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 8.2 8、7、6加几 教学建议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 8.2 8、7、6加几 教学建议

资源简介

8、7、6加几
学习目标
学会“凑十法”,正确地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课文讲解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计算加法的方法与上节相同。同时,本节教材还兼有巩固上节教材的任务。
例1,同学们买门票要去公园,引入计算“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画面上显示出两种方法解决问题:(1)接着数,数出结果;(2)思考8加5等于多少。不再出现一一点数的方法,比上节教材提高了一步。
下图有一同学用动手摆一摆解决8加5等于多少的问题,认识把8凑成10的过程。在8+5算式下面注出不完整的凑十过程,要求孩子自己把加数分成2和几并算出结果。这样,及时抽象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方法,促使孩子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加深孩子对“凑十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2,只给出算式8+4、7+6、6+5,要求孩子不依靠实物,自己“想一想”该怎样算。在例1的基础上,计算8+4,可以将把8凑成十的方法直接迁移过来;计算7+6、6+5采用“凑十法”,强调怎样把7、6凑成10。把7凑成10要把另一个加数分成3和几;把6凑成10要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和几。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凑十法”完成新的计算题:7+6、6+5,提高孩子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建议
例1,看图说图意:同学们买门票要去公园。教师问:图上提了什么问题?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孩子根据“?”找到问题:“一共有多少人”。让孩子继续观察画面,问图上的同学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孩子可能说:一个同学在点人数,他从9开始数(其实应该从8开始数,8是第一加数,这样编写才能与第96页的例1保持一致),“9,10,11,……”。教师说:你能把人数全部点出来吗?让孩子继续数数,12,13,一共有13人。再观察画面,孩子还可能说:一个同学直接想“8加5等于……”。您的孩子还可能很快地说出8加5等于13。这里要让孩子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孩子说出用“凑十法”计算8+5的口算过程,强化“把8凑成10,就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孩子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最后,把例题中不完整的部分填写完整。
例2,教师把8+5改写成8+4,让孩子思考怎样把8凑成10,算出8+4的得数。
想一想:计算9加几和8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孩子可能说:它们都可以用“凑十法”进行思考。又有什么不同点?孩子说:9和1凑成10,8和2凑成10。通过比较,为孩子用“凑十法”计算7加几、6加几做准备。然后,让孩子思考,你会用“凑十法” 推出计算7加几和6加几的计算方法?孩子口述7+6、6+5计算过程,以加深对7加几、6加几计算方法的认识。
让孩子在数表中,理解8、7、6的进位加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
?
?
?
?
?
?
8+1=9,9是最大的数字;8+2=10,要在第二行数数;8+3=11,在第一行继续数1个数又在第二行继续数2个数;……;8+9=17,在第一行数1个数又在第二行继续数8个数。
7+2=9,7+3=10,……,让孩子观察数数方法。
6+3=9,6+4=10,……,让孩子继续观察数数方法。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孩子进一步认识“满十进一”的道理。同时,可以告诉孩子,在数学上,这些算式都叫进位加法。进位加法的算式,都要在第二行里数数。
习题解析
第1题,巩固练习8加几、7加几的式题。注意让孩子观察、看到第二个加数和得数的变化,渗透函数思想,同时使孩子初步获得辩证观点的感性认识。
第2题,看图填算式,是开放题。先让孩子看图,描述画面,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再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确定两个加数,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分山上和山下,可填7+4=11;分男生和女生,可填6+5=11。培养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3题,巩固练习8、7、6加几。练习方法同第102页第2题。练习时,注意逐步提高计算速度。
第4题,是前面出现过的“用数学”的形式。让孩子独立练习后,再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即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表达中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孩子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