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社会(上)10月份月考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历史图片浓缩了丰富的史实,下列对右图的解读,错误的是……………………………()A.国共合作的产物B.蒋介石担任校长C.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D.毛泽东担任该校的政治部主任2.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A.德国将阿尔萨斯归还给法国 B.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C.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D.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役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A、鲁迅B、陈独秀C李大钊D、胡适4.右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为新中国的建立准备了条件5.2010年10月3日,德国在一战战败后的第92年年头,终于还清最后一笔赔款。德国此项赔款的依据是…………()A.《凡尔赛和约》B.《四国条约》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6.20世纪初,面对列强的进一步侵略,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先进分子所作的努力有…………()①发展民族工业②宣传革命思想③倡导维新变法④实施清末新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一日,如果按公元纪年换算应为…………()A.1924年B.1925年C.1926年D.1927年8.右图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哪一思想的实现?…………()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9.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主要是因为这场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结束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0.右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人物,以下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A.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B.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宣传马克思主义C.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D.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11.近代以来,上海始终处于中国发展的前沿。她也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变迁。以下内容与上海有关的是………………………………()①辛亥革命的开始②五四运动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④红军长征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1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共同点,正确的……………………()①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都主张向学习西方③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都没完成历史任务④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13.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14.一位老兵回忆道:“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懵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材料中提到的武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15.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http: / / www.21cnjy.com"\o"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6.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其中一组图片内容为: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汉新军使用的火炮、“大总统誓词”。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外争国权,实业救国17.右图是二十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下列对这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②工人阶级的参与起了重大作用③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④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民国8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A.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B.北伐军进军迅速,攻克武昌城C.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D.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A.蒋介石B.周恩来C.叶挺D.毛泽东20.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21.(10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却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图说历史】(1)图中的三角形和外圆分别代表的集团名称是什么?(2分)比较项目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60年世界工业产量12341910年世界工业产量3412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1245【追根溯源】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2)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二: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曾说过:“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3)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材料三:1916年8月4日,德国( http: / / www.21cnjy.com"\o"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士兵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4)请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三中“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1分)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5)材料四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请从一战的性质和目的角度谈谈为什么?(3分)近年来,美日韩军事同盟正在中国周边制造“亚洲的火药桶”,并在中国周围军演不断。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1分)22.(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中的“三( http: / / www.21cnjy.com"\o"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个兔子”在北大因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而闻名?该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何深远影响?(4分)材料二:它不仅是近代中国( http: / / www.21cnjy.com"\o"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了来自俄国的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2分)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正通过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3)请列举20世纪二十年代的史实两个,印证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4分)23.(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结合材料,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2分)材料二:思想革命开始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中国人不再沉默。发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的抗议。材料二中中国人的抗议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抗议中的哪一个口号最能体现出该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材料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暮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也获得了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主要指什么?(3分)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近代化是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材料三: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所提的戊戌变法主要的政治主张是什么?(1分)(3)材料三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2分)(4)根据材料四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1分)(5)请你简要归纳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历程。(3分)25.(10分)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材料二:1912年—1919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视为象征。后来又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材料四: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材料一所述的共和之路的影响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价值重建运动”的阵营核心是什么(1分)(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这场运动的精神源泉是什么?(1分)(4)材料四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它的正确性得益于依据怎样的国情而制定?(4分)初三社会(上)10月份月考答题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0分)(1)(2分)(2)(2分)(3)(1分)(1分)(3分)(1分)22.(10分)(1)(2分)(2)(3分)(3)(5分)23.(10分)(1)(2分)(2)(3分)(3)(3分)(4)(2分)24.(10分)(1)(3分)(2)(1分)(2分)(1分)(3分)25.(10分)(1)(4分)(1分)(1分)(4)(4分)孝顺初中初三社会9月份月考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DAAABB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BCACAACB21.(1)三角形代表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外圆代表三国协约(或协约国)。(2分)(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3)萨拉热窝事件。(1分)(4)凡尔登战役。因为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分)(5)不正确。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列强掠夺和侵略战争,参战的大多数国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3分)(6)示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吸取教训,铭记历史等。(1分)22.(1)①新文化运动(1分)影响:①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②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分)(2)五四运动。(1分)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分,答“马克思主义”亦可)(3)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2分)23.(10分)(1)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2分)(2)五四运动(1分)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1分)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分)(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分)(4)国民党“一大”召开(1分)创立了黄埔军校,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1分)24.(1)①洋务运动,②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2分)(2)向西方学习君主立宪制(1分)(3)因为:①提出了“三民主义”,②领导了辛亥革命,③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⑤建立了中华民国,⑥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分)至少写出两条(4)民主和科学(1分)(5)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25.(1)辛亥革命史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4分)(2)“新青年”编辑部(1分),(3)爱国主义(1分)(4)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分)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2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届内阁合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