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浙工大附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作业检测八年级数学学科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浙工大附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作业检测八年级数学学科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浙工大附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作业检测八年级数学学科试题卷
1.(2025八上·浙江月考)下列四种网络运营商的标志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B,C选项中的图形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D选项中的图形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
2.(2025八上·浙江月考)椅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具,现代的椅子追求美观时尚,一些椅子被赋予了更多科技,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方便.下列椅子的设计中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 (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C选项椅子下面又开的两只脚与地面形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判断各选项椅子设计是否利用了此特性.
3.(2025八上·浙江月考)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3, 4, 8 B.5, 6, 11
C.7, 9, 17 D.6, 8, 10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A、∵3+4=7<8,∴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5+6=11,∴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C、∵7+9=16<17,∴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6+8=14>10,∴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解.
4.(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 ∠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则∠ACD的度数为(  )
A.133° B.135° C.130° D.143°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CD=∠A+∠B=71°+62°=133°,
故答案为:A .
【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求出∠ACD的度数.
5.(2025八上·浙江月考)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垂线段最短
C.若a, b满足|a|=|b|, 则a=b D.同位角相等
【答案】B
【知识点】真命题与假命题
【解析】【解答】解:A、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本选项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B、垂线段最短,是真命题,符合题意;
C、若a,b满足|a|=|b|,则a=±b,故本选项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本选项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概念、垂线段最短、绝对值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
6.(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图所示,军官从军营C出发先到河边(河流用表示)饮马,再去同侧的D地开会,应该怎样走才能使路程最短?你能解决这个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吗 下列给出了四个图形,你认为符合要求的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将军饮马模型-一线两点(一动两定)
【解析】【解答】解:连接交于点,由选项D中图可知: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

当、、三点共线时,的距离最短,
故选:D.
【分析】由选项D中图可知: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交于点,由对称性可知,,,据此判断即可.
7.(2025八上·浙江月考)热爱帆船运动的聪聪同学用一副三角板拼成一幅“帆船图”.如图,已知∠D=∠BCA=90°,∠E=45°,若 , 连接AF , 则∠CAF的度数为(  )
A.45° B.60° C.67.5° D.135°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解析】【解答】解:∵∠D=∠BCA=90°,∠E=45°,
∴∠DFE=45°,
∵AC//EF,
∴∠ACF=∠DFE=45°,
∵CA=CF,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DFE=45°,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CF=45°,由等边对等角,求出∠CAF即可.
8.(2025八上·浙江月考)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周长为18cm,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
A.4cm B.10cm C.4cm或10cm D.4cm或7cm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分两种情况:
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cm时,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
∴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18-4-4=10(cm)
∵4+4=8 <10.
∴不能组成三角形;
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cm时,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
∴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cm)
∵4+7=11>7
∴能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4cm,
故答案为:A.
【分析】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cm时;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cm时,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9.(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 已知AE=AC, ∠C=∠E, 下列条件中, 无法判定△ABC≌△ADE的是(  )
A.∠B=∠D B.BC=DE C.∠1=∠2 D.AB=AD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添加∠B=∠D,由"AAS"可证△ABC≌△ADE,故选项A不合题意;
B、添加BC=DE,由"SAS"可证△ABC≌△ADE,故选项B不合题意;
C、添加∠1=∠2,由"ASA"可证△ABC≌△ADE,故选项C不合题意;
D、添加AB=AD,不能证明△ABC≌△ADE,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依次判断可求解.
10.(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 把△ABC沿DE折叠, 使点A落在点A'处, 若∠A=40°, 则∠1+∠2等于(  )
A.40° B.60° C.80° D.90°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A=40°,
∴∠ADE+∠AED=180°-∠A=140°,
∵折叠,
∴∠ADA'=2∠ADE,∠AEA'=2∠AED,
∴∠ADA'+∠AEA'=2×140°=280°,
∴∠1+∠2=180°-∠ADA'+180°-∠AEA'=360°-280°=80°;
故答案为:C .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折看的性质,推出∠ADA'+∠AEA'的度数,再根据平角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11.(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果∠A>∠B,∠B>∠C,那么∠A>∠C.这个命题的条件是   ,结论是   .
【答案】∠A>∠B,∠B>∠C;∠A>∠C
【知识点】命题的概念与组成
【解析】【解答】解: 命题的格式为“如果P,那么Q”,其中P是条件,Q是结论。
题目中的命题为“如果∠A>∠B,∠B>∠C,那么∠A>∠C”。
因此,条件是“∠A>∠B,∠B>∠C”,结论是“∠A>∠C”。
故答案为:∠A>∠B,∠B>∠C;∠A>∠C.
【分析】 根据命题的结构,“如果”引导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导的部分是结论。
12.(2025八上·浙江月考)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4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答案】10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另一个底角也等于40°,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它的项角的度数=180°-40°-40°=100°,
故答案为:100°.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可得出等腰三角形有两个40°的底角,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求得项角的度数.
13.(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AB,交BC于点E,BE=2,则DE的长是    .
【答案】2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概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BD平分∠ABC
∴∠ABD=∠CBD
∵DE//AB
∴∠ABD=∠BDE
∴∠DBE=∠BDE
∴DE=BE
∵BE=2,
∴DE=2
故答案为:2.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D=∠CB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D=∠BDE,等量代换得到∠DBE=∠BDE,得到DE=BE,于是得到结论.
14.(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所示, 在△ABC中, 点D, E分别为BC, AD的中点, 且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答案】1
【知识点】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求面积
【解析】【解答】解:∵D是BC的中点,
∴BD=CD

∵E是AD的中点,
∴AE=DE,

故答案为:1 .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即可求解.
15.(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的长为4,面积为12,腰AB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 AB,AC于点E,F,若D为底边BC的中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BDM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答案】8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将军饮马模型-一线两点(一动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连接AD交EF与点M',连结AM,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
∴AD⊥BC,
∴,解得AD=6,
∵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M=BM.
∴BM+MD=MD+AM.
∴当点M位于点M'处时,MB+MD有最小值,最小值6.
∴△BDM的周长的最小值为DB+AD=2+6=8
故答案为:8 .
【分析】连接AD交EF与点M',连结AM,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M=MB,则BM+DM=AM+DM,故此当A、M、D在一条直线上时,MB+DM有最小值,然后依据要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证明AD为△ABC底边上的高线,依据三角形的面积为12可求得AD的长.
16.(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 C是线段AB上的一点, △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E交CD于M, BD交CE于N,交AE于O, 连接MN, 则①△ACE≌△DCB;②∠AOB=150°; ③DN=AM; ④△CMN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答案】①③④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手拉手全等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CD=∠BCE=60°
∴∠DCE=60°.
在△ACE和△DCB中,
∴△ACE≌△DCB(SAS),①正确;
∴∠BDC=∠EAC,DB=AE,
∵△ACE≌△DCB,
∴∠CBD=∠AEC,
∵∠AOB=180°-∠OAB-∠DBC,
∴∠AOB=180°-∠AEC-∠OAB=120°,②错误;
在△ACM和△DCN中,
∴△ACM≌△DCN(ASA),
∴AM=DN,③正确;
∵△ACM≌△DCN,
∴∠AMC=∠DNC,CM=CN.
∵∠MCN=60°,
∴△CMN是等边三角形,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
【分析】易证△ACE≌△DCB,可得①正确;即可求得∠AOB=120°,可得③错误;再证明△ACM≌△DCN,可得②④正确和CM=CN,即可证明⑤正确;即可解题.
17.(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 在△ABC中, AB=DE,AC=DF,BF=CE , 求证:
证明:
   
即   =   .
在△ABC和△DEF中,
   =   
∴△ABC≌△DEF (   ).
【答案】CE;BC;EF;BC;EF;SS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解答】解:∵BF=CE,
∴BF+CF=CE+CF
即BC=EF,
在△ABC和△DEF中,
∵AB=DE,AC=DF,BC=EF,
∴△ABC≌△DEF(SSS)
故答案为:CE;BC;EF;BC;EF;SSS.
【分析】先通过已知条件推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再利用SSS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18.(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图,已知
(1)用尺规作图法作出. 的角平分线AD;(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作AB的中垂线m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1)解:如图,AD就是所求角平分线;
(2)解:如图所示,直线m即为所求;
【知识点】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即可完成作图;
(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即可完成作图.
19.(2025八上·浙江月考) 已知:如图, MN是 的边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AC分别相交于点D,E,连接CD.
(1) 若CD=3, 则AD的长为   ;
(2) 若AB=5,BD=2,求CD的长;
(3) 若 的周长为10, BC=4, 求AB的长.
【答案】(1)3
(2)解:∵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D=CD
∵AB=5,BD=2,
∴AD=AB-BD=5-2=3
∴CD = AD =3
(3)解:∵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D=CD.
∵△BDC的周长为BD+CD+BC,且△BDC的周长为10,BC=4,
∴BD+CD=10-4=6
∵AB=BD+AD,且AD=CD
∴AB= BD+CD=6.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MN是△ABC的边AC的垂直平分线,
∴AD=CD=3
故答案为:3.
【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CD,即可求解;
(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CD,再根据AB=AD+BD,即可求解;
(3)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CD,再根据△BDC的周长为BD+CD+BC,即可求解.
20.(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已知 各顶点在格点上.
(1) 画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1B1C1(点A与点A1, 点B与点B1对应);
(2) △A1B1C1的面积为   .
【答案】(1)解:△A1B1C1如图所示:
(2)5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作图﹣轴对称;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
【解析】【解答】解:(2),
故答案为:5.
【分析】(1)根据关于直线对称点的性质确定对应点位置;
(2)通过用△ABC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多余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
21.(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 AD平分∠CAE, DE⊥AE,DF⊥AC, 垂足分别为E, F, 点B在AE上, 且BE=CF.
(1) 求证: BD=CD
(2) 若AC=12,AB=8, 求BE的长.
【答案】(1)证明:∵AD平分∠CAE,DE⊥AB,DF⊥AC
∴DE=DF
∵BE=FC,∠E=∠DFC=90°
∴△BED≌△CFD(SAS)
∴BD=CD
(2)解:∵Rt△BDE≌Rt△CDF,
∴CF=BE
在Rt△ADE与Rt△ADF中,
∴Rt△ADE≌Rt△ADF(HL)
∴AE=AF.
∴AC=AF+CE=AE+BE=AB+2BE
∵AB=8,AC=12.
∴BE=2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即可得出结论;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22.(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AE.
(1)若∠BAC=90°,∠BAD=30°,求∠EDC的度数?
(2)若∠BAC=a(a>30°), ∠BAD=30°,求∠EDC的度数?
(3)猜想∠EDC与∠BAD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
【答案】(1)解:∵∠BAC=90°,AB=AC,
∴∠B=∠C= (180°-∠BAC)=45°,
∴∠ADC=∠B+∠BAD=45°+30=75°,
∵∠DAC=∠BAC-∠BAD=90°-30°=60°,
∵AD=AE,
∴∠ADE=∠AED= (180°-∠DAC)=60°,
∴∠EDC=∠ADC-∠ADE=75°-60=15°,
答:∠EDC的度数是15°.
(2)解:与(1)类似:∠B=∠C= (180°-∠BAC)= ,
∴∠ADC=∠B+∠BAD=
∵∠DAC=∠BAC-∠BAD= -30°,
∴∠ADE=∠AED= (180° ∠DAC)=105° α
∴∠EDC=∠ADC-∠ADE=
答:∠EDC的度数是15°
(3)解:∠EDC与∠BAD的数量关系是∠EDC= ∠BAD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在等腰△ABC中,AB=AC,已知∠BAC=90°,∠BAD=30°,则∠B=45°,则外角∠ADC=∠B+∠BAD;在等腰三角形ADE中,由∠DAC=∠BAC-∠BAD得∠DAC的度数,则可求∠ADE的度数;则∠EDC=∠ADC-∠ADE;(2)方法与(1)类似,用α分别表示出∠ADC和∠ADE,再求∠EDC;(3)由(1)和(2)的结果,可知∠EDC= .
23.(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沿△ABC的边从点A运动到点B,再从点B运动到点C,点E是边BC上一点,运动过程中始终满足BD=CE.
(1) 如图1, 当点D在AB边上时, 连接AE,CD相交于点G.
①求证: AE=CD.
②求∠CGE的度数.
(2) 如图2, 当点D在BC边上时, 延长AB至点F, 使BF =BE, 连接AE,DF. 判断AE与DF是否相等 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①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ACB=60°,BC=AC.
∵BD=CE.
∴△ACE≌△CBD(SAS)
∴AE=CD
②∵△ACE≌△CBD.
∴∠CAE=∠BCD.
∵∠ACB=∠ACD+∠BCD=60°
∴∠CGE=∠ACD+∠CAE=∠ACD+∠BCD=60°
(2)解:AE=DF,理由如下:
如图2,在AB上截取AH=BF,连接DH,可得HF=AB.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ACB=60°,AB=AC=BC=HF
∵BF=BE,BD=CE
∴BH=CE=BD.
∴△BDH是等边三角形
∴∠BHD=∠ACB=60°
∴△ACE≌△FHD(SAS)
∴AE=DF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分析】(1)①由SAS可证△ACE≌△CBD,可得AE=CD;
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AE=∠BCD,由外角的性质可求解;
(2)由SAS可证△ACE≌△FHD,可得AE=DF,即可求解.
24.(2025八上·浙江月考)【综合与实践题】
【问题情境】补短法在解决线段的和、差、倍、分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的做法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某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有关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例: 如图①, 在四边形ABCD中, AB∥DC,E是AD的中点, BE平分∠ABC, 试判断BC, CD,AB之间的等量关系.
小颖的方法:如图②,延长BE、CD的相交于点F,构造△ABE≌△DFE和等腰三角形BCF 即可判断.
(1)【问题解决】按照小颖的方法,判断BC,CD,AB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自主探究】如图③,在△ABC中,D是BC的中点,点E在AC上,连接BE交AD于点F,AE=EF,试说明: AC=BF.
(3)【拓展延伸】如图④, 在四边形ABDC中, AB∥CD, AB=5, CD=1.6, 点F在AE上且满足 求DF的长.
【答案】(1)解:BC=CD+AB,
理由如下:
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②所示:
∵AB//DC,
∴∠A=∠FDE,∠ABE=∠F,
∵点E是AD的中点,
∴AE=DE,
在△ABE和△DFE中,
∴△ABE≌△DFE(AAS)
∴AB= DF,
∴CF=CD+DF=CD+CB
∵BE平分∠ABC,
∴∠ABE=∠CBE
又∵∠ABE=∠F
∴∠CBE=∠F.
∴BC=CG=CD+CB;
(2)证明:延长AD到M,使DM=DF,连接CM,如图③所示:
∵点D是BC的中点,
∴CD=BD,
在△CDM和△BDF中
∴△CDM≌△BDF(SAS),
∴CM=BF,∠M=∠BFD
∵∠AFE=∠BFD
∴∠M=∠AFE
∵AE=EF
∴∠EAF=∠AFE
∴∠M=∠EAF
∴CM=AC
∴AC=BF;
(3)解:过点A作AH⊥BC于点H,延长CD,AE相交于点N,如图④所示:
∴,
∵S△ABE=S△ACE,
∴CE=BE
∵AB//CD
∴∠N=∠BAE,∠NCE=∠ABE,
在ANCE和AABE中
∴△NCE≌△ABE(AAS)
∴CN=AB.
∵∠DFE=∠BAE,∠N=∠BAE
∴∠DFE=∠N.
∴DF= DN,
∴DN=CN-CD=AB-CD,
∴DF=AB-CD,
又∵AB=5,CD=1.6,
∴DF=AB-CD=5-1.6=3.4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倍长中线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1)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证明△ABE和△DFE全等得AB=DF.进而得CF=CD+CB,再根据BE平分∠ABC得∠ABE=∠CBE=∠F,则BC=CF,由此可得出BC,CD,AB之间的等量关系;
(2)延长AD到M,使DM=DF,连接CM,证明△CDM和△BDF全等得CM=BF,∠M=∠BFD,再根据∠AFE=∠BFD,AE=EF得∠EAF=∠AFE=∠M,进而得CM=AC,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3)过点A作AH⊥BC于点H,延长CD,AE相交于点N,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及S△ABE=S△ACE得CE=BE,证明△NCE和△ABE全等得CN=AB,再根据∠DEE=∠BAE=∠N得DF=DN,则DF=DN=CN-CD=AB-CD,然后根据AB=5,CD=1.6,即可得出答案.
1 / 1浙江省浙工大附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作业检测八年级数学学科试题卷
1.(2025八上·浙江月考)下列四种网络运营商的标志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2025八上·浙江月考)椅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具,现代的椅子追求美观时尚,一些椅子被赋予了更多科技,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方便.下列椅子的设计中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 (  )
A. B.
C. D.
3.(2025八上·浙江月考)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3, 4, 8 B.5, 6, 11
C.7, 9, 17 D.6, 8, 10
4.(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 ∠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则∠ACD的度数为(  )
A.133° B.135° C.130° D.143°
5.(2025八上·浙江月考)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垂线段最短
C.若a, b满足|a|=|b|, 则a=b D.同位角相等
6.(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图所示,军官从军营C出发先到河边(河流用表示)饮马,再去同侧的D地开会,应该怎样走才能使路程最短?你能解决这个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吗 下列给出了四个图形,你认为符合要求的图形是(  )
A. B.
C. D.
7.(2025八上·浙江月考)热爱帆船运动的聪聪同学用一副三角板拼成一幅“帆船图”.如图,已知∠D=∠BCA=90°,∠E=45°,若 , 连接AF , 则∠CAF的度数为(  )
A.45° B.60° C.67.5° D.135°
8.(2025八上·浙江月考)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周长为18cm,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
A.4cm B.10cm C.4cm或10cm D.4cm或7cm
9.(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 已知AE=AC, ∠C=∠E, 下列条件中, 无法判定△ABC≌△ADE的是(  )
A.∠B=∠D B.BC=DE C.∠1=∠2 D.AB=AD
10.(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 把△ABC沿DE折叠, 使点A落在点A'处, 若∠A=40°, 则∠1+∠2等于(  )
A.40° B.60° C.80° D.90°
11.(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果∠A>∠B,∠B>∠C,那么∠A>∠C.这个命题的条件是   ,结论是   .
12.(2025八上·浙江月考)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4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13.(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AB,交BC于点E,BE=2,则DE的长是    .
14.(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所示, 在△ABC中, 点D, E分别为BC, AD的中点, 且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15.(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的长为4,面积为12,腰AB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 AB,AC于点E,F,若D为底边BC的中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BDM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16.(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 C是线段AB上的一点, △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E交CD于M, BD交CE于N,交AE于O, 连接MN, 则①△ACE≌△DCB;②∠AOB=150°; ③DN=AM; ④△CMN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17.(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 在△ABC中, AB=DE,AC=DF,BF=CE , 求证:
证明:
   
即   =   .
在△ABC和△DEF中,
   =   
∴△ABC≌△DEF (   ).
18.(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图,已知
(1)用尺规作图法作出. 的角平分线AD;(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作AB的中垂线m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9.(2025八上·浙江月考) 已知:如图, MN是 的边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AC分别相交于点D,E,连接CD.
(1) 若CD=3, 则AD的长为   ;
(2) 若AB=5,BD=2,求CD的长;
(3) 若 的周长为10, BC=4, 求AB的长.
20.(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已知 各顶点在格点上.
(1) 画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1B1C1(点A与点A1, 点B与点B1对应);
(2) △A1B1C1的面积为   .
21.(2025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 AD平分∠CAE, DE⊥AE,DF⊥AC, 垂足分别为E, F, 点B在AE上, 且BE=CF.
(1) 求证: BD=CD
(2) 若AC=12,AB=8, 求BE的长.
22.(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AE.
(1)若∠BAC=90°,∠BAD=30°,求∠EDC的度数?
(2)若∠BAC=a(a>30°), ∠BAD=30°,求∠EDC的度数?
(3)猜想∠EDC与∠BAD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
23.(2025八上·浙江月考)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沿△ABC的边从点A运动到点B,再从点B运动到点C,点E是边BC上一点,运动过程中始终满足BD=CE.
(1) 如图1, 当点D在AB边上时, 连接AE,CD相交于点G.
①求证: AE=CD.
②求∠CGE的度数.
(2) 如图2, 当点D在BC边上时, 延长AB至点F, 使BF =BE, 连接AE,DF. 判断AE与DF是否相等 并说明理由.
24.(2025八上·浙江月考)【综合与实践题】
【问题情境】补短法在解决线段的和、差、倍、分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的做法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某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有关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例: 如图①, 在四边形ABCD中, AB∥DC,E是AD的中点, BE平分∠ABC, 试判断BC, CD,AB之间的等量关系.
小颖的方法:如图②,延长BE、CD的相交于点F,构造△ABE≌△DFE和等腰三角形BCF 即可判断.
(1)【问题解决】按照小颖的方法,判断BC,CD,AB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自主探究】如图③,在△ABC中,D是BC的中点,点E在AC上,连接BE交AD于点F,AE=EF,试说明: AC=BF.
(3)【拓展延伸】如图④, 在四边形ABDC中, AB∥CD, AB=5, CD=1.6, 点F在AE上且满足 求DF的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B,C选项中的图形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D选项中的图形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C选项椅子下面又开的两只脚与地面形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判断各选项椅子设计是否利用了此特性.
3.【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A、∵3+4=7<8,∴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5+6=11,∴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C、∵7+9=16<17,∴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6+8=14>10,∴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解.
4.【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CD=∠A+∠B=71°+62°=133°,
故答案为:A .
【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求出∠ACD的度数.
5.【答案】B
【知识点】真命题与假命题
【解析】【解答】解:A、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本选项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B、垂线段最短,是真命题,符合题意;
C、若a,b满足|a|=|b|,则a=±b,故本选项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本选项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概念、垂线段最短、绝对值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
6.【答案】D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将军饮马模型-一线两点(一动两定)
【解析】【解答】解:连接交于点,由选项D中图可知: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

当、、三点共线时,的距离最短,
故选:D.
【分析】由选项D中图可知: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交于点,由对称性可知,,,据此判断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解析】【解答】解:∵∠D=∠BCA=90°,∠E=45°,
∴∠DFE=45°,
∵AC//EF,
∴∠ACF=∠DFE=45°,
∵CA=CF,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DFE=45°,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CF=45°,由等边对等角,求出∠CAF即可.
8.【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分两种情况:
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cm时,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
∴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18-4-4=10(cm)
∵4+4=8 <10.
∴不能组成三角形;
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cm时,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
∴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cm)
∵4+7=11>7
∴能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4cm,
故答案为:A.
【分析】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cm时;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cm时,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添加∠B=∠D,由"AAS"可证△ABC≌△ADE,故选项A不合题意;
B、添加BC=DE,由"SAS"可证△ABC≌△ADE,故选项B不合题意;
C、添加∠1=∠2,由"ASA"可证△ABC≌△ADE,故选项C不合题意;
D、添加AB=AD,不能证明△ABC≌△ADE,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依次判断可求解.
10.【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A=40°,
∴∠ADE+∠AED=180°-∠A=140°,
∵折叠,
∴∠ADA'=2∠ADE,∠AEA'=2∠AED,
∴∠ADA'+∠AEA'=2×140°=280°,
∴∠1+∠2=180°-∠ADA'+180°-∠AEA'=360°-280°=80°;
故答案为:C .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折看的性质,推出∠ADA'+∠AEA'的度数,再根据平角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11.【答案】∠A>∠B,∠B>∠C;∠A>∠C
【知识点】命题的概念与组成
【解析】【解答】解: 命题的格式为“如果P,那么Q”,其中P是条件,Q是结论。
题目中的命题为“如果∠A>∠B,∠B>∠C,那么∠A>∠C”。
因此,条件是“∠A>∠B,∠B>∠C”,结论是“∠A>∠C”。
故答案为:∠A>∠B,∠B>∠C;∠A>∠C.
【分析】 根据命题的结构,“如果”引导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导的部分是结论。
12.【答案】10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另一个底角也等于40°,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它的项角的度数=180°-40°-40°=100°,
故答案为:100°.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可得出等腰三角形有两个40°的底角,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求得项角的度数.
13.【答案】2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概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BD平分∠ABC
∴∠ABD=∠CBD
∵DE//AB
∴∠ABD=∠BDE
∴∠DBE=∠BDE
∴DE=BE
∵BE=2,
∴DE=2
故答案为:2.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D=∠CB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D=∠BDE,等量代换得到∠DBE=∠BDE,得到DE=BE,于是得到结论.
14.【答案】1
【知识点】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求面积
【解析】【解答】解:∵D是BC的中点,
∴BD=CD

∵E是AD的中点,
∴AE=DE,

故答案为:1 .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即可求解.
15.【答案】8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将军饮马模型-一线两点(一动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解答】解:连接AD交EF与点M',连结AM,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
∴AD⊥BC,
∴,解得AD=6,
∵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M=BM.
∴BM+MD=MD+AM.
∴当点M位于点M'处时,MB+MD有最小值,最小值6.
∴△BDM的周长的最小值为DB+AD=2+6=8
故答案为:8 .
【分析】连接AD交EF与点M',连结AM,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M=MB,则BM+DM=AM+DM,故此当A、M、D在一条直线上时,MB+DM有最小值,然后依据要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证明AD为△ABC底边上的高线,依据三角形的面积为12可求得AD的长.
16.【答案】①③④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手拉手全等模型;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CD=∠BCE=60°
∴∠DCE=60°.
在△ACE和△DCB中,
∴△ACE≌△DCB(SAS),①正确;
∴∠BDC=∠EAC,DB=AE,
∵△ACE≌△DCB,
∴∠CBD=∠AEC,
∵∠AOB=180°-∠OAB-∠DBC,
∴∠AOB=180°-∠AEC-∠OAB=120°,②错误;
在△ACM和△DCN中,
∴△ACM≌△DCN(ASA),
∴AM=DN,③正确;
∵△ACM≌△DCN,
∴∠AMC=∠DNC,CM=CN.
∵∠MCN=60°,
∴△CMN是等边三角形,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
【分析】易证△ACE≌△DCB,可得①正确;即可求得∠AOB=120°,可得③错误;再证明△ACM≌△DCN,可得②④正确和CM=CN,即可证明⑤正确;即可解题.
17.【答案】CE;BC;EF;BC;EF;SS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解答】解:∵BF=CE,
∴BF+CF=CE+CF
即BC=EF,
在△ABC和△DEF中,
∵AB=DE,AC=DF,BC=EF,
∴△ABC≌△DEF(SSS)
故答案为:CE;BC;EF;BC;EF;SSS.
【分析】先通过已知条件推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再利用SSS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18.【答案】(1)解:如图,AD就是所求角平分线;
(2)解:如图所示,直线m即为所求;
【知识点】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即可完成作图;
(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即可完成作图.
19.【答案】(1)3
(2)解:∵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D=CD
∵AB=5,BD=2,
∴AD=AB-BD=5-2=3
∴CD = AD =3
(3)解:∵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D=CD.
∵△BDC的周长为BD+CD+BC,且△BDC的周长为10,BC=4,
∴BD+CD=10-4=6
∵AB=BD+AD,且AD=CD
∴AB= BD+CD=6.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MN是△ABC的边AC的垂直平分线,
∴AD=CD=3
故答案为:3.
【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CD,即可求解;
(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CD,再根据AB=AD+BD,即可求解;
(3)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CD,再根据△BDC的周长为BD+CD+BC,即可求解.
20.【答案】(1)解:△A1B1C1如图所示:
(2)5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作图﹣轴对称;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
【解析】【解答】解:(2),
故答案为:5.
【分析】(1)根据关于直线对称点的性质确定对应点位置;
(2)通过用△ABC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多余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
21.【答案】(1)证明:∵AD平分∠CAE,DE⊥AB,DF⊥AC
∴DE=DF
∵BE=FC,∠E=∠DFC=90°
∴△BED≌△CFD(SAS)
∴BD=CD
(2)解:∵Rt△BDE≌Rt△CDF,
∴CF=BE
在Rt△ADE与Rt△ADF中,
∴Rt△ADE≌Rt△ADF(HL)
∴AE=AF.
∴AC=AF+CE=AE+BE=AB+2BE
∵AB=8,AC=12.
∴BE=2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即可得出结论;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22.【答案】(1)解:∵∠BAC=90°,AB=AC,
∴∠B=∠C= (180°-∠BAC)=45°,
∴∠ADC=∠B+∠BAD=45°+30=75°,
∵∠DAC=∠BAC-∠BAD=90°-30°=60°,
∵AD=AE,
∴∠ADE=∠AED= (180°-∠DAC)=60°,
∴∠EDC=∠ADC-∠ADE=75°-60=15°,
答:∠EDC的度数是15°.
(2)解:与(1)类似:∠B=∠C= (180°-∠BAC)= ,
∴∠ADC=∠B+∠BAD=
∵∠DAC=∠BAC-∠BAD= -30°,
∴∠ADE=∠AED= (180° ∠DAC)=105° α
∴∠EDC=∠ADC-∠ADE=
答:∠EDC的度数是15°
(3)解:∠EDC与∠BAD的数量关系是∠EDC= ∠BAD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在等腰△ABC中,AB=AC,已知∠BAC=90°,∠BAD=30°,则∠B=45°,则外角∠ADC=∠B+∠BAD;在等腰三角形ADE中,由∠DAC=∠BAC-∠BAD得∠DAC的度数,则可求∠ADE的度数;则∠EDC=∠ADC-∠ADE;(2)方法与(1)类似,用α分别表示出∠ADC和∠ADE,再求∠EDC;(3)由(1)和(2)的结果,可知∠EDC= .
23.【答案】(1)解:①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ACB=60°,BC=AC.
∵BD=CE.
∴△ACE≌△CBD(SAS)
∴AE=CD
②∵△ACE≌△CBD.
∴∠CAE=∠BCD.
∵∠ACB=∠ACD+∠BCD=60°
∴∠CGE=∠ACD+∠CAE=∠ACD+∠BCD=60°
(2)解:AE=DF,理由如下:
如图2,在AB上截取AH=BF,连接DH,可得HF=AB.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ACB=60°,AB=AC=BC=HF
∵BF=BE,BD=CE
∴BH=CE=BD.
∴△BDH是等边三角形
∴∠BHD=∠ACB=60°
∴△ACE≌△FHD(SAS)
∴AE=DF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分析】(1)①由SAS可证△ACE≌△CBD,可得AE=CD;
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AE=∠BCD,由外角的性质可求解;
(2)由SAS可证△ACE≌△FHD,可得AE=DF,即可求解.
24.【答案】(1)解:BC=CD+AB,
理由如下:
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②所示:
∵AB//DC,
∴∠A=∠FDE,∠ABE=∠F,
∵点E是AD的中点,
∴AE=DE,
在△ABE和△DFE中,
∴△ABE≌△DFE(AAS)
∴AB= DF,
∴CF=CD+DF=CD+CB
∵BE平分∠ABC,
∴∠ABE=∠CBE
又∵∠ABE=∠F
∴∠CBE=∠F.
∴BC=CG=CD+CB;
(2)证明:延长AD到M,使DM=DF,连接CM,如图③所示:
∵点D是BC的中点,
∴CD=BD,
在△CDM和△BDF中
∴△CDM≌△BDF(SAS),
∴CM=BF,∠M=∠BFD
∵∠AFE=∠BFD
∴∠M=∠AFE
∵AE=EF
∴∠EAF=∠AFE
∴∠M=∠EAF
∴CM=AC
∴AC=BF;
(3)解:过点A作AH⊥BC于点H,延长CD,AE相交于点N,如图④所示:
∴,
∵S△ABE=S△ACE,
∴CE=BE
∵AB//CD
∴∠N=∠BAE,∠NCE=∠ABE,
在ANCE和AABE中
∴△NCE≌△ABE(AAS)
∴CN=AB.
∵∠DFE=∠BAE,∠N=∠BAE
∴∠DFE=∠N.
∴DF= DN,
∴DN=CN-CD=AB-CD,
∴DF=AB-CD,
又∵AB=5,CD=1.6,
∴DF=AB-CD=5-1.6=3.4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倍长中线构造全等模型
【解析】【分析】(1)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证明△ABE和△DFE全等得AB=DF.进而得CF=CD+CB,再根据BE平分∠ABC得∠ABE=∠CBE=∠F,则BC=CF,由此可得出BC,CD,AB之间的等量关系;
(2)延长AD到M,使DM=DF,连接CM,证明△CDM和△BDF全等得CM=BF,∠M=∠BFD,再根据∠AFE=∠BFD,AE=EF得∠EAF=∠AFE=∠M,进而得CM=AC,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3)过点A作AH⊥BC于点H,延长CD,AE相交于点N,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及S△ABE=S△ACE得CE=BE,证明△NCE和△ABE全等得CN=AB,再根据∠DEE=∠BAE=∠N得DF=DN,则DF=DN=CN-CD=AB-CD,然后根据AB=5,CD=1.6,即可得出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