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苑中学九年级社会独立作业(一)2016.9考生须知:1.全卷共两大题,25小题,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闭卷形式。2.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在相应位置上作答。3.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相信你会成功!一、选择题(本题有20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据此回答1-3题。1.材料描述的战争是()A.英法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苏德战争D.第二次世界大战2.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中途岛战役3.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C.德国——慕尼黑阴谋 D.苏台德区——慕尼黑阴谋 4.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保国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华兴会5.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A.东京B.武昌C.广州D.南京6.张老师在一次社会课上说:我爷爷就是在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A.国民革命军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7.1920年,从日本留学归国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以下对此事件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使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当时中国的最强音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8.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不久又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列强,最终引发了()A.黄花岗起义B.实业救国的热潮C.保路运动D.辛亥革命9.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枪杆子里出政权”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10.有位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3年,你知道民国3年具体是指公元多少年吗?()A.1913B.1914C.1915D.191611.中共“一大”上,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A.组建革命军队B.领导工人运动C.制定革命纲领D.领导农民运动12.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13.在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期间,下列军队与将领搭配正确的是( )①二十九路军 佟麟阁 ②十九路军 蔡廷锴、蒋光鼐③八路军彭德怀④铁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4.右图是1921年7月,停泊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它见证了()A.戊戌变法的失败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抗日战争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胜利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伐对象的是()A.张作霖B.吴佩孚C.段祺瑞D.孙传芳16.“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名言生动准确地概括了▲爆发前,广大学生当时所面临的严峻社会形势。A.一二·九运动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17.1930年毛泽东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中“星星之火”指的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秋收起义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八七会议1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19.“吾以为今日( http: / / www.21cnjy.com"\o"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胡适B.梁启超C.李大钊D.陈独秀20.作为革命的宣传口号,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转变,说明革命党人()①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②仍然排斥其他少数民族③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④视各民族为一个整体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题,共50分。)21.(10分)材料一:“一战”中,战争双方都利用工业文明的先进技术制造出了许多杀伤力、破坏力很强的武器。如毒气弹、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由于这些新式武器投入战场,使战争双方死伤人数达3000余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这次战争甚称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珍爱和平》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语(转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4分)(2)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在哪里打响的?为领导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二说说辛亥革命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什么?(2分)(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请用史实说明“创举”的含义。(2分)22.(10分)下图是在某一主题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与这次探究活动:材料一: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一再强调,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中华民族抗日全史》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材料三:(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材料三中哪一历史事件促成了这一转变,这一事件的发生有何重大意义?(4分)(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国共两党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3)以史为鉴,请说说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什么?(2分)23.(10分)右图是中国20世纪以来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为什么说“黑暗依旧”?1921年的“曙光”指什么?有何影响?(4分)(2)材料中两位伟人在20世纪二十年代,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3)结合所学,指出两位伟人在20世纪二十年代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在哪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一任务的?(2分)24.(10分)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重大事件的年代尺:材料二:驼峰航线示意图国共合作宣言材料三:中、美、英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伤亡损失数据对比表:材料四:“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 ——美国总统罗斯福(1)材料一中①②分别指什么重大事件?据材料二分析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分)(2)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曾提到,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当时中国最值得世界赞赏的原因是什么?(4分)(3)回望历史,留下的不应该仅仅是记忆,更是启迪。综观历史,对比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变化,你认为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2分)25.(10分)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材料二:……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1915年)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阅读材料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场运动 为什么说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分)(2)“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因为该和约中的哪一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2分)(3)材料二中所指20世纪初的新知识分子是怎样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并写出其宣传阵地。这场运动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5分)南苑中学九年级社会·思品阶段检测答题卷2016.9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21.(1)(4分)(2)(2分)(3)(2分)(4)(2分)22.(1)(4分)(2)(4分)(3)(2分)23.(1)(4分)(2)(4分)(3)(2分)24.(1)(4分)(2)(4分)(3)(2分)25.((1)(3分)(2)(2分)(3)(5分)九年级社会·思品独立作业(一)参考答案2016.9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2345678910BBABDBDCCB11121314151617181920BBCBCACBAB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21.(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分)性质:非正义的列强掠夺和侵略战争(2分)(2)武昌(1分)三民主义(答“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也可)(1分)(3)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分)(4)中华民国的成立。(或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或成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22.(1)转变:从不抵抗到坚决抵抗。(1分)西安事变(1分)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2)合作──分裂(内战)──合作。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3)团结就是力量或加强合作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2分)(言之有理即可)23.(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或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中共一大召开或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分)(2)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2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3)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共二大。(2分)24.(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2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2分)(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4分)(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2分) (言之有理即可) 25.(1)五四运动,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3分)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2分)(3)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因为它让军阀混战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5分)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南昌起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