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第四部分 第二章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导与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轮复习】第四部分 第二章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导与练)

资源简介

〡第四部分语言运用ㄧ
③将“发自内心喜欢它”和“开始去关注它”调换顺序。
21.A比喻与对比,以“花柳”比喻夏金桂的容貌娇美,以“风雷”比喻夏金桂的脾气暴烈。
将外在的娇美与内在的暴躁专横形成对比,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夏金桂的美貌和泼辣,让人物形象更
为立体化。
B大词小用或用典,以宋太祖统一天下的宏大气魄来表现了小女子夏金桂在闺阁中的嫉妒与霸
道的形象,具有讽刺与幽默的效果。
22.(1)“颇”表程度浅,意味“稍微”,体现她有一定的文化(或知识)。(因为古代对女子通
行的价值观: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能识文断字者少。)
(2)“颇”表程度之深,意为“很”,表现出夏金桂具有像王熙凤一样的工于心机。
第二章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
考点一高考高频易混易错成语100例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不刊之论: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并非“不能刊登的言论”)。
2.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并非“文章没有标点”)。
3.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并非“让人不满意”)。
4.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训”指准则,并非“教训”)。
5.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并非“巷子里没人”)。
6.屡试不爽: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指差错,并非“爽快”)。
7.久假不归:长期借用不归还(“假”指借用,并非“放假”)。
8.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捐”指舍弃,并非“捐款”)。
9.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并非“明天的花朵”)。
10.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当,一无所得(并非“勇敢行动”)。
11.侧目而视: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并非“斜着眼睛看”)。
12.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并非“七月天气炎热”)。
13.不名一文:形容极其贫穷,一个钱也没有(“名”指占有,并非“名字”)。
14.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并非“寒冷得像蝉”)。
1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并非“风雨频繁”)。
16.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精通某种技艺的人(并非“大方的人”)。
17.三人成虎: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并非“人多力量大”)。
二、多义成语
18.龙飞凤舞:①形容山势蜿蜒雄壮;②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
19.灯红酒绿:①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②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20.秀色可餐:①形容女子容貌美丽:②形容景物优美动人。
21.粉墨登场:①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②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
22.平易近人:①形容人态度和蔼,容易接近;②形容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23.光怪陆离:①形容景象奇异、色彩繁杂;②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24.左右逢源:①形容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②比喻处世圆滑(含贬义)。
25.想入非非:①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胡思乱想;②指想法大胆、新奇(中性)。(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
真题(成语使用辨析题)题目选项(部分):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人非非的神话和传
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问题:判断该句中成语“想入非非”的使用是否正确。答案:正确。)
26.绵里藏针:①形容柔中有刚:②比喻外表温和,内心尖刻(含贬义)。
-21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