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吃饭不挑食 表格式教学设计(含作业设计、反思)-2025-2026学年北京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吃饭不挑食 表格式教学设计(含作业设计、反思)-2025-2026学年北京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吃饭不挑食》教案
学科 小学体育 年级册别 二年级全册 共1课时
教材 北京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以“吃饭不挑食”为主题,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饮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了食物的分类、健康饮食原则、偏食挑食的危害以及科学饮水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意义。教材还设置了“认识·探索”“勤思乐享”“实践·应用”“巩固·拓展”等板块,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从认知到行为转变,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在7-8岁之间,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期,对食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选择性,但缺乏系统的营养知识,普遍存在挑食、偏食现象,如不爱吃蔬菜、水果,偏好零食饮料。他们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喜欢听故事、看图片、参与游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部分学生家庭饮食习惯不均衡,影响其健康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情境创设、互动体验和生活化引导,采用角色扮演、实物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不挑食”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课时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
1. 能说出常见食物的类别,如谷类、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奶制品等,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 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尝试不同种类的食物,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健康行为
1. 知道清洗瓜果蔬菜的基本步骤,能在家长协助下完成择叶、清洗、浸泡、冲洗等操作。
2. 懂得按时吃饭、适量饮水的重要性,养成不暴饮暴食、吃饭时不喝水的习惯。
体育品德
1. 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增强交流意识。
2. 初步树立“合理膳食、健康成长”的责任意识,愿意为自身健康负责。
学习能力
1. 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图片、阅读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
2. 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认识食物的五大类别:谷类、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奶及奶制品、大豆坚果类。
2. 掌握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多吃谷薯蔬菜水果,适量吃肉蛋水产品,尽量少吃油盐。
难点
1. 理解“不偏食、不挑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克服个人口味偏好。
2. 形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暴饮暴食、不喝饮料”的长期健康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游戏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食物图片卡片、实物水果蔬菜、小篮子、任务卡、评价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激趣启思【5分钟】 一、故事引入:小兔“挑食大王”的烦恼 (一)、创设情境,播放动画片段:
教师播放一段自制动画视频:画面中一只小白兔坐在餐桌前,面前摆着胡萝卜、白菜、苹果、鱼肉、牛奶,但它只夹胡萝卜吃,其他都推到一边,还大声说:“我不爱吃菜!也不爱吃鱼!只吃胡萝卜!”接着,它开始打喷嚏、肚子疼、走路摇晃,最后躺在沙发上喊:“我好累,不想动!”
1.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小兔怎么了?它为什么生病了?
2. 引导思考:如果我们都像小兔一样只吃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吃别的,会怎么样?
3. 小结过渡:原来,只吃一种食物会导致身体缺少营养,就像小兔一样会生病。今天我们就来当“健康小卫士”,一起学习《吃饭不挑食》,让我们的身体棒棒的!
(二)、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中央写下“吃饭不挑食”五个大字,并贴上“健康小卫士”徽章图标。
1. 师生齐读课题,强调“不挑食”三个字。
2. 提问:谁能说说“挑食”是什么意思?“不挑食”又该怎么做?
3.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并补充:
- 挑食:只吃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就不吃。
- 不挑食:各种食物都要尝一尝,尤其是蔬菜水果。
(三)、提出核心问题,激发探究欲:
教师举起“食物王国地图”,上面标有“谷类村”“蔬菜镇”“水果山”“水产湖”“奶品城”等区域。
1. 提问:我们每天吃的饭菜,都来自这些“食物王国”的不同地方。你们知道哪些食物属于哪个“王国”吗?
2. 设置挑战任务:接下来,我们要组成“食物探险队”,去“食物王国”探秘,找出每种食物的家,看看它们能不能成为我们健康的伙伴! 1. 观看动画,感受小兔的“挑食”后果。
2. 回答问题,初步理解挑食的危害。
3. 听清任务,产生探索兴趣。
4. 积极举手发言,表达对“挑食”的看法。
评价任务 1. 反应积极:☆☆☆
2. 表达清晰:☆☆☆
3. 举手参与:☆☆☆
设计意图 通过拟人化的动画故事创设真实情境,将抽象的“挑食危害”具象化,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利用“食物王国”地图构建游戏化学习框架,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初步的健康意识。
探究发现,分类寻宝【10分钟】 一、认识食物种类——“食物分类大闯关” (一)、分组活动:我是小小分类员
1. 教师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食物王国”任务卡,卡上写着一个类别名称:谷类、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奶制品、大豆坚果类。
2. 每组发放一套食物图片卡片(含米饭、红薯、西兰花、苹果、香蕉、鱼、虾、牛奶、豆腐、核桃等),要求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把属于本类别的食物找出来,贴在对应的“王国地图”上。
3.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混淆“水果”与“蔬菜”(如番茄、黄瓜),是否忽略“奶制品”和“豆制品”。
4. 指名一组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其他组补充或纠正。
5. 教师总结:原来食物可以分为这么多类!每类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就像拼图的一块,缺一不可。
(二)、出示实物,强化感知
1. 教师拿出真实的苹果、胡萝卜、牛奶盒、豆腐块、核桃仁等实物,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
2. 提问:你最喜欢哪种食物?为什么?它属于哪一类?
3. 强调:不要只凭味道选食物,要根据营养来搭配。
(三)、揭示健康饮食金字塔
教师展示“健康饮食金字塔”图示:
- 底层:谷类、薯类(最多)
-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次多)
- 第三层:肉、蛋、水产、奶制品(适量)
- 顶层:油、盐、糖(最少)
1. 用手指逐层讲解,强调“多吃底层,少吃顶层”。
2. 举例说明:比如早餐吃一碗粥+一根香蕉+一个鸡蛋,就是健康的搭配。 1. 小组合作,讨论并分类食物卡片。
2. 上台展示,互相点评。
3. 观察实物,说出食物名称和类别。
4. 理解“健康饮食金字塔”的结构。
评价任务 分类准确:☆☆☆
合作有序:☆☆☆
表达完整:☆☆☆
设计意图 通过“食物分类大闯关”游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小组合作促进沟通与协作,提升团队意识。实物观察增强感官体验,加深记忆。金字塔模型直观呈现饮食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饮食框架,突破“吃什么”的认知盲区。
情景体验,深化认知【10分钟】 一、偏食危害揭秘——“我的胃在抗议” (一)、角色扮演:我是胃宝宝
1. 教师戴上“胃宝宝”头饰,模仿肚子里的声音:“咕噜咕噜……我好饿!可是主人只给我吃饼干,不吃米饭和菜,我好难受!”
2. 请一名学生扮演“胃宝宝”,其他学生扮演“小主人”,模拟一天只吃零食的场景:
- 早上:只喝奶茶,不吃早饭。
- 午餐:只吃炸鸡,不吃青菜。
- 晚餐:吃完汉堡就躺下。
3. “胃宝宝”不断发出抗议声:“我消化不了!我胀气了!我生病了!”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带来什么后果?
5. 朗读文字:
“如果我们经常偏食、挑食,爱吃的就多吃,不爱吃的少吃甚至不吃,这样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给身体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6. 提问:你有没有因为挑食而肚子不舒服过?
(二)、对比实验:两碗饭,两种结果
1. 教师展示两碗米饭:一碗加了蔬菜丁,另一碗没有。
2. 请两名学生分别品尝,说出口感和感受。
3. 教师总结:虽然没加菜的饭也好吃,但加了蔬菜的饭更有营养,对身体更好。
(三)、正确清洗流程演示
1. 教师展示一颗带泥的土豆和一片沾灰的菠菜。
2. 用实物演示“正确清洗步骤”:
- 择叶:去掉黄叶、烂叶。
- 清洗:用清水冲刷表面。
- 浸泡: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
- 冲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3. 强调:不洗干净的果蔬可能有虫卵、农药残留,吃了会生病。 1. 参与角色扮演,体会“偏食”的后果。
2. 分享个人经历,反思饮食习惯。
3. 观察实验,理解“营养搭配”的重要性。
4. 学习清洗步骤,掌握卫生常识。
评价任务 参与角色:☆☆☆
理解危害:☆☆☆
掌握步骤:☆☆☆
设计意图 通过“胃宝宝”角色扮演,将生理反应拟人化,使学生深刻理解偏食带来的身体不适。对比实验直观展示“有营养”与“无营养”的差异,强化健康饮食的必要性。实物清洗演示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生活技能,实现从“知道”到“做到”的跨越。
实践应用,巩固迁移【10分钟】 一、健康生活小达人——“我的一日三餐计划” (一)、任务发布:设计健康菜单
1. 教师发放“健康三餐卡”模板,要求每组设计一份“健康一日三餐”计划表。
2. 要求包含:早餐、午餐、晚餐各一餐,每餐至少包含两类食物(如谷类+蔬菜、水果+奶制品)。
3. 鼓励使用“食物王国地图”中的类别进行搭配。
4. 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注意“适量”“不暴饮暴食”等原则。
(二)、小组展示与互评
1. 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计划表,介绍三餐内容及理由。
2. 其他组用“健康小星星”贴纸为表现优秀的小组点赞。
3. 教师点评:表扬搭配合理、创意新颖的方案,指出不足之处。
(三)、健康饮水小课堂
1. 教师出示“喝水时间表”:早晨起床、运动后、饭前饭后等。
2. 朗读教材“健康视窗”内容:
“·不等到感觉口渴时才喝水。
·剧烈运动后口渴时,不过快喝水。
·吃饭的时候尽量不喝水。
·尽量不喝饮料,喝温开水。”
3. 提问:你平时什么时候喝水?有没有喝饮料的习惯?
4. 强调:每天喝够6杯水,才是真正的“健康小达人”! 1. 小组合作,设计三餐搭配方案。
2. 展示成果,倾听同伴建议。
3. 反思自身饮水习惯。
4. 明确健康饮水原则。
评价任务 搭配合理:☆☆☆
表达流畅:☆☆☆
遵守规则:☆☆☆
设计意图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生活场景,实现“学以致用”。通过“设计三餐”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小组互评机制促进交流与反思,提升语言表达与批判性思维。饮水知识融入日常,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
巩固拓展,延伸思考【5分钟】 一、趣味连线挑战——“找朋友” (一)、完成教材“巩固·拓展”第一题
1. 教师投影题目:请将下面的食物与对应的类别进行连线。
- 水产类 → 鱼、虾、蟹、贝
- 水果类 → 苹果、香蕉、葡萄、橙子
- 蔬菜类 → 西红柿、黄瓜、茄子、白菜
- 奶制品 → 牛奶、酸奶、奶酪、奶粉
- 谷类 → 大米、面粉、玉米、红薯
2.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教师巡视指导。
3. 集体核对答案,强调易错点(如西红柿是蔬菜不是水果,玉米是谷类不是水果)。
(二)、思考题:为什么一天要吃三顿饭,每顿间隔4~6小时?
1. 教师播放一段“胃宝宝日记”音频:
“我是胃,食物在我这里停留4~5个小时。一天三餐定时定量,我就很健康。不按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我就会生病。”
2. 提问:如果你的胃“抗议”了,你会怎么做?
3. 总结:按时吃饭,让身体有规律地工作,才能长得高、跑得快、学得好! 1. 独立完成连线题。
2. 听音频,理解胃的工作原理。
3. 思考并回答问题。
4. 明白定时定量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 连线正确:☆☆☆
理解深刻:☆☆☆
回答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趣味练习巩固知识,检测学习效果。音频故事增强代入感,帮助学生理解“胃”的工作规律。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激发责任感。整体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确保知识内化与行为养成。
总结提升,激励成长【5分钟】 一、颁发“健康小卫士”勋章 (一)、回顾学习历程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三大收获:
- 我知道了食物有五大类,不能只吃一种。
- 我学会了清洗果蔬的四步法:择叶→清洗→浸泡→冲洗。
- 我懂得了按时吃饭、适量饮水、不暴饮暴食的重要性。
2. 提问:现在,你还会不会挑食?会不会只喝饮料?
3. 鼓励学生大声回答:“不挑食!喝温水!按时吃饭!”
(二)、颁发奖章,激励行动
1. 教师为每位学生颁发“健康小卫士”纪念章(自制贴纸),并附上一句鼓励语:
“你是最棒的健康守护者!”
2. 布置“健康打卡任务”:回家后,邀请家人一起吃一顿“不挑食”的晚餐,并拍照记录。
3. 宣布:下周我们将评选“最佳健康家庭”! 1. 回顾所学,大声回应。
2. 接受奖章,感受成就感。
3. 期待家庭任务,愿意参与。
4. 激发持续践行的动力。
评价任务 态度积极:☆☆☆
回应响亮:☆☆☆
意愿强烈:☆☆☆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与仪式感活动,强化学习成果,提升学生自信心与责任感。奖章激励机制满足低年级学生心理需求,增强学习动力。家庭任务延伸课堂学习,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推动健康行为从课堂走向生活。
作业设计
一、我会连
请将下列食物与对应的类别用线连起来。
● 水产类      ① 苹果、香蕉、葡萄
● 水果类      ② 鱼、虾、蟹、贝
● 蔬菜类      ③ 牛奶、酸奶、奶酪、奶粉
● 奶制品      ④ 西红柿、黄瓜、茄子、白菜
● 谷类       ⑤ 大米、面粉、玉米、红薯
二、我会说
1. 请你写一写:你最喜欢吃的一种食物是什么?它属于哪一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有没有因为挑食而感到不舒服?请简单描述一次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做
1. 请你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一次“清洗瓜果蔬菜”的任务,写出四步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画一幅“我的健康三餐图”,包括早餐、午餐、晚餐,每餐至少两种食物。
【答案解析】
一、我会连
● 水产类 —— ② 鱼、虾、蟹、贝
● 水果类 —— ① 苹果、香蕉、葡萄
● 蔬菜类 —— ④ 西红柿、黄瓜、茄子、白菜
● 奶制品 —— ③ 牛奶、酸奶、奶酪、奶粉
● 谷类 —— ⑤ 大米、面粉、玉米、红薯
二、我会说
1.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吃胡萝卜,它属于蔬菜类。
2. 答案示例:有一次我不吃青菜,结果肚子疼了一整天。
三、我会做
1. 步骤示例:
(1)择叶:去掉腐烂或发黄的叶子。
(2)清洗:用清水冲刷表面灰尘。
(3)浸泡: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
(4)冲洗:用流动水再次冲洗干净。
2. (略,需学生动手完成)
板书设计
[主题] 吃饭不挑食

├─ 一、认识食物五大类:
│  │
│  ├─ 谷类:大米、红薯、玉米
│  ├─ 蔬菜类:西兰花、白菜、胡萝卜
│  ├─ 水果类:苹果、香蕉、橙子
│  ├─ 水产类:鱼、虾、蟹、贝
│  └─ 奶制品:牛奶、酸奶、奶酪

├─ 二、健康饮食金字塔:
│  ┌─────────────┐
│  │  顶层:油、盐、糖(少) │
│  ├─────────────┤
│  │  第三层:肉、蛋、水产、奶│
│  ├─────────────┤
│  │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  │
│  └─────────────┘
│  └─────底层:谷类、薯类(多)

├─ 三、正确清洗四步法:
│  1. 择叶 → 2. 清洗 → 3. 浸泡 → 4. 冲洗

└─ 四、健康行为提醒:
     按时吃饭 不暴饮暴食 不喝饮料 喝温开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以“食物王国”为主线贯穿全课,创设了富有童趣的学习情境,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
2. 采用“角色扮演+实物操作+小组合作”多元方式,有效突破了“偏食危害”“清洗步骤”等教学难点,实现了知识向行为的转化。
3. 作业设计注重实践性与家庭联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有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生态。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分类活动中仍存在混淆“水果”与“蔬菜”的现象,需在后续课程中加强辨析训练。
2. 课堂时间分配稍显紧张,个别小组展示时间不足,影响交流深度。
3. 个别学生对“喝水时间”理解不够深入,需通过生活案例进一步强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