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衢州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卷(一)初二历史与社会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2、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作出重要贡献的有( )①印度人 ②中国人 ③阿拉伯人 ④希腊人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3、某班级准备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代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下面台词中不正确的是(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姻殿堂4、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 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5、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6、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7、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西周(春秋)——东周(战国)B、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C、夏——商——东周——西周(春秋、战国)D、夏——西周——东周——商8、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有( )①青铜农具的使用 ②铁农具的使用 ③牛耕技术的推广 ④井田制的实行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9、“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 D、楚庄王10、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同志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同志所引句子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11、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古代印度有关的有( )①摩羯陀国王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②种姓制度③发明阿拉伯数字 ④创立佛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12、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①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国王②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③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④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民主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3、下列属于古罗马文化成就的有( )①《荷马史诗》 ②凯旋门 ③《十二铜表法》 ④圆形竞技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早期城市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人类最早的城市出现的时间与对应区域是( )A、约公元前3500年 尼罗河流域 B、约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C、约公元前3000年 印度河流域 D、约公元前3000年 黄河流域15、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16、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有( )①农耕、畜牧业的产生 ②文字的发明 ③定居生活的实现 ④国家的产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下面属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的有( )①文士阶层的出现 ②宗教法制制度的实施③社会动荡和变革 ④诸侯国的强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8、(2015·湖州)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③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罗马语 ④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15·湖州)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最能代表当时东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成就是( )A、百家争鸣 民主制度B、科举制度 《神曲》C、行省制度 “日心说” D、郑和下西洋 蒸汽机20、(2015·舟山)“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这些思想主张出自于( )A、儒家B、道家 C、墨家D、法家二、问答题(共2题;共10分)21、请将下列有关古代埃及文明的事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沿箭头所示填人相应框中。(填字母)A.发达的农业 B.尼罗河定期泛滥 C.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D.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 E.村落的形成 F.尼罗河两岸的小国出现22、将下列对应的知识用直线连接起来。国家 成就人物Ⅰ古希腊II古罗马①螺旋提水器②《历史》③创立今天西方哲学思想④《十二铜表法》⑤雅典卫城⑥悲剧和喜剧⑦圆形竞技场A希罗多德B阿基米德C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D埃斯库罗斯和阿里斯托芬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51分)23、下列材料摘自《摩奴法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1)你能否推断出,这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2)这些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说明什么问题?(3)国王在这一制度下属于哪个等级?(4)从这个法典的内容来看,婆罗门、首陀罗之间的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5)制定上述条文的目的是什么?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1)以上材料反映周武王开始实行什么制度?(2)“封”的对象有哪几类人?周武王认为谁是灭商的最大功臣?(3)被周武王“封”的对象拥有什么权利和义务?(4)你认为该制度能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为什么?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周朝的编钟。按周礼规定,周天子是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是一架编钟一面摆置。材料二: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氏在院子里奏乐舞蹈,他用了八排六十四人的乐舞队伍。孔子知道了,气愤难忍,大发感慨道:“如果这样的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原来,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大夫只能用四排三十二人。(1)材料一反映了周朝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是由谁制定的?(2)根据材料二分析,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这种制度?你认为这种制度有什么作用或影响?26、观察下面的战国形势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字母代表战国七雄,请写出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名称。(2)为了在战争中取胜,各诸侯国竞相网罗人才,弃旧图新,一时间形成了变法的风潮。请写出在A、B、G三国进行变法的人分别是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次。(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变革与争霸的关系。2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1)材料中的“商君”指谁?(2)材料主要记载了“商君”的什么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主要内容。(3)材料反映的是哪家学派的主张?(4)你如何评价“商君”的做法?(5)请再举一个你学过的通过变法使国家实力壮大的例子。(6)这些史实给了你哪些启示?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官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材料三: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说明百家争鸣的产生还有一个什么样的物质基础?(3)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的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材料二:罗马军队实行公民兵制,出于军事的需要,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注重意志品质的磨炼和身体的训练。罗马军队采用军团编制,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罗马军队作战勇敢,军纪森严,擅离职守或逃离战场的士兵要受处罚,并被视为可耻。对勇于杀敌和立功者给予荣誉和嘉奖。(1)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社会,与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有何不同?(2)想一想,罗马人和斯巴达人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一共同之处对罗马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公元前27年,罗马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4)在你看来,罗马成为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30、观察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回答下列题目。(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区域,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流域及文明古国的名称。A: ________ 流域,________ (国家)B: ________ 流域,________ (国家)C:________ 流域, ________ (国家)D: ________ 流域,________ (国家)(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特点?(3)当许多曾经的辉煌离我们越来越远时,有一大文明却始终追随着人类的脚步一直延续至今,它是四大文明中的哪一个?(4)试着自制一把年代尺,将四大文明古国实现统一的时间表示出来。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考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的识记。诸子百家中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能互相转化。这与题干中爷爷所说“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相符,故而答案为C。【点评】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2、【答案】B【考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古代印度及佛教、阿拉伯帝国及伊斯兰文明考点的掌握。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改造了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由此,产生了阿拉伯数字。因此,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印度人,传播者是阿拉伯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点评】要求掌握阿拉伯数字的发展过程。3、【答案】A【考点】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印度在雅利安人进入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他们是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把持国家的军事和行政大权;第三等级是吠舍,是广大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而且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B武士与国王同属于刹帝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商人属于吠舍也是事实,不符合题意;D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也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题意。A国王把持军政大权是正确的,但是他只属于第二等级,不能唯我独尊,故符合题意的是A.【点评】理解古印度的种姓制度。4、【答案】D【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夏、商、西周的兴亡考点的掌握。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蚊子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点评】要求学生掌握甲骨文的历史地位。5、【答案】D【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西周分封制的理解。题干中李斯提到“诸侯”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且“相攻击”、“相诛伐”可看出所提为此种制度带来的不利后果,故而答案为D。【点评】理解西周分封制带来的不利影响。6、【答案】C【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的理解。选项要求四选三,故1234中有一个是错误的。1与科举制度有关,这个制度首创于隋朝,错误。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题干所提李有为生活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实施之后。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为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等。故而答案为C。【点评】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7、【答案】B【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我国朝代更替概况的识记。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朝,之后商汤灭夏,商朝建立。BC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史称西周。BC770年,东周开始,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故答案为B。【点评】了解我国朝代更替的概况。8、【答案】C【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促进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工具的变革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①青铜农具流行于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不太流行,不符合题意;④“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点评】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新的农具的出现以及对生产的促进作用。9、【答案】A【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考点的掌握。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公元前7世纪中期的葵丘会盟中,周天子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点评】要求学生掌握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春秋五霸。10、【答案】B【考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的理解。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体贴民情,爱惜民力,这与题干中“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相符,故而答案为B。【点评】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11、【答案】A【考点】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古代印度及佛教考点的掌握。阿育王基本统一了印度半岛。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种姓制度。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十个数字符号,即阿拉伯数字。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12、【答案】C【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西方文明的摇篮考点的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去权利,真正能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因此,第4点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点评】要求学生掌握西方文明的摇篮——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13、【答案】B【考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古罗马文化成就的识记。此题四选三,故有一个成就并不是古罗马的。1《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并不是古罗马的,故而答案为B。【点评】知道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14、【答案】B【考点】古代西亚国家,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亚非大河文明出现的相关情况。约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逐渐形成了几十个最初的小国,A说法有遗漏;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C说法有误;约公元前2070年,黄河流域出现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答案选择B。【点评】知道亚非大和文明出现的相关情况。15、【答案】D【考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的理解。根据八下《历史与社会》书本18页图1-24古代希腊,A选项正确。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古希腊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哦发达。因此,B选项正确。海洋和重叠的山峦,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鼓励的山谷和海岛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众多蕞尔小国纷纷建立。希腊出现了约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小国寡民是城邦的突出特征。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早去区域文明的异同。16、【答案】D【考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考点的掌握。根据七下《历史与社会》书本,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17、【答案】B【考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百家争鸣考点的理解。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动荡,一些鼓足降为平民,文化教育也随之传播到民间,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在这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并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从而带来人们思想上的解放。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点评】要求学生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18、【答案】B【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就。现在西方人所使用的‘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可见③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罗马语说法错误,首先排除③。古希腊是欧洲戏剧之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故①②正确;古罗马在公元5世纪中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因此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万国家法律的基础,④正确,故答案选B。【点评】知道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就,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19、【答案】A【考点】百家争鸣,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对比。题干中”公元前5世纪“,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方是古希腊文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学派就治国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出现了百家争呜的局面。古希腊主要包括两个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雅典在国王伯利克里当政期间,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中国的科举制产生于6世纪建立的隋朝,B排除;中国的行省制度产生于13世纪建立的元朝,C排除;郑和下西洋发生于15世纪的明朝,D排除,故选A。【点评】知道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对比的学习方法,会进行横向的对比。20、【答案】A【考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相关知识。题中“仁”“礼”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识记类,要求学生熟记百家争鸣中各家的主要主张。二、问答题21、【答案】BAEDFC【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及古埃及文明发展的过程。先后顺序应是B.尼罗河定期泛滥—A.发达的农业—E.村落的形成—D.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F.尼罗河两岸的小国出现 —C.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 【点评】本题掌握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及古埃及文明发展的过程22、【答案】I一一①一一B,I一一②一一A,I一一③一一C,I一一⑤I一一⑥一一D,11一一④,11一一⑦【考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成就及各自的代表人物。古希腊的文明成就:螺旋提水器,是几何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设计的;《历史》是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写的,古希腊哲学,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戏剧,代表人物埃斯库罗斯和阿里斯托芬;雅典卫城。古罗马的文明成就:十二铜表法;圆形竞技场【点评】本题掌握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成就及各自的代表人物三、材料分析题23、【答案】(1)古代印度的法律条文。(2)种姓制度。说明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3)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4)由神决定。(5)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考点】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文明及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本题是基础题,从材料中有“婆罗门”等内容即可知道这是古代印度的法律条文。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说明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从材料中“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可以知道这个法典认为婆罗门、首陀罗之间的差异是由由神决定。制定上述条文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点评】本题掌握古代印度文明及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24、【答案】(1)分封制。(2)功臣与亲戚。姜尚。(3)权利:得到封地和封地上的人口;义务:服从周王命令,定期朝贡,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4)不能。分封制在当时的确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但它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随着人口不断繁衍,周王室和其他诸候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而生产力的友展使一些诸侯国日益强大起来,势力强大的诸侯国不再满足于现状,互相争夺土地和财富,发动争霸战争,从而对周王室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道说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封”的对象有周王亲戚与功臣。分封的诸侯得到封地和封地上的人口;但必须服从周王命令,定期朝贡,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影响:分封制在当时的确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但它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随着人口不断繁衍,周王室和其他诸候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而生产力的友展使一些诸侯国日益强大起来,势力强大的诸侯国不再满足于现状,互相争夺土地和财富,发动争霸战争,从而对周王室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点评】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的相关知识25、【答案】(1)礼乐制度。周公。(2)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这种等级制度下社会秩序的工具。作用或影响:一方面与分封制一起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与创造性。【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社会礼乐制度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编钟反映了西周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这种等级制度下社会秩序的工具。作用或影响:一方面与分封制一起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与创造性。【点评】掌握西周社会礼乐制度的相关知识26、【答案】(1)A:秦;B:楚;C:燕;D:赵;E:齐;F:韩;G:魏。(2)A:商鞅;B:吴起;G:李悝。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3)争霸需要变革,变革的目的是为了争霸。【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本题考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关史实。由图中注记“战国七雄”可知此图是战国时期的历史地图。对战战国时期七个国家的分布位置,分别是A:秦;B:楚;C:燕;D:赵;E:齐;F:韩;G:魏。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较有名气的有秦国商鞅变法、出国吴起变法、魏国李悝变法。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各国争霸需要变革,变革的目的是为了争霸。【点评】本题掌握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关史实27、【答案】(1)商鞅(2)活动:在秦国实行变法。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3)法家学派(4)示例:他的变法比较全面和彻底,使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5)示例: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种进行改革,使齐国很快强大,为首先称霸莫定基础,(6)示例:改革能促进经济发展,是富国强兵的有效途径。(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及影响。本体是基础题。材料中的“商君”指商鞅。材料中的内容是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其中“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是承认土地私有,“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是实行县制。材料体现是发夹思想。他的变法比较全面和彻底,使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在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种进行改革,使齐国很快强大,为首先称霸莫定基础,给我们的启示改革能促进经济发展,是富国强兵的有效途径。【点评】掌握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及影响28、【答案】(1)材料一说明了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当时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材料二说明了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3)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考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以及影响。材料一说明了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当时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材料二说明了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材料三说明百家争鸣的产生的物质背景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百家争鸣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点评】本题掌握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以及影响29、【答案】(1)执政官拥有很大的权力,外出时有护卫跟随左右,显示其权威。(2)都崇尚武力。这就决定了日后的罗马将会依靠武力进行对外扩张和开拓疆域。(3)罗马帝国代替罗马共和国。主要原因是随着罗马版图的日益扩大,共和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4)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而军力强大是其战胜的重要保证。【考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史实。材料一显示主持国家行政,说明雅典民主制度相比执政官拥有很大的权力。罗马人和斯巴达人都都崇尚武力。这就决定了日后的罗马将会依靠武力进行对外扩张和开拓疆域。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代替罗马共和国。主要原因是随着罗马版图的日益扩大,共和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罗马成为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最重要的原因是 主要依靠军事征服,而军力强大是其战胜的重要保证。【点评】掌握关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史实30、【答案】(1)尼罗河 ①古代埃及②两河③古巴比伦.④印度河与恒河⑤古代印度⑥黄河与长江⑦古代中国(2)都产生于大河流域,提现了农业文明。因为早期声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而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3)中华文明。(4)略。【考点】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早起区域文明的相关知识。(1)本小题考查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它们都是大河流域带来的文明,分别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长江和黄河流域孕育的古中华文明。(2)本小题考查这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都在北纬二十至三十度附近,都是处于大河流域,因为这些地方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土地肥沃,阳光充沛,有利于从事农业生产,并且气温适中,有利于早期人类的生活。(3)本小题考查这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演变中,突出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4)时间大约是古埃及文明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巴比伦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印度人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中国夏朝为公元前2070年。【点评】探究古代文明的多元化发展演变过程,比较不同地域文明的共同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