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加法学习目标初步知道加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数的加法。课文讲解第23页,主题图是一个实践活动,同学们在折纸鹤。旨在活动中理解加法的含义,把一个小朋友折的红纸鹤和两个小朋友折的蓝纸鹤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看成把参与折纸鹤的1个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人,也是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2=3。这里还教孩子认识加号和等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课文还通过一个小朋友把左手的一个蓝气球和右手的3个红气球合并在一起的活动过程,说明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第24页,一个情境图: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让孩子想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算,写出算式4+1=5。3位小朋友计算4+1=?时有不同的思考过程,一位小朋友从1开始数数,另一位小朋友从4开始数数,还有一位小朋友用数的组成进行思考,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体现不同思维特征的小朋友在计算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承认孩子间的这种差异,肯定孩子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也许在实际教学中更多),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学建议:加法是继续计数,减法是往回计数(弗赖登塔尔(荷兰)著,陈昌平等编译:《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61页。)。用这种原理来诠释加减法的含义,孩子可能会更好理解,加法不是简单地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打开课本,让孩子看图说图意,小朋友在折纸鹤,两个小朋友折了2只蓝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折了1只红纸鹤,一共有3只纸鹤,分别记下2、1、3。这里课本的意图略有不同,目的是让学习内容有连续性。连续的学习内容能组成一个系统,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再看第二个图,一位小朋友右手中的3个红气球,左手中的1个蓝气球,一共有4个气球,分别记下3、1、4。接着看第三个图,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一共有5只小鸟,分别4、1、5。观察2、1、3,3、1、4,4、1、5。孩子可能发现,3比2多,4比3多,5比4多。引导孩子思考:2再数1是3,3再数1是4,4再数1是5。3=3,4=4,5=5,所以有: 家长边做边说:2和1之间划一条线(0.5厘米),3比2多,再划一条线,这是竖线(即加号,这时最好只做不说)。让孩子划出另两个加号。数学符号因需要而产生,培养孩子创造数学符号的意识。家长说:以前,我们学过“=”叫等号,那“+”叫什么号?结果变多起来,是增加的意思,我们就把它叫加号。接着,告诉孩子加法算式的读法:2加1等于3,也可有意识地让孩子创造性地读,因为他们在幼儿时读过它,当前在新的环境里要再现出来而已。第23页的主题图,左边有1个同学,右边有2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列加法算式是1+2=3。第23页“做一做”第2小题,先摆2个图形,再摆2个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图形?列加法算式是2+2=4。第24页“做一做”第1题的第1小题,有3只小猫,再来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猫?列加法算式是3+2=5。这三道题也是连续的,也形成一个系统;前三题是几加1,这三题是几加2,从加1到加2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接着,家长可让孩子做几加3的练习。第24页“做一做” 第1题的第2小题,有2只小猫,再来3只,一共有多少只小猫?列加法算式是2+3=5。第2题的第2小题,有1个梨,再买来3个,一共有多少梨,列加法算式是1+3=4。进一步改编,有1个梨,再买来4个,一共有多少梨,列加法算式是1+4=5。至此,5以内各数的加法还有一道题没学,那就是第23页“做一做” 第1题的第1小题,先摆1个图形,再摆1个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图形?列加法算式是1+1=2。在做上述习题时,家长要在适当的时候把话停下来,留出机会让孩子自己说,机会越多孩子越能学好。接着,让孩子想第24页为什么写了3种算法?第一种是用“点数”法直接根据合并的结果算出得数;第二种是按照数的顺序从第一个加数起继续数的方法算出得数;第三种是用数的组成知识来算出得数的。第一种方法1数到4,第一个加数正好是4,如果不从头算,就是第二种方法了,所以它比第一种方法更简便。第三种方法也很简便。对比3+2=5、2+3=5和3+1=4、1+3=4这两对算式,使孩子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习题解析第1题由图意给出了两个加数,只要求孩子填得数。第2题让孩子在摆小棒的基础上算出得数。家长要先读题,让孩子根据算式摆小棒。第3题则由孩子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最好是数的组成知识)来填得数。第4题只给出1个加数,让孩子根据图意填另一个加数和得数。学具准备与课本相同各种图片10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