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案+检测(无答案)+反思 (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案+检测(无答案)+反思 (3份打包)

资源简介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评测练习
限时检测
1.截至2015年,中央财政对新疆地区的投资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相当于给新疆每人发74074的红包,这一措施
A、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巩固民族团结大好局面B、是促进新疆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
C、有利于保证新疆人民当家作主
D、能够消除新疆和内地的发展差距
2.对口支援历史上支援地域最广、涉及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资助领域最全的一次对口支援新疆行动在天山脚下恢弘开篇。有学者评价,新一轮援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中央的目标就是通过10年时间,最大程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材料表明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当前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全国各地的支援
③对民族地区的支援,最关键的是资金的支援
④我国各民族和谐发展,不存在民族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3.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歌词的寓意是
①我国的民族差别已不存在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日益巩固
④我国各民族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已经消失
B、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平等
C、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
D、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
5、“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④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2015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7周年。回顾57年的历史,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东部地区的帮助支持下,宁夏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说明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根本前提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新课标要求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时事,充分考虑课堂的可操作性,体现政治学科的时代性。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把知识落到实处,力求落实三维目标,处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主题相结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这样的课堂里,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将有听、有看、有思考、有写,积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分析的收获和成功的快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接触过,但缺少系统地理论学习,本课时内容将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加强理论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作为当代青年必须自觉贯彻执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为巩固和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而努力。
学情分析
学生普遍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确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和原则是适合中国国情,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能力目标:创设情景,采用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透过政治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处理民族关系,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的具体问题,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必须从我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巩固民族关系
教学用品: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活动一:共唱民族歌曲
感悟民族关系教师:《爱我中华》这首歌大家都比较熟悉,今天上课我们先来一起唱一下这首歌。请大家起立。师生共唱《爱我中华》。教师:这首歌唱出了各族人民共同的心声,现在大家再仔细阅读一下歌词,你会发现现在各民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并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形成这种关系?请大家独立完成。学生思考,形成答案。学生回答:现在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原因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师归纳引导:除了这两个原因,还有就是我们在上学期学过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族关系属于上层建筑,所以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起着决定作用。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师生共唱,可以为本节课营造积极活跃的氛围,让学生在当时气氛中涌动爱国的豪情,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对歌词的归纳,让学生明确当前的民族关系,使其印象深刻。
讲授新课
活动二:共同探究明事理教师:虽然我们现在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但因为一下历史原因,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平衡,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一定的原则。下面请看一段视频,然后思考这两个问题:1、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什么原则?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2、
如何更好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播放视频,学生看后思考,起立讨论,形成答案。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材料中帮助兴建小学,让少数民族孩子上学体现了民族平等。……教师归纳,呈现答案。【深入探究】教师:现在大家进一步思考这三个问题:进一步思考:(1)民族平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性?(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仅仅经济的繁荣吗?学生小范围讨论,形成答案。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民族平等体现在各族人民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的履行义务。教师引导:民族平等就在我们生活中,校园里,社会中都有。学生举例:我们学校有新疆来学习的学生;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等等。教师结合人民币上的文字,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有新的发现。针对后两个问题,学生一一回答。教师:各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需要我们巩固好当前的民族关系,那怎样才能更好的巩固民族关系?刚才大家都重在讨论上了,现在大家把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写在学案上,梳理一下。学生用4分钟梳理答案,然后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通过一段视频,这一则材料“19兄弟省市启动援疆
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一托两个问题,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并根据学生思维特点,由浅入深,让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这一环节中,学生有思考,有讨论,有书写,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课堂小结
第七课第一框题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包括三个小问题,第一是当前的民族关系,第二是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原则,第三是如何巩固当前的民族关系。
让学生简单明了知道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选择题练习。
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布置作业
课后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
第七课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如何巩固民族关系
教学特色、效果及其教学反思
教学特色:1.巧设情境,激疑引趣作为“教学起点问题”的材料选择,既要体现课标要求既有目标定位功能,又要切中时事热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能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钻研教材,又能引导学生发现发现新知识。为此,在这节课中我利用要利用各种条件展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营造爱国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与此同时我尽可能找准知识的连结点,创设问题情境。2.巧设探究,由浅入深。为学生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学习的目的并不是掌握信息本身,而应超越所给的信息,学生不是被动的认知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智慧、认知的成长。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置一些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生成知识,变被动灌输为主动生成知识。效果:本节课通过设置情景、探究问题,除了让学生掌握本课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如何巩固民族关系等基础知识外,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两个探究活动中,既落实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个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做为当代中学生必须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并自觉付诸于行动中,较好地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后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进一步思索知识教学运作的体系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不能表面化,作为教师,应该进一步思索知识教学运作的体系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做到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或是为应付公开课而于平时教学方式背道而驰,那就违背了新课程的宗旨和理念,就会倒退到教与学相互脱节的消极状态。以课堂教学为支点,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将学生课后的日常生活作为开放性实施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政治课堂要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新课程模式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倡导建立民主、平等与对话的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师生在课堂上应通过对话、理解和沟通从而达到共同提高,课堂上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创设情景更好地供学生交流合作,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对于探究问题的把握,需要更成熟的标准和更多的探索
本节课也暴露出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知识目标淡化的“度”该如何操作,心中无数。探究无限,时间有限;本节课虽然在多处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情趣、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有些探究仅停留在表面上,且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如何处理探究与实效、预设与生成等问题将是我在今后的新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