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4)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素养测评·提高卷(一)(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24)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素养测评·提高卷(一)(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素养测评·提高卷(一)(苏教版)
一、填空题(10分)
1.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把土壤分成三类,其中含沙量多的是____________。
2.观测风向的工具有风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风向袋的袋口朝向风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向。
3.把土壤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____________。
4.陶瓷是____________材料,制作陶瓷的陶土是____________材料。
5.量筒可以测量液体的____________,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____________,沙漏可以用来计量____________。
6.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二、选择题(40分)
1.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土壤有( )的现象。
A.分层 B.分解 C.分裂
2.在土壤中施加( ),可以让土壤变得肥沃。
A.水 B.农药 C.农家肥
3.下列关于海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不能直接饮用 B.海洋中没有生物 C.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
4.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是( )。
A. B. C.
5.一个瘪的篮球,充气变圆后,还可以往里面再充入一些空气,这是因为( )。
A.空气可以被压缩 B.空气很轻 C.空气在流动
6.以下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方法有( )。
A.使用新型抽水马桶 B.淘米水浇花 C.开水龙头刷牙
7.下列几种土壤中含沙量最少的是( )。
A.壤土 B.沙质土 C.黏质土
8.水稻适合种植在( )中。
A.砂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9.下列固体和液体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固体和液体都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
B.所有液体物质都有一样的特征
C.液体有流动性,但是有流动性的不一定是液体
10.在通常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中具有一定形状的是( )。
A.气体 B.固体 C.液体
11.下面描述中,属于水和空气的共同特征的是( )。
A.都是白色的 B.都会流动 C.都摸不着
12.小科用简易天平测得1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3颗绿豆的质量,那么一袋空气(10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 )颗绿豆的质量。
A.3 B.30 C.13
13.以下关于塑料袋上升后发生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塑料袋升空后掉落是因为袋子里的空气变成冷空气,冷空气会下降
B.塑料袋落下是因为袋子本身的重力
C.塑料袋升空后会瘪了,是因为里面的热空气跑掉了
14.如图,在做风的模拟实验时,点燃的蚊香是为了( )。
A.加热空气
B.借助蚊香的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
C.让空气进入盒里
15.下列属于人造材料的是( )。
A.玻璃 B.棉花 C.石油
16.( )的服装材料适合夏天穿。
A.橡胶 B.毛料 C.棉料
17.下列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A.陶瓷 B.沙土 C.塑料
18.在城市修建草坪,铺设透水路面可以( )。
A.储存土地资源
B.降水及时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C.加快城市文明程度
19.液体体积一般用毫升做单位,用符号( )表示。
A.℃ B.mL C.g
20.莉莉在杯子里装了一半的水,如下图所示,静止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B. C.
三、判断题(10分)
1.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 )
2.牛奶装在杯子里,呈现出圆柱状,所以液体是有固定形状。( )
3.海洋蕴藏着生物、矿物、化学和动力资源,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
4.验证土壤里含有腐殖质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式。( )
5.固体都有颜色,而气体、液体都没有颜色。( )
6.地球上的水很多,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也很丰富。( )
7.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我们不能把更多的空气压入一个密封的瓶子里。( )
8.刮风时,风旗飘动的方向和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相同。( )
9.石油是经过勘测、开采,才能被人们使用,因此它是人造材料。( )
10.羊毛衫比棉布衫保温性强,因此冬天人们大多选用羊毛衫过冬。( )
四、连线题(6分)
将下列物质与相应的形态连线。
蜂蜜 空气 牛奶 树叶 氧气 胡椒粉
固体 液体 气体
五、简答题(6分)
制造一个陶瓷花瓶时,天然材料如何变成人造材料?
六、实验探究题(20分)
1.俊希在户外采集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她用空塑料瓶制作成漏斗,探究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装置如图:
(1)俊希在做实验时,要求土量____________,水量____________,并且要同时向漏斗里倒水。(均填“一样”或“不一样”)
(2)在相同的时间内,俊希发现①号土壤渗水性最好,流下的水最多;②号土壤渗水性中等;③号土壤渗水性最差,流下的水最少。那么①号土壤最可能是____________;②号土壤最可能是____________;③号土壤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2.学习了“空气是否有质量”后,小科准备利用以下材料测出100筒空气的质量。
(1)小科先将____________调至平衡状态。
在简易天平的左边放上未充气的皮球,右边放入若干绿豆后,天平平衡。
(2)用打气筒给小皮球充20筒空气,简易天平的左边会___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3)在简易天平右边增加7颗绿豆后,天平恢复平衡。则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____________颗绿豆的质量。
(4)由此可以推测出100筒空气的质量约等于____________颗绿豆的质量。
(5)关于空气,除了教材中研究的现象和内容外,你还有什么想研究的吗?请把问题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题(8分)
2024年联合国发布《世界水发展报告》指出:“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着‘极高’’的水资源短缺压力,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没有清洁饮用水,全世界一半的人在一年中会面临缺水问题。”并且水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废水是最大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1)从以上信息可知,全球水资源非常____________。(填“丰富”或“有限”)
(2)下列哪项不是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
A.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
B.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C.农业生产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
(3)为了节约淡水资源,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家庭用水不多,节水产品不必使用
B.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处理后重复利用
C.利用滴灌技术将少量的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
(4)“如果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下列关于这条标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此标语过于夸张,我国水资源丰富不缺水
B.此标语倡导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地球上的水资源用之不竭,不必如此担心
参考答案
一、
1.沙质土
【解析】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土壤可分为三类,其中含沙量多的是沙质土。沙质土摸起来比较粗糙,颗粒大,因为里面沙子多。它的缝隙大,水容易渗下去,保水能力比较差,但透气性很好。
2.风向袋 风向标
【解析】观测风的时候,我们主要观测它的大小和风向。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风旗、风向袋等知道风的大小与方向。观测风向的工具有风旗、风向袋、风向标等。风向袋的袋口朝向风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向。
故答案为:风向袋;风向标。
3.空气
【解析】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包含固体颗粒(如砂粒、黏粒等)、水分、有机质以及空气等。当把土壤放入水中时,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会被水填充,原本存在于这些空隙中的空气无法继续留存,就会以气泡的形式从水中冒出。这一现象直接证明了土壤中含有空气,而空气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植物根系的呼吸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4.人造 天然
【解析】陶泥是一种制作陶器用的粘土,指含有铁质而带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色调,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是天然材料的陶泥。
5.体积 质量 时间
【解析】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通过刻度直接读取液体的容积(单位通常为毫升)。天平通过比较物体与砝码的重量,测量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克、千克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沙漏通过沙子从上方容器漏到下方的时间,计量时间,是古代常用的计时工具,利用固定量沙子流动的规律性来衡量时间长短。
6.水
【解析】一般来说,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六大类: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及水,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利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
二、
1.A
【解析】土壤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包含砂粒、黏土、粉砂、腐殖质等不同颗粒,这些成分的密度和大小各不相同。当搅拌水中的土壤时,各种颗粒会均匀分散在水中;但静置一段时间后,由于不同颗粒的重量和大小存在差异,较重、较大的颗粒(如砂粒)会先沉淀到下层,较轻、较小的颗粒(如黏土)会在上层,腐殖质等较轻的物质可能漂浮或悬浮在更上层,从而形成明显的分层现象。
B选项,分解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土壤静置只是颗粒沉降,没有新物质产生,不符合;
C选项,分裂通常指物体破裂成多个部分,而土壤静置后是按颗粒大小有序分层,并非破裂分离;
只有A选项“分层”准确描述了土壤颗粒因密度和大小不同而逐层沉降的现象。因此答案为A选项。
2.C
【解析】农家肥是指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物等积制而成的肥料,如堆肥、厩肥、绿肥等。农家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这些养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所以在土壤中施加农家肥可以让土壤变得肥沃,选项C正确。
3.B
【解析】海洋中的水占据地球水资源的70%,海水是咸水,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据统计,目前所知道的海洋生物有21万多种,其中海洋植物约1万种。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故选B。
4.A
【解析】A选项是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构成。水滴象征水资源,人手托举水滴寓意人人动手节约水资源,地球变形代表保护地球生态,体现节水理念;
B选项是循环再生标志,用于标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包装等,和节水无关;
C选项并非国家节水标志,无对应通用节水类标识含义;
所以A选项符合国家节水标志的特征,答案选A选项。
5.A
【解析】瘪的篮球充气变圆后,内部已充满一定量的空气,但还能继续充气,这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压缩后,同样的体积能够装下的空气颗粒会增多。当继续充气时,空气被进一步压缩,篮球会变得更硬。而 “空气很轻” 描述的是空气的质量特性,“空气在流动” 指的是空气的运动状态,均与能继续充气的现象无关。因此,正确答案是A。
6.C
【解析】在刷牙时一直开着水龙头,水会持续不断地流淌,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水没有被有效利用就白白流走了,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这种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方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接适量的水在杯子里,用杯子里的水刷牙,避免水龙头一直流水。
7.C
【解析】土壤按颗粒组成可分为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核心区别在于沙粒含量。沙质土:沙粒含量最高,颗粒粗,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壤土:沙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兼具透气性和保水性。黏质土:沙粒含量最少,黏粒占比高,颗粒细密,保水性强但透气性较差。选项中黏质土的沙粒含量最低,故正确答案为C。
8.B
【解析】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且根系较浅,对土壤保水性要求较高。
A选项,砂质土保水性差,水分易流失,难以维持水稻生长所需的湿润环境;
B选项,黏质土颗粒细密,孔隙小,保水性强,能长时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C选项,壤土保水性介于两者之间,但不如黏质土更适配水稻对持续水分的需求。
因此,水稻适合种植在黏质土中,答案为B选项。
9.C
【解析】A选项错误。固体具有确定的体积和固定的形状,因为其分子排列紧密且作用力强,不易改变形状;而液体虽然有确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较近,体积不易压缩),但没有固定的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而改变(例如水倒入杯子呈杯形,倒入碗中呈碗形)。
B选项错误。液体的共同特征包括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有确定体积等,但不同液体的具体性质存在差异,例如密度(油比水轻)、黏度(蜂蜜比水黏稠)、溶解性(酒精能与水混合,油不能)等并不相同。
C选项正确。液体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具有流动性(能自由流动),但流动性并非液体独有,例如气体也能流动(如空气流动形成风),某些特殊状态的物质(如流沙)也具有流动性,但它们不属于液体。
因此答案为C选项。
10.B
【解析】我们身边的物体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常见状态,它们的形状特点不一样。
固体像石头、木块、书本这些,不管放在哪里,它们都有自己固定的形状,不会随便改变。比如一块橡皮,不管是放在文具盒里还是桌子上,都是长方形的样子。
液体像水、牛奶、果汁,它们没有固定的形状,会跟着装它的容器变。比如把水倒进杯子里是杯子的形状,倒进碗里就是碗的形状。
气体像空气,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它会充满整个空间,没有自己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大小。
所以,在这三种状态中,有一定形状的是固体。
11.B
【解析】A:水通常是无色透明的,空气也是无色的,二者均非白色。B:水具有流动性,比如能在河道中流动;空气也会流动,像风就是空气流动的。
C:水是可以触摸到的,比如能感受到水流过手的触感,而空气难以直接触摸。
故选B。
12.B
【解析】空气的体积是可以压缩或者膨胀的,空气的特点是体积大,有一定质量。已知“10 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 3 颗绿豆的质量”,100 筒空气是 10 筒空气的 10 倍,因此 100 筒空气的质量对应的绿豆数量也应是 10 筒空气的 10 倍。则一袋空气(100 筒)的质量相当于 30 颗绿豆的质量,应选B选项。
13.B
【解析】A选项热空气冷却后变成冷空气,密度增大,冷空气会下降,这是塑料袋掉落的直接原因之一,不符合题意;B选项塑料袋本身有重力,但上升时浮力大于重力。下落的关键是内部空气冷却后浮力减小,重力大于浮力,而不是 “因为袋子本身的重力”,符合题意。
C选项塑料袋升空后,塑料袋可能因密封不严密导致热空气跑掉,或者热空气冷却体积缩小,都会使塑料袋变瘪,符合实际现象,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B选项。
14.B
【解析】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但空气本身无色透明,难以直接观察其流动轨迹。实验中点燃蚊香,产生的烟雾可以作为 “标记”,直观地显示空气的流动方向和路径。加热空气通常由实验中的蜡烛等完成,而非蚊香;空气进入盒里是自然现象,无需蚊香辅助。因此,蚊香的主要作用是借助烟雾让空气流动可见,选B。
15.A
【解析】在常见的材料中,有的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如羊毛、木材和石料等,属于天然材料;有的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铁、玻璃、塑料等,属于人造材料。故选A。
16.C
【解析】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棉布透气性好,夏天,我们穿棉布做的衣服能更好地吸汗,塑料、橡胶衣服不能很好地吸汗。
17.B
【解析】 根据材料来源的认识,天然材料是指直接来自大自然的,给出的选项中,陶瓷、塑料是经过人工加工的。沙土是直接来自大自然的,属于天然材料。
18.B
【解析】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铺设透水路面可以补充地下水。
19.B
【解析】在计量液体体积时,常用的单位之一是毫升,其对应的符号为mL(1升=1000毫升)。
A选项,℃是温度单位“摄氏度”的符号,用于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体积无关;
B选项,mL是液体体积单位“毫升”的规范符号,符合题意;
C选项,g是质量单位“克”的符号,用于衡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属于体积单位;
因此答案为B选项。
20.C
【解析】静止液体的特性是静止液体的液面会保持水平。
A选项,杯子竖直放置时,水受重力作用,静止后液面会自然保持水平(与容器底部平行),符合常见的现象,因此A选项可能出现。
B选项,杯子倾斜时,水的液面依然会保持水平(水平方向是重力作用下的稳定状态)。此时液面虽与杯子侧壁形成倾斜角度,但液面本身是水平的,符合静止液体的特性,因此B选项可能出现。
C选项,图中液面明显未与水平方向平行(呈现倾斜、不规整状态)。而静止的液体受重力影响,液面必然趋于水平(这是液体静止时的基本规律),因此C选项这种状态不可能出现。
综上,因静止液体液面需保持水平,C选项违背此规律,答案为C选项。
三、
1.√
【解析】本题考查土壤类型。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类型的植物。
2.×
【解析】液体的核心特性是没有固定形状,会随容器形状改变。牛奶在杯子中呈圆柱状,是因为它填充了杯子的空间,其形状由杯子决定而非自身固有。若将牛奶倒入方形盒或圆形碗中,它会随之呈现方形、圆形等不同形状。这与固体有固定形状的特点完全不同。
3.√
【解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包括能量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4.√
【解析】 验证土壤里含有腐殖质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式。 在用加热的方法检验土壤成分时,开始加热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继续加热看到冒出的“白烟”应是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腐殖质燃烧,同时还会闻到(烧糊)气味。
5.×
【解析】固体并非都有颜色,比如透明的玻璃是固体,它没有特定的色彩(除了因杂质等特殊情况 );气体和液体也有颜色的情况,像液态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气态的二氧化氮是红棕色 。所以“固体都有颜色,而气体、液体都没有颜色”这种说法错误。
6.×
【解析】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其中约97.5%都是咸水(海洋、咸水湖),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左右,约3500万立方千米。淡水中近70%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永冻积雪和大部分不易利用的地下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所以地球的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
7.×
【解析】空气占据空间同时具有可压缩性。空气占据空间,但空间可通过压缩被 “挤压”,比如给气球充气就是将更多空气压入密封的气球中。
8.×
【解析】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测定风向时,风向与风旗或风向袋飘动方向相反,与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相同。
9.×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人类利用石油生产出了汽油、塑料、化学纤维、沥青等,所以制作衣服使用的化学纤维,主要是利用石油生产而成的。石油属于天然材料。
10.√
【解析】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人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参加不同的活动会穿不同材料的服装。羊毛衫比棉布衫保温性强,因此冬天人们大多选用羊毛衫过冬。
四、
【解析】物质的形态主要依据是否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区分。
固体:有固定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如树叶有固定形态,胡椒粉颗粒聚集时形状稳定)。
液体:无固定形状,但有固定体积,可流动(如蜂蜜、牛奶需依赖容器成型,能倾倒流动)。
气体:无固定形状和体积,易扩散(如空气、氧气可充满任意空间,无固定形态)。
五、
天然材料陶土经过高温烧制变成陶瓷。陶瓷是人造材料。
【解析】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由天然材料经过加工制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在用陶土做陶泥瓶的过程中,陶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它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陶泥花瓶经过高温烧制变成了陶瓷瓶。陶土是天然材料,陶瓷是一种人造材料。
六、
1.(1)一样 一样 (2)沙质土 壤土 黏质土
【解析】(1)做对比实验时,要保证只有土壤种类这一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土量、水量)需完全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对比出不同土壤渗水性的差异。所以土量一样,水量一样,第1空填“一样”,第2空填“一样”;
(2)沙质土:颗粒粗糙、孔隙大,水容易快速渗透,渗水性最好,所以①号是沙质土。
壤土:颗粒和孔隙大小适中,渗水性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渗水性中等,所以②号是壤土。
黏质土:颗粒细密、孔隙小,水渗透困难,渗水性最差,所以③号是黏质土。
因此,第3空填“沙质土”,第4空填“壤土”,第5空填“黏质土”。
2.(1)天平 (2)下降 (3)7 (4)35 (5)空气中的不同成分(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对物体燃烧的影响
【解析】(1)要测量100筒空气的质量,需先让测量工具处于平衡状态。实验中使用的是简易天平,左侧放未充气的皮球,右侧放绿豆使天平平衡,这一步是为了排除皮球本身质量对后续测量的干扰。后续向皮球充入100筒空气后,天平左侧会因空气有质量而下沉,通过添加绿豆使天平再次平衡,新增绿豆的质量即为100筒空气的质量。因此,第一步需将简易天平调至平衡。
(2)空气具有质量。未充气时,皮球与右侧绿豆质量相等,天平平衡。充入20筒空气后,皮球总质量增加(原质量 + 空气质量),左侧总质量大于右侧绿豆质量。根据天平平衡原理,质量大的一侧会下沉,因此简易天平的左边会下降。
(3)实验中,未充气时皮球与右侧绿豆质量平衡。充入 20 筒空气后,左侧质量增加(空气有质量),天平左侧下沉。此时在右侧增加 7 颗绿豆后天平恢复平衡,说明新增的 7 颗绿豆质量恰好等于 20 筒空气的质量。因此 20 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 7 颗绿豆的质量。
(4)由前可知,20 筒空气质量相当于 7 颗绿豆。100 筒是 20 筒的 5 倍(100÷20=5),根据比例关系,其质量也应为 7 颗的 5 倍。计算可得:7×5=35(颗)。因此,100 筒空气的质量约等于 35 颗绿豆的质量。
(5)(回答合理即可)教材中多研究空气的基本特性(如占据空间、有质量等),可以提出空气成分、空气对人们的影响等问题。
七、
(1)有限 (2)C (3)A (4)B
【解析】(1)从题目资料中可知,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极高水资源短缺压力,超四分之一的人没有清洁饮用水,全球一半的人一年会面临缺水问题,还有严重水污染,这都说明全球水资源不是丰富的,而是很有限。(2)A选项,把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垃圾会污染河水,是水污染的原因。
B选项,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会污染水体,是水污染的原因。
C选项,农业生产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不是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
(3)A选项,不管家庭用水多少,使用节水产品都能节约水资源,本选项说法是错误的。
B选项,将生产污水经处理后重复利用,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节约淡水资源的正确措施。
C选项,利用滴灌技术把少量水送到农作物根部,能减少水的浪费,是节约淡水资源的正确措施。
综上所述,应选A选项。
(4)这句标语是在倡导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并非用之不竭,而且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地方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然真的可能面临严重的缺水困境,就像标语里警示的那样,因此应选B选项。
(1)从题干重视节水发展报告中提到的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以得知,全球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2)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和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都会造成水污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则有助于减轻污染,所以答案是C。
(3)节约淡水资源要尽量减少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不使用节水产品不利于节约水资源,所以A项不正确。
(4)标语强调了水资源紧缺的严重性,提醒人们节约用水,因此B项分析正确,该标语目的在于倡导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