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修改后教案)【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2、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3、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课前预习】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主要是产生的热能。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基拉韦厄火山的爆发说明内力作用有和之分。2、内力作用形式中,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和。水平运动常在地表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势变化和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奠定了,总的趋势是。3、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主要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和四种方式。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地表形态是共同作用的结果。4、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课堂教学】一、课题解读资料1、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资料2、世界主要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问题1:什么是地表形态,有哪些类型?二、知识构建问题2:塑造地表形态的的力量来源何方?内力从何而来,作用有哪三大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外力从何而来,有哪些大表现形式呢?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上有何区别?巩固活动:三、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1、外力作用各方式之间的关系。2、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地貌名称分布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流水侵蚀机械侵蚀化学溶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堆积巩固活动:【问题探究】二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总过程是怎样的?2、图中各箭头(环节)的含义?沉积岩、变质岩向地表的的箭头的含义?(写在书上)3、三大类岩石成因、主要岩石和特征(关注区别表格)岩石类型成因主要岩石特征岩浆岩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巩固活动:(1)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_,b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c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箭头1、2、3、4中1表示作用2表示作用3表示作用4表示作用。(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_______,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课堂反馈】1、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2、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A.断层上升B.褶皱隆起C.火山喷发D.泥沙沉积3、读下图,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A.aB.bC.cD.d读下图,完成4-5题。4、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5、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6、右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7、右图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8、黄土高原是形成的()A.内力作用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流水侵蚀9、下列地形区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A.汾河谷地B.黄土高原的黄土C.泰山D.喜马拉雅山10、塔里木盆地中沙丘属于()A.风蚀地貌B.流水堆积地貌C.风化地貌D.风力堆积地貌课后反思教学反思: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有“章”可循,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但由于文理分科教学,我认为有一些学科开展学案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当然这种难度不言而喻就来自反向教学的学科。因为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学生对这些学科的学习是不够重视的,因此学案的设置也就形同虚设,很少有学生在课前能将学案提前完成,因此学案即使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想法是好的,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种差距也是永远存在的,请关注这一问题,形式的东西固然要有,但更重要的应该考虑实际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