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单元备课】【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单元分析】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中,中国古代政(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制度内容考查较多。尤其是中央官制、选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有以下内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秦朝皇帝制和中央官制的创立、郡县制的全面推广,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和影响;从汉到元地方体制和中央机构演变的史实及其规律影响;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的原因和影响,清朝军机处设置的背景和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和影响。【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秦朝中( http: / / www.21cnjy.com )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影响;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和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和内阁的设置,清朝军机处的设立。(2)教学难点:结合夏、商、西周的相关史实(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史实,理解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特征;结合秦朝以来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史观解读】1、文明史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本专题的政治文明成果:如宗法分封制、礼乐制度、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科举制等。2、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和思想文化)。本专题的重要背景事件包括: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宋代转运地方财赋到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单元网络】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解读:夏商的政治制度及特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主要内容、作用及相互关系。通过学习,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本课分析】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第1课,作为高中历史教材的开篇,是整个整个政治文明史的起点,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主要讲诉了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不仅鲜明地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地域特色,而且其兴衰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本单元内容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即:一、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分封制向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转变;二、中央集权和专制皇制权的不断强化。其中第1课主要进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两种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目重点介绍商朝以“服”为核心的“内外服联盟”政治制度的建立;第二目“封邦建国”,讲西周在商朝“服”,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分封制度”;第三目“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讲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并与分封制密切结合的宗法制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国(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政治制度的内容与特点;识记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西周分封制及宗法制的基本内容;理解商朝内外服制度的特点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特点与作用;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和评价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这一历史过程中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发展中的内在规律。2.过程与方法对“内外服联盟”与“封邦建国”的共性与差别展开比较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从内外服制度(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分封制、宗法制,古人的制度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以此增强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都会背诵百家姓吧?学生:赵钱孙李……师:那么谁能说下自己姓氏的起源和相关名人呢?(提问几位同学)师引导:姓氏和我们古代中国(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个政治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是什么政治制度吗?在学习完本课大家肯定会对中华民族的姓氏有更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夏商周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感悟遥远而又神秘的奴隶制王朝的政治发展历程。【知识梳理】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一)自主预习(课前提前预习并完成学案)1.夏朝:(1)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2)特点: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_________和王位世袭制。2.商朝:(1)制度: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_________。(2)特点: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____(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商朝是个弥漫着_________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_________。(二)史料探究1.夏朝师引导:中国的第一个政权是什么吗?谁建立的?它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夏朝;约前207( http: / / www.21cnjy.com )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出现公共权力和继承的传子制度。[公共权力就是大家所赋予的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知识小贴士: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师过渡:夏之后,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而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商朝展示图片( http: / / www.21cnjy.com )商族势力范围示意图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商代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师:内外服制有什么特点?生: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师:那么商代的统治还有什么特点呢?展示图片( http: / / 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骨文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甲骨文是记录商人占卜的卜辞,而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王权与神权结合,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过渡:上面我们在讲到商王(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内外服的关系时说到,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他们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正是由于这种缺点,商朝最后被它的附属国周部落所灭。(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自主预习(课前提前预习并完成学案)封邦建国(分封制)1、背景:(1)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统治区域扩大。(2)目的: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2.含义:是在保证强大的条件下,将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3、内容:(1)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分封对象:是分封的主体,还包括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和原有的附属国。(3)受封者的权力。受封得到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在疆域内进行在分封。(4)受封者的义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服从周王的政令;并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交纳贡赋。4、影响:(1)积极:①通过分封,周人不断扩大。②周王确立的地位,统治加强。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_(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的等级序列,巩固了统治。(2)消极:受封诸侯权力较大,诸侯国相对独立,为以后诸侯诸侯割据和国家分裂埋下了祸根。5、瓦解:(1)原因: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落;血缘关系疏远(2)表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国国君改称王,卿大夫政变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1.目的:巩固;解决贵族之间在、上的矛盾。2.实质:周人把血缘纽带同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特点(内容):(1)核心是制度。(最大特点)(2)确立起严格的大宗与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关系,也是关系。4.影响:(1)宗法制度通过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和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的特权。(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礼乐制度:1.含义: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和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必不可少的工具。(二)史料探究1、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展示材料:“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顾炎武谢觉哉《团结、谦虚、进步》:“在封建和私有制的社会里,这个美德的发展受到限制。”周公像师:西周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生: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师:什么是封邦建国,其目的、内容各是什么?与后来我们所说的“封建社会”一样吗?生: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顺势展示材料——(2)分封的对象和布局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诸侯国类别地理位置齐功臣今山东北部鲁同姓今山东南部燕同姓今北京一带卫同姓今河南北部晋同姓今山西宋商族后裔今河南东部材料二(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周分封形势图材料三(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告子》依据材料师生共同探究如下问题:师:分封的主体是哪些人?生:姬姓王族(分封的主体)、功臣、先代贵族。师:西周主要封国有哪些?生:⑴王族之国,如武王弟周公旦封鲁( http: / / www.21cnjy.com )(其长子伯禽就国),召公奭封燕,成王弟叔虞封晋等;⑵功臣之国,如姜尚封齐(亦是姻亲);⑶古圣先王后裔之国,如黄帝后裔被封于祝,尧后裔封于蓟,禹后裔东楼公封于杞、舜的后代妫满封陈等;⑷殷人后裔之国,如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封宋(“灭人之国不绝人之祀”)。名题展示——(2012 浙江高考)中国古(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设计小贴士”:及时联系考点,进行训练巩固,可以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内化所学知识。师:这些封国的布局有何特点?要承担何种义务?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服从命令,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力役,朝觐述职等。师:这样有何积极作用?生: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且便于加强监督异姓诸侯。师:现在有哪些省的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生:现代——山东省号称齐鲁,河北号称燕赵,湖北号称荆楚,山西号称三晋等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师:那么我们就继续探究分封制的作用。(3)分封制的作用展示材料材料一:商代的附属国是聚族而居,以血( http: / / www.21cnjy.com )缘关系为纽带;西周封国已开始打破血缘界限,人口结构较为复杂。商代附属国居于边地;西周封国地处要冲;商代附属国的统治者是商族以外的部族首领;西周封国的统治者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姻亲,与王室关系密切。(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二:(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三:(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作探究——周公的这种分封制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学生答)1.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http: / / www.21cnjy.com )2.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3.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承转过渡:分封制和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相比是较大的进步,但是这种体制之下,地方诸侯国的自主权较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制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顺势展示图片(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国形势图(依据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不利的一面:受封者权力太大,本身带有很大的分裂因素,造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割据的局面。过渡:情境材料——西周时期,一( http: / / www.21cnjy.com )个诸侯不幸病逝,他有4个孩子,妻子生的26岁的女儿,妾生的25岁的大儿子,妻子为他生的24岁的二儿子和23岁的小儿子,四个个孩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2、宗法制(1)内容师:西周实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生: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的矛盾。师: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图说历史INCLUDEPICTURE"http://www.fawan.com/UserFiles/2007-6/7/200767101410268.jpg"\MERGEFORMATINET学生进行解读:漫画中跪着接受象征权力的( http: / / www.21cnjy.com )“帽子”的人,一看就没有手拿象征知识的“书卷”的站立者有出息,但没有办法,正如图中的长者所说“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这就是对我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真实写照: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纵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可奈何。师:由此可见,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师(继续追问):那么大小宗之间存在何种关系?顺势展示示意图嫡长子(嫡长孙)周王嫡长子……诸侯嫡长子……卿大夫嫡长子……士庶人生(依据材料说出):确立大、小宗体系,大、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举例论证——周天子年老了,有四个儿女,大儿(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二夫人所生),二女儿(大夫人所生),三儿子(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生:传给三儿子,因为西周宗法( http: / / www.21cnjy.com )制规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子所生的称庶子,所以即使二夫人所生的是大儿子,他都没有继承权,女儿也没有继承权。(2)影响展示材料材料一(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二( http: / / 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据材料展开讨论——宗法制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生(积极):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 http: / / www.21cnjy.com )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2.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师: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维系统治存在何种弊端?(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血缘关系会逐渐淡化,凝聚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师:因此才有了上图所出现的两个状况——①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②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师:那么宗法制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呢?展示材料: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消极影响: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认人唯亲”“宗派主义”“唯上是从”的作风。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过渡:这里面出现了“礼乐”,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西周所创立的第三个政治制度——礼乐制。讨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生:(讨论后总结)二者互为表里,共同构(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体现,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3、礼乐制展示材料礼——乐——“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合作探究:礼乐制的作用是什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制度的工具。师解说: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别,所用音乐也不一样。如饮食方面,不同等第的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肉食种类各不相同。周礼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乐舞规格也有区别:“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师:那么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生:宗法制是分封制基础和实施法则;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解决了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礼乐制度: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制定了一套完整严格的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小结与讨论知识结构INCLUDEPICTURE"1-5.TIF"\MERGEFORMAT师总结:以上就是我们本课的主要内容,最后请根据今天所学内容展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材料一:材料二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材料三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①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考点精析1、比较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异同分封制宗法制主要目的保证周王室强大,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核心内容分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屏周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权利与义务诸侯有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但也有为周天子驻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子可获土地、庶民、奴隶等,是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臣服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双方关系周王是诸侯们共同的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嫡长子与分封下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瓦解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其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开发,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力量对比倒置,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瓦解宗法制并没有随着分封制的瓦解而瓦解,它在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有特权的凭借,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历史作用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了加强,周朝势力范围扩大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2、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盛行时期商周等早期社会秦以后的各个时代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共同点(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3)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3、世卿世禄制的含义“世卿世禄”制度:出现于夏朝,盛行于商、周。(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最高统治者到各级贵族的权位都是由自己的后代当然地世袭继承。他们世世代代把持着自己的职位和权力,世世代代享受各种经济特权。世卿,即父死子继,世代为卿(官);世禄,即指世代享受俸禄(采邑)。王位世袭成为制度,巫、史等官职亦多世代相传。西周王室及诸侯国执政之卿相,由宗族担任,经天子册命而世代家传,天子不能随意变动,诸侯更无权撤换。世卿世禄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稳定统治秩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最初天子册命的卿、相等伴随着宗亲关系的疏远,与周王或诸侯越来越离心,并且使政府机构越来越失去活力。【练习反馈】一、选择题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解析]:此题大部分同学能够依据所学(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做对。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与中国地名的关系。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山东简称鲁,源于西周分封的鲁国,山西简称晋,源于西周分封的晋国,故C项为正确答案。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六省的简称分别是豫、冀、湘、鄂、粤、桂,均不是西周封国的名称,故可排除A、B、D三项。答案:C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注意两点:一是回忆西周封国国名;二是结合一定的地理知识;然后结合分封制的相关知识作答。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解析]:考点:宗法制。宗法制把“家”(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为人臣者忠于君主,为人子者孝顺长辈,忠孝观念根源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答案:A解题指导:解答本题应注意两点:一是题干中的关键词“家国一体”“忠孝观念”源头;二是要清晰地了解备选项中各种政治制度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兄终弟及的传统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财产继承的原则D.任人唯才的要求[解析]本题大部分同学能做对。本题侧( http: / / www.21cnjy.com )重于对宗法制基本概念的考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所反映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因此反映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答案:B 4.《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 )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 [解析]此题少部分同学做错。解题(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键是理解从“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皆有等衰”等关键信息,说明了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目的是维护王权和贵族的利益,维持严格等级统治秩序,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片面,排除。答案:A二、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后于许,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祀。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周初分封的对象有哪些?依据材料二,分封的主体是谁?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http: / / www.21cnjy.com );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材料四(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2)材料三和四说明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有哪些?诸侯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说明了通过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的什么地位?材料五(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摘自《左传》(3)材料五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实质?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分封对象:先代贵族、功臣、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同姓亲族。(2)①义务:服从周王室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派兵跟随周王作战。②关系:臣属关系。③地位:“天下共主”,周王权威得到加强。(3)变化: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实质:宗法分封制崩溃原因: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落;血缘关系疏远。【反思应对】本教案的亮点:结合学生实际展开合作探究,史料的选取,问题的设计都是精心设计,学生参与度高。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力图照顾到大部分学生。3、题目的编制合理,多事近年的模拟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教案使用后的建议:没能很好的做到知识的横纵向对比,政治史应该注意和经济文化的联系,这方面还有待加强。由于前面的合作探究环节用时太多,导致后面的教学时间有些紧张,因此教师可以有选择的讲,注意详略得当,适当补充知识。祭拜黄帝吉林徐氏家族连战祭祖殷商甲骨卜辞图项目名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