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说课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说课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为“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本课核心概念是“地域文化”,形成地域文化的背景和表现是多样的,如物质方面的建筑景观、交通、服饰等,非物质方面的语言、饮食、习惯等。因此,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表现,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地域文化。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一般来讲,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案例就是建筑,因此本课选取学生相对比较熟悉濮院古镇的建筑为主要案例,设计乡土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核心素养。
二、设计理念:乡土情境下的项目化研学
在情境设计时,关注“乡土化”,将教学与当地的地方文化、社会环境以及地理特色相结合。在这种情境下,教学注重关联学生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项目化学习”强调通过项目来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项目来达到学科知识的掌握。这些项目可以是实地调研、调查研究、实践活动等,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研学”是指通过实地考察、参观等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强调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本课主题“地域文化”是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的,因此在设计时,优先选取学生熟悉的本地案例,而本地案例具有实践研学的条件,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通过项目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实地研学旅行,旨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理概念、理论,培养实践能力,并且加深他们对本地区地理环境和文化的认知。
三、教材分析
本节为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从教材结构来看,我认为“景观”一词为本章内容的“隐线”,第一节为“城乡空间结构”,第三节为“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景观”既是城市乡村结构中规划和布局的体现,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向城市演替的表现。因此,城乡景观是城市与乡村发展过程中最直观的体现,以景观为线索,也是本单元大单元设计的一种思路。城市与乡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其出现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又时刻改变着地方景观,影响着地域文化。本节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容易被忽视,对教材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实际上,学习城镇与乡村,从知识的完整性而言,精神文化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尤其是掌握了自然地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但对人文地理的学习还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引导,如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自然因素关系密切,但也不能忽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本课内容相对简单,且贴近学生的生活,濮院古镇对一些当地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但对外地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补充材料,高中生对地理文化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差距,这一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因此通过实地考察来激发学习兴趣。
五、学习目标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 通过学习家乡的案例,认识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景观。
综合思维 通过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在民居建筑方面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地理实践力 通过研学旅行、制作宣传册等活动锻炼实地考察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人地协调观 形成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天人合一”,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实地考察和信息收集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形成保护地域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研学民居“悟”文化(周末半天) 提出研学项目“濮院古镇聚落文化研究”。明确项目化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规划研学路线,制定好评价量表(包括发现问题的数量多少、佐证资料的丰富性、研学结论的正确性、价值等)。 观察位置景观特色形成缘由佐证资料
以班级中家住濮院的同学为小组核心成员,选择条件允许的队员(如家住较近的)在周末组队前往濮院古镇进行研学考察。收集和整理资料,拍摄相关照片,返回后,与没有条件前往现场的同学分享资料,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单,形成研学成果,准备好在课堂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实地研学考察,切身领悟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同时落实地理实践力素养。通过分析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
导入:对比景观“感”文化 (3min) 【视频导入】播放两个视频,第一个视频为《故宫》,第二个视频为学生假期在桐乡濮院古镇研学拍摄的建筑视频。 提问: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比较视频中故宫建筑的色彩、风格与桐乡濮院古镇的传统民居有何不同,与两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否协调?请完成表格并回答。 建筑色彩和风格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故宫濮院古镇
观看视频,完成相应表格并发言。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己在假期研学中拍摄的视频为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乡土地域文化的强烈兴趣,从自然和人文角度说明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培养综合思维。
一:自主学习“识”文化(5min)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37,阅读学习地域文化的概念、表现形式,并交流发言。 【连一连】展示桐乡及周边地区的地域文化表现图片:“水乡古镇”、“钱塘江观潮”、“嘉兴五芳斋”、“江南越剧”。与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要求将相对应的用线条连接。 自主阅读,积极交流学习成果。 判断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连线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通过自主学习即可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设计的案例“濮院古镇”基本脱离了教材内容的限定,通过自主阅读,避免学生过于忽视教材中的理论内容。
二:各抒己见“护”文化(10min) 【合作探究】展示学生研学过程中发现的未得到合理保护的古镇建筑照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开发与保护地域文化的措施。 【小结】根据学生的发言,与学生一起提出《保护传统民居倡议书》并在PPT上展示,全班朗读。 观看老师展示的照片,小组合作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 与老师一起提出《保护传统民居倡议书》并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域文化的观念,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责任感。
三:整理总结“书”文化 (20min) 【小组活动】教师将濮院古镇地域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组,要求学生拿出研学过程中记录的相关文字资料和照片,与三组地域文化一一对应。提供每小组一张A4纸,要求设计“濮院古镇地域文化宣传册”,并分三组上台展示,教师引导点评,最终将各组成果汇总为一本科普读物作为项目化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完成宣传册,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小组予以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对“濮院古镇”案例的整理,总结对古镇各景观对地域文化的体现,理解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落实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课堂总结(2min) 【教师总结】在这堂课中,我们不仅仅学到了地理知识,更培养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感受到了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未来,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例如写文章、制作展板、开展社区宣传等,将我们所学所知传播给更多人,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对地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谢谢大家。 总结与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学生可以回顾和总结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收获,思考接下来的学习方向和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欲望。
课后作业 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研学报告,内容为桐乡某一特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对该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出至少两点建议。 根据自己在桐乡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完成研学报告。
【设计意图】开放性作业,为学生发挥自主性提供空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