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 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1.2.1 电解质的电离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实验观察,宏观上辨识干燥电解质固体、蒸馏水不导电,而电解质溶液导电等现象;从微观角度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认识到电解质在不同条件(溶于水或受热熔融)下发生电离这一变化过程,理解电离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与微粒的动态平衡,形成变化观念。三、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通过对电解质电离的探究实验,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
1. 电解质的概念
2.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电离过程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难点:
1. 从微观角度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及导电原理
2. 归纳酸、碱、盐的本质(从电离角度)
学习重难点
新课导入
广告里说电解质饮料能快速补能、恢复活力,为啥它有这本事?秘密就在电解质。那电解质是啥,又如何发挥作用的?
0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新课导入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这是为什么呢?
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实验1-2]
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NaCl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如图1-9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取上述烧杯中的NaCl固体、KNO3固体各少许,分别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如图1-9所示,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NaCl溶液、KNO3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样品 干燥的NaCl固体 干燥的KNO3固体 蒸馏水 NaCl溶液 KNO3溶液
现象 结论
灯泡不亮
灯泡亮
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
干燥的KNO3固体不导电
蒸馏水不导电
NaCl溶液导电
KNO3溶液导电
注:严格地说,蒸馏水也能导电,只是导电能力非常弱,用上述实验装置不能测出,故看不到灯泡发光。
思考讨论
NaCl固体不导电,NaCl溶液可导电,那么,熔融状态下NaCl能否导电呢?
熔融状态可以理解为,将物质加热融化成液体的状态。
除NaCl外,将KNO3、NaOH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它们也都能导电。
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之为非电解质
满足其中之一即可
必须同时满足
思考讨论
判断说法是否正确:
(1)NaCl溶液能导电,NaCl溶液是电解质吗?
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不是电解质。
(2)纯H2SO4在熔融状态时不导电,H2SO4是电解质吗?
H2SO4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但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3)金属Cu能导电,金属Cu是电解质?
金属Cu是金属单质,不属于化合物,不是电解质。
思考讨论
判断说法是否正确:
(4)CO2、SO2、SO3、NH3等物质,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不是电解质。CO2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电的物质不是CO2而是碳酸。因此,CO2不属于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SO2、SO3、NH3等同理。
常见的电解质
酸:HCl、H2SO4、HNO3、H2CO3等
碱:KOH、NaOH、NH3·H2O等
盐:KCl、Na2SO4、Mg(NO3)2等
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CaO等

常见的非电解质
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P2O5等
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
大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等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融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02 电离及电离方程式
思考讨论
NaCl固体不导电,蒸馏水不导电,为什么形成的NaCl溶液却导电呢?
NaCl固体中含有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由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Na+和Cl-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而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
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
思考讨论
NaCl固体不导电,蒸馏水不导电,为什么形成的NaCl溶液却导电呢?
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
水分子与NaCl固体作用
NaCl固体溶解并形成水合离子
物质导电的原因
电流是由带电荷的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因此,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电解质的水溶液(或熔化而成的液体)能够导电,说明在这些水溶液(或液体)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
电离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NaCl溶液能够导电
熔融的NaCl能够导电
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如:
氯化钠:NaCl = Na++ Cl-
硝酸钾:KNO3 = K++ NO3-
盐酸:HCl = H++ Cl-
硫酸:H2SO4 = 2H++ SO42-
硝酸:HNO3 = H++ NO3-
不作特殊说明时,表示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在熔融状态时的电离需在电解质化学式后标注“(熔融)”。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与要求
电离方程式左边书写化学式,右边书写离子符号
2
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要注意正确标注离子所带的电荷种类及其数目
1
要遵循质量守恒(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元素的种类、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等)
3
要遵循电荷守恒(电离方程式右侧的正负电荷数相等,溶液呈电中性)
4
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HNO3 = H+ + NO3-
HCl = H+ + Cl-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KOH = K+ + OH-
Ca(OH)2 = Ca2+ + 2 OH-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CuSO4 = Cu2+ + SO42-
NH4Cl = NH4+ + Cl-
思考讨论
请判断NaHSO4和Cu2(OH)2CO3所属的物质类别。
(1)NaHSO4===Na++H++SO42-,NaHSO4虽能电离出H+,但电离产生的阳离子不全是H+,故NaHSO4不是酸,而属于盐。
(2)Cu2(OH)2CO3===Cu2++OH-+CO32-,Cu2(OH)2CO3虽能电离出OH-,但电离产生的阴离子不全是OH-,故Cu2(OH)2CO3不是碱,而属于盐。
随堂练习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不可以导电的是(  )
A. HCl B. Cu C. NaHSO4 D. C2H5OH
A
随堂练习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能导电,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氯化氢不导电,液态氯化氢可以导电;
④硫酸氢钠电离出的阳离子有H+,硫酸氢钠是酸;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A. 仅①④ B. 仅①④⑤
C. 仅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D
随堂练习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铜、石墨碳棒、氯化钠晶体都能导电
B. 电解质溶液和金属在外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的粒子不同
C.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通电后才能发生电离,产生移动的离子
D. 硫酸钡沉淀不能导电,所以它是非电解质
B
随堂练习
4.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OH 电离方程式:NaOH=Na++H++O2-
B. 硫酸铝的电离方程式:Al2(SO4)3=Al23++(SO4)32-
C. NaCl 的电离方程式:NaCl = Na++Cl-
D. 硫酸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
D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