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5大地的震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现象和地震危害。2.掌握科学的地震避险方法。3.通过查阅资料,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4.通过设计避险方案,培养学生思考、统筹的能力。5.培养遇险沉着冷静面对的生活态度。6.培养不畏惧自然灾害的精神。2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五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导致期末考核评价差异较大。2·1·c·n·j·y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震现象和地震危害。难点:掌握科学的地震避险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思考、统筹的能力。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四川汶川大地震的一段视频),引出课题-大地的震动(板书课题)。活动2【活动】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活动一:地震的成因了解地震时怎样产生的,简单介绍地震成因:多数的地震是由于地下岩层断裂造成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86页第一、二自然段)21·cn·jy·com活动3【活动】三、质疑解析,延伸提高:活动二:地震的危害2、出示大量地震后的图片。提出问题:地震后是什么样的 地震又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学生交流、讨论,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总结,地震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地震引发房屋倒塌;②地震致使公路和铁路扭曲,变形;③被震裂的大地;④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印度洋海啸为例)。活动三:地震前的预兆师:地震的危害这么大,那么地震可以被预报吗 地震前有什么样的预兆呢 (介绍地震预兆的谚语: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搬家往外逃等)教师小结: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但出现预兆的地方不一定就会发生地震。但是只要有了预兆我们就要引起重视。21cnjy.com活动4【活动】四、智能练习,达成目标活动四:假设地震突然发生,我们该怎么办 (指导阅读p88-89)讨论:下面的这些避险方法中,哪些较合理 哪些不合理 为什么 1)这种避险方法合理。地震发生时,在无法逃出室外的情况时,躲避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可避免被室内震落的砖块等砸伤。www.21-cn-jy.com2)这种避险方法合理。地震发生时,在无法逃出室外的情况时,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家具附近、墙根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且在建筑物倒塌时三角空间里有一定的自由空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这种避险方法不合理。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逃到空旷平坦的地方,不应跑回大楼里。4)这种避险方法不合理。地震发生时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遇震不慌。切忌跳楼,造成不必要的伤亡。5)这种避险方法合理。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和小巷,迅速逃到空旷平坦的地方。活动5【讲授】五、精炼回顾,再现目标学生畅谈收获。总结:地震的威力是巨大的,地震是地球能量的一种释放,是无可避免的。因此学会在地震时的避险方法和知识很重要。当地震发生时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遇震不慌就能从地震中顺利脱险。21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