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士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点)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到结论的能力。了解解放军粉碎全面和重点进攻的史实。培养分析决定战争胜负因素的能力。认识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国民党统治走向失败的转折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共在强敌面前敢于、善于斗争的大无畏气魄,培养面对困难不畏惧,勇于战胜困难和坚定胜利的信心。各路大军的配合、支援和顽强拼捕的精神,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向上的热情。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楚汉战争中“鸿门宴”的故事吗?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又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鸿门宴”——重庆谈判。蒋介石设“鸿门宴”的目的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冒着巨大危险去赴蒋介石的“鸿门宴”呢?请进入新课寻找答案【预学】一、重庆谈判1、蒋介石的目的,赢得准备时间;缓解压力;把内战责任推给。2、毛泽东的目的:尽可能争取和平民主;揭露的阴谋。3、时间:年8月。4、地点:5、中共代表:毛泽东、等人。6、结果:签订《》——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却拒绝承认解放区和的合法地位。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年6月,国民党向进攻。2、1946年6月—1947年2月,粉碎国民党的进攻。3、1947年3月,重点进攻和。4、西北解放军在率领下,采用“”粉碎了敌人对的重点进攻。5、转战陕北意义:奠定了解放军由守转攻的基础。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时间:年夏。2、概况:(1)刘伯承、率军挺进。(2)率军挺进豫西。(3)陈毅、粟裕率军挺进的序幕。3、意义:(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的序幕。(2)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和。【探究】(方法:小组讨论解决预学中的疑难点,教师下组指导。)讨论:你认为毛泽东应不应该参加重庆谈判?说说你的理由。【精导】一、重庆谈判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国际形势如何?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其目的是什么?3、重庆谈判后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争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4、重庆谈判结果怎样?5、为什么说《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不利?6、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时,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称赞毛泽东的行动是“弥天大勇”,你同意柳亚子先生的评价吗?为什么?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头一年里,战况如何?2、中共中央为什么主动撤离延安?3、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粉碎敌人的进攻?4、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有何区别?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为什么首先选择挺进大别山?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利剑插向敌人的心脏?3、简述战略反攻的必要性。4、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想想看,他们谁说的对?对话:男孩:因为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这个作用可真不小!女孩:不对!是因为解放军开始向国民党统治区大举进攻了。课堂小结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我人民解放军执行正确的战略战术,第一年就取得粉碎国民党军全面和重点进攻的胜利。战争第二年后,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解放战争从此走向胜利,为战略大决战的胜利埋下伏笔。【提升】毛泽东1946年夏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你认为毛泽东的这段话是否有道理?请说出你的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