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人口与民族第一段:【晚修自研课导学】3-4人小组长,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习独立、安静完成。一:温故知新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的东部,的西岸。从看,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的地区。2.我国陆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位,仅次于、。3.我国的内海是和。二:自主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学习内容摘记1.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观察从沿海到内陆人口密度的变化,找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找出各民族的主要分布地,说说部分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讨论下我国各各民族分布的特点。3.阅读“华侨和外籍华人在世界上的分布图”,找出华人华侨在世界上的分布,知道华人华侨原籍最多的是广东、福建两省。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2.知道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3.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4.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第二段:【白天长课导学】学法指导(25’)研讨内容1、小组群学: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形成一致答案,对于存在异议的地方,请记录;2、大组群学本小组中选出最优秀的自学讨论结果,作好展示准备。[合作展示]1.一个国家是否人口越多越好?会产生哪些影响?2.我国众多的人口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精讲梳理1.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多,给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密度地区差异悬殊,黑河——腾冲一线,此线以东人口密度大,此线以西人口密度少,即东部多,西部少。3.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4.我国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间的交错分布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与合作。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5.以广东、福建两省为原籍的华侨和外籍华人最多。【教学后记】模块五:当堂训练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人口分布不均B.城镇人口增长迅速C.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2.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各民族居住地相互交错,均匀分布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C.汉族集中在东部、中部D.少数民族分布在西部读上面四省轮廓图,回答3—5题。3.下列有关图中四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省是我国民族最多、人口最多的大省。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该省。C.③省是我们湖北省,简称鄂,人民政府驻在武汉。D.④省是我国北端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接壤。4.有阳光直射现象的省份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与③省相邻的省区简称,按逆时针方向排列,正确的是:()A.陕渝湘赣皖豫B.陕湘赣鄂渝豫C.皖赣贵渝豫湘D.赣湘渝陕豫皖6.在我国各省区中,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的是:()A.云B.桂C.闽D.福7.根据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蒙古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的节日。”B.傣族同胞说:“我们种的哈蜜瓜又大又甜。”C.壮族同胞说:“我们的种的苹果个大香甜。”D.藏族同胞说:“我们用白色的哈达欢迎到来的客人。”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大多居住在云南B.民族平等C.广东省没有少数民族D.台湾省主要少数民族是畲族9.“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在赤道上,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这句话说明:()A.我国人口增长过快B.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C.我国人口基数大D.我国经济发达10.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改变B.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D.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11.泼水节是以下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A.苗族B.白族C.哈萨克族D.傣族1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A.藏B.粤C.新D.宁13.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聚居省区的连线,正确的是:()A.高山族——台B.维吾尔族——宁C.傣族——湘D.蒙古族——藏14.我国的人口国策是。15.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千米人(2010年)。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倍多。16.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多、少。17.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18.我国除族以外的其他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以族人口最多。19.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20.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地区。21.和为原籍的华侨和外籍华人最多。22.读我国部分政区及邻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我国东部邻国①是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②③中,是日本的是 。邻国④⑤中,是俄罗斯的是 。⑵我国领土最北端A是 ,最东端B是 。⑶省区C是我国 族聚居区。⑷我国濒临的海洋D是 ;濒临E海的我国两个省区的简称分别是 、。【教学后记】今日所得:今日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