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爱“动”才会赢—动手画一画,突破经纬网教学难 爱“动”才会赢?????????????????????????????????????????????????????????????? —动手画一画,突破经纬网教学难点聆听了专家对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感觉茅塞顿开,特别是对地球、地图部分的阐述分析感触颇深,修订后的《地理课程标准》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注入了新的气息,体现了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那就是不但注重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方法和过程,重在参与,而不是只重在结果。因此说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促进者,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动”起来。以下是我对“经纬网”教学的设计,通过学生的动手绘画经纬网,建立起空间概念,突破本部分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片断(说明:截取的片断为泰坦尼克号启航时欢乐的送行场面,接着是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中航行的片断,船员与船长对航行速度的交谈,再接上发现冰山、撞到冰山,求救的片断,定格在船长写出(50o14′W,41o46 ′ N),向外发求救信号的画面),然后多媒体展示出思考题:思考:当你在茫茫的大海上发生意外时,对外呼救,如何告诉他们自己的位置?救援船怎样准确而迅速地找到出事地点?提出问题:泰坦尼克号船长写出(50o14′W,41o46 ′ N),向外发出求救信号,你能看懂吗? 设计思路:迅速抓住学生,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会急切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讲授新课一、纬线和经线1.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线教师:下面是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仔细观察手中的地球仪结合课本P5页图1.7中有关定义,和你的同位合作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2)认识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各组学生根据课本经纬线的定义,能够比较容易的在地球仪上区分经纬线。)学生展示:各组学生在自己的地球以上面向同学们指认经纬线。2.画地球仪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画出地球仪的平面图,看看经纬线形状有何变化?????????(学生画完后,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讲评。学生回答经纬线形状的变化)3.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仪到地球仪平面图这一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在从实物到平面图的转化中经纬线的变化,进一步认识经线与纬线。(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比较直观地观察到实物与图的区别。从而认识了平面图中的经纬线。)4.观察经纬线模型,认识经纬线:出示经纬线模型,让学生在模型上指认经线和纬线5.将模型画成立体图,再认经纬线:多媒体展示经纬线模型图 此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缓慢绘制红色经线与绿色纬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认识经纬线。?????????????????????????????6.强化练习:认识经纬线?? 借助多媒体课件,动作缓慢描绘红色经线与蓝色纬线再次认读,强烈刺激视觉加深记忆。小结:同学们,经过实物到图的反复转化练习,你能区分并总结出经线与纬线的基本特点吗?请独立完成下表(在学案中)?纬线经线形状特征??长度变化??指示方向??排列方向??设计思路:教是为了不教,凡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应放手让他们自行完成。因此本环节重视学生自己观察地球仪,找出经线与纬线,总结出经线与纬线的基本特点。同时,通过实物到图的反复转化练习,借助多媒体直观刺激视觉,学生能够很容易的区分并总结出经线与纬线的基本特点。承转:如何区分众多的经纬线?——给它们标上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二、纬度和经度?????????1.多媒体展示“地球仪上的纬线”立体图(图1 )讲述:请同学们看课本P6页活动1中图1.11让学生认识纬线与纬度。我们常见的纬线是一组平行线,请看是怎么绘制的:2.利用多媒体将立体图展开,形成局部的纬线平面图(图2 ),(此过程设计为缓慢进行,使学生充分观察到一组横向的纬线是如何转化而来的,直观地解决观察纬线形状的问题。)讲述:沿某一条经线,将图1切开,展平,那么纬线圈变化为直线,得到了图2中的一组横向平行线,这就是我们在平面图中常见到的纬线的形状,也是我们常说的“竖经横纬”中“横纬”的来历。纬度的标注,特别是南北纬代号的标注,十分重要,同学们经常出错,我们从多媒体中看看,来加深记忆。 3.多媒体充分利用色彩鲜艳的箭头运动方向,动画显示南北纬的划分界限赤道,南北纬度其代号标注(图3)。(这一过程,使学生感觉强烈,理解充分,记忆深刻。) 提问:南北纬的分界线及代号?(学生根据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强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代号是N,以南为南纬,代号是S。这是局部的纬线图,下面我们来看全球的纬线平面图,看看纬度是怎样排列的:4.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全球的纬线平面图,再次利用彩色箭头的缓慢移动,指向,强化南北纬的标注并总结南北纬度数的变化规律。提问:请同学们总结南北纬度数有何变化规律? (学生根据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强调:北纬越往北去度数越大,南纬越往南去度数越大。同学们想想看,我们是否可以依此规律来判读南北纬呢?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是的,在没有南北纬分界线的图中,可据此规律判读南北纬:若越往北度数越大,则为北纬,反之,为南纬)。下面看看同学们掌握的如何? 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完成南北为代号的标注5.小练:板图——板演填图:标注南北纬代号。(其他学生学案练习)???????设计思路:小练习标注南北纬代号所选择的四幅图,体现了由易到难的思路:先是立体图,与学生手中地球仪最接近,纬线无变形,最简单;然后是立体图的展开变形,有南北纬的分界线——赤道,较易区分南北纬;后面的两幅图,则是局部图,没有南北纬分界线,需要根据纬度变化规律来判断,难度加大。承转:同样的过程,学习经度的划分。鉴于经线变化为一组平行竖线变形太大,同学们难以理解,我们做个小实验——切橙子皮(切完橙子皮后,平铺在桌子上,观察)提问:要想沿切线将皮拉直,怎么办? (学生纷纷提建议,最后总结为:可将两头撕开,或者将中间压缩)那么,假如将地球仪上的地图切开,会是什么样子?利用多媒体展示:像切橙子皮一样把地球仪上的地图切开展为平面:?将南北两端拉伸,变形为下列一组平行竖线:?讲述:将南北两端拉伸,变形得到的这组平行竖线,就是我们在平面图中常见的一组经线,大家看,“竖经横纬”中的“竖经”就是这么得到的。思考:进行这种变形得到的地图,哪部分变形最大 ? (学生思考,总结:越往两极,变形越大)提问:(1)东西经的分界线有几条?那几条? 如何划分的东西经? ?(两条,0度和180度经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2)东西经的代号分别是什么?我们可以联系那两个英语单词来记忆? (东经的代号为E,西经的代号为W。可以联系East,东方,West西方来记忆)???????????? (3)东西经度数分布有何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 ,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设计思路:很多时候,学生在平面图中容易混淆经线和纬线,老师们经常给学生概括为“竖经横纬”,来帮助学生区分,但是还是有学生不理解,这种设计使学生对经线的理解难度降低,对经纬线的区分更加明确。练习板演的板图如下:标注东西经代号。(其他学生学案练习。)?(练习的设计思路:由立体到平面,体现由易到难的特点:中间的立体图最接近地球仪,对学生来说最简单,上面的左右两图分别是有东西经分界线0度和180度经,左图符合东西经划分的定义 ,更简单,右图为180度经线,难度加大。下面的两幅,则是局部图,没有东西经分界线,需要根据经度变化规律来判断,难度加大。小结承转:通过多媒体展示,重点练习,同学们对经纬度的划分就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概念,学习了经纬线和经纬度后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划分半球了〉6.尝试划分半球:看课本P7页活动题2 图1012和1.13 ,了解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赤道)????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20°W , 160°E组成的经线圈)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简单 ,但是东西半球的划分就容易出错。请同学们看多媒体多媒体展示:东西半球的划分边点击边讲述:出示全球经线图,红线缓慢画出20°W经线,红字标出20°W,同样画出160°E经线炳标出度数,红色的箭头从20°W经线出发,缓慢地向东移动,到达160°E经线停止。在移动过的区域出现大红字:东半球,然后透明亮黄色覆盖东半球的区域,动画至此,提问:哪是东半球?描述出来。其余部分则为西半球 。练习:利用前面的经线图和纬线图练习半球的划分小结:同学们,经过立体图到平面图的反复转化练习,你学会了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了吗?请独立完成下表(在学案中)?经度纬度度数起点线??度数划分??度数的变化??代??? 号??半球的界线????????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采用立体图与平面图的转化,将知识直观化,问题情境化,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出结论。由于内容较少,但是概念易混淆,在内容处理上巧妙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易错点,强烈冲击视觉,强化感官刺激,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承转:学习了经纬线,明确了经纬度,我们就可以判读经纬网图了。三、利用经纬网定位 讲述:我们将前面所学习的纬线图和经线图相互叠加,就得到了各类的经纬网图。在经纬网图中任何一条经线都和一条纬线相交,也就是说,图中任意一点都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经过,经过这一点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就是这一点的经纬度。因此,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那么,学会判读经纬网图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最重要任务,下面我们通过叠加前面学习过的纬线和经线图来判读经纬网图:(一)认识各类经纬网图,在经纬网图中判读经线和纬线1.利用多媒体叠加立体的经线与纬线图得到立体经纬网图,这就是我们手中的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拉近与地球仪的距离,增加感性认识。)????????????????????????????????????????????? ????????????????????????????????????????????????? 经纬网图2.利用多媒体叠加局部平面的经线与纬线图得到局部的平面经纬网图?3.利用多媒体叠加全球平面的经线与纬线图得到全球平面经纬网图???4.从地球仪不同方向观察,转绘出不同类型的经纬网图,请尝试绘制一下示意图。???? 多媒体展示:(1)两级附近的立体图?(2)从两级上空看,得到的平面图????????????????????????????? ?(3)从上图中借取一部分得到的局部图??设计思路:练习 要求从以上三种类型图中说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此练习没有要求学生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只要求辨认经纬线 ,充分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降低了难度要求,学生借助根据前面的叠加并借助地球仪能够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二)在经纬网图中判读经纬度重点练习(1)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从不同角度选取的四幅经纬网图,由易到难进行训练??????????? A??????? ?????????C ?????????????????E ?????????????????G????????????????????? B??????????????? ?D ?????????????????F???????????? ?????H ?????????????????????(2)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下面的四幅经纬网图较前面(1)难度略有增加)A??????????????? ???C ??????????????????E ????????????????G????? ??????????B??????????????? ???D ??????????????????F???????????? ????H ??????????????(3)对照地球仪,看图中的8个点附近有哪些著名的地理事物(学以致用)。设计思路:这个练习的设置,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该要求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了经纬网定位的正反向的练习:即要完成该要求,先读出各点的经纬度,然后再根据各点的经纬度查找各点。鉴于学生刚刚接触地图,所以要求降低一些,只要查出各点附近的著名地理事物即可。所给的8个点,是一些今后学习中经常要查找的,为今后学习作简单铺垫。目的:再次从平面图回到立体图地球仪,达到了立体到平面,平面到立体反复训练的目的。(4)课后作业:仔细观察8个点附近的地理事物何变化?课后观察地球仪,找找看?(经度变化后,再做练习,难度增加,留作课后作业,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下,分解难度)(三)解决问题:请在地球以上找出泰坦尼克号的出事点(50o14′W,41o46 ′ N),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同时多媒体在世界政区图中标出(活动题)课本P8页,活动题2 :帮小明在地球仪上找到了四个地点:分别是A( 116°E,40°N)?? B( 116°W,40°N)??? C( 116°E,40°S)?? D ( 116°W,40°S) .同时多媒体在世界政区图中标出四点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准确地标注南北纬和东西经是多么重要 ! 经纬网定位部分的设计思路:巧妙利用前面学习、练习过的各类经纬线图进行叠加,降低了难度。同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在不同的经纬网图中准确定位。我选择从地球仪的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不同类型的经纬网图。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初次接触经纬网图,认知水平有限的事实,本节课重点进行基础经纬网图的训练。目的有三:一开拓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提升学生读图技能;二使学生了解立体图与平面图转化中出现的视觉差异,为学习地图作铺垫;三帮助学生化解难度,建立空间概念,突破难点。四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知善学。课堂小结:利用经纬网来定位,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船只,在辽阔的天空中翱翔的飞机,都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方便导航。因此,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因此,学好经纬网知识,不但有利于同学们学好地理,而且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反思: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通过对实物(即地球仪和经纬线模型)——立体图——平面图——再到立体图的反复转化,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点,分解了难点,达到了较好的课堂学习,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想办法,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具,学生直观的观察,得出结论,降低难度。例如,今天学习的专题2——地球的运动,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抽象,难理解,但是我们的地理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演示地球的公转,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公转,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公转的过程,不但生动有趣而且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这将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同时多媒体在世界政区图中标出(活动题)课本P8页,活动题2 :帮小明在地球仪上找到了四个地点:分别是A( 116°E,40°N)?? B( 116°W,40°N)??? C( 116°E,40°S)?? D ( 116°W,40°S) .同时多媒体在世界政区图中标出四点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准确地标注南北纬和东西经是多么重要 ! 经纬网定位部分的设计思路:巧妙利用前面学习、练习过的各类经纬线图进行叠加,降低了难度。同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在不同的经纬网图中准确定位。我选择从地球仪的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不同类型的经纬网图。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初次接触经纬网图,认知水平有限的事实,本节课重点进行基础经纬网图的训练。目的有三:一开拓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提升学生读图技能;二使学生了解立体图与平面图转化中出现的视觉差异,为学习地图作铺垫;三帮助学生化解难度,建立空间概念,突破难点。四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知善学。课堂小结:利用经纬网来定位,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船只,在辽阔的天空中翱翔的飞机,都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方便导航。因此,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因此,学好经纬网知识,不但有利于同学们学好地理,而且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反思: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通过对实物(即地球仪和经纬线模型)——立体图——平面图——再到立体图的反复转化,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点,分解了难点,达到了较好的课堂学习,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想办法,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具,学生直观的观察,得出结论,降低难度。例如,今天学习的专题2——地球的运动,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抽象,难理解,但是我们的地理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演示地球的公转,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公转,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公转的过程,不但生动有趣而且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这将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