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思品独立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思品独立作业

资源简介

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思品独立作业

Ⅰ(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诺曼·安吉尔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一书中写道:“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功于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一方……”实质上欧洲军事竞赛最根本的目的是(

A.
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
B.
为了正当地竞争
C.
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D.
加强本国的国防力量
2.关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
②西方列强疯狂抢占海外殖民地
③欧洲处于战争阴影下
④大国主动裁减武器装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英法争夺殖民霸权
B.
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C.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
D.
一战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4.以下内容的描述与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符合的是(

A.
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引发一战的导火索
B.
世界一战以非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南线三条战线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
5.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使劳动者摆脱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6.
鉴湖女侠秋瑾(1875—190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性民主革命家。以下历史事件中她能见证的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溥仪下诏退位
7.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录片《国父孙中山》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是,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①创建兴中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③领导北伐战争
④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
19世纪中期
B.
20世纪初期
C.
20世纪中期
D.
21世纪初期
9.民国八年,在北京《晨报》中可看到的消息是(

A.北洋政府罢免曹当霖等卖国贼职务
B.北伐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C.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
D.汪精卫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
10.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1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2.著名作家沈从文曾让儿子诵读胡适的诗作,“我那个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早开……”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则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之一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14.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15.“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名将是(

A.蒋介石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16.有这样一次会议,它距今已有81周年,它的召开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国“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7.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18.英国广播公司BBC曾举行民意测验:评选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卡尔.马克思当选。以下事件中深受马克思思想影响的是(

A.中国的辛亥革命
B.俄国的十月革命
C.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
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20.
“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思品独立作业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5大题,共60分)
21.(12分)九(1)班组织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探究活动,邀你参与。
(1)请写出右图中A、B、C字母所代表的国家。
(3分)
(2)为说明右图中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
小明搜集了以下三张表格。请你借助这些表格,帮他
说明原因。(4分)
表一
欧美主要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表(1870-1913年)
时间
国家




其他
1870年
31.8%
10%
13.2%
23.3%
21.7%
1913年
14%
6%
15.7%
35.8%
28.5%
表二
1913年欧美主要国家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表
国别




位次
1
2
4
5
表三
欧洲列强扩军备战比较表
军费增长(%)
国家
1872年
1912年

100
180

100
133

100
214

100
335
材料二:1914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圣诞节回家”的口号。军队让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刻意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3)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官方宣传符合历史史实吗?为什么?(5分)
22.(1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昌起义后的两个月,孙中山才从美国归来。记者问他带回多少钱支持革命时,孙中山回答:“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精神耳!”12月底,各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的选举,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为什么既没有亲自参与武昌起义,又没钱支持革命的孙中山却依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5分)
材料二: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2分)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1924年1月
(3)材料三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
对于该革命的百年庆典,许多城市曾展开了对庆典落户权的争夺。其中,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你支持哪一方?请谈谈你的选择理由。(3分)
23.(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结合材料,运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2分)
材料二:思想革命开始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中国人不再沉默。发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的抗议。
(2)材料二中中国人的抗议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抗议中的哪一个口号最能体现出该事件的性质?(1分)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材料三: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色游船上,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该党成立后,经过艰难探索,终于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材料二中“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2分)这个伟大的政党通过艰难的探索,开辟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2分)
材料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暮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也获得了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根据材料四,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实现的标志是什么?(1分)这次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主要指什么?(2分)
2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以下是四部入选的电影作品。请你参加他们的活动。
A.《我的1919》
B.《走向共和》
C.《鬼子来了》
D.《建党伟业》
(1)请以这四部电影所展现的历史内容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4分)
【相关链接】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2)根据相关链接,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4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失败走向胜利。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歌词曾激励无数军民为民族的解放而浴血奋斗。请结合所学的史实谈谈这歌词所包含的深刻道理。(4分)
25.(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
材料二: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续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预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
材料三:……从速设立一大印刷机关,诚不可谓非急务矣。果能成事,其利如左:凡关于宣传吾党之宗旨、主义者,如书籍、杂志等类,可自由印刷,免受他人制肘。……
——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
(1)该信函的原文落款是“孙文,九年一月二十九日”,据此推测,该信函应写于哪一年?(1分)
(2)依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有何影响?(不得照抄材料)(2分)
(3)依据材料二,孙中山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原因的理解。(5分)
(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写此函时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者们的政治理想是否相同,为什么?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B
D
C
B
B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B
C
D
D
B
B
A
二、非选择题。(5大题,共60分)
21.(12分)(1)A——德
B——英
C——俄(3分)
(2)①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参与对世界的瓜分,与英法等国展开了争夺殖民地的斗争③在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尖锐,彼此间开展激烈的军备竞赛,并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任答2点得4分)
(3)不符合(1分)。第一、一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没有迅速结束(2分);第二、战争是残酷的,如1916年凡尔登战役中,德法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或者一战的总体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精神伤害等)(必须答出事实与影响得2分,只答凡尔登战役只得1分)
22.
(10分)(1)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或共和制的催生人(总体评价得1分)他1894年创办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大力宣传革命思想,并组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他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使之成为民主革命的纲领。(具体史实答出两点得4分)
(2)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进而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专制统治。(2分)
(3)
辛亥革命(1分)。
武汉: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标志,在它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或
南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2分,只做出选择,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23.(13分)(1)1915年,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2分)
(2)五四运动(1分)
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1分)
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分)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分)
(4)国民党“一大”召开(1分)
创立了黄埔军校,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2分)
24.(12分)(1)BADC(4分)
(2)《辛丑条约》的签订、《二十一条》的签订、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等。(任选2个得4分)
(3)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任选2个得4分,其中事件1分,影响1分)
25.
(13分)(1)1920年(1分)
(2)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的觉醒,促进了革新思想的传播。(2分)
(3)出版界人士的提倡。(1分)不同意。原因: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但辛亥革命促进青年思想的解放,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必须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引进民主和科学来拯救中国(4分)
(4)不同。(1分)孙中山只是想通过办印刷业促进革命思想的传播,进而实现民主共和的政治理想。而新文化运动者们主张民主科学,尤其在十月革命后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2分)
评价:孙中山从新文化运动中吸取经验用于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精神值得肯定;但他没有看到新文化运动的实质。(2分)
C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