
=270÷3
=90(克)
480-90×2
=480-180
=300(克)
每杯水重90克,空水壶重300克。
54.3 75
【分析】课桌的高度与3本字典的总高度是84厘米,课桌的高度与5本字典的总高度是90厘米,所以用90减84所得的差是2本字典的总厚度,再用这个差除以2即可求出1本字典的厚度,要求课桌的高度,用84减3本字典的高度即可,1本字典的高度乘3即可求出3本字典的高度。
【解析】(90-84)÷(5-3)
=6÷2
=3(厘米)
84-3×3
=84-9
=75(厘米)
新学期,两摞规格相同的《新华字典》整齐地叠放在课桌上(如图),每本《新华字典》的厚度为3厘米,课桌的高度为75厘米。
55.3 5
【分析】由题意可知丽丽比小明多买(4-2)支钢笔,多花了(36-26)元,所以根据单价=总价÷数量,计算出一支钢笔的价格。因为2本笔记本和4支钢笔,一共用了26元,所以用26减去4支钢笔的价格计算出2本笔记本的价格,再根据单价=总价÷数量计算出一本笔记本的价格即可。
【解析】(36-26)÷(6-4)
=10÷2
=5(元)
(26-4×5)÷2
=(26-20)÷2
=6÷2
=3(元)
所以一本笔记本3元,一支钢笔5元。
56.30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买15支笔比买27支笔剩下的钱多108元,108元对应的是12支笔的价钱;根据单价=总价÷数量,用108除以12即可求出一支笔的价钱;再用一支笔的价钱乘15求出15支钢笔的价钱,最后加上165元即可求解。
【解析】
(元)
(元)
所以王老师一共带了300元。
57.120×4÷(4+2)
【分析】根据题意,用水壶原价乘4等于原来买4个水壶的价钱,再除以4加2的和即等于降价后的单价。
【解析】由分析得,可列出式子:120×4÷(4+2)。
58.15
【分析】根据图意先算出一枚硬币的直径是102除以3,将51厘米换算成510毫米,再用总长除以一枚硬币的直径,据此解答。
【解析】51厘米=510毫米
510÷(102÷3)
=510÷34
=15(枚)
张老师一共购买了15枚这样的纪念币。
59.40
【分析】根据题意,通过观察发现,二层高的塔是第一层是1个三角形,第二层是2个三角形减去2张扑克牌组成;三层高的塔是第一层是1个三角形,第二层是2个三角形,第三层是3个三角形减去3张扑克牌组成;以此类推,五层高的塔是第一层是1个三角形,第二层是2个三角形,第三层是3个三角形,第四层是4个三角形,第五层是5个三角形减去5张扑克牌组成;以此计算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5+4+3+2+1)×3-5
=(9+3+2+1)×3-5
=(12+2+1)×3-5
=(14+1)×3-5
=15×3-5
=45-5
=40(张)
搭一个五层高的纸牌塔,需要40张扑克牌。
60.2 74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8本书摞起来的厚度与桌子的高度和比3本书摞起来的厚度与桌子的高度和多90-80=10(厘米),则8-3=5(本)书摞起来的厚度就是(90-80)厘米,求每本书的厚度用(90-80)除以5。用每本书的厚度乘3,求出3本书摞起来的厚度。用80厘米减去3本书摞起来的厚度,求出桌子的高度。以此答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8-3=5(本)
(90-80)÷5
=10÷5
=2(厘米)
80-3×2
=80-6
=74(厘米)
桌上叠放了相同的书,每本书厚2厘米,桌子高74厘米。
61.53
【分析】用57×3求出三名运动员一共用了多少秒,再减去第3名的用时,就是第2名和第1名一共用了多少秒,又知道第2名比第1名多用了3秒,这就转化成一个和差问题,再根据和差问题解答方法计算即可。
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差,求大、小两个数的问题解答方法:
小数=(和-差)÷2,大数=和-小数=小数+差
【解析】57×3-62
=171-62
=109(秒)
(109-3)÷2
=106÷2
=53(秒)
三名运动员在400米跑比赛中的平均成绩是57秒,第三名跑了62秒,第二名比第一名多跑了3秒,第一名跑步的成绩是(53)秒。
62.240
【分析】计算□时,先算的加法,后算的乘法,得到的结果是900,说明是60与15的和与□相乘的积是900,用900除以60与15的和,可得□是多少,再根据正确的计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即可。
【解析】900÷(60+15)
=900÷75
=12
60+15×12
=60+180
=240
小玉在计算□时,先算的加法,后算的乘法,得到的结果是90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240。
63.50
【分析】可以将错就错,用5×4+40求出 是多少;再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计算即可。
【解析】4×5+40
=20+40
=60
60-40÷4
=60-10
=50
于波在计算 -40÷4时,如果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得到的结果是5,那么正确的结果应该是(50)。
64.16×[(500-200)÷50]
【分析】16×500-200÷50是同时先算乘法、除法,再算减法,要变成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就要给减法加上小括号,给除法加上中括号。
【解析】如果把算式16×500-200÷50的运算顺序改为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则原式变为(16×[(500-200)÷50])。
65.20 398 1 379
【分析】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即余数最大为:除数-1,余数最小为1,再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分别求出被除数即可。
【解析】最大余数:
21-1=20
18×21+20
=378+20
=398
最小余数:1
18×21+1
=378+1
=379
所以□÷21=18……□,余数最大是20,这时被除数是398;余数最小是1,这时被除数是379。
66.500 495
【分析】根据球的价格×个数=总钱数,分别求出学校购买3个篮球和2个足球各需要的钱数,再相加求和即可求出需要的总钱数,计算时把97看作100,102看作100进行估算;
根据球的价格×个数=总钱数,分别求出学校购买3个篮球和2个足球各需要的钱数,再相加求得应付钱数即可。
【解析】97×3+102×2
≈100×3+100×2
=300+200
=500(元)
97×3+102×2
=291+204
=495(元)
一个篮球97元,一个足球102元,学校购买3个篮球和2个足球,估计要带500元,实际应付495元。
67.5
【分析】一只熊猫2天吃72千克食物,用72千克除以2天,即可求出熊猫每天吃多少千克的食物。再用大象每天吃食物的质量除以熊猫每天吃食物的质量,即可求出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几倍。
【解析】180÷(72÷2)
=180÷36
=5
因此一头大象每天吃的食物的量是一只熊猫的5倍。
68.(60+60)×60-60 (60+60)×(60-60)
【分析】加上括号会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要想结果最大,只有相乘的两个数尽量最大;要使结果最小只有相乘的两个数尽量最小,由此即可判断出括号添加的位置。
【解析】要使所得结果最大,可以将60+60加上括号,这样就有120乘60,结果会最大,算式即为:(60+60)×60-60;
要使所得结果最小,可以将后面的60-60加上括号,前面的60+60也加上括号,这样就有120乘0,结果会最小,算式即为:(60+60)×(60-60)。
69.里面 乘除 加减
【分析】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顺序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例如:16-5×3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当括号里面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乘除法,再算括号里面的加减法。例如:78×(52-69÷3)要先算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解析】含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70.方括号 运算顺序
【分析】在四则运算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出现不同的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再算大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小括号和中括号都可以改写运算顺序,在混合算式中,如果已经使用了小括号后仍需要改变运算顺序,那么可以使用中括号,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解析可知,“[ ]”是中括号,又称为方括号。在混合运算中,如果已经使用了小括号后仍需改变运算顺序,那么可以使用中括号。
71.5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夫妻肺片”是用同样分量的牛肉、牛肚和牛心混合制成,那么用1千克的牛肉,1千克的牛肚,1千克的牛心就可以混合制成3千克重的“夫妻肺片”,已知每千克的牛肉58元,每千克的牛肚36元,每千克的牛心56元,那么3千克重的“夫妻肺片”价钱是(58+36+56)元,要求每千克的售价,用3千克重的“夫妻肺片”价钱除以3即可解答。
【解析】由题意得:
(58+36+56)÷3
=150÷3
=50(元)
所以取同样分量的选料混合制成“夫妻肺片”,每千克售价应为50元。
72.60
【分析】水果店卖出了一筐苹果总数的一半少8个,筐里还剩下38个,那么这筐苹果总数的一半多8个就是38个苹果。直接用38减8即可算出这筐苹果的一半是多少个苹果,再乘上2即可算出原来筐里有多少个苹果。
【解析】(38-8)×2
=30×2
=60(个)
原来筐里有60个苹果。
73.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 小括号
【分析】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乘除法,因为乘法和除法是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算式4×5÷2,就得先算前面的乘法,再算后面的除法;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算式20÷(3+2),就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解析】一个算式里面,如果只有乘除法,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4.乘 除 加 乘 除 加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130×6+125÷25
=780+125÷25
=780+5
=785
130×6+125÷25
=780+5
=785
在计算“130×6+125÷25”时,可以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也可以同时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
75.减 除 乘
【分析】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在算式12×[171÷(90-71)]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乘法。
【解析】在算式12×[171÷(90-71)]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算乘法。
76.216
【分析】第一队每天开凿隧道长度加上第二队每天开凿隧道长度,可以算出两队每天共凿(12+15)米。两队每天开凿隧道的总长度乘隧道凿通天数,即可算出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解析】(12+15)×8
=27×8
=216(米)
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隧道,分别从隧道的一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第一队每天开凿12米,第二队每天开凿15米,经过8天正好凿通。这条隧道长216米。
77.11
【分析】用橘子的数量乘单价,即可得到买橘子总共花了多少元,用总花费减买橘子花的钱,即可得到买香蕉花的钱,用买香蕉花的钱除以香蕉的单价,即可得到香蕉的数量。
【解析】92-8×6
=92-48
=44(元)
44÷4=11(千克)
因此买了11千克香蕉,在括号里填上11即可。
数量/千克 单价/(元/千克)
橘子 8 6
香蕉 11 4
78.除 124 240÷(12×8-36) 4
【分析】一个算式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减法。在算式240÷12×8-36中,除法在乘法前面,所以要先算除法;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要想先算乘法和减法,只需要在12×8-36的两边加上小括号。据此解答。
【解析】240÷12×8-36
=20×8-36
=160-36
=124
若要使原算式的运算顺序改为乘→减→除,算式变为:240÷(12×8-36)。
240÷(12×8-36)
=240÷(96-36)
=240÷60
=4
故计算240÷12×8-36时,要先算除法,最后的结果是124。若要使它的运算顺序改为乘→减→除,那么算式应改为240÷(12×8-36),此时结果是4。
79.1470
【分析】先求这5棵树的总产量,再除以5得每棵树的平均产量,最后乘王大伯家的枇杷树总棵数即可求出王大伯家今年大约一共可以收获的枇杷。
【解析】(51+48+45+52+49)÷5
=245÷5
=49(千克)
49×30=1470(千克)
王大伯家的枇杷树大约一共可以收获1470千克。
80.20 16
【分析】每个方阵排成6行,每行6人,6乘6求出1个方阵的人数是36人;最外圈的同学穿黄衣服的人数:1行是6人, 4乘6求出方阵4条边上共24人,24人中把方阵4个顶点的4人多算了1次,再用24减4即可求出最外圈的人数是20人,即一个方阵穿黄衣服的有20人;总人数36减去穿黄衣服的人数即可求出穿红衣服的人数。
【解析】6×4-4
=24-4
=20(人)
6×6-20
=36-20
=16(人)
穿黄衣服的有20人,穿红衣服的有16人。
81.80
【分析】首先算出4个人抬着走100米,共要走100×4=400(米),然后将所得的积再除以5,即可得5个人平均每个人抬多少米。
【解析】100×4÷5
=400÷8
=80(米)
由此可知,5个人要把这张桌子从100米远的地方抬回教室,平均每人抬80米。
82.80 96
【分析】首先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用10×10,求出原来正方形草坪的面积,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10×2,求出长方形小路的面积,再用原来正方形草坪的面积减去长方形小路的面积,即可求出现在草坪的面积;
在一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池塘周围修一条2米宽的小路,小路与池塘组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0+2+2=14(米),用14×14,求出新的正方形的面积,用10×10,求出正方形池塘的面积,再用新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正方形池塘的面积,即可求出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析】10×10-10×2
=100-10×2
=100-20
=80(平方米)
10+2+2=14(米)
14×14-10×10
=196-10×10
=196-100
=96(平方米)
在一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草坪中间修一条2米宽的小路,草坪的面积是80平方米。在一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池塘周围修一条2米宽的小路,小路的面积是96平方米。
83.4 20
【分析】把甲乙两箱苹果的重量相加,求出两箱苹果总重量,再除以2,求出两箱苹果一样重时甲箱的重量。再用原来甲箱重量减去现在甲箱重量,求出从甲箱中拿苹果的重量。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析】(24+16)÷2
=40÷2
=20(千克)
24-20=4(千克)
即有两箱苹果,甲箱重24千克,乙箱重16千克,从甲箱中拿4千克苹果放到乙箱中,两箱的苹果一样重,这样两箱都是20千克。
84.5
【分析】先用120减去80计算出甲书架比乙书架多多少本,再除以2计算出一共拿多少本过去,两个书架的书本数相等;再除以4计算出需要拿的次数,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
(120-80)÷2÷4
=40÷2÷4
=20÷4
=5(次)
所以拿5次后两个书架的书本数相等。
85.45
【分析】学校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买了4个篮球,用去的钱相差100元,则相差的100元就是第二次多买的2个足球的价格,每个足球就是50元。因为第一次买了4个篮球和5个足球,共用去430元,数量关系式为:4×每个篮球的钱+5×每个足球的钱=430,得出4个篮球的钱=430-5个足球的钱,则每个篮球的钱=4个篮球的钱÷4。
【解析】530-430=100(元)
100÷(7-5)
=100÷2
=50(元)
430-5×50
=430-250
=180(元)
180÷4=45(元)
则每个篮球45元。
86.65
【分析】由题可知,按照小马虎的做法,这个算式为:(800-□)÷(15+25)=15,据此先算出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用所得的和乘15,即为 800-□的差;然后用800减去求出的积,得出□里的数;再按照原题的计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得出结果。
【解析】800-(15+25)×15
=800-40×15
=800-600
=200
(800-200)÷15+25
=600÷15+25
=40+25
=65
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65。
87.654 66
【分析】用班级数乘每班级的人数,代入数据,即可求出四年级和五年级各有多少人;再把四年级和五年级人数相加求和,即可求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用四年级的总人数减去五年级的总人数,即可求出五年级比四年少的人数;据此解答。
【解析】8×45+7×42
=360+294
=654(人)
8×45-7×42
=360-294
=66(人)
即四、五年级一共有(654)人,五年级比四年级少(66)人。
88.9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如果每盒装8块,可以装13盒还剩4块,所以8乘13,再加4等于糖的总块数,再除以12,即等于每盒装12块能装的盒数,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8×13+4)÷12
=(104+4)÷12
=108÷12
=9(盒)
如果每盒装12块,能装9盒。
89.8÷(5-3)×6=24
【分析】“算24点”的游戏要借助3×8=24、4×6=24、24×1=24等算式,去组合算式计算出24。
【解析】“算24点”还可以这样算:
8÷(5-3)×6
=8÷2×6
=4×6
=24
(算式答案不唯一)
90.462
【分析】方法一:买1个60元,买10个足球,即60×10=600元;方法二:买2个96元,买5组是10个足球,96×5=480元;方法三:买3个135元,买3组是9个足球,135×3=405元,再加上买1个足球的价钱,即405+60=465元;方法四:买2组2个96元是4个足球,即2×96=192元,买2组3个135元是6个足球,即2×135=270元,再把两组的价钱相加,即可求解。
【解析】方法一:60×10=600(元)
方法二:96×5=480(元)
方法三:135×3+60
=405+60
=465(元)
方法四:2×96+2×135
=192+270
=462(元)
462<465<480<600
由以上比较可知方法四花钱最少。
体育用品商店开展促销活动,足球的售价情况买2个96元,买3个135元。今日足球售价:买1个60元,如下,学校需买10个足球,最少要花462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