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 Review 2 教学设计-陕旅版四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 Review 2 教学设计-陕旅版四上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教学设计
学科 小学英语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Review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一、语言能力 听:能听懂关于日常作息、课程安排、时间询问的简单对话和指令,如听懂 “Listen and number” 活动中的听力内容,准确判断图片顺序;能理解歌曲《From Monday to Friday》的歌词含义。 说:能运用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time is it ”“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 等句型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如在 “Work in pairs” 和 “Play a game” 活动中,与同伴准确问答关于星期、时间、课程的话题。 读:能读懂关于日常活动、课程时间安排的简单短文和图片说明,如理解 “Read and tick” 中的对话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完成勾选任务。 写:能根据图片和提示,写出关于日常活动时间的简单句子,如在 “Draw and write” 活动中,正确填写 “get up”“have class”“have dinner”“go to bed” 等短语及对应的时间。 二、思维品质 能通过观察图片中的时间、活动场景等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如在 “Listen and number” 中根据时钟和人物活动推断听力内容的顺序;在 “Read and tick” 中根据对话信息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能在游戏和对话活动中,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表达和思维拓展,如在 “Play a game” 中根据不同时间点联想对应的活动并进行表述。 三、文化意识 了解中西方在日常作息、学校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文化共性,如按时上学、规律作息等,同时感知英语国家表达时间、星期、课程的语言文化特点,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初步意识。 四、学习能力 能在多样化的活动(如听、说、唱、游戏、读写等)中,主动运用已学的词汇(如星期、时间、课程名称、日常活动动词等)和句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如在 “Work in pairs” 和 “Play a game” 中与同伴协作完成任务,在 “Draw and write” 中独立完成写作练习。
教材 分析 一、What(主题与主题内容) 主题:围绕 “日常校园与生活作息” 展开,聚焦时间、星期、课程及日常活动的英语表达与运用。 主题内容:涵盖了日常作息(起床、上课、运动、用餐、睡觉等时间安排)、学校课程(科目名称、课程时间)、星期认知,以及通过对话、游戏、歌曲、阅读等形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听、说、读、写、唱的综合语言实践。 二、Why(主题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主题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对时间管理、规律作息和校园生活的清晰认知,理解合理安排时间和参与校园课程、活动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守时、规律生活的良好习惯,激发对校园课程和日常活动的积极态度,同时通过互动性活动(如结对问答、游戏)增强合作意识与学习乐趣,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观念。 How(文体、语篇结构、语言特点) “Listen and number” 和 “Work in pairs” 属于对话与互动类文体,以 “听力输入 + 口语输出” 为核心结构,先通过 “Listen and number” 的听力任务引导学生捕捉关于时间、活动场景的关键信息(如时钟显示、人物动作),再以 “Work in pairs” 的结对问答环节,围绕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 等核心句型展开互动。语言上以简单疑问句和陈述句为主,词汇聚焦星期、课程、日常活动等基础范畴,句型结构清晰且交际性强,契合四年级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通过 “听 — 辨 — 说” 的流程,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有效转化,助力学生在互动中巩固时间与校园生活主题的英语表达。 “Let’s sing” 属于韵文体(歌曲文体),结构上以重复的段落式编排呈现,每段围绕 “Monday 到 Friday” 的时间线索,依次描述起床、吃早餐、上学等日常活动,且每段都以相同的星期名称开头,形成了 “重复 + 递进” 的语篇结构。语言上运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如 “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和重复的句式(“... early, ... early every day.”“I ... at ... every day.”),同时通过押韵(如 “Friday” 与 “day”,“every day” 与 “day”)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既贴合四年级学生的语言学,又能借助音乐的形式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关于星期、日常活动时间的英语表达,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与语言的可接受性。 “Play a game” 属于游戏互动类文体,以 “规则说明 + 实践操作” 为核心结构,先简洁明确地告知游戏玩法(如根据时间卡片匹配对应活动),再引导学生在小组或结对互动中完成游戏任务。语言上以祈使句(如 “Ask and answer”“Match the time with the activity”)和简单问答句型为主,词汇聚焦时间、日常活动等已学基础范畴,表达简洁直白、指令性强,既契合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互动需求,又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强化时间与日常活动的英语对应表达,实现 “学中玩、玩中学” 的语言实践目标。 “Read and tick” 属于对话式阅读文体,采用 “情景对话 + 任务驱动” 的结构,以祖孙间围绕星期、课程及日常活动的简短对话为核心内容,搭配与对话信息对应的图片选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完成勾选任务。语言上以简单疑问句(如 “What day is it today ”)和陈述句为主,词汇聚焦已学的星期、课程、时间等基础范畴,句型简洁易懂、逻辑清晰,既符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又能通过 “阅读 — 理解 — 判断” 的流程,帮助学生巩固主题相关的英语表达,同时培养初步的信息筛选与阅读理解能力。
学情 分析 一、已有知识和能力储备 词汇:已掌握基础的星期类(Monday, Tuesday 等)、时间类(one-seven 等基础数字、o’clock 等时间表达)、日常活动类(get up, go to school, have breakfast 等)及常见课程类(Chinese, math, English 等)词汇,能准确识别并认读核心词汇。 句型:初步掌握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time is it ” 等简单疑问句及 “I have...”“I... at...” 等陈述句的基本结构,能在引导下进行简单问答和表达。 学习能力:具备基础的英语听力捕捉能力,能听懂简短清晰的指令和对话;初步掌握结对互动、游戏参与等课堂活动形式,能在合作中完成简单任务;具备简单的图文对照阅读能力,能通过图片辅助理解文字信息。 学习特点: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歌曲、游戏、互动对话等趣味性强的学习形式接受度高;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更倾向于直观、具象的学习内容,对与校园生活、日常作息相关的主题具有天然的熟悉感和参与热情。 二、障碍点 词汇方面,对时间表达的灵活运用(如 “eight thirty” 等非整点时间)可能不够熟练,部分课程类词汇的拼写准确性有待提升,易出现混淆或遗漏字母的情况。 句型方面,在真实语境中主动运用 “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on... ” 等稍复杂句型进行连贯问答的能力不足,易出现语序混乱或用词不当的问题;对句型的变式运用(如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的简单转换)存在困难。 学习能力上,独立进行长句阅读和信息筛选的能力较弱,在 “Read and tick” 等阅读任务中,可能难以快速提取对话中的关键信息并匹配选项;书面表达时,易出现词汇拼写错误、时间与活动搭配不当的问题。 学习特点上,部分学生在结对互动、游戏活动中参与度不高,依赖同伴引导,自主表达的积极性不足;对重复类学习任务易产生倦怠,注意力易被无关因素分散。 三、发展点 词汇上,进一步巩固非整点时间表达和课程类词汇的拼写与运用,拓展词汇的搭配能力(如 “have math class”“get up at seven thirty”),提升词汇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句型上,强化核心句型的熟练运用,能在不同场景中主动发起问答、连贯表达;初步尝试句型的简单拓展,如在 “I... at...” 基础上添加简单修饰词,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度。 学习能力上,培养更高效的听力捕捉技巧,能快速锁定对话中的关键信息;提升独立阅读和信息筛选能力,能自主完成 “阅读 — 理解 — 判断” 的完整流程;增强书面表达的规范性,减少拼写和搭配错误,提升句子书写的准确性。 学习特点上,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激发自主表达欲望,提升在小组互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思考习惯,逐步从 “被动接受” 转向 “主动运用”,提升英语语言的综合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 在看、听、说的活动过程中获取、梳理 时间、星期、课程、活动等信息;能听、说、认读时间、星期、课程及作息核心词汇与句型,形成基础语言理解与信息提取素养。(学习理解); 通过“Work in pairs”结对互动、歌曲学唱、时间匹配游戏,在校园交流、游戏竞技等情境中灵活运用相关问答与描述句型(应用实践) 通过Draw and write和“描述我的一天”实践任务,综合运用本单元核心词汇句型,结合个人生活经验用英语完整描述一天作息,规范书写4-5句无明显错误的作息句子,实现课堂知识向生活场景的迁移,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与规律作息意识(迁移创新) 核心词汇:1.时间类: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eleven, twelve, o’clock, thirty, fifteen 2.星期类: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 3.课程类:Chinese, math, English, PE, music, art 4.日常活动类:get up, 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have class, have lunch, play sports, have dinner, go to bed 核心句型: 1.时间询问与应答 问句:What time is it 答句:It’s seven (o’clock). / It’s eight thirty.It's time to... 2.星期询问与应答 问句:What day is it today 答句:It’s Monday. / It’s Friday. 3.课程询问与应答 问句: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on...) 答句:I have Chinese and math (on Monday). 4.日常活动描述 I (often) ... at ... .(如 I get up at seven. / I have class at eight thirty.) I ... at ... every day.(歌曲韵化句型)
教学重点 1. 知识重点:掌握时间、星期、课程及日常活动类核心词汇;掌握时间、星期、课程相关核心句型的问答逻辑。 2. 技能重点:能捕捉听力中时间与活动的匹配信息;能完成相关主题的连贯口语对话;能用指定句型写出规范的作息句子。 3. 素养重点:建立“时间—活动—课程”关联认知,培养用英语交流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 1.运用难点:非整点时间表达的准确运用;口语中灵活切换相关句型;书面表达中词汇拼写及时间与活动的合理搭配。 2.转化难点:听力信息向口语输出的快速转化;提取对话中“星期与课程”的隐性关联;课堂知识向生活场景的自然迁移。
教学 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TPR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Lead in 一、Let's Sing 歌曲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From Monday to Friday》,带领学生跟唱,边唱边做对应动作(如 “get up” 做起床手势)。 回答问题:What is the song about? When does she 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 every day 跟唱歌曲,模仿动作,感知星期、时间、日常活动词汇及 “I... at... every day” 句型。 用韵律化歌曲快速营造英语氛围,激活旧知,调动学习兴趣。
环节二 Presentation 学习理解类活动:输入感知,夯实基础 Listen and number(听力输入) 教师播放 “Listen and number” 音频 2 遍,引导学生捕捉时间与活动的匹配信息,完成图片排序。 (注意引导学生听前:观察图片,获取时间、活动等信息,预测听力内容;听时:抓关键信息;听后详细评析提取时间、活动信息和学习表达法) Work in pairs(初步输出) 教师示范 “What day is it today – It’s...”“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 I have... ” 句型对话,明确互动流程。 边听边标序号,完成后同桌互查。 2.两人一组,结合自身课程表,用核心句型进行 “问星期 - 问课程” 的连贯对话。 1.培养听力信息提取能力,建立 “时间 - 活动” 听觉关联。 2.初步运用句型互动,实现 “输入→初步输出” 的过渡。
环节三 Practice 应用实践类活动:内化巩固,强化技能 1.Let's Play 游戏竞技 要求:两人一组,一起抛骰子,选择两个人骰子点数之和对应的图片进行问答练习。一人问:What time is it?另一人回答:It’s...It’s time to ... Read and tick 速读: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寻读:教师引导学生共读 “Read and tick” 对话,圈画 “星期 - 课程” 关键词,完成选项勾选。 抛骰子,运用核心词句进行问答练习 2.Read and tick 1.在趣味竞技中灵活运用语言,提升词汇句型熟练度。 2.训练阅读信息提取能力,为综合输出铺垫。
环节四 Production 迁移创新类活动:输出创新,提升素养 Draw and write 教师布置 “Draw and write” 任务,要求学生画出 “上课、晚餐” 等场景,并用 “I often... at... ” 句型写句子。 描述我的一天 教师布置 “描述我的一天” 任务,填写表格,(2)组织学生连贯地描述个人作息(如 “I get up at 7:00. I have math at 9:00.”),与同桌分享 (3)抽学生上台展示 先绘画标注时间,再书写 4-5 句作息句子(如 “I often have class at 9:00.”),完成后同桌检查拼写。 2.独立创作并与同桌交流,个别上台分享,其他学生倾听并互评。 通过 “画 + 写” 结合,强化句型运用的规范性,落实读写结合目标。 2.将课堂知识迁移到生活场景,实现 “知识→能力” 的转化,培养语言应用素养。
总结评价 1.师生共同回顾核心词汇(时间、星期、课程、活动)和句型(时间 / 星期 / 课程问答、I... at... ),强调规律作息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 跟随教师回顾,齐说核心句型,梳理学习收获。 自我评价、互评 巩固课堂知识,升华情感目标,实现语言学习与素养培养的统一。
分层作业 一、基础层作业(必做,面向全体学生) 1.听读巩固:跟读教材 “Listen and number”“Read and tick” 音频 3 遍 2.词汇归纳:归纳核心词汇(时间、星期、课程、日常活动类) 3.句型仿写:模仿 “I often... at...” 句型,写出 3 句自己的日常作息(如 “I often have breakfast at 7:30.”),确保句型规范、拼写正确。 二、提高层作业(选做,面向基础较好学生) 1.对话创编:结合 “Work in pairs” 环节,与同学(或家人)创编一段 5-6 句的对话,包含 “问时间、问星期、问课程” 三类句型,并写下来 2.读写拓展:完成 “Draw and write” 升级任务,画出 3 个日常场景并配句子,加入星期词汇(如 “I have PE on Wednesday.”),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学亮点:贴合课标要求,落实核心素养 (一)情境化活动贯穿全程,强化语言运用 依据课标 “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 的要求,本课时以歌曲导入、游戏互动、生活实践等情境为载体,将核心词汇句型自然融入。《From Monday to Friday》歌曲快速激活学生旧知,“时间 - 活动配对” 游戏让学生在竞技中熟练运用 “I... at...” 句型,“描述我的一天” 任务则实现了课堂知识向生活场景的迁移,充分落实了 “语言能力” 中 “听、说、读、写” 综合运用的目标。 (二)教学评一体化落地,聚焦学习效果 课堂中采用 “观察评价、任务评价、多元评价” 相结合的方式,贯穿各教学环节。听力排序任务即时批改、口语互动即时点评、迁移创作环节 “教师点评 + 学生互评”,既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准确性,也重视表达的流畅度与思维的活跃度,契合课标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的要求,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分层设计兼顾差异,关注全体学生 结合四年级学生认知差异,在活动设计与作业布置中体现分层理念。课堂活动中,“Work in pairs” 允许基础薄弱学生参考句型模板,“Draw and write” 鼓励能力较强学生添加星期词汇拓展;课后作业分为基础层(必做)与提高层(选做),既保证了全体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空间,落实了课标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的原则。 二、教学不足:活动时间分配不均,读写环节略显仓促 “Let's Play” 游戏环节学生参与热情高,耗时超出预期,导致后续 “Draw and write” 和 “描述我的一天” 环节时间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完成书面表达,展示分享的覆盖面较窄,影响了 “迁移创新” 目标的深度达成,也未能充分发挥 “思维品质” 中 “创造性表达” 的培养价值。 三、改进方向:合理分配时间,提升活动实效性 优化教学时间规划,将 “Let's Play” 游戏时长控制在 6 分钟内,预留充足时间给读写与展示环节。在 “描述我的一天” 任务中,采用 “小组内轮流展示 + 每组推荐 1 名代表分享” 的形式,扩大展示覆盖面,让更多学生获得表达机会,深化 “迁移创新” 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