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 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反思+检测(无答案) (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 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反思+检测(无答案) (3份打包)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评测练习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A.让少数民族人民自己行使自治权
B.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C.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D.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2.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①人民法院
②人民政府
③人民检察院
④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里所说的“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是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
②“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布特点
③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存在问题
1、设计思路不够清晰
2、语言不太标准
3、专业术语讲解不到位
4、板书设计存在缺陷
5、缺少部分课堂环节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策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升华,也是贯彻和坚持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体现。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为三目题: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第一目题,主要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告诉我们,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第二目和第三目构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主要讲授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层次、核心内容及实行的优越性相关知识。这三目题在知识编排上呈现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递进结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增加学生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珍惜巩固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1教育网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思想活跃,关心时事,对新知识有较强的获取渴望。但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有待加强。对某一知识有一定的表面的理解,不能形成专业的知识、系统的体系,不能更加深入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挖掘。并且这部分知识多为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性比较强,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营造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是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但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同时,通过对第一框的学习,学生们对于民族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框的讲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加之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对于民族问题的涉及比较多,对于基本的民族知识学生有一定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关于民族问题抽象的模糊的知识转化为系统的具体的理论知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有重大的积极影响。www.21-cn-jy.com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能力目标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www-2-1-cnjy-com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为维护我国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内容。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散思维,通过自己的理解,教师理论引导,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21cnjy.com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影音资料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1·c·n·j·y
3.讲授法:对理论较强的部分,学生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举例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4.问答法:对于简单的或者常识性的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既是对学生前面知识点的巩固和检查,同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工具
黑板、粉笔、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合唱《爱我中华》这首歌,让学生思考歌曲的主题。以民族团结为契机,导入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讲授新课
首先使同学了解本节课主要探讨两个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和为什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两个大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要骨架。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提问:找同学回答“你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这一问题,并通过对学生答案的总结归结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21·cn·jy·com
(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多媒体展示+板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并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2)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同时指出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3)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行政机关),并指出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自治权:1)地位: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2)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3)内容:①立法自治权;②经济自治权;③文化管理自治权;④变通执行权;⑤其他自治权。并通过事例是学生了解自治权的内容。21·世纪
教育网
(5)地位: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注意区分民族关系、民族原则与民族政策。2-1-c-n-j-y
本环节主要通过问答法和合作探究法来进行。之后通过小组讨论法讨论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并展示答案。  21
cnjy
com
2、为什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首先使学生明确原因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两方面。
(1)必要性:具体实际。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传统)由现实情况决定,“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来源:21cnj
y.co
m】
(2)重要性:优越性。通过展示《西藏发展六十年,跨越上千年》的视频,使学生小组讨论有哪些优越性,并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归纳。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出处:21教育名师】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课堂小结
通过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所需知识的框架的构建,使学生对本节课有宏观的认识,并突出重难点,方便学生课下记忆。【版权所有:21教育】
(四)当堂巩固
通过做习题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采用框架式板书,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