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下17.1《人体的免疫防线 第2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下17.1《人体的免疫防线 第2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7.1.2 人体的免疫防线(导学案)
1.能说出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免疫功能异常的具体表现,理解免疫对维持人体健康稳态的重要意义。
2.通过分析天花的消灭历程,解释计划免疫的原理,明确疫苗的作用机制,说明计划免疫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价值。
3.结合我国计划免疫的实践,认同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树立主动参与计划免疫的健康意识。
【学习重点】
1.免疫的三大功能(防御、清除、监视)及免疫功能异常的常见类型(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
2.计划免疫的概念、原理,常见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及其预防的疾病。
【学习难点】
1.理解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如免疫力过强如何引发过敏反应、移植排斥,免疫力异常如何导致自身免疫病)。
2.分析牛痘接种实验中两次接种(牛痘浆液、天花痘浆)的区别,解释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及记忆细胞的作用。
1.回顾第1课时中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抗原、抗体、记忆细胞的作用。
2.思考生活中的免疫相关现象:为什么器官移植后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接种疫苗后为什么能预防特定传染病?
3.免疫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常物质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主要包括防御、清除和监视三大功能。
4.计划免疫是将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特定人群接种,以控制或消灭相应传染病。
活动一:分析免疫的功能与异常表现
自主学习与梳理:阅读教材内容,结合实例完成下表,明确免疫三大功能及异常影响:
免疫功能 核心作用 功能正常的意义 功能异常表现
防御功能 抵抗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的入侵 预防病原体感染 过敏反应、移植排斥
清除功能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 维持体内细胞更新平衡 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
监视功能 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增殖的细胞(如肿瘤细胞) 防止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增殖 肿瘤发生风险增加
小组讨论:“免疫功能越强,人体越健康吗?”结合过敏反应、移植排斥等实例,说明理由:
不是。免疫功能过强会引发过敏反应(如花粉过敏)、移植排斥(攻击移植器官);免疫功能异常还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反而危害人体健康。只有免疫功能正常,才能维持人体健康稳态。
活动二:解读天花消灭与计划免疫原理
资料分析:阅读天花防治时间线(宋代人痘接种→詹纳牛痘接种实验→1980年天花被消灭),思考并讨论:
人痘接种和牛痘接种的共同目的是预防天花,两者的核心区别是接种物的病原体类型不同(人痘用轻症天花痘浆,牛痘用牛痘浆液)。
詹纳给孩子接种牛痘浆液后,再接种天花痘浆未引发天花,原因是:初次接种牛痘后,人体产生了针对天花病毒(或相似抗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天花病毒时,记忆细胞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归纳总结:
疫苗的本质是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或抗原)的生物制品,接种后能引发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产生抵抗力。
计划免疫的关键是“科学程序”和“安全有效疫苗”,其最终目的是控制或消灭相应传染病。
活动三:梳理计划免疫的应用与意义
自主整理: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常见疫苗及预防疾病的对应关系,了解计划免疫的具体实践:
疫苗名称 预防的传染病
卡介苗(BCG) 结核病
百白破疫苗(DPT)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OPV)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乙肝疫苗(HBV) 乙型肝炎
思考与交流:我国将每年4月25日定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设立该节日的意义是记录儿童接种信息,预防接种证的作用是确保接种程序规范,避免漏种、错种,为儿童健康提供保障。
1.下列关于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抵抗病原体的侵入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
C.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 D.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答案】D
【分析】免疫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抵抗病原体)、免疫监视(识别清除异常细胞)和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死亡细胞)。免疫功能需保持适度,过强或过弱均可能引发疾病。
【详解】A.免疫具有防御功能,能够识别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如病原体等),抵抗病原体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例如,当人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相应的免疫反应,如产生抗体来中和病原体,或者通过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灭等,A不符合题意。
B.免疫具有自我稳定功能,能够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些衰老、死亡的细胞如果不能及时被清除,会在体内积累,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甚至可能引发炎症反应等。免疫系统通过吞噬细胞等机制将这些细胞识别并清除,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B不符合题意。
C.免疫具有免疫监视功能,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等。当细胞发生癌变时,其表面的抗原等物质会发生改变,免疫系统可以识别这些异常变化,并启动免疫反应来清除这些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C不符合题意。
D.免疫功能并不是越强越好。当免疫功能过强时,免疫系统会对一些原本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如花粉、尘螨等)产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反应,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此外,免疫功能过强还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D符合题意。
故选D。
2.秋季是人们花粉过敏的高发期,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等症状困扰着花粉过敏者的日常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粉过敏可以传染给其他人
B.戴口罩可以预防花粉过敏
C.花粉过敏说明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弱
D.引起过敏的花粉属于抗体
【答案】B
【分析】(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3)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等。
(4)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详解】A.花粉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花粉这种过敏原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它不具有传染性,不会传染给其他人,A错误。
B.戴口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花粉进入呼吸道,减少人体与花粉这种过敏原的接触机会,从而起到预防花粉过敏的作用,B正确。
C.花粉过敏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原本无害的花粉识别为有害的抗原,并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这说明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而不是过弱,C错误。
D.引起过敏的花粉是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外来物质,属于抗原;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专门抗击抗原的特殊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3.我国计划免疫中,对儿童进行卡介苗接种,主要是为了预防( )
A.结核病 B.乙肝
C.脊髓灰质炎 D.麻疹
【答案】A
【分析】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由减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我国计划免疫规定,新生儿出生后需接种卡介苗,以增强对结核病的免疫力。
【详解】A.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卡介苗专门用于预防结核病,故A符合题意。
B.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预防乙肝需接种乙肝疫苗,故B不符合题意。
C.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预防需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故C不符合题意。
D.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预防需接种麻疹疫苗,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各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出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病 B.人体的脾脏具有免疫功能
C.接种百白破疫苗 D.炎症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
【答案】C
【分析】计划免疫指根据传染病流行规律,有计划地接种疫苗以预防疾病。
【详解】A.出过天花的人因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并非通过疫苗主动预防,故A不符合题意。
B.脾脏的免疫功能属于人体固有免疫,与主动接种疫苗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百白破疫苗是国家计划免疫规定接种的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故C符合题意。
D.抗生素治疗属于疾病治疗措施,与免疫预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观察家人或身边朋友的预防接种证,记录3种疫苗的接种时间和对应的预防疾病,分析这些接种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如新生儿尽早接种卡介苗的原因)。
2.查阅资料,了解1种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发病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简要说明目前的主要应对措施,撰写100字左右的说明。
3.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疫苗作用原理,思考“为什么有些疫苗需要多次接种(如乙肝疫苗)”,尝试从免疫记忆的角度给出解释,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7.1.2 人体的免疫防线(导学案)
1.能说出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免疫功能异常的具体表现,理解免疫对维持人体健康稳态的重要意义。
2.通过分析天花的消灭历程,解释计划免疫的原理,明确疫苗的作用机制,说明计划免疫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价值。
3.结合我国计划免疫的实践,认同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树立主动参与计划免疫的健康意识。
【学习重点】
1.免疫的三大功能(防御、清除、监视)及免疫功能异常的常见类型(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
2.计划免疫的概念、原理,常见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及其预防的疾病。
【学习难点】
1.理解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如免疫力过强如何引发过敏反应、移植排斥,免疫力异常如何导致自身免疫病)。
2.分析牛痘接种实验中两次接种(牛痘浆液、天花痘浆)的区别,解释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及记忆细胞的作用。
1.回顾第1课时中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抗原、抗体、记忆细胞的作用。
2.思考生活中的免疫相关现象:为什么器官移植后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接种疫苗后为什么能预防特定传染病?
3.免疫是人体识别和排除_______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主要包括防御、清除和_______三大功能。
4.计划免疫是将安全有效的_______按照科学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特定人群接种,以控制或消灭相应_______。
活动一:分析免疫的功能与异常表现
自主学习与梳理:阅读教材内容,结合实例完成下表,明确免疫三大功能及异常影响:
免疫功能 核心作用 功能正常的意义 功能异常表现
防御功能 _______ 预防病原体感染 过敏反应、移植排斥
清除功能 _______ 维持体内细胞更新平衡 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
监视功能 _______ 防止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增殖 肿瘤发生风险增加
小组讨论:“免疫功能越强,人体越健康吗?”结合过敏反应、移植排斥等实例,说明理由:_______。
活动二:解读天花消灭与计划免疫原理
资料分析:阅读天花防治时间线(宋代人痘接种→詹纳牛痘接种实验→1980年天花被消灭),思考并讨论:
人痘接种和牛痘接种的共同目的是_______,两者的核心区别是接种物的_______不同(人痘用轻症天花痘浆,牛痘用牛痘浆液)。
詹纳给孩子接种牛痘浆液后,再接种天花痘浆未引发天花,原因是:初次接种牛痘后,人体产生了针对_______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天花病毒时,记忆细胞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归纳总结:
疫苗的本质是_______的生物制品,接种后能引发人体免疫反应,产生_______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产生抵抗力。
计划免疫的关键是“科学程序”和“安全有效疫苗”,其最终目的是_______。
活动三:梳理计划免疫的应用与意义
自主整理: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常见疫苗及预防疾病的对应关系,了解计划免疫的具体实践:
疫苗名称 预防的传染病
卡介苗(BCG) _______
百白破疫苗(DPT) 百日咳、白喉、_______
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OPV) _______(小儿麻痹症)
乙肝疫苗(HBV) 乙型肝炎
思考与交流:我国将每年4月25日定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设立该节日的意义是_______;预防接种证的作用是_______。
1.下列关于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抵抗病原体的侵入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
C.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 D.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2.秋季是人们花粉过敏的高发期,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等症状困扰着花粉过敏者的日常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粉过敏可以传染给其他人
B.戴口罩可以预防花粉过敏
C.花粉过敏说明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弱
D.引起过敏的花粉属于抗体
3.我国计划免疫中,对儿童进行卡介苗接种,主要是为了预防( )
A.结核病 B.乙肝
C.脊髓灰质炎 D.麻疹
4.下列各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出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病 B.人体的脾脏具有免疫功能
C.接种百白破疫苗 D.炎症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
1.观察家人或身边朋友的预防接种证,记录3种疫苗的接种时间和对应的预防疾病,分析这些接种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如新生儿尽早接种卡介苗的原因)。
2.查阅资料,了解1种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发病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简要说明目前的主要应对措施,撰写100字左右的说明。
3.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疫苗作用原理,思考“为什么有些疫苗需要多次接种(如乙肝疫苗)”,尝试从免疫记忆的角度给出解释,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