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 学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 学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十九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
导学案编号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北方民族的交融
课时
一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设问导读(一)北方政权的演变1、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
,之后是
。2、北朝包括




。(二)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势力扩展到中原后,迁都
,于
年完成了北方的统一。2、北魏在冯太后时期进行了改革,政治上
,基层实行
,完善地方行政管理;经济上限值豪强占田过限,颁布
,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3、北魏孝文帝在亲政后继续实行改革,主要内容:





。意义:
。(三)北方民族的交融1、西晋灭亡后的270余年间,各个民族政权间战事不断、相互争斗,但民族交往与民族斗争是交织在一起的,民族的
是历史发展的主流。2、南北朝时期,政权长期对峙,

状态却是相互交替。南北间商品交易常以
的形式进行。3、民族交融的影响:民族交融与南北经济发展为重新统一
,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注入了
,最终催生出一个
。二、互动探究材料一:鲜卑旧俗披发左衽;妇人冠帽著夹领小袖短袄。迁都之同年,下令禁胡服,服装一依汉制。魏初鲜、汉官号杂用。迁都后用王肃改定官制,一依魏晋南朝制度。材料二:孝文帝改制遭到了一部分保守的拓跋贵族的反对。他们不仅在改制前进行抵制,在改制中和改制后也不断反抗。太和二十年(496年),太子拓跋恂企图逃回平城发动叛乱,被孝文帝处死。同年冬天,鲜卑贵族穆泰,陆叡勾结镇北大将军元思誊、代郡太守元珍等在平城发动叛乱,孝文帝派元澄前往镇压,保证了改制的顺利进行。问题:(1)阅读材料一,分析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是谁倡导的?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内容。(2)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否顺利?并用材料中相关的观点来证明?(3)根据所学知识与材料二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得到什么启示?三、整合总结四、巩固提升1、西晋以后中国社会又重新陷入到政权分立的状态,其中与东晋并立同时存在的是(
)A.十六国
B.南朝
C.西魏
D.前秦北魏于439年统一了北方,其首都位于(
)A.洛阳
B.平城
C.镐京
D.建康北魏冯太后被百家讲坛教授誉为天下第一后,其理由不包括(
)A.禁止官方说鲜卑语
B.
政治上实行三长制
C.经济上实行均田制
D.精心培育孝文帝4、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
)A.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了
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5、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A.用汉姓
B.穿汉服
C.说汉话
D.与汉族通婚6、“由平城迁都到洛阳,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讲汉语,穿汉服”。材料反映的是(
)A.齐国管仲改革
B.秦国商鞅变法
C.楚国吴起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7、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迁都洛阳
C.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D.不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下列关于民族交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目的是为了学习先进的汉文化
B.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只出现在北方
C.胡汉融合是双向的,是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的过程
D.民族交融为中国再次统一创造了条件9、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材料二: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而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孝文帝拓拔宏决定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在亲政后继续其祖母的改革。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同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尊老的风气。阅读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根据材料二中改革的内容推测该改革带来的影响。比较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史料链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执政期间,他整顿吏治,倾心汉化,迁都洛阳,南征北战,对北魏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拓跋宏的这首诗表明了其心怀远大志向,念念不忘南北统一大业。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拓跋宏只活了三十三岁便离开了人世。其原因一是心力交瘁,使拓跋宏病情加重,拓跋宏独掌大权后,励精图治,勤于政务,掀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改革浪潮。特别是在迁都问题上,拓跋宏力排众议,软硬兼施,甚至不惜自编自演了一场冒雨“南征”闹剧,可谓殚精竭虑,耗费心智。原因二是他明知自己“心容顿竭,气体羸瘠”,还继续忘我的创业,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一统天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皇帝。作为一个重病之人,拓跋宏这是在拼命,处理完皇后出轨一事后,太和二十三年(499)三月,拓跋宏为了实现政治抱负,强撑病体亲征伐齐,途中鞍马劳顿,“疾势遂甚,戚戚不怡”,御医回天无力。四月,提前耗尽毕生精力的拓跋宏在取得马圈城大捷后,因操劳过度,病入膏肓,抱憾而死,令人扼腕。
复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