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九年级社会·思品学科9月份检测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6学年九年级社会·思品学科9月份检测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16学年九年级社会·思品学科9月份检测卷
2016.9
(温馨提示: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自己,定会成功!)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有专家说:“就像1914年时那样,一起小事件就能够触发同盟义务,引发一场覆盖面更广的战争。”这起“小事件”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英法俄签订军事协约
D.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领导五四运动
④创建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5.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6.
1905年,有一群中国人喊出了如下宣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对这一宣言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宣言出自《临时约法》
②应该是同盟会政治纲领
③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
④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1921年胡适的《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诗与新文化运动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8.201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板报内容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右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该年是……………………………………………………(

A.1937年
B.1938年
C.1939年
D.1940年
10.图3是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中国的某次战争的进军路线示意图。读图判断这次战争是


A.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解放战争
D.甲午战争
11.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
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以下能佐证“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史论的史实有(

①中国组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②美军在中途岛对日军作战
③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本军力
④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假如你是一位二战时期的摄影记者,你拍摄了许多国家的首都遭受法西斯国家攻击的纪实片,但是从这些纪实片中,不可能看到…………………………………………(

A.英国的伦敦
B.苏联的莫斯科
C.美国的华盛顿
D.中国的南京
14.1943年初,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争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从材料中不可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B.第二战场的开辟,德国法西斯陷入盟军两面夹击之中
C.这一仗给德国法西斯沉重打击,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是各个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5.以下重大的历史事件曾发生在上海且描述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上海工人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B.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在上海及周边展开长达三个月的激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D.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在上海附近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
16.《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运动………………………………………………(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的
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7.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世界。下列事件与这场危机直接有关的是(

A.北京爆发五四运动
B.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下列史实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有…………………………………………………………………………


①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②领导五四运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③参加北伐战争,推动国民革命
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束十年内战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荖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的共同目标是(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C.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D.唤醒国人与列强抗争
20.“声明日本攫取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一声明是由哪一文件规定的…………………………………………………………………………(

A.《开罗宣言》
B.《联合国家宣言》
C.
《大西洋宪章》
D.《波茨坦公告》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21.(10分)材料一:《时局图》是清朝后期时事漫画的杰作,熊代表沙皇俄国,犬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出当时中国时局。这一时局是在哪次侵华战争后形成的?(2分)
材料二: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他认为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材料中的他指谁?为救治中国的“黑暗”,他提倡什么新思想?这一新思想是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想?(3分)
材料三:余致力于中国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于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孙文
(3)为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于1911年作了怎样的探索?其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功绩是什么?(3分)
(4)在对中国的这场“救治行动”中,材料二、三体现了不同的“救治”药方,但这些药方却也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两点。(2分)
22.(10分)材料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暮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也获得了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二:“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认为应该联合全国各革命党派,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主要指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民主革命任务?并由此开辟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4分)
(3)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是如何联合其他党派逐步推进民主革命进程的 “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分)
23.
(10分)南京是一座悲情之城,在近代曾受到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但南京更是一座英雄之城、胜利之城。所以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与终点。以下是某校同学收集的部分与南京相关的图片。请观察图片信息,帮助他们解决疑问
(注:图一,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图二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图三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举行。图四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1)从上述图片信息中可以获知南京曾受到哪些外来战火的侵扰 (2分)
(2)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与终点。它让我们想起近代的光荣与屈辱,请各举一个史实说明
(4分)
(3)你认为导致图三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分)
24.(10分)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当此国难严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在团结御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1分)这次事变对中国、世界有何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这次事变以后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3)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各列举一例)(4分)
25.
(10分)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和战胜国,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期间14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对协约国的获胜作出了贡献;战后的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受尽及辱。二战期间的国际会议中活跃着中国的身影,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中、美、英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损失对比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抗日战争,消灭日军150多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
(1)一战的性质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2)结合材料二、三,谈谈我国为什么在二战中大大提升了国际地位?请举一个实例证明中国国际地位。(5分)
(3)回望历史,留下的不应该仅仅是记忆,更是启迪。综观历史,对比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变化,你认为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2分)
图32016学年九年级社会·思品学科9月份检测卷答案
2016.9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B
A
D
B
B
C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C
B
A
D
C
C
B
A
二、非选择题(本卷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1.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战争(2分)
(2)陈独秀
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
(3分)
(3)领导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
(4)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都推动了思想解放
都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两点即可,2分)
22.
(1)国民党“一大”召开(1分)创立了黄埔军校,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2分)
(2)反帝反封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2分)
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分)
(3)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力量
.(2分)(注意:共产党、团结各1分)
23.
(1)鸦片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分)
(2)
光荣: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9年4月,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亡。(2分)
屈辱: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7年7月南京大屠杀。(2分)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支持与援助;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英勇奋战。(写出1点1分,共4分)
24.(1)九一八事变(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分)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分)从内战转变为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由李宗仁指挥。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2分)
25.
(1)非正义的列强掠夺和侵略战争。(1分)战后召幵的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2分)
(2)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2分)
②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牺牲,也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
实例:
①1943年,参加开罗会议,发表的《开罗宣言》中要求日本归还被他们攫取的领土。
②1945年,参与创建联合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理事国之一。(其中一个即可,1分)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2分)2016学年九年级社会·思品学科9月份检测卷答案
2016.9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0分)
21.(10分)
(1)(2分)
(2)(3分)
(3)(3分)
(4)(2分)
22.(10分)
(1)(3分)
(2)(4分)
(3)(3分)
23.(10分)
(1)(2分)
(2)(4分)
(3)(4分)
24.(10分)
(1)(3分)。
(2)(3分)
(3)(4分)
25.(10分)
(1)(3分)
(2)(5分)
(3)(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