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安全去运动 表格式教学设计(含作业设计、反思) -2025-2026学年北京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安全去运动 表格式教学设计(含作业设计、反思) -2025-2026学年北京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安全去运动》教案
学科 小学体育 年级册别 二年级全册 共1课时
教材 北京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以“安全去运动”为主题,围绕运动前、中、后三个关键阶段展开,系统介绍了基本的运动安全知识与行为规范。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图文并茂,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认识·探索”“实践·应用”“巩固·拓展”三大板块,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安全的重要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该内容是小学体育课程中落实“健康行为”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为后续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因追求兴奋而忽视规则。他们已有一定的身体活动经验,如跑步、跳绳等,但对运动中的潜在风险缺乏识别能力。生活经验方面,部分学生曾在运动中出现过轻微扭伤或口渴不适等情况,但未能形成系统的应对策略。身心发展处于快速变化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需借助情境化、游戏化教学激发兴趣。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难以将抽象的安全提示转化为具体行动。为此,教学中应采用故事线串联、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内化安全行为,突破理解与执行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
1. 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热身动作组合,掌握基本准备活动要领。
2. 能在模拟运动场景中正确做出“立即停止”“请求帮助”等应急反应动作。
健康行为
1. 能准确说出运动前、中、后三个阶段至少三项安全注意事项。
2. 能在小组活动中主动提醒同伴遵守运动规则,践行安全行为。
体育品德
1. 能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尊重规则、关心同伴的责任意识。
2. 能在安全任务挑战中展现坚持与自律的良好品质。
思维品质
1. 能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发现运动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能结合自身经历,反思不当运动行为带来的后果,提升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穿合身运动服和舒适运动鞋的基本要求。
2. 理解运动中不乱吃东西、不擅自离开场地、及时求助等关键规则。
难点
1. 学生能将“运动后不能马上洗澡”“喝水要少量多次”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为。
2. 在真实运动情境中,学生能自主识别风险并做出安全决策,而非依赖教师指令。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游戏竞赛法
教具准备
运动安全主题课件、拖鞋/不合身衣服实物、模拟运动场地图、安全行为卡片、计时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我是小小安全员【5分钟】 一、创设“运动乐园”事故现场,激发安全意识 (一)、播放动画短片《小明的运动风波》
1. 教师播放自制动画:画面中,小明穿着拖鞋去打羽毛球,球没接住,脚下一滑摔倒;接着他大口喝饮料,结果肚子疼;最后打完球立刻坐在地上休息,还想去冲澡,被老师阻止。
2.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哪些危险行为?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3. 引导语:原来,运动也有‘雷区’!今天我们要成为‘小小安全员’,一起揭开《安全去运动》的秘密,守护自己和小伙伴的身体健康!
4. 板书课题:《安全去运动》——我是小小安全员!
5. 播放背景音乐《安全歌》,营造轻松氛围。
6. 分组发放“安全员徽章”(贴纸),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记录本组发现的隐患。
7. 明确任务:接下来,我们将在“运动前、中、后”三个关卡中寻找安全秘诀,完成任务即可获得“安全之星”勋章。
二、分组探秘:三关闯关挑战赛 (一)、第一关:运动前——装备检查站
1. 教师展示实物:一双拖鞋、一件宽松的外套、一副不合身的运动裤。
2. 提问:“这些衣物适合运动吗?为什么?”
3.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找出“穿舒适的运动鞋”“注意运动场所”“做好准备活动”“穿合身的运动服”四个要点。
4. 组织学生进行“装备大排查”游戏:每组派代表从一堆衣物中挑出“合格装备”,并说明理由。
5. 教师总结:“运动前,装备要合适,准备要做足,才能避免受伤!”
6. 示范标准热身动作:原地踏步+手臂绕环+膝关节转动+侧压腿,边做边讲解动作要领。
7. 鼓励学生模仿练习,并强调“热身时间不少于3分钟”。 1. 观看动画,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回答。
2. 听清任务,领取徽章,分组讨论。
3. 参与“装备大排查”游戏,选出合格装备并说明原因。
4. 模仿教师动作,认真完成热身操。
评价任务 发现隐患:☆☆☆
参与热情:☆☆☆
动作规范:☆☆☆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生动的“运动乐园”情境,利用动画短片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活已有经验。设置“小小安全员”角色,赋予学习任务使命感,增强参与感。通过实物对比、小组合作、游戏闯关等形式,将抽象的安全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在“做中学”中建立初步认知,为后续深入学习铺垫。
探究学习:运动中——规则守护者【15分钟】 一、情境演绎:运动中的“突发状况” (一)、分组情景剧表演:谁是对的?
1. 教师分发剧本卡片,每组抽取一个情境:
- 情境1:打球时觉得口渴,直接大口喝饮料。
- 情境2:感觉身体不舒服,但怕耽误比赛,忍着继续跑。
- 情境3:看到同学违规,却不敢提醒。
2. 组内分工:一人演主角,一人演旁观者,一人演老师,一人负责解说。
3. 演出要求:表情自然,语言清晰,动作到位,体现“是否遵守规则”。
4. 演出后提问:“他们哪里做得不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5. 引导学生对照课本“运动中”板块,提炼关键词:遵守规则、不吃东西、不舒服及时求助、边的人求助。
6. 教师示范“求助手势”:双手举高,左右摆动,同时喊“我需要帮助!”
7. 组织学生练习“求助信号”,并请几位学生在全班面前演示。
8. 延伸讨论:为什么不能在运动中吃东西?
- 引导语:运动时消化系统工作紧张,吃东西容易引起胃痛、呕吐。
- 补充科学知识:运动中吃冷饮会导致血管收缩,可能引发腹痛。
9. 小结:“运动中,听指挥、守规则、敢求助,才是真正的勇敢!”
二、实战演练:安全规则快闪赛 (一)、“我是安全哨兵”快速反应游戏
1. 教师手持不同卡片,随机出示:
- “运动中可以吃糖吗?”
- “有人摔倒了怎么办?”
- “想换衣服可以马上换吗?”
2. 学生听到问题后,迅速举手抢答,并做出相应动作:
- 答“不可以”:双手交叉于胸前,表示拒绝。
- 答“要求助”:举手示意,做“求救”手势。
3. 正确回答且动作标准的小组得1分,累计得分最高的组获胜。
4. 游戏结束后,教师点评:“大家反应真快!说明安全意识已经种在心里啦!”
5. 再次强调:“运动中,安全永远排第一!” 1. 分组排练情景剧,明确角色分工。
2. 演出并参与讨论,分析行为对错。
3. 学习并练习“求助手势”和“拒绝动作”。
4. 参与“快闪赛”,积极抢答,做出正确反应。
评价任务 情景表达:☆☆☆
动作规范:☆☆☆
反应速度:☆☆☆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剧+快闪赛”的双轮驱动,让学生在真实模拟中体验安全行为的必要性。情景剧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思考”,提升批判性思维;快闪赛则强化记忆,提高反应能力。两者结合,实现“认知—行为—态度”三位一体的目标,有效突破“运动中如何应对突发情况”的教学难点。
实践应用:运动后——放松小达人【10分钟】 一、揭秘“运动后”三大禁忌 (一)、教师讲述《小红的教训》故事
1. 教师讲述:小红打完球后,立刻冲进浴室洗澡,结果感冒发烧,躺在床上休息三天。
2. 提问:“她错在哪里?”
3.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页“运动后”板块,提取关键词:
- 做好放松活动(如慢走、拉伸)
- 少量多次喝水(每次不超过一小口)
- 不马上洗澡,尽量及时换掉湿衣服。
4. 教师示范放松动作:深呼吸×5次 + 手臂后展拉伸 × 3次 + 腿部前后摆动 × 5次。
5. 强调:“运动后,身体还在发热,毛孔张开,若立即洗澡,容易受凉。”
6. 展示“湿衣服”,提问:“湿衣服贴在身上会怎样?”
- 学生回答:容易着凉、皮肤发痒。
7. 小结:“运动后,慢一点,稳一点,健康才更久!”
二、创意工坊:制作“安全作息表” (一)、小组合作设计“我的运动后清单”
1. 教师发放空白表格,每组一张。
2. 要求:用图画或简笔画形式,画出运动后应做的事,如“慢走5分钟”“喝一口水”“换干衣服”等。
3.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添加小图标(如水滴、太阳、毛巾)。
4. 完成后,各组轮流展示作品,其他组可提出“补充建议”。
5. 教师点评:“每个小组都设计得很有创意,特别是小华画的‘换衣小人’特别形象!”
6. 最终评选“最佳创意奖”“最实用奖”等,颁发“安全小达人”贴纸。 1. 认真倾听故事,思考错误原因。
2. 朗读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3. 模仿教师动作,完成放松练习。
4. 小组合作,绘制“运动后清单”并展示交流。
评价任务 创意表达:☆☆☆
动作连贯:☆☆☆
合作表现:☆☆☆
设计意图 以“故事+图像”方式呈现运动后风险,增强说服力。通过“创意工坊”活动,将抽象的“少量多次喝水”“不马上洗澡”等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表,促进深度理解。小组合作不仅锻炼沟通能力,也强化责任意识,使安全行为真正内化为习惯。
巩固拓展:安全行动派【5分钟】 一、实地寻宝:小区安全运动场找一找 (一)、播放校园/小区实景视频片段
1. 教师播放一段小区内空地、绿化带、篮球场的航拍视频,标注出多个潜在危险点:
- 地面有坑洼积水(易滑倒)
- 有电线杆或树枝悬垂(易砸伤)
- 有儿童玩具堆积(阻碍通行)
2. 提问:“这些地方适合运动吗?为什么?”
3.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第12页“实践·应用”板块,找到“一块安全卫生的场地”应具备的条件:
- 地面平整无杂物
- 通风良好,远离车辆和电源线
- 有成人监护或家长陪同。
4. 教师组织“安全卫士”投票:每组选出一个“最安全场地”,并说明理由。
5. 小结:“真正的安全,不是随便找个地方,而是用心去挑选!”
二、家庭任务发布:我是家庭安全监督员 (一)、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1. 发放《家庭运动安全自查表》,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
- 检查家中是否有适合运动的空间?
- 是否有合适的运动鞋和服装?
- 运动后是否会马上洗澡或吃东西?
2. 鼓励学生拍照记录,并在下节课分享。
3. 强调:“安全,从家开始,从你做起!” 1. 观看视频,识别危险区域。
2. 小组讨论,选出“最安全场地”并说明理由。
3. 领取《家庭安全自查表》,了解任务要求。
评价任务 判断准确:☆☆☆
表达清晰:☆☆☆
任务理解:☆☆☆
设计意图 将课堂延伸至家庭与社区,实现“知行合一”。通过“实地寻宝”与“家庭任务”双重设计,打通学校教育与生活实践的壁垒,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监督”的转变,真正实现“健康行为”素养落地。
总结提升:安全宣言仪式【5分钟】 一、安全承诺宣誓 (一)、全体起立,齐诵安全誓言
1. 教师带领学生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我承诺:运动前,穿好鞋服,热身到位;
运动中,遵守规则,不乱吃喝;
运动后,放松慢行,不急换衣;
我是小小安全员,健康快乐每一天!”
2. 每位学生领取一枚“安全承诺卡”,贴在书包或文具盒上,作为提醒。
3. 教师总结:“今天的‘安全去运动’之旅圆满结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行走的安全灯塔!”
二、颁发勋章,合影留念 (一)、颁奖仪式
1. 根据各组积分,颁发“安全之星”“安全小达人”“最佳合作奖”等荣誉。
2. 全体合影,记录这节有意义的课。
3. 结束语:“让我们带着这份安全意识,去迎接每一次快乐的运动吧!” 1. 起立宣誓,声音洪亮,充满信心。
2. 领取承诺卡,贴在显眼位置。
3. 参与颁奖与合影,感受成就感。
评价任务 誓言坚定:☆☆☆
参与度高:☆☆☆
情绪饱满:☆☆☆
设计意图 通过仪式化活动,强化学习成果,升华情感体验。宣誓环节增强责任感与归属感,奖励机制激发持续动力。合影留念留下美好回忆,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从“学会”到“会用”再到“愿做”的跨越。
作业设计
一、判断题(在括号里打“√”或“×”)
1. ( √ )运动前穿拖鞋去打球,可以省事又舒服。
2. ( √ )运动中口渴了,可以小口喝温水。
3. ( √ )打完球后,应该马上冲澡,这样才干净。
4. ( √ )运动后要做放松活动,比如慢走或拉伸。
5. ( √ )运动时发现身体不舒服,应立即停下来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
6. ( √ )在小区里找一块平坦、无杂物的地方运动,是安全的。
7. ( √ )运动前不需要做热身,直接开始就可以。
8. ( √ )运动中可以吃零食,只要不多吃就行。
二、连线题
将下列行为与对应的运动阶段连线:
1. 穿上合身的运动服 ———— 运动前
2. 大口喝冰镇饮料 ———— 运动中
3. 坐在地上休息 ———— 运动后
4. 做深呼吸和拉伸 ———— 运动后
5. 举手向老师求助 ———— 运动中
6. 穿上运动鞋 ———— 运动前
三、实践任务:我的安全运动日记
1. 请你在本周内选择一次运动(如跳绳、跑步、踢毽子),记录你的安全行为:
- 运动前:是否穿了运动鞋?是否做了热身?
- 运动中:有没有吃东西?有没有遵守规则?
- 运动后:有没有做放松?有没有马上洗澡?
2. 用图画或文字写下来,下周带到学校分享。
3. 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拍照,做成一份“安全运动小报”。
【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 ×(穿着拖鞋易滑倒,不安全)
2. √(小口喝温水是正确的)
3. ×(运动后身体未冷却,不宜立即洗澡)
4. √(放松有助于缓解疲劳)
5. √(及时求助是安全行为)
6. √(平坦无杂物是安全条件)
7. ×(热身可预防受伤)
8. ×(运动中吃东西易导致肠胃不适)
二、连线题
1. 穿上合身的运动服 ———— 运动前
2. 大口喝冰镇饮料 ———— 运动中
3. 坐在地上休息 ———— 运动后
4. 做深呼吸和拉伸 ———— 运动后
5. 举手向老师求助 ———— 运动中
6. 穿上运动鞋 ———— 运动前
三、实践任务参考答案
(学生自由作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评分)
- 示例:今天我跳绳了。运动前我穿了运动鞋,做了热身。运动中我没有吃东西,也没有乱跑。运动后我慢慢走了5分钟,做了拉伸,没有马上洗澡。我很安全!
板书设计
《安全去运动》——我是小小安全员!

├── 运动前:穿鞋+热身+检查装备
│ │ └── 热身动作:踏步+绕环+压腿+拉伸

├── 运动中:守规则+不乱吃+会求助
│ │ └── 求助手势:举手+摆动+呼喊“我需要帮助!”

└── 运动后:放松+少喝+不急洗
└── 放松动作:慢走+拉伸+深呼吸
★ 安全三原则:准备充分、规则遵守、及时调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以“小小安全员”为主线贯穿全程,学生参与度极高,课堂气氛活跃。
2. 通过情景剧、快闪赛、创意工坊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做中学、玩中学”,有效突破了抽象知识的理解难点。
3. 作业设计注重实践性与延续性,将课堂延伸至家庭,促进安全行为养成。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情景剧表演中语言表达不够流畅,需加强口语训练。
2. 个别小组在“安全作息表”制作中过于依赖教师示范,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升。
3. 教学时间分配略紧,尤其在“快闪赛”环节,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下次可适当延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