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班级: 姓名: 学号: 【复习巩固】( )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心外无物” D.“理”、“欲”统一( )4、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主张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5、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①巩固封建统治②培养社会责任感③维护社会稳定④禁绝个人欲望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知识梳理】一、时代背景1、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经济上:商品经济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统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阻碍其发展。3、阶级上:市民工商业者阶层要求反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4、思想上:理学僵化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李贽:“离经叛道”“异端”。著作有:《焚书》《藏书》。 (1)思想主张: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以其是非标准作为标准,挑战理学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的虚伪。②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倡导男女平等,肯定农民起义,强调个性发展。 ③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2)评价: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启蒙性的色彩。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主要观点: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评价:对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要观点:重视了解社会实际,形成经世致用思想(思想主要特色);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2)评价: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主要观点:唯物论: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认识论: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并有规律可循。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辨证法: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却是相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意义: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阅读材料: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三: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材料四: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思考1:概括四则材料的主要观点。 思考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思想的侧重点、共同点及产生的社会原因 1、侧重点: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出发,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批判理学“君为臣纲”的伦常观。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批判理学空谈。王夫之: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2、共同点及根源主要思想社会原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上: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理学走向极端,禁锢思想【疑难突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纸烛:灯笼)”其人默默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李贽自称)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李贽《焚书》卷三 (1)材料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材料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6分) 【课堂训练】( )1、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 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 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4、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6、“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提出上述言论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7、“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 )8、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9、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带有一定的反封建民主色彩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0、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第4课答案1、复习巩固 BDCCC2、思考1:反对以孔子是非标准为标准;天下为主君为客;做学问要经世致用,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世界是物质、变化的,反对君主专制。3、疑难突破:(1)观点:李贽认为道学家是借孔孟学说而欺世盗名的伪君子。原因:明代晚期,吏治腐败,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理学日益僵化。(2)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3)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认识: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4、课堂训练: BCCBC DCD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