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道万隆会议概况;理解求同存异方针;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认识图片的这个人物吗?生:周恩来24师: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3生:周恩来C师:播放PPT,展示几个周恩来外交方面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那么他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哪些贡献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Y二、新授(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I展示PPT,预习思考:4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C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f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意义?e师: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出示图片(开国大典)和引文o生: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V师:展示PPT,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强调:“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为什么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而不是资本主义一边呢?E生:……师指出:建国后,中国将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同一阵营。同时,新中国的成立,也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拥护。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有利于我国外交工作的起步和开展。L师: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k生: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g师:展示我国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图片。B师:我国的外交事业是否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孤立政策和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师:展示图片,指出二战之后所形成的美苏两大阵营的情况。V师:为了打破这种封锁,中国需要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所以中国在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要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师:处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知识x首次提出c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谈判的时候Q提出者周恩来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正式提出=45874781954,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强调:1、修改后的五项原则2、你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理念是哪几个关键词?所以它产生了什么影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影响)(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下面我们就来看周恩来在随后的万隆会议上,是如何用这个原则来处理这个问题的。师:展示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图片处理万隆会议基础知识时间、地点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与国家 众多亚非的独立国家会议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主题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师:问题探究:万隆会议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何历史意义?生:小组讨论,发言师:引导学生,按照课件思路回答师:你如何理解“求同存异”方针?为什么周恩来提出这一方针会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出示材料: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引导学生答出:“同”是指遭遇相同:都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的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强调这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是我们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基础,是我们这次会议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异”是指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它并不妨碍我们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师指出:周恩来的应对方式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核心是: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这一切感动了与会各国,也感动了世界,(展示幻灯片12),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所以,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师:展示幻灯片13,使学生明确万隆精神的内涵:人民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师:利用图片简单介绍日内瓦会议,强调这次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学生活动:复述日内瓦会议上的小故事拓展延伸: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提出问题:比较新、旧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主要不同点。由此,你能得到哪些认识?引导学生得出: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认识:落后就挨打,弱国无外交。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的耻辱外交,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尊心;45874784587478四、总结:小结本课内容,指出建国初期所有的外交成就都与中国外长周恩来的外交努力和外交智慧是分不开的。结束语:建国初,周总理带领中国人一次次摆脱困境,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后来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又处于美苏夹击的困境中,中国外交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到了70年代,中国又是如何走出困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五、课堂作业:《新课标》15课六、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