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摘 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实现“主导”和“主体”关系的平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试图从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自己问、让学生自己练、让学生自己学五个角度,来探索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关键词:学生课堂;自主选择;教学探索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发挥学生在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和自主个性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因此,重视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组织,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课堂学习就成为了一个主要的途径。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弊端目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很多老师都能将课堂还给学生,但还有不少教师在潜意识中用“齐步走”的观念指导教学,用统一的要求、统一的目标来对待不同的学生,以至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种种的弊端:(一)讲得太多、太滥、太杂,导致学生漫不经心、恹恹欲睡。(二)问得太多、太碎,导致学生无所适从,索性不去多想。(三)太多强调单个学习,导致学生在想到困难时束手无策、孤立无援。(四)设计的练习机械、重复,导致学生练习时索然无味、敷衍了事。二、让学生自主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有差异的,怎能让学生齐步走呢?找到了教学弊端的症结,该寻求怎样的解决方法呢?我们努力摸索,逐渐明确了方向 —— 让学生自主课堂,即把课堂让给学生。这里的“让”有“五让”:保证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说;强化自主的意识让学生自己问;把握训练的兴奋点让学生自己练;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学。(一)让学生自己读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保证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一篇课文的朗读教学可以这样来进行。1.读通课文新课伊始,就要安排学生读通课文,要求学生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起点,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教师可先作艺术性地范读,然后让学生自由的轻声读、同桌读等等,这样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悟。2.读熟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逐步做到自能读书,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默记、听记等来读熟课文,提高运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3.读懂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就要坚持在“读”上下功夫,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讲解和烦琐的提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无非是一个个的例子,课堂上要增加个体读的时间,安排默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人人读起来。通过读,使语言文字蕴涵的感情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出来,在读中理解课文。4.读好课文真正读好课文是建立在对文章思想内容理解基础上的,决不仅仅是教师要求学生这儿读得重些,那儿读得轻些,这儿读得快些,那儿读得慢些。教师要做到有感情的去导,首先要让学生进入作品所渲染的“情境”,领会其中表达的“蕴意”,这样,才能诱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情感教育,得到情感的熏陶。(二)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自己说,我们首先必须强化一种理念:变“差生” 为“差异”。传统意义上的“差生”只差在学习成绩上,然而他们创造的潜能却不差。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为“差生”提供发挥、展示自己创造才能的空间。课堂上,当一个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马上令其坐下,而另请“高明”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时,我们不防耐心地给予期待性的评价:“大家别急,让他自己想一想,相信他会弄懂”,让他们积淀思考、参与创造的信心。其次,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是《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生阅读要求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常会有这种情况,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们会七嘴八舌的各抒已见。但很多时候,他们对前面同学的回答充耳不闻,只会按照自己想好的答案去说,不会对前面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改进或提出异议。这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的教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方法,如:“××回答得不全面,我还想补充一点……”,“我对××的回答有不同看法,我认为……”,“ 我非常赞同××的观点,如果……那么……” 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模仿着批判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唇枪舌战,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三)让学生自己问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会问”,我们在实践中可采取教学策略。 1.教师可以以问引问,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范例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如果教师倾向于问能增强高水平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同样会以教师为榜样,在教师的引问中潜移默化地学会这些问题的发现以及思考的范式,从而缩短自己产生有创造性问题的时间。 2.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行为要提出明确要求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提高学生提问质量,我们应从三方面对学生提出“三不要”要求:(1)不要为提问而提问提问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晶,是思维成果的一种外显表现形式,而非教学任务。避免使学生形成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提问是课堂发言的必需,每节课都得有所表示。(2)不要一疑就问、每疑必问为避免学生的问题流于肤浅和表面化,教师要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后再提问,一些能通过自身努力,或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互相讨论能得以解决的问题,则不必提问,提问要有深度。(3)不要含糊其词问题的表述要尽可能地清楚明白。清晰的表达不仅可使问题明朗化,还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解决奠定基础。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提问的机会。无论学生提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引导,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的同学学习,看谁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质量高,努力创造良好的、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若有疑问,鼓励他们不仅可在授新课前问,可在课后练习前问,甚至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可以问,以培养学生问的兴趣。 4.让学生自己问,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教师不要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无知,也不因似是而非的回答遏止了学生的创新。我们需要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不能让问题止于自己。通过让学生问,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四)让学生自己练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语言实践。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欣赏应用,从而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1.自主选择运用让学生在“练习方式”上自主选择,认同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求统一,而求发展。课堂练习尽量减少一刀切的机械性的作业练习,而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独立设计,用心创作的作业。教完一篇课文,我们可以只向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作业要求,即体现教学目标的“下限要求”,如适当抄写几遍生字新词,摘录文中优美句段等,其它则悉由生使,随意安排,尽情发挥,自由驰骋,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每个学生自己设计“我的作业本”,如学生可借鉴黑板报的样式,运筹帷幄,通盘考虑,从设计到誊写、美工做到一丝不苟,内有“书海拾贝”、“鹦鹉学舌”、“想象天地”、“××锦集”等内容,这种练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2.自主欣赏运用“自主欣赏”是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体味语言文字中积累知识,陶冶情操。通过欣赏让学生主动地将掌握的知识、信息迁移指导现实的生活,并在应用中寻求创新。如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我们可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反义词等方法加以理解并把词语请出课文,灵活自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鸟的天堂》一课中,一学生说:“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到‘留恋’的意思是舍不得离开。看到留恋这个词语我就想到了自己,我现在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不久就要离开母校升入中学,我很留恋这里的老师,很留恋我的母校”。多精彩的回答。(五)让学生自己学让学生自己学,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什么也不讲,而是将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多方面的选择权利,让学生学得主动。1.选择“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因不同阅历、不同个性的孩子,对课文内容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因为人人都有选择“理解”的权利。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应把课题改为《草船骗箭》,因为诸葛亮是用欺骗的手段从曹操那里得到箭的。这时学生犹如炸开了的油锅,各抒已见,有的说:“《草船借箭》适宜,因为文中写到: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骗不必言谢,借了才要谢。”有的说:“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把借来的箭还给了曹操,不是有借有还吗?”还有的说:“骗是个贬义词,用《草船骗箭》与课文的写作目的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就不吻合了。”学生的理解多么富有个性。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要努力促使他们去探索“多”。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理解问题。2.选择“学法”不同的人适应不同的学习方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效调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并不断优化,使学习活动卓有成效。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读懂这篇课文。读后作了读书方法的交流,有的学生说是抓住课题读懂课文的,课文主要写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场输给了齐威王;第二场还是用原来的马,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赢了齐威王;有的说借助课文插图,看图后再联系课文有关内容就知道田忌赛马是怎样转败为胜的;还有的说读课文最后一节,再回溯上文,都能帮助我们读懂课文。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各有千秋。教师要善于引导、适时点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让学生自主课堂,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将学生主动性地发挥作为一个突出的因素来研究,在各个环节上让学生自主地完成任务。2.民主性原则。营造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弘扬独特的个性,展露创造的潜能。3.全体性原则。在教学中强调因材施教,因人定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4.科学性原则。根据儿童发展的年龄、心理特点,依据现化教育理论,让课堂显效,让学生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阅读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组织的“灌输”特点,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活动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董洪亮: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2期.[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