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 5.1 6和7的认识 教学建议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 5.1 6和7的认识 教学建议

资源简介

6和7的认识
学习目标
熟练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并会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课文讲解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安排如下。
第42页,主题图,这是同学们和家长打扫卫生的画面。画面可供孩子数数的资源十分丰富:6名同学和一位家长,或者说6个人在打扫卫生、一个同学在打水;已放好6把椅子、又搬来一把;6张课桌和1张讲台桌。人物图、点子图、数、摆小棒等内容竖着对应编排,这不仅有利于孩子从图抽象出数,同时还有利于孩子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第43页,计数器和直尺图以及点子图。
通过各种图直观地说明:5再增加1是6,6增加1是7;6比5大1,7比6大1。由此让孩子直观地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金鱼图,4个小朋友在观察7瓶金鱼,不仅安排了6、7的序数意义,同时还要求孩子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区分第6瓶和6条、第7瓶和7条),这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一。
写数字6和7的编排与前1~5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教学建议
打开课本,看图说图意,家长和同学们在做卫生。家长说:我们先来数一数,要数什么?一般地说,孩子会选择先数人数,人物总是最吸引人的,说图意时也是谁在什么。
数人数,数数前还要做一个选择,家长追问:是先数打扫卫生的,还是先数同学人数?选择前者,数出有5个同学在打扫卫生,还有一位家长也在打扫卫生,继续数,有6个人在打扫卫生,门口又来一个打水的同学,继续数一共有7人,让孩子体会数到5以后再数一个就是6,数到6以后再数一个就是7的自然数增加过程;选择后者,数出有6个同学,还有一位家长,继续数一共有7人。
数桌子,数出有6张课桌,还有一张讲台桌,继续数一共有7张桌子。
数椅子,数出已说得好的椅子有6把,又搬来1把,继续数一共有7把椅子。
孩子在做出选择后,家长一边描述情境,孩子一边数数,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数数的过程,与孩子保持一种默契。结合数数过程,注意向孩子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家长说:我们把画中的人请出来。指着人物图,让孩子数数;再把人数用摆圆纸片表示出来,进行抽象思维;又用6的数字卡片表示,再次进行抽象,并观察6的字形;最后,用小棒表示6,又从抽象的数学符号回到具体思维,把6根小棒摆成一个六边形。把世间的事物以最美好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数学。
有关7的内容,可参照6的做法。7根小棒可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以上,是基数的教学。继续进行数序的教学。
让孩子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也可让孩子实际拨一拨),引导孩子感受到:5颗珠子再增加1颗就是6颗,6颗珠子再增加1颗就是7颗。
家长手握直尺上大数的一端,数字0、1、2、3、4、5露出,问:下一个数字是几?移动手握的位置,把6露出。再问:下一个数字是几?移动手握的位置,把7露出。让孩子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让孩子先看图数点子或者用学具(圆纸片)摆一摆,然后根据直观图说的5个点子比6个点子少,6个点子比7个点子少,再引导孩子在5和6、6和7中间填上“<”。接着,可以让孩子结合5比6少、6比7少去推想出6比5多、7比6多;也可以让孩子观察点子图或摆学具直接得出6>5、7>6。教学时,注意了解孩子对大于号和小于号书写的掌握情况,如孩子书写有困难,应给予必要的指导。
看图说图意,有4个同学在观察金鱼。数一数,一共有几瓶?每瓶有几尾金鱼?然后,家长读题,孩子填数。
书写辅导,让孩子观察 6和7的笔顺,重点指导6的写法。书写练习,家长观察孩子的书写过程适时指导。
子曰(摘自《论语》,为政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说,知人很难,但用以下的方法,即由其人各种事迹去观察,便能知道他是何种人,他不能隐匿其实情。视其所以,就是看此人平常所作之事。这是从近处看。只看眼前之事,尚不足以了解此人。观其所由,即是观过去的特别之事;所由,是前日所行事。这也可以说,从远处看此人如何办事。察其所安,就前述所视所观之事而言,详察其办完事情之后,他的表情如何,以明其本意。想让孩子真正学好数学,就要认真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只关心孩子考试的分数。
学具准备
制作1~10点子图的卡片(见第42页与数字6相对应的6个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