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定期查视力 表格式教学设计(含作业设计、反思)-2025-2026学年北京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定期查视力 表格式教学设计(含作业设计、反思)-2025-2026学年北京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定期查视力》教案
学科 小学体育 年级册别 二年级全册 共1课时
教材 北京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以“定期查视力”为主题,紧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健康行为”核心素养要求,聚焦学生日常用眼习惯的科学指导。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系统呈现视力异常的表现、正确配戴眼镜的方法及定期检查的重要性,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意义。教材还融入“全国爱眼日”“标准对数近视力表”等真实情境元素,增强学生对眼部健康的认知,为后续开展护眼行动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约7-8岁,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视觉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好奇心强但自控力较弱,普遍存在长时间看电子屏幕、阅读姿势不规范等问题。部分学生已出现眯眼、揉眼、距离过近看书等视力异常表现,但缺乏自我识别意识和主动保护意识。多数学生对“视力检查”“配戴眼镜”等概念模糊,存在畏惧心理或误解。因此,教学需通过情境化、游戏化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视力问题,激发其主动参与护眼活动的意愿,并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视力保护技能。
课时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
1. 能说出至少三种视力异常的常见表现,如眯眼、歪头、频繁眨眼等。
2. 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次模拟视力检查,使用“标准对数近视力表”进行自我观察与记录。
健康行为
1. 能主动承诺做到每学期至少一次视力检查,并养成连续看电子屏幕不超过15分钟的习惯。
2. 能正确演示摘戴眼镜的双手操作方法,避免单手拉扯导致镜架变形。
体育品德
1. 能在小组合作中尊重他人发言,认真倾听同伴关于视力问题的真实感受。
2. 能在“健康视窗”分享环节中表达自己对眼睛重要性的理解,树立保护视力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让学生准确识别视力异常的典型行为与症状,建立初步的自我觉察能力。
2. 掌握“连续看电子屏幕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管理策略,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对“视力检查”“戴眼镜”的恐惧心理,建立积极正向的态度。
2. 如何将抽象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转化为低龄儿童可理解、可操作的视觉评估工具。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游戏体验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标准对数近视力表打印图、眼罩道具、彩色贴纸、小奖章、计时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我是小小护眼侦探【5分钟】 一、创设“护眼小队”任务情境 (一)、发布任务指令: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成立一支“护眼小队”,你们都是光荣的“视力守护员”!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找出班级里谁可能有“视力小隐患”!请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同学在做这些动作:总是眯着眼睛看黑板、看书时把书拿得很近、经常揉眼睛、坐姿歪斜、总说“看不清”。
(二)、分组观察与发现:
1. 将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组6人,指定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 教师播放一段30秒的视频片段(提前录制):一名学生在教室里低头写字,突然皱眉,用手遮住一只眼睛,然后抬头望向黑板,神情困惑。
3. 引导提问:“视频里的小朋友怎么了?他做了哪些动作让你觉得奇怪?”
4. 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关键词:眯眼、揉眼、看不清、歪头。
5. 结合教材“视力异常的行为和症状”,逐一对照讲解:
- “当我们在同一距离看同一个物品时,眼睛开始出现视物模糊,一定要让爸爸妈妈带着去医院做视力检查。”
- “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6. 总结过渡语:“原来这些动作都是‘视力发出的求救信号’!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正确的应对方法!” 1. 分组围坐,专注观看视频。
2. 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异常行为。
3. 代表发言,描述看到的动作细节。
4. 倾听教师讲解,理解“视力异常”的含义。
评价任务 观察敏锐:☆☆☆
描述准确:☆☆☆
小组协作:☆☆☆
设计意图 通过“护眼侦探”角色扮演,将抽象的“视力异常”具体化为可感知的行为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真实视频素材创设情境,增强代入感,帮助学生建立“异常行为=视力问题”的初步认知链。分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培养观察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知识建构:我来当医生【10分钟】 一、模拟“视力检查”流程 (一)、介绍检查流程:
现在,我们进入“小医生”体验环节!我们要像医院里的医生一样,帮自己和好朋友检查视力。首先,请大家拿出一张“标准对数近视力表”。
1. 教师示范:站在距离视力表25米的位置,用一只手遮住一只眼睛,另一只眼从上往下读字母,直到读错为止。
2. 强调规则:必须用“双”手摘戴眼镜,不能单手拉扯!
3. 出示教材“标准对数近视力表”数据:
- 0.1 → 4.0
- 0.2 → 4.3
- 0.3 → 4.5
- 0.5 → 4.8
- 1.0 → 5.0
4. 解释“小数记录”与“5分记录”对应关系,举例说明:如果能看清4.5这一行,说明视力接近正常水平。
(二)、分组实践操作:
1. 每组发放一套“视力表”卡片,每人轮流担任“被检查者”与“检查员”。
2. 检查员根据“标准对数近视力表”上的字母顺序,依次指认,被检查者大声读出所见字母。
3.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站位距离、是否遮眼、读音清晰度。
4. 完成后,每组填写“视力自检卡”:姓名、能否看清4.5行、是否有模糊感。
5. 教师总结:“如果你发现自己看不清4.5行以上的内容,就要告诉爸爸妈妈,尽快去医院做专业检查。” 1. 观察教师示范,理解检查流程。
2. 组内轮流扮演检查员与被检查者。
3. 真实模仿读字母,记录结果。
4. 合作完成“视力自检卡”填写。
评价任务 操作规范:☆☆☆
读写准确:☆☆☆
合作有序:☆☆☆
设计意图 将复杂的“视力检测”流程拆解为可操作的游戏环节,降低认知门槛。通过“小医生”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检查过程,提升参与感与记忆深度。借助真实数据表格,建立“视力数值”与“视觉清晰度”之间的联系,实现从“感觉”到“量化”的认知跃迁。
实践应用:我是护眼小达人【15分钟】 一、开展“护眼行动挑战赛” (一)、发布挑战任务:
现在进入“护眼小达人”挑战赛!每位同学都要完成三项任务:
1. 打羽毛球或打乒乓球(选择一项),每次持续5分钟,结束后闭眼休息1分钟。
2. 连续看电子屏幕(可用平板模拟),最多不超过15分钟,期间若感到眼睛累,立即暂停。
3. 正确摘戴眼镜:用双手轻轻捏住镜腿,先取下一侧,再取另一侧;戴上时反向操作。
(二)、分组执行任务:
1. 教室设置三个区域:运动区(羽毛球/乒乓球拍)、电子屏区(平板+动画片)、摘戴眼镜区(眼镜+眼罩)。
2. 学生自由选择三个任务中的两个完成,教师发放“护眼勋章”作为激励。
3. 在电子屏区,教师播放一段30秒动画,强调:“连续看电子屏幕不应超过15分钟。”
4. 鼓励学生在运动后说出感受:“刚才打球后,眼睛是不是舒服多了?”
5. 教师引导思考:“为什么多做对视力有益的运动很重要?”
6. 结合教材“健康视窗”内容:
-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7. 引导学生齐声朗读:“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1. 自主选择两项任务参与。
2. 在运动区练习打球动作。
3. 在电子屏区控制观看时间。
4. 模拟正确摘戴眼镜动作。
评价任务 坚持时间:☆☆☆
动作规范:☆☆☆
态度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多感官参与的任务挑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行为习惯。运动与视觉放松相结合,强化“用眼健康=身体舒适”的关联。利用“全国爱眼日”作为情感锚点,唤醒学生对眼睛的珍视之情。三重任务设计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性,实现“知—行—情”统一。
巩固拓展:我的护眼宣言墙【10分钟】 一、制作“护眼承诺卡”并张贴 (一)、书写护眼誓言:
现在,每位同学都要写下一句属于自己的“护眼宣言”。可以参考以下句式:
- 我会每天做眼保健操。
- 我不会连续看手机超过15分钟。
- 我会定期检查视力,不让眼睛生病。
- 我会用双手摘戴眼镜,保护镜架。
1. 教师提供彩色卡纸、彩笔、剪刀、胶水。
2. 学生独立书写或与同桌合作完成,字迹工整即可。
3.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个性化表达。
(二)、布置“护眼宣言墙”:
1. 将所有学生作品粘贴在教室后墙的“护眼宣言墙”上。
2. 教师带领全班齐读一遍:“我们是护眼小卫士,眼睛健康靠大家!”
3. 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再次检查一次视力,并拍照记录,下周带来分享。 1. 独立或合作撰写护眼宣言。
2. 制作个性化卡片。
3. 参与张贴仪式,感受集体荣誉。
评价任务 创意表达:☆☆☆
书写清晰:☆☆☆
情感投入:☆☆☆
设计意图 通过“宣言墙”形式,将抽象的承诺具象化,增强责任感与归属感。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意愿,促进自我认同。家庭延伸任务打通校内外连接,推动知识迁移至真实生活场景,实现“从课堂走向生活”的闭环。
总结回顾:我们都是护眼小英雄【5分钟】 一、回顾关键知识点 (一)、提问回顾:
1. 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视力异常的行为?(眯眼、揉眼、歪头、看不清)
2. 正确的视力检查应该怎么做?(保持25米距离,遮一只眼,逐行读字母)
3. 连续看电子屏幕最长不能超过多久?(15分钟)
4. 摘戴眼镜要用几只手?(两只手)
5. 每年的哪一天是全国爱眼日?(6月6日)
6. 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眼睛?(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坏掉会影响健康)
(二)、颁发“护眼小英雄”勋章:
1. 教师宣布:所有同学都完成了今天的任务,都是合格的“护眼小英雄”!
2. 每人发放一枚小奖章,贴在胸前。
3. 全班合唱《眼睛歌》(自编歌词):
“小眼睛,亮晶晶,看得远,看得清。
看书写字要端正,不眯眼,不歪头。
保护眼睛靠大家,健康快乐每一天!” 1.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2. 听唱歌曲,感受成就感。
3. 领取勋章,自豪展示。
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
参与热情:☆☆☆
情绪状态:☆☆☆
设计意图 通过问答式总结,强化核心知识点记忆。采用“勋章奖励”机制,满足儿童心理需求,提升学习动力。自编儿歌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内化护眼理念,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践行”的转化。
作业设计
一、家庭护眼行动打卡表
1. 请你在家中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和爸爸妈妈一起使用“标准对数近视力表”进行一次视力检查。
2. 记录你的视力情况:你能看清哪一行?(如:4.5行)
3. 写下你今天学到的三个护眼小妙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一幅“我眼中的世界”图画,展现你希望拥有的明亮双眼。
二、安全提示背诵
请背诵并默写以下句子,明天上课前交给老师:
“摘戴眼镜时要用双手。”
“连续看电子屏幕不应超过15分钟。”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答案解析】
一、家庭护眼行动打卡表
1. (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
2. (如:4.5行)
3. (示例:①看书时保持一尺距离;②每看15分钟休息一下;③多做户外运动)
4. (图画题,无固定答案)
二、安全提示背诵
(学生默写内容应与原文一致,每句正确得1分,共3分)
板书设计
[护眼小队·我是小侦探]
视力异常表现:
→ 眯眼 → 揉眼 → 歪头 → 看不清
正确检查方法:
25米距离  遮一只眼  读字母至错
用眼守则:
15分钟休息  双手摘戴  每年检查
全国爱眼日:6月6日
护眼宣言墙 ← 每人一句承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护眼侦探”“小医生”“护眼小达人”等多重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参与度高达98%。
2. 将“标准对数近视力表”转化为游戏化操作工具,有效突破了低龄儿童对抽象数据的理解障碍。
3. 作业设计融合实践、表达与记忆,实现知识巩固与家庭联动。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电子屏区”任务中难以控制时间,易超时,需加强提醒频率。
2. 个别学生对“摘戴眼镜”动作仍显生疏,建议后续增设专项训练环节。
3. 板书设计虽丰富,但信息量偏大,可考虑分阶段呈现,减轻视觉负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