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目录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序号课题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二)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编写人张永颢审核人学科联系人签字班级共同体姓名学号学习目标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能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及风速大小。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重点·难点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过程-温、压关系。在气压分布图中画出风向【自学】完成《伴你学》P25、26【自主学习】部分二、三【对话】与【评价】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根据以下五步的要求画图表示热力环流的形成,2分钟)⑴当地面受热均匀时,如果近地面和高空有500hPa、1000hPa两个等压面,请标注在图上。⑵如果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请用箭头表示这三地空气会如何运动。⑶如果六地的气压都有5hPa的变化,请标出它们现在的气压值。⑷请画出此时的1000hPa和500hPa两个等压面。⑸请用箭头表示空气水平运动的方向。⑹判断:在热力环流中,空气总是由气压高处流向低处。()2.热力环流图的判读规律(1)海拔高低与气压的关系(2)等压面凸向与气压的关系 (3)近地面冷热与气压的关系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值关系 (4)大气的升降运动对天气的影响 小结: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3.热力环流实例——请画出并解释城市风的形成。【课堂评价1】下图为某时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各地的气压值()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C.丙>丁>甲>乙D.丁>丙>乙>甲2.图中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是()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B.甲地为晴朗天气C.乙地盛行下沉气流D.乙地湿度小于甲地3.此时,为北半球的()季节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二、大气的水平运动1.大气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是来向而非去向)⑴在A图中画出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的风向⑵在B图中画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风向(南半球)⑶在C图中画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面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风向(南半球)ABC【课堂评价2】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2)此风是在半球,判断理由是。(3)该图表示(填“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4)图中a的特征是,c的特征是。(5)图中A、B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地,原因是。2.认识基本气压场:图中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如果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峡谷。3.风向的偏转和画法近地面任意点风向的画法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a.在等压线图中,先画出该点所在等压线的切线(图中虚线),再按要求画出与切线相垂直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图中箭头A)。b.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按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图中箭头B),偏转的角度在300-450之间。注意:①高空风不考虑摩擦力,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三、课堂总结大气运动的意义、分类和成因【目标达成练习】读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右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2.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甲地可能形成台风3.读“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问题。(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的位置。(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风。(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原因是________。【学后反思与总结】资料1、岚山人民说,我们这里一般白天感到空气潮湿,夜晚感到空气比较干爽。为什么?(先完成课本30页活动题,再解释上述问题,3分钟)大气运动意义(上升、下沉)(风)(能量来源)分类成因各纬度分布不均(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