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片2017届九年级10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片2017届九年级10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16学年第一学期10月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曾说:“……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

A.准备侵吞邻国、扩展疆域
B.渴望重新瓜分世界
C.急需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
D.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2.学习了萨拉热窝事件以后,四位同学发出如下感概,其中正确的是(

A.没有萨拉热窝事件就不会有一战
B.萨拉热窝事件和一战的爆发无关
C.突发事件可能给人类和平造成巨大威胁
D.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应成全世界青年的榜样
3.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国,出征的士兵士气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若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下列各项中较为合理的是(

A.德国受到了其他列强的侵略
B.民众受到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驱使
C.德国民众受到法西斯势力的威胁
D.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好战的民族
4.科技的进步使大量新式武器运用于战争,带来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对科技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
②科技对人类生活只有促进作用
③科技的发展毁灭着人类
④科技发展本身无害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5.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年前的(

A.凡尔登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黄花岗起义
D.斯大林格勒战役
6.1919年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在5个月的会议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这些国家的代表不务正业
B.会议主办国有意拉拢各国
C.会议讨论的内容与这些国家无关
D.英、法、美三国操纵把持会议
7.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的主要原因在于(

A.避免德国复仇
B.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
C.遏止美国称霸
D.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8.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下列哪些区域的统治秩序(

①欧洲
②远东及太平洋地区
③西亚
④非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三人“殊途同归”都是为了(

A.推翻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机
D.建立民主共和国
2016年是辛亥革命105周年。据此回答10—13题。
10.某班开展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东京
B.武昌
C.广州
D.南京
11.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12.小明同学搜集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13.“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护国运动
B.帝国主义不再支持
C.北洋军阀内部的分化
D.独裁和复辟不得人心
1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占据浙江的是(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16.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变化,说明革命党人(

①摈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②排斥其他少数民族
③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④视中华民族为一个整体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A.
义和团运动兴起
B.
辛亥革命兴起
C.
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大革命兴起
18.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0.1919年5月3日晚,邵飘萍在北大作了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及原因的演讲,呼吁青年学生挺身而出,救亡图存。邵飘萍演讲的次日,北京爆发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性质是(

A.思想解放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反帝爱国运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

A.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资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22.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23.《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A.爆发了五四运动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发动了辛亥革命
D.建立了中华民国
24.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马克思主义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按序为10分、8分、8分、8分、18分,共52分)
25.(10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右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图。
(1)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材料二: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表。
国家




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
(2)德国工业位次跃居欧洲第一的最主要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2分)根据材料,分析第一次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3)请从战争性质的角度评析材料三中的观点。(2分)
材料四: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总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老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而“狐狸”(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崇尚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会场充满着争吵和争夺。这场尔虞我诈的争吵最终以《凡尔赛和约》的签订而换来暂时的“和平”。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这个“和平”是暂时的。(2分)
26.(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阐述此观点时的社会背景。(4分)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写出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要阵地。(4分)
27.(8分)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运动中的口号
图二:上海罢市声援北京学生
图三:获释返校学生受到欢迎
三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根据图一推测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2分)
从图一到图二,该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简述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2分)
28.(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1)填出图中A所示地名和B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者。(2分)
A:地名_____________
B:建立者_____________
(2)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有什么意义?(2分)
材料二:见右图:
(3)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29.(18分)2016年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
(1)概括1894—1905年间孙中山先生为顺应“潮流”所做的贡献。(4分)
材料二:凤凰网曾经做过“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见图表。
广州、武汉、南京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三甲。请用史实说明理由。(4分)
代表城市


广州
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
武汉
南京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打倒,还有什么陈旧的腐败的东西不能丢掉呢?……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析这场革命。(6分)
材料四: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4)材料中这些新观念生成的原因有哪些?(4分)
2016学年第一学期10月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D
A
D
B
B
C
B
C
A
A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C
C
C
B
C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按序为10分、8分、8分、8分、18分,共52分)
25.(10分)(1)三国同盟(或同盟国);三国协约(或协约国)(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分)
(3)不正确。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2分)
(4)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但列强的矛盾没有根本消除,反而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播下了仇恨和战争的种子,所以说”和平”是暂时的。(2分)
26.(8分)(1)陈独秀反对尊孔赞同共和。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为实现独裁专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4分)
(2)民主与科学。《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4分)
27.(8分)(1)五四运动。(2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分)
(2)运动中心从北京转到了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为先锋转到工人阶级为主力军;斗争形式由学生罢课转变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任答一点即可,2分)
(3)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上海各界人士的支持,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成果。(2分)
28.(8分)(1)上海。李大钊。(2分)
(2)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2分)
(3)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4分)
29.(18分)(1)1894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4分)
(2)武汉:辛亥革命爆发地(武昌起义);南京: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4分)
(3)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还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族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它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任选一个观点,6分)
(4)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辛亥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推动;西方物质文明先进性的吸引等。
(4分)
A.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④《民报》发刊词
①清帝退位诏书
②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誓词
③起义军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第25题材料一图
B
A
第28题材料一图
第28题材料二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