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资源简介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的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通过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秦的暴政。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有三部分,包括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其中,前两部分内容之间是因果关系,即秦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秦朝暴政的表现。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无限制的搜刮,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尤其是秦二世统治期间,残暴程度超过了秦始皇,他与赵高相勾结,使社会更加黑暗,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首举义旗,虽然失败了,但他们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司马迁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陈胜、吴广之后,继续领导反秦斗争的是项羽和刘邦。巨鹿之战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秦的灭亡已成定局。公元前207 年,刘邦率军攻占了秦的都城咸阳,宣告强大的秦朝正式灭亡。从建立到灭亡,秦朝只走过了15 载,是我国历史上短命的封建王朝之一。
秦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王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后,以刘邦的胜利宣告结束。公元前202 年二月,刘邦称帝,先定都洛阳,五月迁往长安,于是在秦亡之后的第五年,又出现了统一的西汉王朝。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秦始皇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秦王朝,但是“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了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思考、讨论问题。准备学习新课。
激发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
探究新知(授新课)
1.秦的暴政
展示文字史料,提出问题:
(1)材料一反映什么历史信息?
材料一 ?“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劓鼻盈萝,断足盈车”……“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注释:死人日积于市,割掉的鼻子装满一箩筐,锯掉的脚装满车,监狱里穿赭色衣服的犯人,拥挤的像市场一样。)
(2)材料二、三反映什么历史信息?
材料二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 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材料三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3)材料四反映什么历史信息?
材料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是秦二世,宦官赵高掌握大权。赵高对秦二世说:“人生如同白驹过隙,何不及时享乐。”秦二世只知寻欢作乐,胡作非为,征发人到咸阳,为他豢养和训练供他射猎用的禽兽,继续大建阿房宫,他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更残酷,政治更黑暗。
过渡提问: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有不满意就会有反抗,我们来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
思考,回答问题。
(1)秦朝残酷的刑法。

(2)繁重的徭役和赋税。
(3)秦二世更加残暴的统治。
过渡提问:不满意。
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进一步了解“论从史出”的原则。
2.陈胜、吴广起义
(1)角色扮演:扮演《大泽乡起义》。
(2)概括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情况。
①根据小品的表演及课本的知识,我们来归纳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情况。教师作出评价,播放《陈胜、吴广起义形势图》动画。
(3)动脑筋: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4)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痛恨暴秦的人们纷纷响应,反秦浪潮席卷大地,在各地起义队伍中有两个人越来越显得重要,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邦,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在巨鹿展开激战,史称“巨鹿之战”。谁能讲一下“巨鹿之战”的情况?
(5)巨鹿之战
①在学生讲述故事的时候,展示相关的知识点。
时间:公元前207年。
地点:巨鹿(今河北平乡)。
结果: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严重削弱了秦军的力量。
②动脑筋:巨鹿之战有个成语是什么?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③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讲述“鸿门宴”的故事?
(1)表演《大泽乡起义》
差役:(手挥鞭子,鞭打贫苦农民)快点走,不准停留,延误了时间,把你们通通处死。?
吴广:官爷,这大泽乡在古代是一片沼泽,因而才取了这样的名字,如今连日暴雨,四周一片汪洋,让我们如何行走。我们的命不值钱,但是官爷你的命却很重要呀!?
(大家浑身湿淋淋的,拥挤在破庙里,焦急万分,一筹莫展。差役在角落里喝酒)?
陈胜:广弟,此处距渔阳好几千里路,就是雨停上路,也不能按期到达了。如今逃亡是死,举大计也不过是死,同样是死,不如为国而死来得好啊!?
吴广:对!死中求生!?
陈胜:反暴虐打天下,谁不盼这世道变一变!?
吴广:我们哥俩意见一致,但那900名弟兄如果意见不一样,怎么办??
陈胜:(悄悄和吴广耳语)?
吴广:好!就这么办!?
(营造夜晚的场景和狐狸的叫声)?
吴广:(躲在破庙的外面,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
农民甲:(轻轻潜出庙门,发现远处有一团火光在移动,赶忙返回破庙,叫醒其他人)?
农民乙:雨天出鬼火,狐狸叫人语,我生平从未见闻,真是桩怪事。
农民丙:我们已经停留了十几天,不按期到达是要杀头的,大家说怎么办呢??
众人:我们不能等死!我们都听陈胜的。?
(众人和陈胜密谋,道具组提供木棒、旗帜等)?
陈胜:(带着同伴,找到押送的差役)
差役:你们想造反么?(两差役分别举鞭拔剑向陈胜、吴广奔来)?
陈胜: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举起腰刀,把差役砍翻在地。众人一拥而上,把押差杀死)?
陈胜:(站在高处)敬受天命,誓反暴秦!?
众人:(手拿木棒、旗帜)誓反暴秦!?
(旁白)这支队伍,像股奔腾澎湃的洪流,一举占领了大泽乡。临近的农民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青年们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来投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革命的熊熊烈火在大泽乡首先燃烧起来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归纳,回答问题。
①原因
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
直接原因: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的农民遇雨误期。
②时间与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③过程:起义军受到各地响应,建立张楚政权。
④结果:失败。
⑤失败原因:秦军强大;起义军内部分裂,陈胜、吴广相继被部下杀害。
⑥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讨论和回答问题:
原因:各地农民对秦朝的暴政的愤怒。 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5)①讲述“巨鹿之战”的情况。
②破釜沉舟,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③讲述“鸿门宴”故事。
锻炼表演艺术的能力,激起兴趣。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知识要点比较清晰,容易找到起义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锻炼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
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激发兴趣。
锻炼语言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楚汉战争
秦灭亡后,项羽、刘邦都进入咸阳,他们两人有什么不同举动?在鸿门宴上,刘邦机智地借口上厕所逃走,除此之外,你们谁能谈谈项羽和刘邦不同之处吗?
动脑筋:①本节课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
②谁能根据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将大屏幕上的成语进行排序?
③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进行的战争性质有什么变化吗?
回答问题:项羽大肆杀掠、火烧秦宫。刘邦与民“约法三章”,得民心。
项羽狂妄自大,不善用人,刘邦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师,暗渡陈仓,反攻项羽,最后刘邦得胜利,项羽在乌江自杀。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回答问题:
①指鹿为马;破釜沉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楚河汉界;四面楚歌;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霸王别姬;族诛连坐。
②族诛连坐≥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③秦亡前,项羽、刘邦领导起义军进行反秦斗争,说明他们是农民起义的领袖。秦亡后,为了争夺帝位而进行战争,性质变为封建统治者内部的战争。
锻炼语言的能力。
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掌握文史知识,知识延伸。
课堂总结

归纳、梳理知识点。
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及一定的知识框架。
巩固练习
1.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①陈胜 ②吴广
③项羽 ④刘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下列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A.焚书坑儒
B.不讲礼义廉耻,所以人民叛离
C.因为秦统一了六国货币、度量衡
D.暴虐的措施使人民不堪忍受,用刑太重
3.象棋中“楚河汉界”源于秦末“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是( )
A.楚国和汉朝之间的战争
B.项羽和刘备之间的战争
C.楚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
D.项羽和刘邦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
参考答案:
1.C
2.D
3.D
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启发思维。
课后作业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了众多历史人物,如果有一条时空隧道能够回到当时的秦朝,你想成为哪个人物,你将怎样做来改变历史,使得历史不断的进步?
学生讨论做作业。
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