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人所需的营养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京版(2024)七年级生物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3 人所需的营养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京版(2024)七年级生物学上册

资源简介

《人所需的营养》导学案(学生版)
一、学习目标
1.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阐述它们各自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 准确识别各类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哪些常见食物。
3. 详细列举出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时,人体可能出现的症状。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食物来源以及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
2. 难点:探究活动的组织,以及理解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复杂的生理作用机制。
三、预习导航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其中,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常见富含糖类的食物有米饭、馒头等;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像花生、肥肉中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牛奶、鸡蛋等食物富含蛋白质。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每天的饮食中都需要包含这三类营养物质呢?
3.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一般占体重的60% - 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______中才能运输。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能体现出水对人体的重要性呢?
4. 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几种常见无机盐(如钙、铁、碘等)的缺乏症状及食物来源。
5. 维生素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虽然人体对它们的需求量很少,但是它们在人体的新陈代谢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查阅课本,找出常见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缺乏症状。
四、课堂探究
1. 探究食物中的能量
阅读教材中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内容,思考: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如何通过实验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针对问题“比较两种食物(花生仁和核桃仁)中哪种含能量多?”作出合理的假设,并简单阐述你的实验思路。
小组讨论:测得的种子中的能量值往往会比实际值低,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应当怎样做?
2. 营养物质的作用及缺乏症
结合预习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并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来梳理。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状,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
思考:如果一个人长期挑食、偏食,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哪些问题?
五、课堂小结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哪些了吗?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2. 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会引发哪些症状,你记住了吗?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以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
六、课后拓展
1. 调查自己家一周的食谱,分析食谱中各类营养物质是否均衡,并给家长提出一些合理的饮食建议。
2. 查阅资料,了解运动员在训练期间的饮食安排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人所需的营养》导学案(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深入理解它们各自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 帮助学生准确识别各类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哪些常见食物。
3. 让学生详细列举出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时,人体可能出现的症状。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食物来源以及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难点:探究活动的组织,以及理解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复杂的生理作用机制。
突破方法:在探究活动前,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示范操作;对于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机制,采用简单易懂的比喻和动画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预习导航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析:这是人体营养物质的基本分类,通过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一步举例说明这些营养物质在生活中的常见形式。
2.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常见富含糖类的食物有米饭、馒头等;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像花生、肥肉中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牛奶、鸡蛋等食物富含蛋白质。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每天的饮食中都需要包含这三类营养物质呢?
答案:糖类是主要供能物质,为人体日常活动提供能量;脂肪储能,在糖类供能不足时可分解供能;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生长发育、细胞修复和更新等至关重要。所以日常饮食需包含这三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和身体正常机能。
解析:引导学生思考营养物质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3.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一般占体重的60% - 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能体现出水对人体的重要性呢?
答案:如人体长时间不喝水会口渴、脱水,影响身体正常代谢;出汗、排尿等都需要水参与,维持体内水平衡 。
解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水对人体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与水相关的生活现象。
4. 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几种常见无机盐(如钙、铁、碘等)的缺乏症状及食物来源。
答案:钙缺乏可能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等,牛奶、虾皮等食物含钙丰富;铁缺乏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猪肝、菠菜等含铁较多;碘缺乏会造成甲状腺肿大,海带、紫菜等含碘量高。
解析: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可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查阅到的信息,进行总结和补充。
5. 维生素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虽然人体对它们的需求量很少,但是它们在人体的新陈代谢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查阅课本,找出常见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缺乏症状。
答案: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夜盲症等;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儿童易患佝偻病,成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解析:让学生熟悉课本内容,掌握常见维生素的缺乏症状。课堂上可以通过图表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课堂探究
1. 探究食物中的能量
阅读教材中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内容,思考: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如何通过实验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答案:实验原理是食物中的有机物燃烧时释放能量,可使水温升高,通过测量水温升高的度数计算食物释放的能量。通过测量燃烧一定质量食物前后水的温度变化,利用公式计算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实验装置图,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
针对问题“比较两种食物(花生仁和核桃仁)中哪种含能量多?”作出合理的假设,并简单阐述你的实验思路。
答案:假设花生仁(或核桃仁)含能量多。实验思路:取相同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分别点燃后对相同体积、相同初始温度的水进行加热,测量燃烧后水升高的温度,根据水温升高情况判断哪种食物含能量多。
解析:培养学生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思路,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小组讨论:测得的种子中的能量值往往会比实际值低,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应当怎样做?
答案:原因可能是食物燃烧不充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测量存在误差等。只做一次结果不可靠,应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可靠。
解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课堂上可以让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实验误差的来源和改进方法。
2. 营养物质的作用及缺乏症
结合预习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并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来梳理。
解析:通过小组讨论和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巡视,给予指导和帮助。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状,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
解析: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共享,加深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症状的记忆。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思考:如果一个人长期挑食、偏食,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哪些问题?
答案:可能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引发相应的缺乏症,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夜盲症等;还可能影响身体正常生长发育,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
解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遇到的例子进行讨论。
五、课堂小结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哪些了吗?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解析:回顾本节课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
2. 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会引发哪些症状,你记住了吗?
解析:强化学生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症状的记忆。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抢答等方式进行巩固。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以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
答案:食物应多样化,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膳食要清淡少盐等。
解析: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合理饮食的图片或食谱,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课后拓展
1. 调查自己家一周的食谱,分析食谱中各类营养物质是否均衡,并给家长提出一些合理的饮食建议。
解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简单介绍调查和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下一周提交调查报告。
2. 查阅资料,了解运动员在训练期间的饮食安排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解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查阅到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拓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