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农村片区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农村片区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上杭县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农村片区校半期联考
八年级数学试题答案
1.D 2.C 3.B 4.A 5.B 6.D 7.D 8.C 9.A 10.A
11.(1,﹣2) 12. 15 13. 40 14. 6 15. 9 16. 4
17.证明:∵AC⊥BC,BD⊥AD,
∴∠C=∠D=90°.………………2分
在Rt△ABC和Rt△BAD中,
∴Rt△ABC≌Rt△BAD(HL).………………6分
∴BC=AD.………………8分
18.解:∵平分,,
∴,………………2分
∵,
∴,………………4分
∵是的高,
∴,………………6分
∴.………………8分
19.(1) ………………2分
(2)解:△ABC与是成轴对称,………………4分
作直线,则直线即为△ABC与的对称轴.
………………8分
20.(1)解:如图,即为所求;………………4分
(2),,
,………………6分
平分,平分,
,,………………7分
.………………8分
21.(1)证明:∵,
∴, ………………1分
又∵,∴,………………2分
∴;………………3分
(2)解:如图2,作,垂足为F.………………4分
∵,∴;
在和中,
,∴;
∴………………6分
∵且,,∴,
∴,∴,即到BD的距离是.………………8分
22.(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CAB=∠CBA=60°,
∵D为BC的中点,∴∠CAD=∠CAB=30°,………………2分
又∵BE⊥AB,∴∠ABE=90°,∴∠CBE=90°﹣∠CBA=30°,………………4分
∴∠CAF=∠CBE;………………5分
(2)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CA=CB,………………6分
在△CAF和△CBE中,
,∴△CAF≌△CBE(SAS),
∴CE=CF,∠ACF=∠BCE,………………8分
∴∠ECF=∠BCE+∠BCF=∠ACF+∠BCF=∠ACB=60°,
∴△CEF是等边三角形.………………10分
23.解:(1)∵∠ACB=90°,AC=BC,
∴∠A=∠B=45°,………………2分
∵AD=AC,∴∠ACD=∠ADC==67.5°,………………3分
∴∠BCD=90°-67.5°=22.5°;………………4分
(2)证明:作AF⊥CD交CD于点F,………………5分
∵AD=AC,∴CF=FD=CD,∠FAD=∠CAB=22.5°,
∵∠ADC=67.5°,∴∠BDE=67.5°,∴∠DBE=90°-67.5°=22.5°,
∴∠CBE=45°+22.5°=67.5°,………………7分
在△AFD和△CEB中,
∴△AFD≌△CEB,………………9分
∴BE=DF,    ∴CD=2BE.………………10分
24.(1)证明:∵△ACD和△BCD是“友好三角形”,
∴AD=BD,………………1分
∵AC∥BE,
∴∠A=∠EBD,………………2分
∵∠ADC=∠BDE,
∴△ACD≌△BED(ASA),
∴CD=ED,………………3分
∴BD是△BCE的中线,
∴△BCD和△BED是“友好三角形”;………………4分
(2)解:由(1)可知,△ACD≌△BED,
∴S△ACD=S△BED=1,………………5分
分两种情况:
①当△PBC与△ABC是“友好三角形”时,点P在AB的延长线上,AB=PB,如图2,
∴PB=AB=2BD,
∴S△PBE=2S△BED=2;………………7分
②当△APC与△ABC是“友好三角形”时,点P在BA的延长线上,AB=AP,如图3,
∴PB=2AB=4BD,
∴S△PBE=4S△BED=4;………………9分
综上所述,此时△PBE的面积为2或4;………………10分
(3) 或 ………………12分
25.(1)解:∵,,
∴,………………1分
∴,………………2分
∵,
∴;………………3分
(2)解:连接,………………4分
∵AB=AE
∴∠ABE=∠AEB………………5分
∵△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AED=450
∴∠ABC-∠ABE=∠AED-∠AEB
∴∠HBE=∠HEB………………6分
∴BH=EH………………7分
(3)∵∠BAC=∠DAE=90
∴∠BAC-∠DAC=∠DAE-∠DAC
∴∠BAD=∠CAE
∵∠ABD= (180-∠BAD)
∠ACE= (180-∠CAE)
∴,………………8分
∵,
∴,
∵,,
∴,………………10分
取中点O,连接,则,………………11分
∵,
∴,
∴是等边三角形,
∴,则,………………12分
∵,
∴,
∴,………………13分
∴.………………14分上杭县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农村片区校半期联考
八年级数学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友情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下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 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 B. 1,3,4 C. 1,3,3 D. 2,3,7
3. 如图,△ABC≌△DEC,B、C、D在同一直线上,且CE=5,AC=7,则BD长( )
A. 7 B.12 C. 2 D. 14
4. 如图,已知,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和全等的是( )
B.
C. D.
5. 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比为2:3:5,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A.对顶角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如果,那么 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7. 下列各图中,OP 是∠MON 的平分线,点E,F,G 分别在射线OM,ON,OP 上,则可以解释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图形是( )
A. B. C. D.
8. 如图,,若,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9.如图,在△ABC中,∠BAC=90°,AC=6,AB=8,过点A的直线DE∥BC,∠ABC与∠ACB的平分线分别交DE于E,D,则DE的长为(  )
A.14 B.16 C.18 D.20
10.如图,在等边△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DE=∠CDF=30°,在下列结论中:①图中有三对全等三角形; ②AD=2DE=2DF; ③AC=2BD; ④AF=3BE.
正确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P′,则点P′的坐标为  .
12.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__ __.
13.如图,∠A=x°,∠B=x°,∠ACD=x°+40°,则x=   .
(13题图) (14题图) (15题图) (16题图)
14. 如图,△ABD和△ACD关于AD所在的直线对称,点D在BC上,若S△ABC=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 ___.
15.如图,在中,分别以点和点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与点、,作直线,交于点,连接.若△ACD的周长为12,△ABC的周长为21,,则AB的长为 .
16.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面积为16,点P为AD上一动点,E为AB边的中点,则BP+EP的最小值    .
三、解答题(共86分,共9题,共86分)
17. (8分)如图,AC⊥BC,BD⊥AD,垂足分别为C,D,AC=BD.
求证 BC=AD.
18.(8分) 如图所示,在中,平分是的高,,求的度数.
19. (8分)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是.
(1)写出点B,C的坐标;
(2)已知点,,画出,并判断△ABC与是否成轴对称,若成轴对称,请画出对称轴.
20. (8分)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交于点D.
(1)尺规作图:作的平分线交于点O.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求的度数.
21.(8分) 图1是小朋友荡秋千的场景.静止时场景平面图中,秋千位于铅垂线上,转轴中心B到地面的距离.乐乐在荡秋千过程中,当秋千摆动到最高点A时,点A到地面的距离,当他从A处摆动到处时,若.
(1)求证:;
(2)求到的距离.
图1
22.(10分)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边BC的中点,B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点F在AE上,且AF=BE,连接CF、CE.
求证:(1)∠CAF=∠CBE;
(2)△CEF是等边三角形.
23.(10分)如图,Rt△ABC中,∠ACB=90°,AC=BC,点D在斜边AB上,且AD=AC,过点B作BE⊥CD交直线CD于点E.
(1)求∠BCD的度数;
(2)求证:CD=2BE.
24.(12分)【定义】我们把三角形被一边上中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友好三角形”.
【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友好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理解】如图1,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ACD和△BCD是“友好三角形”,并且S△ACD=S△BCD.
【应用】如图2,△ACD和△BCD是“友好三角形”,AC∥BE,AB与CE相交于点D.
(1)求证:△BCD和△BED是“友好三角形”;
(2)若△ACD的面积为1,点P是直线AB上的一动点,连接CP,PE,当图中出现一个三角形和△ABC是“友好三角形”时,求出此时△PBE的面积.
【类比学习】根据上面学习知识的活动与经验,回答下面问题:
(3)定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其一个底角的度数的比值k称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若等腰△ABC中,∠A=80°,则它的特征值k=  .
25. (14分)如图1,和△ADE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与分别交于点,和交于点G,连接,.
(1)若,求的度数;
(2)求证:BH=EH
(3)如图2,延长,交于点M,,求证:.
图1 图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