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一章 散文复习(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导与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一章 散文复习(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导与练)

资源简介

ㄧ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导与练!
第二部分
散文阅读
第一章
散文复习
第一节
散文基础知识
一、散文的概念和分类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
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二、散文的顺序和线索
1.顺序
游记类散文,一般按照游踪来组织材料,便于写清楚方位和沿途的具体景观,给人一目了然之
感,文章也显得井然有序。
写录的顺序一般分为观察顺序和游览顺序。
观察顺序一般为:远-近-远,或近-远-近;整体-局部;静-动;景物-人等。
游览顺序按作者实际游览的行踪,或者是以作者刻意设计的行踪为线索,有目的地选择观赏重
点,以所见所闻的先后顺序,依次来写。
2.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散文中的诸多材料,只有通过线索将它们串
联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有机而严密的整体,以此来记叙事情、抒发感情、表达思想。
三、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
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
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段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
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此外,“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上。
所谓“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也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
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
2.意境深邃,情感丰富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
-062-
!第二部分散文阅读
寓情于物、托物言志等,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
所渭“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
有声,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洁等特点。言为心
声,人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
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
雅俗、文野、曲直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
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练、干净,饱含哲理。因此,阅读散文时,就要认
真分析散文语言优美、凝练、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
五、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1.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1)概念: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
物作陪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2)作用:突出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2.渲染。(1)概念: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2)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
加强气氛,深化文章的主题
3.先抑后扬(欲扬先抑)。(1)概念: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去贬低或否定他(它),然
后再褒扬或肯定他(它)的一种构思方法。(2)作用:通过前后对比,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和精神
品质,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4.借景抒情。(1)概念: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2)作用:使文章形象生动,使表达的感情更充
沛、丰富;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5联想和想象。(1)概念: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想象是人们利用头
脑中所存储的已有信息,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2)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
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增添艺术感染力。
6.以小见大。(1)概念: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2)作用:事件平凡,人物亲
切,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平凡中显伟大,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感情细腻、有血有肉;给读者留下深
刻的印象。
第二节
散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分析结构思路,赏析构思特点
(一)梳理行文思路
1.散文常见结构类型
类型
特点
思路
静赏式
定点定景,多方写景:联想深化主题。
景点概述一景点静赏一景点联想。
-06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