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月考【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月考【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次阶段性练习
(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一课)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40分)
下列图片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宣传明信片,它们反映的主题是( )
(德国宣传可以轻易打败英、法、俄三国的明信片) (德国宣传要教训塞、俄、法、比、英各国的明信片)
武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保证 B.结盟是壮大军事实力的关键
C.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 D.霸权是化解国际危机的途径
学习了“一战”的相关知识后,小明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在战争中,美国始终保持着中立态度,没有参加战争
B.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C.中国、巴西也对德宣战,增强了同盟国的实力
D.德国和日本豆参与了这场战争,且都是战败国
《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和会本质的是( )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制度
C.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其“纠缠不清”主要是因为( )
加剧了西方国家与苏俄的矛盾 B.便利了列强共同侵略掠夺中国
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没有根本上消除列强间的矛盾
下列对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在经济上加紧掠夺
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逐渐成长起来
清政府也曾经试图改革,实行“新政”和共和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首义”主要指武昌起义( )www-2-1-cnjy-com
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推翻清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7、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8、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军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它又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2-1-c-n-j-y
A、意大利不守信用? B、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C、协约国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D、同盟国内部不团结  21*cnjy*com
9、朱德在《辛亥革命杂咏》中写道:“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该诗是为了纪念(  )? 【来源:21cnj*y.co*m】
A、百日维新 B、武昌起义 C、辛亥革命 D、保路运动
1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11、“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  )? 【出处:21教育名师】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2、辛亥革命后,列强选择袁世凯的原因在(  )?
A、他是诚实守信、值得信赖的朋友 B、他是富有政治经验、军权在握的盟友 C、他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最合适的工具 D、他是一个白手起家、令人钦佩的政界英雄【版权所有:21教育】
1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4、名士王湘绮曾撰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此联讽刺的是(????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孙中山? B、袁世凯 ?C、段祺瑞?? D、黎元洪
15、右图是绘于1912年的一幅漫画。画中的袁世凯正骑在木马上来回摇动,脸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木马看起来是在运动、在前进,事实上却是动而未进、原地踏步。他装模作样的目的在于(???? ) 21*cnjy*com
A、骗取清政府的信任? B、骗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C、蒙蔽革命党人 D、蒙蔽人民群众
16、“它无疑是中国20世纪初最伟大的巨变之一,它使古老的中国人从传统走向近代,从愚昧走向科学,从专制走向民主……总之,这场从武昌燃起的烈火瞬间烧遍了古老的中国,说明它正是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呼声。”材料中说的是这场革命给中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 B、经济上:民族工业从此诞生 C、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 D、文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17、1914年时,美国尚欠欧洲投资者约40亿美元的债务,但到1919年时,它已成为一个借出款项达37亿美元之多的债权国,到1930年,这个数字已上升到88亿美元。从这些数字可以分析得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经济的削弱
B.一战爆发的根源
C.美国仅希望主宰欧洲的野心
D.英法等国世界地位的下降
18、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废止阴历实行公历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19、《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第二次“革命”是指( )
A.秦朝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0、下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 )
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B.农轻重比例失调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二、材料分析题(60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知识框架图
材料二:土耳其在欧洲的大部领土主要由意大利和希腊瓜分;黑海海峡由国际共管;土耳其武装力量被限制在5万人以内,其财政经济接受战胜国的监督……
——1919年协约国与战败的土耳其签订的《色佛尔条约》21·世纪*教育网
阅读材料一,将其中的内容完成。(6分)
材料二中的《色佛尔条约》与材料一中的“凡尔赛体系”有何关系,并指出该条约的签订对欧洲各国关系的影响。(3分)
结合材料二《色佛尔条约》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对该条约的性质加以分析。(3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陈其美,浙江吴兴人,字英士。1906年,陈其美赴日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陈其美任同盟会中部总会庶务部长,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率沪军攻入浙江杭州。1915年,袁世凯意在称帝,他组织东南各地开展反袁活动,10月,主持中华革命党上海总部,兼中华革命军东南军司令长官。1916年5月18日,他在上海法租界的寓所被暗杀。孙中山高度赞扬陈其美是“革命首功之臣”。
(1)关于陈其美的介绍中,涉及了辛亥革命期间的哪些历史事件,分析陈其美最大的可能是被谁杀害了。(4分)
材料二:“车子!车子!”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能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中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
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人力车夫》,胡适发表于1918年1月15日的 《新青年》
材料三:
胡适发表《人力车夫》时,我国历史正处于什么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处于怎样的一种局面?(3分)
“人力车夫”是当时中国人民生存状况的一个缩影,它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3分)
(4)结合材料二、三和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分析人力车夫生意如此萧条的原因。(2分)

(20世纪初上海外滩景观)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每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都矗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2005年4月,连战主席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首站就拜谒了南京中山陵。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是领导了辛亥革命。 21教育网
(1)1905年,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作了哪些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4分)
(2)1911年,引发了辛亥革命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是什么? (4分)
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4分)
4、阅读材料(12分)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 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 个……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 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 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材 料三: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 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请回答: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中翦伯赞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秦始皇开创了一个怎么样的新的历史时代?(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分) 2·1·c·n·j·y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三十多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领导核心是谁?该次会议把我国历史推向了一个什么样的时期?(4分)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以洋务运动为起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在近代史上,交通通 讯工具开始在近代中国出现。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应用,有线电报的传入,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新闻报纸、出版机构开始出现,中国社会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 多彩。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2分)
(2)电报、照相和电影的传入,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分)
(3)最著名的“新闻报纸”是________ , 当时最著名的出版机构是________。 (2分)
(4)“社会习俗”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举出一点即可) (3分)
(5)从近代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CBDDD BBBDD DCABC BADCB
二、材料题:
1. (1)英、美、法、德、《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
《色佛尔条约》是构成战后欧洲国际关系新体系“凡尔赛体系”的一部分;它的签订使得列强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基本上的协调,欧洲获得暂时的稳定。21cnjy.com
“土耳其在欧洲的大部领土主要由意大利和希腊瓜分;黑海海峡由国际共管”这反映了《色佛尔条约》是战胜国之间妥协达成的协约,它充满了掠夺性和强制性。
2.(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护国运动;袁世凯。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四分五裂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篡夺,中国社会依然处于半封建的状况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1·cn·jy·com
受工业文明的影响,新型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人力车业,传统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
3、(1)组织上:成立兴中会和同盟会,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思想上:提出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 (3)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共谋祖国和平统一、繁荣富强大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